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環境下,有效性教學成為各個學科教師所思考的問題,有效教學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如何借助于有效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學科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關鍵,音樂學科也不例外。小學音樂課堂的優化設計,需要強調學生的體驗,關注學生的實踐,確保學生對于音樂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音樂 "音樂課堂
基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際,有效課堂教育應從導學情境入手,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游戲教學等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的體驗,為學生呈現更多音樂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實踐能力。
一、創設導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導學情境的設計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指導過程中應做好導學設計的創新,進一步豐富導學內容并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選擇學生容易理解、愿意接受的內 容進行設計,真正體現音樂導學的價值。以《小紅帽》為例,本單元強調“我愿住在童話里”為主題,但在學習《大鹿》和《永遠住在童話里》的欣賞時,“大鹿”與“愛麗絲”的內容并沒有激發起學 生足夠的興趣,主要在于學生對大鹿、愛麗絲缺乏了解。因此在《小紅帽》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準備《小紅帽》的故事,讓學生在導學階段了解小紅帽、大灰狼和外婆之間的故事內容。部分學生在以往的繪本中接觸了小紅帽的故事,因此在聽故事時津津有味。導學故事內容完成以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申: 我們學習了小紅帽的故事,知道小紅帽在看外婆時大灰狼要“吃”了小紅帽,而小紅帽用自己的機智躲過了大灰狼。那么,讓我們學習一下,音樂是如何表現小紅帽、外婆和大灰狼呢?通過引導問題的方式進入到正式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先進行音樂的范唱,讓學生感受到僻靜 之處音樂的舒緩遇到大灰狼時音樂的節奏變化,通過音樂與故事內容的融入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實現有效參與課堂的導學目標。
二、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參與
小學音樂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音樂的成長和參與,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融入音樂堂當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與音樂之間的隔膜。問題設置要突出層次性的特點,通過逐步引導的方式 讓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完成音樂學習的任務并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課堂音樂學習的有效參與。以《數蛤蟆》為例,在學習第一句“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的歌詞和旋律時教師就可以設置問題:一只蛤蟆有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那么兩只蛤蟆呢?三只蛤蟆呢?五只蛤蟆呢?讓學生根據第一句的旋律進行創編歌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 解將改變的內容按照音樂節奏融入其中,如“兩只蛤蟆,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音樂的旋律,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參與積極性;針對學生歌詞學習時理解有限的問題,教師可以對歌詞的內容通過問題進一步引導:為什么說“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是什么意思呢? 蛤蟆不吃水是不喝水的意思還是其他意思呢? 怎么才會是太平年呢? 通過問題快速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從蛤蟆吃昆蟲保護稻田的基本認識逐步向蛤蟆吃“水”進行延伸,逐漸了解蛤蟆不吃水不是不喝水而是不吃水稻,因此,將水稻的昆蟲吃干凈了,所以是個太平年。
三、聯系實際生活,強化學生音樂感知
生活本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而音樂作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展開,及時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聯系實際生活來強化學生音樂感知。為此,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可以將音樂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效聯系在一起,利用生活中的聲音和音樂片段為學生創設出新鮮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利用熟悉的聲音自主學習音樂創作,不僅能凸顯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創新生活素材在音樂課堂之中的應用,讓學生在音樂課堂更好地抒發自身情感和體驗。
對于一線音樂教師而言,需要調整教學評價機制,由此形成更加活性的小學音樂課堂,可以使學生以更加理想的狀態參與進去,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感染力,培養學生心中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教育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