摘" 要: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醫學生返鄉就業的困境與對策,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助力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通過對遼寧某醫科大學的醫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醫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低,愿意返鄉就業的醫學生不足二分之一。返鄉就業意愿在性別、父母支持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lt;0.05),男醫學生較女醫學生更不愿意返鄉就業;父母支持下醫學生更愿意返鄉就業。該醫學院校醫學生返鄉就業受到家鄉社會經濟條件、就業前景、就業機會及個人就業觀念等的影響。該文分別從個人、高校、社會及政府4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醫學生返鄉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醫學生;返鄉就業;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0-0106-04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edical student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talent guarante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the medical students of a medical university in Liaoning,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willingness of medical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is low, and less than 1/2 of medical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return home for employment. The willingness to return for employme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parental support (Plt;0.05). Male medical students were more reluctant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than female medical students, and medical student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ir parents were more willing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The return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is medical college is affected by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employment prospect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personal employment concepts of their hometow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ndividual, university, society and government to promote medical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and help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medical students; return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difficulty; countermeasures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1]。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增強鄉村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勢在必行。2023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在“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2]。醫學生是醫療衛生領域未來的專業技術人才,農村籍醫學生返鄉就業是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的關鍵之舉,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全面客觀地了解農村籍醫學生返鄉就業存在的困境,繼而從各個方面提出推動農村籍醫學生返鄉就業的策略,才能真正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1" 鄉村振興背景下醫學生返鄉就業的意義
1.1" 改善城鄉人才分布不均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青壯年持續離開家鄉到城市發展,鄉村社會出現“空心化”現象,農村人才流失嚴重[3]。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地區著力推動鄉村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推動健康鄉村建設,亟需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農村籍醫學生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社會心理都比較熟悉,并且其親緣關系、資金、情感基本在鄉村,畢業后返鄉就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鄉村醫療衛生事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均衡城鄉人力資源分配不均的格局,從而為提高鄉村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供扎實的人力資源支持,促進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
1.2"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與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壓力極大。同時醫學生在就業意向上更傾向于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大中型城市,使得大城市的人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醫學生整體就業形勢不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廣大鄉村提供了大量就業創業機會,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也需要更多人才,引導大學生返鄉就業能有效應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為大學生的就業選擇開辟多元途徑。
1.3" 促進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隨著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逐漸完善,農村地區需要大量醫療衛生人才,醫學生作為醫療衛生領域未來的專業人才,有責任為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付出自己的力量,以醫學智慧助力鄉村振興。返鄉就業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學生作為高學歷群體,學習能力較強,對社會發展認識較為深刻,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學與家鄉原有地域文化資源相結合,帶動家鄉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農民。同時醫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較強,可以全身心投入家鄉發展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2" 醫學生返鄉就業意愿調查分析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遼寧省某醫科大學的學生。醫學生返鄉就業主要指醫學生返回到生源所在地的縣(市)、鄉鎮及村就業。此次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為83.3%,100名被調查對象中,女性占56%,男性占44%;大一、大二年級占29%,大三及以上占67%,研究生及以上占4%;生源地為農村占比53%,城鎮占比47%;漢族占比83%,少數民族占比17%;家庭經濟情況中,富裕占3%,一般占87%,貧困占10%;獨生子女占比46%,非獨生子女占比54%。
2.1" 醫學生返鄉就業意愿現狀
通過對所收集的100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中表示愿意返鄉就業的醫學生占比41%;不愿意返鄉就業的醫學生占比13%,持中立態度的醫學生占比46%。從統計數據來看,愿意返鄉就業的醫學生不足二分之一,說明了醫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低。調查顯示,87%的醫學生傾向于到省市級城市就業,愿意到縣級以下單位就業的僅占3%;但當家鄉出臺相關返鄉就業福利政策時,該院校醫學生愿意返鄉就業占38%,選擇“如果沒有什么更好的機會就去”占比49%,不愿意占比13%。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醫學生返鄉就業提供了客觀條件的支持[4],但是大多數醫學生還是把返鄉就業作為備選,即只有在大城市沒有更好的選擇時,才會有返鄉意愿。
調查結果分析顯示,醫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在年級、生源地類型、民族、政治面貌、宗教信仰、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及和家人的關系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在性別、父母支持方面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lt;0.05)。男醫學生選擇不愿意的比例為22.73%,明顯高于女醫學生的選擇比例5.36%,說明男醫學生較女醫學生更不愿意返鄉就業。父母非常支持的醫學生選擇愿意的比例為88.89%,會明顯高于平均水平41.00%;父母不支持的醫學生選擇愿意的比例為18.18%,會明顯低于平均水平41.00%,說明在父母支持下醫學生更愿意返鄉就業。
2.2" 醫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2.2.1" 就業觀存在偏差
調查和訪談結果顯示,在擇業中有68%的醫學生更看重工作收入,農村籍醫學生則更看重有編制的工作,有44%的農村籍醫學生希望返鄉就業能提供公務員考試待遇,僅有6%的醫學生在就業時傾向于選擇縣級以下的單位。大多數醫學生對于返鄉就業缺乏強烈的意愿,他們認為返鄉就業是缺乏追求與能力的表現,說明了其在心理上缺乏對返鄉就業的正確認識。很多大學生對家鄉風土人情及社會文化的認同感逐漸消失,缺少“三農”教育以及對農業農村重要性的正確認識[5],少有無私奉獻、返鄉報國的觀念,而這會影響到醫學生的返鄉就業意愿。
案例一:小t,女,河南濮陽人,大三學生。她說不愿意回家鄉就業,因為家鄉所在地是一個貧困縣,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后,醫療、交通、市場都遠不如大城市,整體生活質量差,居住條件與大城市相差太多。“在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與便利的生活之后,我覺得很難再愿意回去過不方便的生活,我自己也很難適應這種落差”。并且她說在家鄉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總是會在村里說來說去,不愿意回去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缺少良好的居住條件,醫療、教育水平也遠低于城市,而大學生已經習慣了城市的便利生活,難以愿意回到農村繼續生活[6]。農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社會觀念也不夠開放,鄉村工作面臨問題復雜,大部分醫學生欠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難以適應鄉村復雜的工作環境。
2.2.2" 家鄉客觀環境阻礙
問卷和訪談結果顯示,醫學生不愿意返鄉就業的主要原因有家鄉經濟落后,家鄉所在地單位的薪酬福利差,醫療、教育等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所學專業在家鄉沒有就業前景,就業機會少等。有78%的醫學生認為家鄉社會保障水平一般或不完善,84%的醫學生認為家鄉就業機會一般或較少,并且有84%的醫學生認為到農村就業發展空間不足,73%的醫學生期望的薪資水平為7 000元以上,而家鄉的薪資水平和發展空間等都不能滿足醫學生的期望值,因此不愿意返鄉就業。
案例二:小s,男,山東淄博人,大四學生。他對于回家鄉縣城工作持中立態度,他說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式困難,哪里能找到工作就去哪里。愿意回去的原因是家鄉淄博有人才引進政策,給予較高的補貼能解決經濟問題。另外小城市節奏慢,生活比較安逸,也離家近,更有安全感,并且回去發展自己的家鄉也算為家鄉作貢獻了。不過他也明確表示不愿意回鄉鎮和農村,他說“農村的衛生院已經飽和了,一方面鄉村醫生崗位多是基于親緣和人情方面的傳承,另一方面現在農村交通發達了,農村人看病都去城市大醫院,鄉鎮醫院沒有那么多患者,職業成就感低。并且淄博市本身就有人才引進政策,去中心醫院或者其他三級或三甲醫院都可以享受補貼并且有編制,但鄉鎮醫院和衛生所沒有編制,工資和待遇還低于城市。”不過他也擔心家鄉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周邊的大城市醫學發展更好,怕回家就業會限制住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職業上限低于在大城市就業的同學。
鄉村整體醫療條件差,鄉村衛生院人員技術水平與設備條件都難以滿足醫學生的學術交流與臨床培訓需求,且針對大學生的基層服務崗位少有編制,個人前途渺茫,家鄉的這種外在條件阻礙了醫學生返鄉就業的腳步。
2.2.3" 家庭需求的束縛
調查結果顯示富裕家庭有66.67%的同學愿意返鄉就業,而家庭困難的醫學生只有33.33%愿意返鄉就業。大部分農村家庭供養大學生并不容易,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背負著助學貸款等金錢負擔,畢業后需要較高的收入來反哺家庭或者償還助學貸款,而鄉鎮基層醫院工資水平低,僅能維持基本生活,難以支撐家庭與償還貸款。此外,大部分農村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夠走出農村到城市工作生活,認為孩子成為大醫院的醫生是值得炫耀的而成為鄉村醫生則是沒出息的表現,這無疑增加了醫學生返鄉就業的心理壓力[7]。
案例三:小z,男,山東德州人,大二學生。他說回農村工作工資較低,他家里兄弟姐妹較多,他是長子,弟弟妹妹的成長還需要很多錢,很需要一份收入高的工作來為家里減輕負擔。并且家里都是農民,很希望他能走出農村,返鄉就業不僅僅使父母的期待落空,也會讓父母被周邊人會看不起。
從個案訪談中發現,家庭條件限制和家庭觀念對醫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影響較大,農村籍醫學生家庭更希望孩子能有一份有編制的工作,認為這比較體面。并且經濟困難的農村家庭醫學生對較高收入的工作需求更大,農村工作收入較低使得他們返鄉就業的動力不足。
2.2.4" 政策了解途徑不暢
調查結果顯示,密切關注家鄉發展的醫學生僅有29%,認為政策支持很到位的僅有22%。有30%的醫學生從未了解過家鄉返鄉政策,而“引導醫學生到基層就業”等政策有91%的醫學生不知道。相當一部分醫學生獲取農村就業信息的途徑狹窄、消息片面,無法詳細了解鄉村地區有何種就業崗位與制度保障,使得其始終對鄉村地區崗位持有偏見,比如管理體制僵化、人員技術水平低、待遇差等片面信息。
案例四:小g,女,遼寧莊河人,大三學生。她對于返鄉就業持否定態度,她說不想回家就業,因為家鄉所在的縣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是養老城市,沒有發展空間,工資待遇等也遠不如大城市。“雖然我是農村人但是不想回農村,因為農村工作環境差,醫療、住房都沒有保障,就業機會少,聽說村里的工資都很低。雖然聽說過鄉村振興,但是也沒見到家鄉有出臺什么具體政策,或者是我了解途徑不夠多。”她說如果家鄉能主動提出一些就業優惠條件,如能出臺返鄉后的保障措施并且提高工資待遇,她還是很愿意返鄉的。
由此可見,醫學生返鄉就業效果不佳與當前農村就業政策的制定與落實以及政策宣傳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很大關聯。對就業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夠以及政策的不健全使人才難以長期留下。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醫學生返鄉就業的策略
3.1" 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正確擇業觀
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實施,需要大量醫藥衛生專業人才堅定理想信念,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醫學生作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未來的人才,應牢記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樹立扎根基層服務農村的職業追求,在日常學習中多了解農村醫療衛生現狀,提升解決農村醫療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為家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醫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主動使個人前途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增強對家鄉的情感認同,同時應該增強創新能力和服務意識,主動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利用自身所學積極在鄉村振興中尋找機遇。除此之外,家庭支持對醫學生返鄉就業同樣至關重要,應積極消除家長對返鄉就業的偏見,對返鄉就業的醫學生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增加其返鄉就業的信心。
3.2" 以高校為發力點,優化返鄉就業指導
高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注重醫學生的“三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增加醫學生社會責任感,鼓勵醫學生投身鄉村醫療衛生事業。高校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應系統構建面向農村的課程體系,建立完善的就業信息管理系統,擴大醫學生的農村就業信息面;利用多樣化的形式與途徑,如組織大學生到鄉村醫院見習等,讓醫學生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感受鄉村衛生環境與氛圍,激發其到鄉村就業的熱情,同時為返鄉就業適應鄉村環境打下基礎。
高校要與政府建立有效聯系與合作,搭建鄉村就業平臺[8],及時為大學生宣傳返鄉就業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家鄉建設,為鄉村建設注入優質人才資源。高校還應完善就業指導機制與就業創業管理制度,規范醫學生返鄉就業的流程,為醫學生爭取有利于職業發展的政策保障,學校、政府共同發力為志愿返鄉的醫學生創造服務農村的條件。
3.3" 以社會為導向,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應加強對逐步改善的醫療衛生現狀的宣傳,引導返鄉醫學生正確地看待正在逐步縮小的城鄉差距,減少對農村地區的偏見,堅定農村籍醫學生返鄉就的意愿和決心。社會輿論是引導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5],政府應把握好輿論導向,培養大學生返鄉服務鄉村建設的責任感,在整個社會形成醫學生返鄉就業的良好氛圍。
在輿論宣傳上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重塑大學生的鄉土情結[4],鼓勵返鄉醫學生積極投身返鄉就業創業。同時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摒除農村還存在的不良舊習、陋習,改變當地老百姓傳統保守認知,提升返鄉就業醫學生對鄉村環境的認可與信任,也能更好地適應鄉村就業環境。
3.4" 以政府為保障,加大政策幫扶支持
政策導向是影響醫學生返鄉就業最大的因素[9]。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醫學生返鄉就業積極性,各級政府需要加強農村就業環境建設,讓返鄉就業的醫學生來得了、留得下。著力提高鄉村醫生工作環境,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更新醫療設備、改善工作環境,優化醫療條件,提高返鄉醫學生的職業效能感。重視農村醫療工作者的執業風險,建立診療風險分攤機制[10],逐步化解其整體執業風險,使其安心就業。
地方政府還應立足于醫學生群體的需求,進一步落實農村醫療衛生人員返鄉就業政策保障,解決好學生和家長普遍關注的編制問題以及醫療衛生人才在農村長期職業發展的規劃措施,改善農村的激勵和保障體系,比如給予具備足夠貢獻的農村醫務工作者編制待遇,建立專門針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職稱評審制度,對于鄉村服務期滿的醫學生給予公立醫院優先錄用等,切實增強農村醫療崗位的吸引力,為醫學生返鄉就業保駕護航。
4"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對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升高,醫學生返鄉就業前景無比廣闊。醫學生返鄉就業不僅能解決自身發展的問題,更是將個人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應響應國家號召,發揮所學專長,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報,2023(2):6-12.
[3] 李博.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振興及其推進路徑——基于不同人才與鄉村振興之間的內在邏輯[J].云南社會科學,2020(4):137-143.
[4] 汪玉梅,楊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緬邊境地區大學生返鄉就業困境及優化策略——以云南在昆高校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1(27):111-113.
[5] 蕭子揚,陳藝華,吳若瓊.“缺席”和“回歸”:新時代我國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研究[J].青年探索,2019(3):15-27.
[6] 孫漁珽.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社會融入問題探析[J].農業經濟,2018(7):110-112.
[7] 丁洪福,戰頌,陳嵐.農村生源大學生助推鄉村振興的困境與路徑選擇研究[J].農業經濟,2019(5):106-107.
[8] 王藝菲,陳秀蘭,楊越,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就業的難點與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2(4):122-124.
[9] 鄭燕飛,王張葉,黃志鋒.后疫情時期醫學生返鄉就業的現狀和對策——以浙江省90個縣區1078名醫學畢業生為例[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23,53(1):84-87.
[10] 張悅涵.鄉村振興下鄉村醫療隊伍培養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