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戶金融素養的提高能夠規范金融行為,提高收入水平,實現鄉村振興。基于576份調查問卷,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得出,性別對農戶金融素養不存在顯著影響;年齡、職業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影響農戶金融素養;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金融教育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影響農戶金融素養。因此,應縮小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城鄉差距,推進鄉村振興;構建金融教育體系;拓寬金融知識普及渠道;促進農戶學以致用,改變行為方式。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戶;金融素養;金融教育;普惠金融
中圖分類號:F323.6"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0-0071-04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financial literacy can regulate financial behavior, improve income levels, and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576 questionnaire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gender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financial literacy. Age and occup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financial literacy at the statistical level of 1%. Education level, income level, and financial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financial literacy at the statistical level of 5%. Therefore, we should reduce the urban-rural gap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build a financial education system, broaden the channels for popularizing financial knowledge, promote farmers to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change their behavior.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farmer; financial literacy; financial education; inclusive finance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為推進我國金融普惠、減緩貧困、推動經濟發展及促進社會公平帶來了新契機,為貧弱群體提供了平等獲取金融資源的機會,在理念上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相一致。諸多研究證實,提升金融素養水平有助于農戶根據借貸成本和未來收益進行合理決策[1],可以改善農村家庭消費結構[2],促進農民收入水平的增長[3],規范農民的金融行為[4],促進農地流轉[5],有助于農民做出創業決策[6]。本文將影響農戶金融素養的年齡因素、性別因素、受教育程度因素、職業因素、收入因素和金融教育因素進行整合,構建了農戶金融素養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模型,拓展了農戶金融素養影響因素的理論架構。
1" 相關理論概述
1.1" 金融素養概念界定
國內外學者關于金融素養內涵的研究未形成一致,可以分為4類:一是強調金融能力,指管理財富表現出的有效決策能力[7];二是強調對金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人們必須具備的知識[8];三是同時關注金融能力的運用和金融知識的理解[9];四是將金融能力、金融知識與金融意識相結合,使消費者對金融資源表現出明智決策的技能、知識和意識[10]。目前,學者對金融素養的定義并不完全統一,會結合研究對象對金融素養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界定。
本文將金融素養的概念界定為個體為實現金融福利而積極利用并有效管理金融資源的知識、行為、態度和技能。其中,金融知識是指個體對基本的金融基礎知識(如單利和復利、風險和收益、保險功能、償還貸款方式、不良信用記錄及年化收益率等)的掌握情況;金融行為反映個體是否辦理或使用信用卡、通過手機付款、使用銀行自助服務設備、儲蓄、購買保險、貸款及金融投資等行為;金融態度反映個體對商家拒收現金、負債消費、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投資收益預期等主觀態度;金融技能指個體日常收支管理、應對高利誘惑、理解金融合同條款、應對財務沖擊及應對非法股票投資誘惑等具備的技能。本文使用評分加總法對農戶金融素養進行測評,即對不同回答進行賦值,然后加總22個問題的得分,最后得出農戶金融素養的綜合得分。
1.2" 理論框架構建
金融素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具體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征、金融教育和社會資本等因素。男性的金融素養顯著高于女性[11];不同年齡段居民素養呈現“倒U型”,即中年人的金融素養最高,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金融素養都比較低[12];收入、家庭資產與農戶金融素養顯著正相關[13];非農就業的農村居民金融素養較高,個人教育、家庭教育、金融教育及風險偏好正向影響農村居民的金融素養[14];正式社會資本、非正式社會資本顯著正向影響農牧戶的金融素養水平[15]。由此可見,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職業和金融教育等因素對農戶的金融素養產生影響。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構建了一個農戶金融素養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框架,具體如圖1所示。
2" 農戶金融素養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2.1" 數據來源及樣本概況
本文的調研對象是居住在農村地區的居民,使用的數據來自課題組2022年7—9月間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60份,回收有效問卷576份,有效回收率為87%。有效樣本的基本情況見表1。
2.2" 實證模型構建
為進一步分析受訪農戶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職業及金融教育對金融素養的影響,本課題構建如下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
FL=β0+β1gender+β2age+β3education+β4income+β5profession+β6 fe+ε
式中:β0為截距;β1、β2、β3、β4、β5、β6表示待估計的變量系數;ε為誤差項;模型中各變量的定義見表2。
2.3" 數據分析與結果
本課題運用SPSS26.0統計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將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職業和金融教育引入模型,具體結果見表3。F值檢驗結果為6.084,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模型適合對此問題進行分析。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對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線性進行了檢驗,模型中各變量的VIF值均大于1且小于2,說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通過懷特檢驗,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第一,性別對農戶金融素養不存在顯著影響。性別影響不顯著側面說明了女性的生產生活地位在不斷提高,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參與金融活動增多,普惠金融對女性不存在金融排斥。根據本研究的數據,受訪的農戶中,男性金融素養的平均分為24.58分,女性金融素養的平均分為23.76分,兩者金融素養水平的平均差距僅為0.82分。女性的金融素養雖然低于男性,但差距很小,因此性別對農戶金融素養不存在顯著影響。第二,年齡對農戶金融素養存在顯著影響。年齡的影響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農戶金融素養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斷上升。根據研究數據,41~50歲農戶金融素養的平均分最高,為26.21分,這與大多數的研究結論基本相符。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金融素養水平最低,中年人的金融素養水平最高,不同年齡段農戶金融素養水平呈現“倒U型”。第三,受教育程度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影響農戶金融素養。農戶受教育程度越高,金融素養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個等級,金融素養平均增加0.93分。第四,收入水平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影響農戶金融素養。農戶收入增加一個單位,金融素養提高1.24分。收入水平較高的農戶會增強投資、儲蓄和保險等傾向,因此金融素養也在不斷提高。第五,職業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影響農戶金融素養。全職工作的農戶金融素養水平最高,沒有工作的農戶金融素養水平最低。這可能是由于從事全職工作農戶的金融需求更高,沒有工作的農戶接觸到金融業務機會比較少。第六,金融教育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影響農戶金融素養。接受過金融教育的農戶金融素養會更高,這一點與預期相符,金融教育會對農戶金融素養產生積極影響。
3" 提高農戶金融素養的政策建議
為提高農戶的金融素養水平,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建設,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議。
第一,縮小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城鄉差距,推進鄉村振興。一是推動農村地區金融網點建設,完善金融服務的供給,加大金融產品創新,滿足農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從而彌合“數字鴻溝”。二是通過數字普惠金融賦能鄉村可持續發展,增強對農業產業鏈的金融服務能力,支持電商深入農村,激發農戶消費潛力和創業意愿,促使農戶接觸各項金融業務,不斷提高金融素養。三是建立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咨詢機構,使農戶能夠得到及時的金融建議,獲得有效幫助。
第二,構建金融教育體系。目前,我國沒有專職機構負責公眾的金融教育,導致國民的金融素養較低。農村地區更缺乏專業機構普及金融教育。因此,構建金融教育體系十分重要。一是明確政府、金融機構和教育組織在農村金融教育中的職責。根據農戶個人特點,結合各組織工作的性質,落實金融教育工作。將農戶金融教育納入到公眾的金融教育規劃中,建立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各大教育機構協作發展的教育機制,政府要做好規劃和監督,調動社會資源,開展系列的金融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戶對金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二是加大對農戶金融素養的普查力度。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素養普查工作,了解農戶的金融知識、金融行為、金融態度和金融技能,規劃金融活動。三是完善農戶金融教育反饋機制。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方式構建反饋機制,了解金融教育開展的現狀和農戶金融需求,制定有效的金融教育。
第三,拓寬金融知識普及渠道。一是通過地方電視頻道,推送金融資訊。由于農戶受教育程度不高,金融知識可以通過動畫、短視頻、現場模擬和具體的案例等形式進行普及,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達到宣傳的效果。二是積極利用新媒體資源,發布金融知識。各級政府和銀行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金融消息、金融政策等,結合微信、抖音和快手等新媒體發布金融知識,使農戶能夠通過網絡學習到相關知識。三是鼓勵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高校教師下鄉傳播金融知識。通過帶領農戶實際參與金融活動,有利于規范其金融行為,樹立正確的金融態度。四是搭建地方宣傳教育平臺。利用村委會、服務點等傳統的服務機構,搭建金融知識普及平臺,定期舉辦講座,加強農戶的金融風險意識。
第四,促進農戶學以致用,改變行為方式。一是將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技能培訓結合在一起。開展智慧金融技能培養基地建設,配備虛擬講解員、VR體驗座椅及LED顯示聯屏等智能機具,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提升農戶的金融技能。二是借助同伴效應督促行為改變。增加農戶之間的互動,鼓勵農戶講述參與金融教育獲得的益處,促使農戶學以致用。通過與同伴交流,獲得金融市場的信息,降低成本投入,提高金融市場的參與能力和參與興趣。
參考文獻:
[1] 曹瓅,杜祥雨,莫媛.金融素養對農戶正規金融貸款決策的影響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3(4):63-71.
[2] 賈立,李錚.金融素養能改善農村家庭消費結構嗎——基于農戶參保行為的中介作用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21(10):64-78.
[3] 邢霞,修長百,劉玉春.金融素養、創業行為與農民收入——基于中介效應的實證檢驗[J].農村金融研究,2020(5):38-44.
[4] 江西省金融學會課題組,張智富.農村居民金融素養對金融行為的影響研究——基于江西省縣域調查數據[J].金融與經濟, 2020(3):52-59.
[5] 朱建軍,張蕾,安康.金融素養對農地流轉的影響及作用路徑研究——基于CHFS數據[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20(2):103-115.
[6] 蘇嵐嵐.金融素養、農地產權交易與農民創業決策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7] SERVON L J, KAESTNER R. Consumer financial literacy and the impact of online banking on the financial behavior of lower-income bank customers[J].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2008,42(2):271-305.
[8] KIM J.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inancial well-being[J].Consumer Interests Annual,2001(47):1-3.
[9] MASON C L J, WILSON R. Conceptualizing financial literacy[R].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Occasional Paper, 2000.
[10] SAYINZOGA A, BULTE E H, LENSINK R.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ur: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rural rwanda[J].Economic Journal,2016,126(594):1571-1599.
[11] AGARWAL S, AMROMIN G, BEN D I, et al.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planning: Evidence from India[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2015,27(3):4-21.
[12] 王宇熹,范潔.消費者金融素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地區問卷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3):70-75.
[13] 李孫博聞,劉暢,付子緒,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居民金融素養影響因素分析研究——基于河南安徽兩地的實地調研[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19(5):32-35.
[14] 張歡歡,熊學萍.農村居民金融素養測評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河南兩省的調查數據[J].中國農村觀察,2017(3):131-144.
[15] 烏云花,永梅,溫青超,等.農牧民的金融素養測評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內蒙古農村牧區的調研[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2,43(2):24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