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學習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是詞匯學習。然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以下一些常見問題: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不足,缺乏對已學單詞的靈活運用能力。所以,提升教師課堂詞匯教學的有效性急待解決。本文筆者從詞塊教學法出發,對初中英語詞塊進行分類,并分析詞塊教學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及其對提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效果的意義。
關鍵詞:詞塊;詞塊教學法;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作者簡介:鐘曄(1992.03-),女,江蘇蘇州人,蘇州高新區第二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
在英語學習中,詞匯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詞匯作為識別句子,理解語篇的基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就詞匯知識而言,要讓學生認識到詞匯學習不是單純的詞匯記憶和機械的操練,而是要學會運用詞語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達意義。新課標建議,教師要多用詞塊的形式向學生展現新詞,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詞的搭配,能夠圍繞主題意義,提煉詞語的固定搭配方式,建構詞匯語義網絡,不斷積累詞塊,以此提升詞匯量。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結合主題,有意識地復現所學詞塊,大膽使用新的詞塊自主表達意義、解決新問題。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初中畢業學業水平測試要求學生掌握并且能夠運用英語語音、詞匯、語法基礎知識,以及所學功能意念和話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年,學業水平測試對詞匯的考查越來越靈活化。體現在,不僅考查書本中出現過的基本含義,同樣還會考查某一個單詞在其他不常見的語境中所展示的其他含義。在一些題型中,學生需要據上下文理解詞義的情況也越來越多見。
然而,目前部分初中教師的英語詞匯教學仍停留在學生對詞匯的簡單理解和記憶,缺少對詞匯的系統性深入認知。因此,這樣的詞匯教學模式急需變革,提升學生對詞匯結構化知識的認知,同時也強化其從知識轉化為能力。
筆者嘗試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實施應用詞塊教學法,從詞塊教學理論出發,深入探究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課堂效率,探討其對初中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影響。
一、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現狀
(一)孤立化理解
當前,許多英語教師還是習慣于給學生灌輸詞匯知識,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當教師在課堂中教授某一個單詞時,現實情況往往是脫離語言環境,直接用中文思維。這一方式會使得學生對此單詞的意義理解無法深入,僅停留在表面。同時,這一做法導致英語詞匯教學與閱讀教學和語篇語境相脫離,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模式化教學
很多教師在實際詞匯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和傳統,缺乏創新意識。大多按照這樣的流程:從單詞讀音開始教學,再帶領學生學習單詞的詞性,含義和具體的搭配使用方法。接著,要求學生背誦單詞,記憶用法。在此種程式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度降低,且對單詞的掌握程度也處在表層,缺乏深度理解和靈活使用。此外,在模式化的單一教授中,教師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嚴重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削弱,積極性降低,英語水平也難以提升。
(三)碎片化記憶
大多英語教師在講解詞匯時,采取先讀再講的方式。即有教師或錄音帶讀,學生先掌握單個單詞的發音;接下來,通過搭配介紹、例句展示和中英互譯等方式對單詞進行講解。課后,學生對所學內容和筆記自主進行背誦記憶,為下一堂課復習聽寫做準備。默寫檢查一般采用教師朗讀英文或中文,學生根據要求默寫所學內容的方式。這樣的方式缺少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和相關背景知識,導致學生記憶不牢固。
(四)機械化運用
不少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僅停留在表層,并不能靈活使用單詞。在詞匯運用方面,僅限于單詞或詞組填空,屬于機械性被動操練,缺少詞匯語用層面的主動輸出。
二、詞塊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實踐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更新詞匯教學的方法,轉變自身的詞匯教學觀念,通過詞塊教學法來有效提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一)詞塊的定義和分類
1.詞塊的定義。國內外不同的學者對于詞塊有自己不同的定義。李輝認為,Peter分析語言中的多詞短語和句型,將其稱為言語公式(Speech Formula)。在研究中發現它們形式相對穩定,高頻出現且存在于特定語境中。Wray的觀點是:詞塊是要么連續要么間斷的詞匯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序列。人們平時把這些序列在記憶中進行存儲,在需要使用的時候可以不經過語法分析而立刻被使用。
因此,根據對以上研究結論的概括和總結,筆者將詞塊定義如下:詞塊是相對穩定的詞的搭配組合,其中包括多詞結構、習慣用語、半固定式表達等。
2.詞塊的分類。筆者根據Michael Lewis的詞塊理論將詞塊分為如下四種情況:
第一,是常見意義上的單個單詞,如apple、countryside等。固定搭配,不隨便改詞或拆開使用的詞組,如at first、in a word等。這兩種情況稱為單詞及多詞結構。
第二,是詞組搭配或詞的伙伴關系,指高頻詞匯組合。如in the evening、raise up等。
第三,包括像諺語、俗語、客套話這一類的形式相對固定或半固定的詞組搭配則被稱為習慣用語。這些詞組大多為含有具體的語境意義。如you'd better、be used to等。
第四,是半固定式表達,一般具有特定語用功能。如what's more、 as far as I'm concerned等,也可以稱之為句子框架及引語。
(二)詞塊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1.識別詞塊,培養學習意識。詞塊的學習一定是以句子和篇章為依托的,因為詞塊通常是不會孤立單獨存在的。因此,在初步學習教材語篇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按以下步驟自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畫出文本中出現的可能詞塊,并試圖根據書后詞匯表弄清其含義。同時,圈畫出暫不理解的詞塊,讀后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疑惑。如此學習詞匯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一種學習意識,即詞塊對于詞匯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通過長期重復的課堂操練,學生會將詞塊學習形成一種慣性思維,在面對新語篇時就會有意識地去尋找詞塊、識別詞塊,進而掌握詞塊。
例如,在學習譯林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Reading部分的課文是“Best friends”。在詞匯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同時結合本單元書后詞匯表弄清單個詞匯的意義,同時讓學生自主畫出詞塊。如a good sense of、feel bored with、say a bad word等。讀完后同學們可以分享比較自己畫出的詞塊,并討論不明含義的詞塊,最后教師統一進行答疑解惑。
2.辨析詞塊,提取關鍵信息。為了引導學生更充分地掌握固定詞塊的含義和用法,教師在進行課堂詞匯教學時,可以選擇首先帶領學生解析語篇中詞塊所在的單句,然后再指導學生了解此詞塊在常見使用搭配和習慣。例如,在學習 be used to、pay attention to等短語時,可以讓學生著重關注這些詞塊中的to,并思考有什么共同之處,最后得出結論:這些to都是介詞。接著讓學生根據已學內容進行翻譯句子操練,掌握詞塊用法。通過這樣一個內化轉輸出的過程,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詞塊的基本用法。
除此以外,當一個詞塊中的單詞還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塊時,教師也應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辨析這些詞塊的異同。例如,在講到take off的意思為“起飛”, 而take還可以與其他介詞一起構成其他詞塊,如 take in,意為“攝入”,take up意為“占據”。在教授完詞塊的含義之后,教師應給出對應練習幫助學生區分和鞏固。例如,可以通過漢譯英的翻譯方式。請學生將下列句子譯成對應的英文:(1)這架飛機1小時前起飛了。(2)下飛機后你可以攝入新鮮空氣。(3)這架飛機占據了很大的空間。譯文為“(1)The plane took off one hour ago. (2)You can take in fresh air after getting off the plane. (3)The plane takes up too much space.”。通過類似辨析練習,學生就能夠辨別出相似詞塊的意義和用法。如此有益于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應用英語語言,進而提高英語素養。
3.復現詞塊,鞏固語言知識。
(1)設置語境,深化理解。教師在設置詞匯練習時,主要的操練形式相對固定,如中譯英,首字母填空,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等等。這些練習的問題在于往往缺乏變化的真實語境,學生只關注到單個詞塊的常見含義。因此,當進行測試時,學生如果遇到嶄新的語境時,很難理解單詞或詞塊的其他嶄新含義。因此,教師在日常設題時,應側重提供不同種類的真實語境,讓學生全面完整地學習使用詞塊,進一步加強對此詞塊的理解和記憶。
(2)依附話題,建構網絡。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話題,并依附話題對詞塊進行分類,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把詞塊構建為詞塊網絡,按需使用。例如,表達同意的話題,學生可以使用“I think so. Good idea. I agree with you.”等等常見詞塊用語。
(3)借助框架,夯實基礎。除了按照話題對詞塊進行分類,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總結一些半固定式表達,學生根據這些總結概括能夠更好地掌握句型框架,以此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例如,關于表達建議的句型框架,可以使用“Shall we...? Why not...? You'd better... Let's... ? ”等固定組合。
(4)搭配練習,鞏固記憶。教師可以設計詞塊搭配練習,對學生進行記憶操練和培訓。例如,可以對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高頻出現的詞塊進行針對性的設題,學生通過練習能夠正確并靈活使用這些詞塊,且能清晰準確地區分相似詞塊之間的區別,從而避免在進行篇章閱讀和寫作時犯錯。
4.運用詞塊,提升實踐能力。靈活運用詞塊是學生學習詞塊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應該把日常教學的目標重點放在培養學生運用詞塊的能力上。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運用詞塊的機會,從句子到篇章,因為只有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才能夠提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復述文章,強化練習。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在黑板上呈現某一語篇中具體的重難點詞塊,讓學生依照提供的詞塊展開復述。這一舉措不僅讓學生對重難點詞塊進行了強化復習,也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抓住文章主旨及段落大意,更好地理解文章。
(2)創設情境,提升表達。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課堂活動,創設新的語境,要求學生使用已掌握詞塊進行交流表達。如角色扮演、情景會話等,這些方式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詞塊的興趣。
(3) 落實書面,靈活運用。書面表達是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可以通過這一形式檢查學生靈活運用詞塊的能力。例如,當學到和運動相關的話題單元時,教師可以設置寫作任務:如何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寫作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頭腦風暴,列舉和這一話題相關的詞塊,比如,do sports、is good for、do harm to、form a good habit of等等。在完成這一過程之后,學生可以根據具體的寫作要求,并將之前想到的相關詞塊運用到寫作中,完成書面表達任務。以上這樣一種從思考到回顧進而輸出的過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進而強化了學生對已學詞塊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結語
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充分地把已有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和詞塊教學法策略有效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準確且恰當地使用目標詞塊,以形成高效的英語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詞塊,培養他們的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準確辨析詞塊,提取能為其所用的關鍵信息;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復現詞塊,幫助學生鞏固詞匯知識;最終促使學生有效運用所學詞塊,提升其詞匯運用的實踐能力。
詞塊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已被教師良好運用,教學效果也較為顯著。學生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和使用詞塊,接著對詞塊分類并理解記憶,最后根據具體語境和要求靈活使用詞塊,培養優良的詞匯學習習慣,促進自身的英語學習。因此,教師應發現詞匯教學法的優勢并合理巧妙地在教學中實施和使用,完善教學過程,在提升詞匯教學水平的同時引領學生更好地學習詞匯。詞塊教學法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意義重大,對提升學生英語詞匯學習也有重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鑫月,張威.詞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1(36):216-217.
[2]房陽.詞塊教學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5):268-269.
[3]汪寶兵.認知語言學指導下的英語詞塊高效教學[J].中小學教學課堂研究,2022(2):15-17.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