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表示了需要堅持教學相長,教學模式需要具備啟發性、互動性等特點,以及需要學生進行課本知識內容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對課本的知識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將內容中疑難問題進行解答,以及此項學習內容的整體結構體系進行分析講解,將學生對于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出來,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問題,勇于表達自己無法理解的問題以及能夠自行地進行課本內容的學習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驅動 "課堂教學
本文通過對于小學五年級學生為主要實際研究對象進行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并且根據其數據,以及該校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在課堂教育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對其原因進行深度的分析探討。
1 "問題驅動課堂的理論來源和本質所在
1.1 理論來源
文化知識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支撐和動力來源,對于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是世界經濟、科技和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要途徑,只有通過不斷的對教育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夠保證人類文明的發展延續。通過正確的指導理念和合適的方法策略以及科學的應對政策來進行對于當前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需要時刻密切關注出臺的相關政策,抓牢教育所蘊含的實際意義,并且以此作為培養新興人才和立足于課堂教育的根本所在,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水平和搭建完善素質體系。[1]
1.2 本質所在
問題驅動課堂的出現證明了不斷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模式的創新是正確的,其是指在當前的小學數學高段課堂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進行雙向建構結構的打造,此項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進行課本知識的總結歸納和探索研究,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此方法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有利于養成善于質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優良品質。
2 "小學數學高段問題驅動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實際運用問題驅動課堂教學策略,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知識的鞏固和加深對其的印象,與此同時還能夠對于學生的視野見識進行開拓。此外,本教學模式的主要指導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從問題的發現到提出再到解決都堅持始終讓學生進行獨立完成,每節課堂教育活動教師都能夠進行5~10分鐘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1舉一反三策略
顯而易見,舉一反三就是通過對一件事物的本質進行延伸,產生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將此運用到教學活動上時,主要體現于問題驅動課堂教學的對問題內容進行延伸,使得教學內容能夠具有豐富性,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出學生思維的無限能力。通過實際考察發現,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本質就是通過對于問題的不斷發現、提出并且解決得如此一個循環的過程,并且此循環會逐步地螺旋上升,在此教學過程中通過此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開拓思維版圖。并且培養此類思維,不僅僅只是運用到學習上,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夠進行運用。
2.2 查缺補漏策略
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在學生設計問題和發現的過程中,需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知觀點,對問題進行甄別,以及對于缺少的內容進行引導補充。教師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體系進行引導,將正確的知識內容進行分享,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進行問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展現出自身的專業性,對于學生的問題能夠及時地進行解答,并且可以對于學生所設計的問題進行改進優化,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和便捷地進行學習,但是需要教師自身過硬的知識儲備體系作為支撐。實際操作步驟如下。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就問題設計和解決成果進行交流和分享;其次,通過搭建學習小組,進行小組內部交流和研究,運用頭腦風暴進行問題的解答,如若遇到困難則進行班級討論,或者是小組融合成大組進行分析,倘若還有困難,教師可以適當介入,通過引導的方式將學生帶入正確的方向。[2]
2.3 激發興趣策略
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和豐富教學內容等等各種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教學內容讓學生感覺到有趣,學生才能夠主動地進行吸收。對此,需要做到以下實際操作步驟。首先,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和了解教學內容,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情感教育的融入;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于學生的性格愛好和興趣特點進行實際的分析,以此作為提高該學生積極性的切入點;最后,在進行興趣激發的過程中需要把握住準度。
總的來說,運用上述理論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完善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其數學文化知識儲備量,同時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賀青山.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討[J].當代教研論叢,2023,9(01):21-24.
[2]趙玉斌.以問題驅動式教學引領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J].教師,2022(2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