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新課程中明確指出: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基于此,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淺談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提供創造活動的環境,開發創造潛能
創造潛能是在無形之中把儲存的信息、經驗及印象等加以組合并產生出新的能力。這種能力如果未能得到及時、充分的開發則會日趨退化。為及時開發學生智力,就必須在美術課教學中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創造精神的環境。具體做法主要為以下三方面。
(一)教學內容必須充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美術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結合教學內容的安排,鼓勵學生畫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生活速寫、記憶畫,也可以畫自我杜撰與幻想等作品。這些是學生最熟悉的題材,在畫的過程中又能再次體會親切和積極的情感,容易引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和熱情,從而更好地創作。
(二)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
同樣的課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表現的材料,運用各種技巧去完成作業。在教學嶺南版第三冊《漂亮的掛盤》時,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讓他們找資料,了解什么是掛盤,有什么作用,找尋掛盤實物;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技巧選擇材料完成作業。上新課時,學生用樹皮、樹葉、樹枝、折紙、剪紙、橡皮泥、彩色紙、彩色筆等對掛盤進行裝飾,也有學生用勾線筆畫線條裝飾畫。課堂里展示的作業形式多樣,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激發了創作意識,并用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采用激勵性與發展性的評價
孩子是在贊揚聲中成長的。適當中肯的贊美,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國著名早期藝術家吉諾特博士說:“贊美并非對兒童沒有益處。然而,他應該像盤尼西林一樣,要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藥量,要用得恰到好處,不能隨意亂用,并且要注意可能引起的強烈反應。”可見,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針對他們的努力與良好的行為進行評價,評價不要只關注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從多方面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主動性,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并發揮出來。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促進教學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
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其個性的影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一種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為學生各自發展個性創造空間。
(一)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感受、欣賞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
筆者在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除了作者及創作年代等常識性知識以外,讓學生自己評價作品的成功與不足,然后一起討論優秀作品的基本要素及不成功作品的改進之處。好的作品要敢于肯定,不成功的作品也敢于否定。從小培養尊重藝術的眼光與藝術感受力,使學生形成藝術創造的鮮明個性,提高藝術鑒賞力。
(二)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外化自己情感和認識
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特點,也是美術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教師進行教學時要借助各種方式、方法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增強他們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把它運用到美術創作活動中,美化環境與生活,讓美術素養在生活中發揮獨特的實用性。
三、鼓勵學生創造性思考,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小學生從事創作和繪畫的目的不是提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而是其自身感性、想象與創作相結合的投影。因此,創作的過程比創作的結果,其意義更為重要。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指出:“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創造力改變著世界的一切。”可見,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創作萌芽,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
四、引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促使其不斷萌發創新的思維
教師可以從有趣的故事引入,或設計新穎、獨特的題目。如第一冊《各種各樣的魚》的課題,筆者把題目改成《來了一條大怪魚》,然后借助語言描述:在平靜的海底,多姿的水草正在跳舞,嬌艷的海葵在開心地笑著,一條胖胖的圓形魚悠閑地靠在紅珊瑚旁邊,半圓形和長方形的魚正在玩吐泡泡,三角形和菱形的魚一塊兒練習游泳。邊講邊把各種魚畫在黑板上。突然我口氣一轉,“來了一條又大又怪的魚,剛才還在悠閑嬉戲的各種魚嚇得四處逃命。你們想想,什么樣的魚才又大又可怕呢?”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爭著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大怪魚,有的說頭大大的,牙齒尖尖的,眼睛像燈籠;有的說它渾身都是刺,嘴巴是紅色的……學生都被吸引住,仿佛自己是海中的一條小魚,正在逃避突如其來的大怪魚。這時再讓他們把這個場面畫出來,課堂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的構思,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性和多向性思維
提倡學生大膽的、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思考、探索,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尋找多種表現作業內容的方法。同時,用“比一比”“看誰想得妙”“誰的想法更精彩”等語言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例如,在講解《可愛的小鳥》這一課時,學生只是畫一只只鳥在飛,思路狹窄,畫面單調無新意。筆者引導學生大膽擴展思路:小鳥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孩子,也有爸爸媽媽。它們也像你們一樣在生活,在學本領,也愛玩耍,也會調皮搗蛋,誰能畫出最惹人喜愛的小鳥。于是,一幅幅構思獨特、畫面有趣的作品便展現眼前:跟媽媽學飛的胖乎乎小鳥,正在唱歌的小鳥,在捉迷藏的小鳥,學生們都為自己的獨特構思激動不已,作業效果非常的好。
六、培養學生對藝術創作的熱情
教學時發現學生書本的空白處、作業紙的背面,經常畫滿了畫。這是學生們的一種情感釋放。他們經常邊畫邊自言自語,沉浸在創造的歡樂之中。“過程即藝術活動的全部目的。”讓學生的繪畫過程洋溢著熱情和真情,充滿著趣味性,從而培養藝術創作的持久性。
要使學生有創新性的學習,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性的教學。創新學習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更需要教師解放思想,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與條件,讓學生盡情地描繪和創造,不斷拓展個性化的創新思維,使“創新”學習的現代教育理念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得到真正落實,讓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起到獨有的作用。
總之,美術課是輕松愉快的,教師盡量讓學生們在自由的空間里暢享美術的美。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的各種想法和作品,大膽地張揚他們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