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中英語復習一直是初三教師關注的重點,為了提高復習效率,本文探討以主題為線索,串聯初中教材部分單元的整合式復習策略。
關鍵詞:主題;單元整合
作者簡介:王玲(1986.12-),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市致遠初級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初中英語復習課如何擺脫“碎片化”知識簡單重復的困境,提升復習效果,一直是廣大英語教師感到困惑的課題。本文以致遠初中單元整合式復習教學設計為例,對此展開探討。
一、單元整合式復習教學設計案例
本節復習課將以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History and Society話題為主題語境,整合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5個單元,分別是:八年級下冊Unit1“Past and Present”、七年級上冊Unit2“Let's play sports”、八年級下冊Unit6“Sunshine for all”、九年級上冊Unit7“Films”、七年級上冊Unit5“Art World.”。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創設如下新情境:我(the teacher)的母校舉行校慶活動,所有同學都被邀請。以下是一天的活動回顧。首先我到達了學校,看到學校和周圍的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開始回憶過去,感慨現在(情境一)。我遇到了我童年時的好朋友Daisy,她是一個愛運動的girl(情境二)。成年以后的她成了一名志愿者(情境三)。我們一起來到了報告廳。校慶開始了,首先播放了一段充滿溫情回憶的MV(情境四)。校慶的節目豐富多彩。我們一邊觀看節目一遍感受著濃濃的藝術氛圍(情境五)。在此設計中,貫穿整個復習活動的主線就是參加校慶活動,通過人物活動場景的變化,把娛樂、運動、歷史和社會等話題相關的核心知識串聯起來,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中不斷復現目標語言,整個過程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在場景轉換中不斷升華,通過比較學校的過去和現在心生感慨、與好友交談交換生活近況、了解母校發展歷程,也看到同學們都在自己的發展道路上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祝愿大家都越來越好!
此設計將聽、說、讀、寫、看活動融入一個大的語境,組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所有的語言活動都在這個主題語境下展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學生創造性地表達個人意圖、觀點和態度,并通過運用各種學習策略,提高理解和表達效果,符合六要素整合、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
二、學情分析
初三的學生已經學完了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對本主題語境具備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表達能力。部分學生可能對所學知識有所遺忘,需要重新激活他們的記憶。另外,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學習理解類目標:
1.學生通過聽和觀看視頻(如體育競賽、電影、校慶節目匯編)、圖片(如新舊學校對比、各種運動、各種藝術形式表演),能夠理解多模態語篇(如電影、電視、海報、歌曲)中的畫面、圖像、聲音、符號、色彩等非文字資源傳達的意義,能夠迅速獲取主題信息,并提取與話題相關的有用信息進行加工(對比、提煉、總結等),為輸出做好準備。
2.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語篇(運動主題、志愿者主題)和表格(不同慈善機構志愿者的工作要求),練習提取主要信息和觀點,閱讀時抓住語篇中的關鍵概念和關鍵細節,為說和寫做好準備。
應用實踐類目標:
3.學生能夠基于聽看讀的基礎上,討論并熟練描述學校附近現在和過去的變化、能夠說出常見的運動項目、知名慈善機構的名稱和內容;就運動和慈善話題能夠進行有內容的討論;學生能夠說出常見電影類型、典型的藝術形式,并結合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喜好。
4.學生能夠給根據聚會的內容,給老同學寫一封回信,注意信的格式和對象,內容包括五大場景的描述和當事人的心情和感受。
遷移創新類目標:
5. 學生有興趣和意愿了解并比較具有文化多樣性的活動和事物;能夠運用聽、讀、看等多種方式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獲取文化信息;能夠領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具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汲取優秀文化、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感。
6.能夠對學習過程抱有強烈興趣和意愿,自主嘗試解決問題;自我開展課外學習,利用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復習和合作學習;就本主題內容把握各種機會運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四、教學過程
Past and Present: 回憶過去,感慨現在
情境一:我到達了學校,看到了學校和周圍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回憶過去,感慨現在。
這一環節整合了八年級下冊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內容。通過視頻和圖片對比,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描述學校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并在黑板上繪制表格形式的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教師強調完整句子的表達、重點句型的運用以及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的用法。
之后,讓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列出其他方面的變化,包括學校周邊環境、建筑、交通、衣著、交流、食物等。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自主思考、分工合作、深入探究這些方面過去與現在的對比。隨后,在學生進行小組匯報時,教師完善思維導圖。最后,利用該思維導圖帶領學生用多樣化的語言系統回顧“過去與現在”,并談談對此變化的看法。
設計意圖:教師首先以“學校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為例,帶領學生進行描述,并在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給學生作示范,讓學生認識到,在討論變化時,不僅要關注變化的內容,還需要注重完整句子的表達、語言的多樣性以及時態運用的準確性。之后,通過頭腦風暴,學生意識到發生在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隨后通過小組活動,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英語描述實際生活。這樣,學生因對話題的討論復習了本單元相關知識,因分工合作增加了課堂參與度,因思想交流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還通過課堂思維導圖的完善開拓了思維,將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構建了系統的知識框架。
A sporty friend:喜遇老友、暢聊運動
情境二:我正在校園里散步,欣賞著嶄新的校園,感慨著環境的變化,一個青春活力的女士朝我走來,原來是我的初中同學Daisy,她可是運動達人啊!
這一環節整合了七年級上冊Unit2 “Let's play sports! ”的內容。教師邀請學生參與游戲“Who is the spy? ”。學生觀看有關為各項體育運動的快閃視頻,之后在教師提供的表格中找出視頻中沒有出現的體育運動,由此復習了相關運動詞匯。隨后學生閱讀一篇以最喜愛的運動為主題的文章,學生需要找到兩條主線——語言主線和內容主線。在教師的協助下,學生自己歸類出描述“喜愛、熱愛、最愛”的句型,并歸納出文中人物熱愛各項運動的理由,在教學互動中,變文為圖。結合近期熱門電影《奪冠》,教師談論自己最喜愛的運動及運動員,之后,學生以教師提供的表格框架為輔助,談論自己喜愛的運動和運動員。
教師還請學生提前收集了與運動相關的名人名言,如“Life is movement (生命在于運動)”“Sport is the source of all life(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等,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享。
設計意圖:本單元話題對學生來說熟悉度高,復習教學設計以趣味英語游戲開始,讓學生在樂中學,教師通過游戲高效地呈現了與“sport”相關的詞匯,為下文的閱讀輸入和對話輸出作鋪墊。文章閱讀部分,教師通過巧妙設問,引導學生梳理出語言線(How can you tell they love a certain kind of sport? Can you spot the sentence to show that? )和內容線(Why do they love the sports?),思維導圖既幫助學生明確了文章的主旨要義,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對話環節,教師的示范和表格輔助使學生在操練過程中有了支架,使學困生敢于開口說,學優生也可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分層教學和基于學情的教學均得以實現。
Sunshine for all:志愿服務、愛心滿滿
情境三:Daisy并沒有從事相關體育方面的工作。她說她2007年在上海讀大學時有機會成為了一名特奧會的志愿者,這份經歷讓她體會到志愿者工作是有意義的。于是她現在留在上海成了一名志愿工作者。
這一環節主要涉及八年級下冊Unit6“Sunshine for all. ”單元的內容。教師通過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復習特奧會和特奧會志愿者工作。其次,讓學生頭腦風暴志愿者可以幫助哪些人以及如何幫助這些人。同時,引導學生使用“It is adj. for/ of... to do sth”句式來討論和表達做志愿者的感受。最后,完成一篇有關志愿者的閱讀短文,升華主旨。
設計意圖:這個情境設置主要圍繞關鍵詞 “volunteer”,帶領學生復習了閱讀文章中與特奧會以及志愿者工作相關的詞組表達,再延伸到各類各樣的志愿者工作,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學生通過造句正確使用句型“It is adj. for/ of... to do sth”,抒發對志愿活動的真實情感。最后通過一篇宣傳志愿活動的文章來升華主題,呼吁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愛心、有貢獻的人。
Films:觀看影片、溫馨回憶
情境四:校慶開始了,我和朋友坐在座位上開始欣賞表演。大屏幕上播放了一部由學校學生自導自演的微電影,描繪了十年前的中學生活和當今的中學生活,還預設了十年后的中學生活。學生的表演非常出色。如今,我們有了高科技教學設備,亮眼奪目的校服,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的確變化非常大,十年后,科技會更多地輔助師生的教學。電影放完后,導演和演員們上臺謝幕,他們真的太棒啦!
這一環節涉及九年級上冊Unit7“Films”的內容,首先教師讓學生分享最喜歡的演員或導演,并說出一部他的代表作,其他學生對他們回答的電影進行歸類,從而復習action film、horror film、cartoon、science fiction、romantic film等有關電影的詞匯,并分享更多類型的電影,討論最喜歡哪種類別的電影及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完成一篇介紹奧黛麗·赫本的完形填空,指導學生復習although/though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so...that.../such...that...句型和so that句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設計得非常巧妙,由校慶的情境導入,引導學生回憶與此單元相關的詞匯,在討論中,通過語言的輸出,學生能更好地運用生詞。對語法部分的復習建立在任務的基礎上,在任務中,引導學生對三個重點語法知識進行復習,通過習題、造句,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Art World:藝術活動、寫作輸出
情境五:老同學和我應邀去參加母校校慶活動,對校慶晚會和藝術展印象深刻!校慶晚會上精彩紛呈的節目奪人眼球,藝術展中各類藝術作品也讓我們大開眼界,感嘆母校輝煌的實績。結束后,我和老同學暢聊觀后感,通過對印象深刻的節目或作品的描述來加深對藝術的理解,同時一起探討藝術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這一環節整合了九年級上冊Unit5“Art World”單元主題的元素,希望學生能夠熟知各種藝術類型的英文表達,并且通過paraphrase的方式進行組句訓練,目的是通過口頭表達加深學生對各類藝術形式的理解。
此外,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還會設置情景對話和寫作任務,以促進學生表達對藝術的深層理解,進而探討藝術給我們本身和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學會運用積極有效的英語表達方式,依話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寫作指導如下:
題目:同學聚會后的當天晚上,我收到一封來自昔日朋友的電子郵件。請根據這封郵件,給Sandy寫一封回信。
設計意圖:在這個情境下,學生可以通過對主題的深入思考,靈活地將碎片化的英語知識串聯起來,形成有深度的口頭表達和文本輸出,進而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和思維品質。
五、設計思考
整合復習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材、整合教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設計并帶領學生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能夠進行一定的語言輸出。可見,這同樣是一個不斷優化、充滿邏輯的過程。在單元整合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的知識理解搭建框架,不斷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種框架不僅能給學生提供完成任務的線索,也能進一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參考文獻:
[1]汪四樓.初中英語教學課的整合教學設計:依托主題語境[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9(4):53-56.
[2]李蘭芳.例談初中英語中考單元整合復習的有效教學設計[J].初中生世界,201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