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興趣需求與心理狀態。教師必須通過堅持生本原則,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與個性表達,以此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學為研究對象,以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為研究方向,提出邊遠山區初中學校物理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與策略。
一、采用趣味化教學法,以興趣開發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產生積極性的根源,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興趣建設作為首要目標。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生活現象中的物理知識更感興趣,因此教師要立足生活,通過創設趣味情境,讓課堂與生活融為一體,既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借助生活現象活躍氛圍,同時還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物理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探析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課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學習理解這三個物理概念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直接說明其關系,學生不僅很難形成有效記憶,而且缺乏實際探究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解釋,同時還能將無法觀測的電流、電壓等概念轉化為可以直接觀測的現象。教師可用水流與水壓等類比進行教學,準備一個礦泉水瓶,瓶中裝上部分自來水,在瓶蓋上鉆一個小孔,當按壓瓶身時,就會發現在壓力作用下瓶口孔洞會噴出自來水。做好道具后,教師即可進行初步演示,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打掃衛生時,教師發現有學生用礦泉水瓶制作了一個簡易除塵噴水器,但是在使用時發現,噴射出的水量太少,無法達到除塵效果,那么這時候該怎么做呢?在這樣的情境問題引導下,學生可以結合生活經驗提出建議,比如有學生提出可以將瓶蓋上的孔洞變大,有學生則提出可以增加按壓瓶身的力。在這樣的回答中,教師可以繼續演示,分別展現增加壓力與變大孔洞時的出水量情況,進而由此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其中的規律。比如有小組發現,瓶蓋上的孔洞越小時,噴射出的水流越細,需要按壓的力卻越大;當孔洞變大時,噴射水流也會變大,按壓的力反而會變小。由此教師即可引出本課的知識點:那么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電流、電阻、電壓之間也有類似的關系,當電壓一定時,電阻變大時,通過的電流會變小。在這樣的情境探究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加深,而且還會對物理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進而能夠以更高的積極性參與到物理問題的探索之中。
二、強化實驗,注重實踐
物理學科非常注重對學生觀察、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這一方面是由物理學科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另一方面,這也是針對學生學習物理時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所采取的措施。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為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物理學科較強的實驗性這一點來設計教學。
例如,熔化和凝固,在物態變化內容中居于重要地位。基于此,教師要設計針對性的探究活動。可以說,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關鍵。為此,筆者設計了一個分組實驗活動,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為保證實驗的科學進行,教學中,我們要抓住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1. 實驗器材的安裝。特別要提示學生要考慮到時間要求。
2. 對溫差的控制。要注意方法的采用、加熱時的的注意事項、整個加熱過程中如何控制溫度。
3. 海波全部熔化后的處理要點。
4. 過冷現象的處理等等。這樣的設計,強調學生自主完成相關實驗操作。通過實驗活動的開展,就可以讓一些物理概念、復雜的物理現象和相關規律內容變得直觀和形象。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物理實踐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究,提高他們學以致用的積極性。
三、 合作互助
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合作互助學習方式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合作互助學習也是我國教育教學方針中對于學生知識能力和道德品質等綜合性教育目標。合作互助學習可以更顯著地促進學生內在主動性的釋放。初中物理教師要積極地引入合作學習,讓學生的技能和學習效率都能得到提高。
具體實際操作時,教師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優秀層、發展層與基礎層等層次,同時根據各層次學生人數進行互助組分配。其次,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轉化教學形式,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學會獨立觀察、認真思考與合理討論,并在逐步掌握物理學習方法的同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結論
綜上所述,在邊遠山區學校的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就要真正做到讓學生學以致用。為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