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與農村職業教育之間聯系緊密。近年來,由于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約,農村職業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該文旨在厘清鄉村振興與農村職業教育關系的基礎上,分析農村職業教育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從功能定位、內外部保障機制、校企合作和發展后勁等方面提出相關對策,為進一步推動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0-0055-04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functional orient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curity mechanis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mina,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1],強調將人力資本的開發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農村教育的發展,并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也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3],提出全面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優化職業院校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建設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精準定位專業和課程,全力推動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后,國家從不同層面進一步實施了“高職擴招”“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計劃”等措施。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我國鄉村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這也給農村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農村職業教育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肩負著智力支持、文化建設、社會治理等重要職能,應當在鄉村振興中起到引領作用[4]。抓住機遇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鄉村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1"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1.1" 農村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根據賀耀敏等[5]的研究,農村職業教育定義為在縣鄉范圍內進行的,主要面向農村人口的,以提高農村人口就業能力、職業素質和生活質量為宗旨的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農村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一方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更高質量的農村職業教育為其提供高素質人才、智力支撐,以及技術服務;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職業教育帶來了發展的契機,長期以來,農村職業教育應有的地位得不到正確認識,在鄉村振興的推動下國家宏觀政策開始導向農村職業教育,為其提供了更多資源的機會和更廣闊的服務市場。張旭剛[6]將二者的關系概括為“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邏輯必然,農村職業教育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1.2" 鄉村振興下農村職業教育的價值及發展現狀
關于農村職業教育對于促進鄉村振興的價值與作用,學術界已有較為豐碩的成果,既有的研究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解釋視角:一是對接精準扶貧方面,農村職業教育可以通過精準招生、定向培養、對接就業,讓貧困戶子女免費接受職業教育,同時通過精準培訓,讓貧困農民掌握一技之長,進而掌握脫貧致富的能力[7];二是教育生態學視角方面,農村職業教育可以通過教育的力量實現農村鄉風文明提升,優化農村生活環境,凝聚鄉村發展力量[8];三是農村職業人才培育視角,農村職業教育緊密對接農村農業發展和農民就業需求,為農村農業的發展提供最優質的人才供給[9]。綜合已有學者的觀點以及政府的報告數據,本文將農村職業教育對于鄉村振興的價值作用及目前發展的現狀主要歸納為以下3點。
1.2.1" 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經濟結構也在不斷演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已被信息化、工業化和科技化的技術所取代,這些新的技術使得農村經濟體系系統改造升級,同時圍繞這一體系形成了職業院校、企業行業、縣域職教中心多元育人教育協同力量。2020年底,經過8年不懈奮斗,我國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這一成就得益于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實現脫貧目標提供了強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撐。目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農村職業教育正在努力培養新一代農村人才。一方面,農村職業教育通過學歷教育以及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的生產經營能力,有效地促進了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另一方面,農村職業教育通過研發、科普、技術推廣等方式,將最前沿的技術和文化資源引進農村,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提高了生產效率。農村職業教育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與建設的軟硬實力,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2" 提高鄉村人力資源質量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較為缺乏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愛創新的全科型人才,導致在面臨新興產業和技術時難以順利推廣,尤其是近幾年大力推廣的智慧農業正面臨大量的人才缺口。從農村職業教育的本體價值來說,其通過技術知識授予、職業文化滋養、道德倫理規約及鄉村治理路徑等,多方位培育熱愛農村、扎根農村的實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補齊了農村教育培訓的需求缺口和人才不足的短板,提高了鄉村人力資源質量。從農村職業教育的工具價值來說,對接鄉村全面振興的要求,培育出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對青年農民和貧困農民的潛力開發,可以有效阻止“貧困基因”的代際傳承,并且鼓勵更多高素質農民投入到鄉村全面振興建設。
1.2.3" 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培育農村文化環境
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環境建設也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城鄉二元制結構的影響,農村的教育水平長期處于落后狀態,精神文明薄弱、鄉土情懷淡化、傳統文化得不到傳承等一系列現象使得農民的精神財富嚴重匱乏,鄉村文化環境總體水平堪憂。在傳統思想觀念和現代化價值觀的碰撞下,農村群眾面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迷茫和選擇,如“離農”還是“為農”、“傳承”還是“創新”等矛盾。加上“文化貧困”的影響力具有延續作用,受此影響,培育新生代農民的內生動力不足,效果見微。農村職業教育不同于“輸血式”的物質扶貧,更加注重“造血”功能,通過“扶智”與“扶志”,幫助新生代農民形成重視教育、勤奮學習,以知識文化和技能素質改寫命運的思想觀念。同時,農村職業教育通過宣講、送教,建立培育良好鄉風、涵養鄉土情懷的思想陣地,繁榮了鄉村文化,改善了鄉村文化發展環境。此外,農村職業教育通過培育技藝傳承人,將我國傳統農耕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價值、人文精神傳承與創新。這些對于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動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教育功能定位不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偏離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農村職業教育功能定位不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出現離“農”現象。一方面,農村職業教育的設立旨在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不佳,農村職業學校為了維持運營,紛紛開設了許多非農專業,走上與普通教育同質化競爭的道路,農村職業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特色,最終成了教育體系中的“四不像”;另一方面,部分農業職業院校沒有充分做好市場調研,對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所需的人才類型認識不足,對于新型職業農民所需的職業素質理解不深,大多數僅僅往生產性的實用性人才方面培育,忽視了鄉村治理、鄉村科技、鄉村公共服務等管理類、農業科研創新類人才的培養,導致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對接鄉村振興供需不平衡。此外,據數據統計,農村職業教育的生源70%來自農村,但受到傳統思想和城鄉環境的影響,這部分的學生將接受教育作為“跳農門”的途徑,加之學校盲目追求就業率,人才培養方向偏離最初軌道,這與農村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服務的初心嚴重不符。
2.2" 發展模式單一,內外部保障機制不足
一方面,從農村職業教育內部來說,存在著辦學經費長期緊張、教學資源不足、基礎設施較少、教學設備陳舊和師資隊伍落后且缺乏穩定性等問題,造成生源數量不足素質不高,辦學質量難以保障,自身體制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學員就業前景堪憂。另一方面,從農村職業教育外部環境來說,存在著社會認可度較低、物質資源投入有限、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教育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使得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約和影響。根據研究發現,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政府缺乏足夠的重視,服務對象存在認知偏差、鄉村振興和農村職業教育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辦學模式單一、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必須采取一系列軟件硬件措施來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促進其健康有序的可持續發展。
2.3" 實踐實訓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意愿及層次不高
農村職業院校實踐實訓的開展主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目前主要存在兩種類型的合作方式,這兩種合作方式各有優缺點,但都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一是由職業院校給當地企業付費,再派學生去進行實訓課,而且此類實訓課時間較短,大多數僅為一天,實訓形式也是“走馬觀花”式,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實際操作;二是由學校和企業簽訂訂單,組織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等活動,但是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受限于企業不在當地,另一方面受限于實習崗位和學生所學專業不對口,往往流于表面,很難深入開展。當前許多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違背了為“鄉村振興服務”的初衷,不僅沒有起到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本土人才流失。因此,如何建立穩定、長效、高層次的校企合作關系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4" 涉農人才“青黃不接”,職教整體上發展后勁不足
目前我國鄉村常住人口55 162萬(2019年),這表明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還未解決,預計2035年實現基本現代化目標之農村人口達4億左右。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規模農業生產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受教育水平分布如下:未受過正規教育的占3.6%,小學30.6%,初中55.4%,高中或中專8.9%,大專及以上1.5%;年齡結構上,35歲以下的比例為21.1%,36~54歲的為58.3%,55歲以上的為20.7%;在所從事的領域中,種植業67.7%,林業2.7%,畜牧業21.3%,漁業6.4%,農林牧漁服務業1.9%[10]。另據農業部門數據統計,鄉村實用型人才僅占農村勞動力的7%,農技推廣人才“青黃不接”。由以上數據可知,當前我國農村面臨人才數量少、老齡人口增多、兼業、空心現象日益嚴重等問題,“誰來種地”“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人才在哪里”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影響國民經濟和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是關系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因此,發展后勁不足問題應該受到重視。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根據上述存在的問題,主要關注“如何變”才有助于提升農村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效能,提出以下針對性的對策。
3.1" 教育功能定位要清晰,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農村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進行調整。首先,農村職業教育的功能定向要順應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求,服務于“三農”工作,提高現代化農業建設能力;其次,生存根基要注重涵養鄉土文化的基因,供需適配,為當地特色產業建立品牌專業;最后,培養目標要精準定位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的智力和能力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此外,明確培育什么樣的人才。農業不等于鄉村產業,鄉村振興是農業農村全面現代化,鄉村振興下的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不應局限于生產人員,而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學者王柱國和尹向毅[11]根據鄉村振興的總體戰略,提出了鄉村振興人才“金字塔”模型。概括起來包含4個部分:一是由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組成的農村實用人才;二是由農業科研人才、土專家、農機人才、農技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村技能服務人才組成的農業農村科技人才;三是以鄉村新興產業為主的人才和以家庭農場主、規模經營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經紀人等4類經營主體人才組成的鄉村產業經營人才;四是農村管理人才如鄉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職業經理人和農村服務人才如醫療衛生、教育者、基礎設施維護人員組成的農村管理與服務型人才。
3.2"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內外部保障機制
農業職業學校與政府、企業等多方攜手并進,優化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辦學保障。首先,政府起主導作用,創建多元合作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健全法律制度;其次,縣級職教中心轉型升級、新目標新任務、引領示范作用、培訓責任;最后,學校自身層面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適應新時代變化,加快特色建設及優質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校企合作機制,資源有效配置。本文根據理論及實踐探索總結出一條“教賽結合、教產結合、教創結合、教研結合”的“四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一是教賽結合,培養鄉村工匠人才。圍繞工匠精神,建立校、省、國、世多層次的競賽體系,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教產結合,培養鄉村治理人才。如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定向培育鄉村干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三是教創結合,培養鄉村創業人才。依托職業院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四是教研結合,培養鄉村科技人才。組建師生科研團隊,并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培育學生的研發能力。
3.3"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提高實踐實訓質量
針對目前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實踐實訓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程度不高問題,提出改革實踐:一是專業產業一體化模式,“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農業職業學校要緊扣市場和企業的用人需求,按照企業人力資源配置計劃和技術要求,對學生實時量身設置培養計劃,同時,學校培養出大批“德厚技高、樂業好用”的人才,也倒逼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的提升與改革;二是協同創新中心模式,農村職業院校要與其他院所、行業企業合作,克服學科、校企、科研院所之間的障礙,匯聚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共同開展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三是生產性實訓基地模式,爭取當地政府資金、土地、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如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省共建的江蘇農博園和茶博園,已成為校企深度融合發展的典范;四是職教集團模式,農村職業院校可以聚焦當地農業領域相關特色產業,與當地企業、農業職業學校組建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發揮農村職業學校和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建立起農業領域“職業學校有動力、企業有干勁、學生有信心、行業有作為”的命運共同體。以“供需對接、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原則,以“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為紐帶,采取“產業驅動、校企聯動、平臺帶動、項目推動”的方式,實現集團化辦學的集聚效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3.4" 加強宣傳壯大人才隊伍,因地制宜提高發展后勁
對于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主要可從3個方面進行解決。一是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加強相關宣傳,讓農民意識到農業農村發展大有可為,培養農民愛農業愛農村的意識,讓其自愿留在家鄉接受職業培訓,扎根農村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并讓子女報考農村職業學校接受系統的農業知識教育,由此就解決了學校生源不足和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及就業的問題;二是根據目前農村老齡人口增多的特殊現象,發展一些涉及老人的相關產業,既能提高老年人的養老質量,也能讓部分老人繼續工作發揮“余溫”,緩解目前農村年輕人較少的壓力,壯大鄉村振興的隊伍;三是要隨時關注“三農”領域發展動態,與城市資源聯動,讓農村職業教育做好行業變動的應對策略,提高農民持續發展的能力及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后勁。
4" 結束語
農村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面向農村農業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鄉村振興建設需要的是懂農業技術、會經營管理、有素質愛農村的實干型人才,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持續推進農村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對于提升鄉村人才建設、鄉村治理水平、鄉村文化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提升必定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2018-01-0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9-26).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4] 朱德全,黎興成.中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70年:研究嬗變與范式反思[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5(6):5-19,201.
[5] 賀耀敏,丁建石.職業教育十大熱點問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6] 張旭剛.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的戰略轉型[J].教育與職業,2018(21):5-12.
[7] 王慧.產教融合: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方向[J].教育研究,2018,39(7):82-84.
[8] 連會斌,譚廣興,徐瀟涵.農村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政策梳理、學理邏輯及實踐路徑[J].成人教育,2022,42(12):73-79.
[9] 李小波,張利云.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2(13):65-69.
[10]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2017-12-16).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99.html.
[11] 王柱國,尹向毅.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的類型、定位與模式創新——基于農村職業教育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6):57-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