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對未來鄉村建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該文以實地調研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壇頭村的特色體系及發展策略為案例支撐,分析其文化創意產業融入鄉村建設的運作模式,以及其未來鄉村建設的機遇與挑戰,聚焦金華市未來鄉村的推進,探索文化創意產業助力鄉村發展的更多可能性,為金華市未來鄉村的文化建設提出3點建議與對策,加速助力打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傳承當地文化精華、呈現未來文化創新的新鄉村,同時也面向我國其他各省市當下鄉村建設的重大需求。
關鍵詞:未來鄉村;鄉村文化建設;文化創意產業;文旅融合;文化傳承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TP391.9"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0-005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countryside and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 syste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antou village in Wuyi Coun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case support, analyzes the mode of integrating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into rural construction in Tantou village as well as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ts future rural construction, focuses on the future rural promotion of Jinhua City, explor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help rur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Jinhua City, and accelerates efforts to build a new village that embodi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herits local cultural essence and presents future cultural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the major needs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Keywords: the future countryside; rural culture construc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2022年2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未來產業、風貌、文化、鄰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場景,集成‘美麗鄉村+數字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建設,著力構建引領數字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鄉村新社區?!辈⒅贫恕白?022年開始,全省每年建設200個以上未來鄉村。到2025年,全省建設1 000個以上未來鄉村”的目標[1]。2022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布了《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可以說,2022年是鄉村振興工作于全國層面深化開展的關鍵之年。作為“美麗鄉村”的發源地,浙江一直引領著全國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同時肩負著高質量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省、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歷史使命。未來鄉村實質上是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以面向未來為特征,緊跟時代發展的一種新型鄉村形態,未來鄉村更突出鄉土化的形式表達,更注重鄉村多元化生活場景的搭建。如今步入2023年,浙江正處于未來鄉村建設模式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重要階段,各級鄉建政策與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浙江的“未來鄉村”實踐無疑是我國新時代特色背景下的鄉村建設嶄新探索,為其他各省市打造“示范窗口”,當好“領頭羊”。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并高速發展的一種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利用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手段對某種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整合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與利用,形成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2]。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兑庖姟分械摹按蛟煳磥懋a業場景”與“打造未來文化場景”版塊指出,要發展創意農業,建設特色產業園,做優做強文化創意等業態與品牌,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農耕文化的保護利用[1]。將文化創意產業融入未來鄉村建設的發展,不但可以拓寬各地鄉村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再利用的途徑,促進文化遺產資源在與創意產業的融合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還能加強新興技術與文化藝術相結合,促進鄉村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生產與成果轉化,創造出具有鮮明地域鄉村特色的現代化新產品,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推動村民再就業,培養新型農村人才隊伍,從而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3]。
2022年,金華市武義縣履坦鎮壇頭村被公布為浙江省首批100個未來鄉村試點村之一,其核心為新鄉村建設要呈現主導產業興旺發達,主體風貌美麗宜居,主題文化繁榮興盛,如今的壇頭村在這三大方面已經鋪墊了良好的基礎,在成為國家3A級景區和浙江省首批傳統村落后,壇頭村引進了首個文旅企業“田廬”。田廬文創園的入駐,使壇頭村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濕地生態+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成為文旅結合的產業高地。本文以實地深入調研壇頭村為案例支撐,聚焦金華市未來鄉村建設的推進,探索文化創意產業融入未來鄉村建設并助力鄉村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1" 壇頭村鄉村建設發展狀況
1.1" 壇頭村概況
有750多年歷史的壇頭村位于武義縣西北部,地理位置優越,地勢北高南低,自然環境優美,由于地處武義江與白鷺溪交匯的沖擊地帶,形成了600多畝(1畝約等于667 m2,下同)河灘濕地景觀,村內現有50畝高大紅松樹林,動植物種類豐富。壇頭村交通快速便捷,距武義縣城8 km,距金華市區25 km,距離高鐵站、高速出口都不到10 min車程。由于地理位置與環境資源的便利,壇頭村自古經濟基礎較好,從宋朝開始燒制陶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現存古碼頭舊址、婺州窯舊址,以及明清古建筑17幢,包括古民居、古花廳、古會館和古寺廟等,完整的古建筑群面積約為18 000 m2[4]。
1.2" 壇頭村鄉村建設發展歷程與成效
2014年,壇頭村開展五水共治,將臟亂的臭河灘整治成為美麗的濕地之后,村黨支部踐行“扛旗爭先”的使命擔當,依托良好的濕地生態,流轉村集體土地、回收民房,統籌整合新村資源,修復明清古建筑,從此壇頭村找到了生態修復與文化挖掘的突破口,開發出武義縣第一個省級濕地公園。同時積極招商引資,引入文化創意產業,短短幾年,壇頭村就獲得了國家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國家3A級景區、省級傳統村落、省級文明村等榮譽。5年間,壇頭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從之前的50萬元增長至157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從5萬元增長至96萬元[5]。2022年,壇頭村被列入浙江省首批100個未來鄉村試點村之一,除了繼續完善基礎設施與招商引資,更多智能化的設施設備也將融入景區的建設,比如智能停車場、數字化可視系統、智能導覽等。
1.3" 壇頭村文化創意產業融入鄉村建設的實踐
2017年,壇頭村開始招商引資,謀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筆者的采訪中,村長表示,當時有許多客商想來租壇頭村的老房子發展農家樂、商業古鎮等,但在村政府的多方考察與甄選后,認為將文化創意產業融入鄉村建設,走藝術鄉建的道路是最適合壇頭村情,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一條道路,于是引入了田廬文創園。對年久失修的古建筑進行統一的墻體加固、立面改造、頂瓦修補等修繕保護工作,最大程度地保留建筑原始風貌,并陸續注入民宿、餐飲、會務、藝術交流、展廳、茶藝和書吧等文旅業態,引進多家文企單位,不但使壇頭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文化會客廳,還吸引了大批文人雅士前來,為壇頭、田廬和武義留下精彩的文化藝術作品,成為八婺文人匯聚的文藝勝地。
壇頭村現存的婺州窯舊址經過修復重新開始燒制窯器,引入婺州窯傳承人陳金生工作室,創立窯瓷展示館與燒窯體驗中心,在傳承精美工藝與發揚婺州窯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實踐,成為壇頭村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安徽詩人雪鷹通過一場詩歌頒獎活動走進了壇頭,成為“駐村詩人”,引入長淮詩社,與多方合作籌建中國當代詩人檔案館,作為詩歌研討、詩歌教育與傳播的基地;湖南工筆畫家王唯,從學畫起就崇拜武義工筆畫大師潘絜茲,也入駐了田廬文創園,創辦了工筆畫藝術館,展示、傳承、發揚工筆畫藝術,開展工筆畫培訓與工筆畫講座等;武義本地民俗畫家朱志強在壇頭創建了民俗畫藝術館,將武義特色的農耕民俗文化與節日禮儀在畫紙上復活與傳承。
自此,田廬文化創意產業飛速加快了壇頭村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其社會效益也在不斷地增長與擴大,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肯定,成為武義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共同富裕的示范點。壇頭村依托交通、生態與文化優勢,發展獨具特色的“濕地生態+文化創意產業”體系,集旅游觀光、生態宣傳、文化創作和科普教育于一體,傳承發揚當地人文非遺,帶動文旅融合發展,從而帶動鄉村振興。
5年來,田廬文創園累計舉辦了一百余場文藝活動,包括書畫展、攝影展、文學采風、詩會、朗誦會和音樂會等,還舉辦了4屆濕地旅游文化節,將濕地特色文化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將節日慶典與游客活動體驗相結合,以綜合性盛會與節日帶動旅游的形式,宣傳保護濕地環境的思想。還發起成立了武義縣生態文明促進會,以壇頭濕地為平臺,積極宣傳“兩山”理論和生態文明,并組織志愿者參與濕地的生態保護。
1.4" 壇頭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列入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是機遇也是挑戰,壇頭村領導干部在采訪中表示,對于未來鄉村的后續發展方向,當前仍不太明朗。壇頭村的文旅融合之路雖已小有成效,但仍道阻且長。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模式和結構上存在諸多差異,需要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科學系統地整合,從而實現文旅融合道路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如何疊加后續業態以滿足村民與游客的需求,如何使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各項投入與產生的經濟效益成正比,推動村集體經濟再增長,面對種種困難與挑戰,村領導班子仍任重道遠。
人才的缺失成為了當前壇頭鄉村建設與田廬文創園后續發展面臨的困難之一。田廬專職青年工作人員僅有6人,且大多身兼數職,筆者采訪了田廬民宿管家,管家表示,自己除了負責聯絡線上線下的訪客與入住等相關事宜外,還負責室內花藝裝飾、活動拍照記錄、活動策劃與布置等。雖然工作內容比較繁雜,但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創造自己的價值,還能開拓視野,提升文化素養。而談到不足之處,管家表示田廬很難招聘合適的人才,尤其是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人才。當下的年輕人若非有人文情懷的支撐,是不愿意來到鄉村的,而若是有理想、想創業的青年文創群體,在鄉村難以得到經濟上的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在于創造性,而創造性的主體就是創意人才,創意人才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化思維[6],需要復合型的知識結構體系和與時俱進的可持續發展觀,將文化、美學、藝術設計、材料和科學技術等知識綜合考慮,未來鄉村充滿無限可能,恰恰可以成為創意人才施展的舞臺。
目前已經入駐壇頭村的文創企業與創業者之間,企業與村領導班子、村民之間,經常會存在意見不合、溝通困難的問題,在很多想法與觀念上很難協調統一。村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壇頭村始終以村民為核心,村內的改造與重建工程都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愿,維護了村民的根本利益。鄉村振興產生的巨大成效也帶給村民更好的居住環境與人文環境,村民的經濟水平基本都在大幅度提升中。但是壇頭村內人口結構依然以中老年人為主,村民雖然耳濡目染了田廬的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但個人的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很難有所提升,村內舉辦的各類文化創意活動,也基本沒有當地村民的參與。在壇頭村未來的鄉村建設中,該如何更好地吸引村民、融合村民,從村民的角度出發,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帶動更多村民自發地參與到鄉村的文化創意活動中,也需要集思廣益,吸取社會各界專業人士的對策與建議,找到一條最適合壇頭村未來發展的正確道路。
2" 金華市未來鄉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2.1" 加強鄉村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促進文創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
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內涵,而文化創意產業為鄉村提供了創新的平臺與新的發展機遇?!蛾P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中提出,推動相關文化業態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促進文化消費與旅游消費有機結合,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新模式。提出實施鄉村旅游藝術提升行動,培育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體驗基地,全面推進“創意下鄉”[7]。
金華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也是全國聞名的旅游城市,旅游文化產業作為金華的支柱產業之一,相較于其他省市,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入上更具優勢。對于金華的未來鄉村建設,更應通過文化創意升華旅游體驗與旅游內容的深度,再通過旅游體驗作為文化傳播衍生發展的載體,從而實現文創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在未來鄉村的文化建設中,著重對金華鄉村的古老傳說、建筑遺存、工藝服飾、民俗風情和飲食文化等一系列的文化元素進行提煉、重組以及再開發,融入到旅游產業、產品設計、招商引資當中,尋求文創設計與特色文化的平衡點,實現文創產品內在文化價值的完美展示,形成一條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鏈。還能融入現代新科技新技術,以新藝術形態展示、重新定義和發現傳統文化的價值,更有利于鄉村特色的創新性表達,實現鄉村文化的持續性發展與傳承,更好地帶動鄉村經濟自主發展。
2.2" 創新文創產品設計,打造特色鄉村文創產品品牌
當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有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市面上的文創產品設計普遍存在同質化嚴重、創意單一、開發層次與實用價值低、價格虛高等問題,將單一相同的文化元素印在手機殼、雨傘、筆記本和杯子上標榜原創,失去了文創產品本身的意義。鄉村文創產品的開發要充分挖掘當地文化特色,突出其時代性和文化性及精神性,立足當地實際情況與時代審美發展的潮流,找到創意產品與特色文化之間的平衡點,實現文創產品內在文化價值的完美展示[8]。在鄉村文創產品的創新中,除了深挖當地的歷史文化脈絡,還應注重與當地村民的日常生活、生產勞作相結合,融入故事性的內容表達,體現村民的集體記憶,加強與受眾之間的情緒互動,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引發共鳴,設計出有溫度、有故事的產品,真正實現文化創意與鄉村特色的結合。
未來鄉村文化建設必須要增強品牌意識,品牌作為文化創意設計的載體,是未來鄉村文化創新以及創意產品設計理念的重要體現,品牌建設能讓鄉村文創產品走得更遠,賦予產品更多的附加值,擴大市場與消費人群,帶來經濟效益。鄉村文創產品的品牌構建更應注重因地制宜,充分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從品牌標志、理念、視覺系統、包裝、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將優質的鄉村文創產品加以包裝打造,通過品牌推向市場。還可以根據村情,延伸鄉村上下游產業鏈,比如在村中建立文創空間、品牌工作室與產品加工點,不但可以使產品設計與材料加工制作一體化、規?;⒅贫然?,還可以增加許多就業機會,使村民參與到自己鄉村文創產品與品牌的建設中,為鄉村文化建設貢獻力量。并通過新媒體的手段,借助互聯網的平臺進行個性化營銷,從當地出發,做好統籌整合的創意工作[9],講述產品背后的故事與文化價值,與受眾形成良好地互動,接受各方的反饋。
2.3" 推動鄉村文化創意產業與教育相融合,培養復合型創意人才
鄉村的田地除了本身的生產價值,還應具有耕讀文化教育的價值。新時代城市長大的孩子從未接觸過農田,五谷不分,對農作物的種植與生長規律一無所知,從長遠的角度看,實質上是應試教育的弊端與成長的缺失。未來鄉村的文化建設中可以將部分農田與學校聯合設立耕讀文化與生態科普基地,設置勞動課、觀賞課、研學游等,在不破壞原有土地性質的基礎上將鄉村田地課堂化,將山水湖泊作為課堂的背景,結合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以實景、實操的方式進行最直觀地教學,實現校企村3方聯合。使學生在付出勞動的同時學習耕種的流程,認識農作物,體會糧食的重要性與種植的艱辛,探索農耕文化的魅力,認識鄉村生物的多樣性,通過自身的感知更好地學習知識。在鄉村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與文化活動,不但可以加強新時代學生勞動教育與環保教育,扭轉缺失,使鄉村農耕文化與生態文明得以宣揚和保護,還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將課堂理論知識與戶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為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而長期的人才培養是保障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鄉村文化建設所需的復合型創意人才的培養主體必然來自高校,高校為文創產業與鄉村振興培養相應的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6]。古村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資源,是民族文化復興的重要源泉。各大高校可以與鄉村聯合開發相關實踐調研課程,使學生在游玩中學習,在調研中感受,培養家鄉情懷,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通過田野調查深入了解、傳承和發揚本地優秀傳統文化。搭建校企、校村、村企之間溝通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充分發揮古村落多元的文化與教育價值。其主要內容可以包含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傳統技藝和藝術審美等多個方面,結合高校系部的專業設置,幫助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與研究者全方位了解古村落的淵源與發展歷程,進一步感受當地經濟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提升個人道德品質與文化內涵,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培養相關的高層次人才,為鄉村文化建設出謀劃策,對鄉村文化資源進行更深入地挖掘與保護,形成良性的循環。
3" 結束語
如今我國正處于一個與時俱進、頑強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城市發展日漸飽和,未來鄉村正在一步步顛覆其傳統形象,展現出全新的風貌,而新型鄉村的建設迫切需要協同各方力量積極推進,以面對相關的問題與挑戰。未來鄉村,未來已來。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J].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報,2022(Z4):28-32.
[2] 鮑楓.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3] 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N].中國文化報,2014-03-17(001).
[4] 壇頭村概況[EB/OL].金華市武義縣履坦鎮壇頭村益農信息社.https://www.zjwclw.cn/html/xnc/index_17677.html.
[5] 章陳波,李增煒.壇頭村:“爛河灘”上的文旅融合蝶變[EB/OL].金華市人民政府. http://www.jinhua.gov.cn/art/2022/11/24/art_1229159979_60245949.html.
[6] 王海礁.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與開發[J].中國市場,2022, 1117(18):79-81.
[7] 《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政策解讀[N].中國文化報,2022-04-07(1).
[8] 頓文昊,張東升.地方特色文創拓寬鄉村振興之路[J].人民論壇,2021(14):101-103.
[9] 趙華,于靜.新常態下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問題,2015(4):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