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所思所想所盼。美麗鄉村建設將“廁所革命”作為重要推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基于此,該文闡述推進“廁所革命”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科學分析“廁所革命”視域下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現實困境,并以政府治理、村民參與和市場調節為三大中心,探索“廁所革命”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治理路徑。
關鍵詞:美麗鄉村;廁所革命;研究路徑;多中心治理;效益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5-0119-04
Abstract: Building beautiful and livable ecological villages is the aspiration of the vast number of farmers for a better lif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takes the \"toilet revolution\"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homes that are ecologically livable.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he \"toilet revolu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scientif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oilet revolution\", and explores an effective governance path for promoting the \"toilet revolution\" to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with three centers: government governance, village participation, and market regulation.
Key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toilet revolution; research path; polycentric governance; benefit
廁所環境關乎人民的身體健康與衛生安全,并且體現著地區的精神文明程度。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闡明解決廁所問題的重要意義,并在2016年強調要在農村展開一場“廁所革命”。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的內涵與“廁所革命”的時代意義緊密聯系了起來。如何推動“廁所革命”,從而整治人居環境,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課題。文章選取改廁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改廁過程中存在的鄉村建設困境,推進美麗鄉村改廁建設的路徑選擇三方面,探討了如何高效推動“廁所革命”,從而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的課題。
1" 改廁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
1.1" 環境效益
農村生態環境是阻礙農村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長期存在的環境污染、垃圾成山等環境問題亦不利于城鄉一體化的建設發展。傳統廁所一般多為“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圍欄圍四邊”的簡陋旱廁[1],未經有效處理而向下滲漏的糞便污水將會造成水污染,同時排泄物中存在大量的寄生蟲卵、有害細菌,若直接以此作為肥料,將會造成土壤及農作物污染,嚴重影響村落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而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美麗中國之建設依托,“要繼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2]。“廁所革命”作為順應群眾需求的一項系統工作,可通過建設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善臭氣熏天、蚊蟲滋生的人居環境,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進而推動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
1.2" 健康效益
農村居民作為美麗鄉村的主體,其身體健康水平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基礎,因此將人民健康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成為了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一環。2017年5月,國家旅游局發布的《廁所革命推進報告》中指出,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3]。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易滋生蚊蠅,傳播疾病,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在“健康中國”理念倡議下,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可帶來良好的健康效益。一方面,有助于帶動農村居民增強衛生防病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可減少糞便污染和疾病傳播,為居民提供了更安全健康的生活保障。
1.3" 經濟效益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廁所革命”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銜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產業發展,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
首先,改廁減少了因環境衛生造成的醫療開支。通過“廁所革命”,改善以往農村廁所的“臟亂差”現象,從源頭上控制了腸道傳染病等疾病的傳播,減少了農村居民因環境污染的醫療支出;其次,改廁改善村容村貌,推動了農村旅游產業發展。“廁所革命”建設下,完善相關廁所設施建設和衛生治理,打造舒適美麗的農村環境,通過興辦農家樂,帶動鄉村旅游業及農村電商發展,實現農旅融合富民;最后,改廁節約了農村居民的化肥支出,促進作物增產增收,改善民生。改廁后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糞便氨氮含量高,相較于傳統處理方式可實現更高肥效。經過合理收集后開展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節省農村居民的化肥成本。
2" 改廁過程中存在的鄉村建設困境
2.1" 政府資金使用過程中問題嚴重
資金是開展政府活動的基礎,合理的預算能夠使資源得到有效分配。在廁所革命開展過程中,前期的旱廁改造、中期的維護管理、后期的設備迭代升級均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當前我國農村廁所革命進程中存在預算不足、資金分配不合理、資金投入主體單一等問題。
由于各地區的經濟水平存在差異、實際情況不盡相同,進而導致資金預算編制工作難度系數較高,基層政府缺乏實際調研分析將會使資金分配出現失衡的狀況。在政府規劃中,領導者更多地關注旱廁改造的成本,忽視了中期維護管理、后期設備升級所需資金,這使得部分地區出現“廁所革命”進程中預算不足,進而出現“偷工減料”等行為,如為了降低成本,片面追求價格而不考慮質量。該行為增大了后期維護的成本,使得資金鏈陷入惡性循環狀態[4]。
“廁所革命”過程中所需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補貼,少部分資金需要農民自籌或社會力量投資。而對于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而言,農民自籌前景渺茫,亟需吸引社會投資。當前“廁所革命”進程中缺乏收益,根據理性選擇理論,個體或集體行動者在既定目標、資源和境況下,都是按照對己最有利的方式行動或互動[5],因此如何使廁所改造市場化運營是政府工作者面臨的問題。
2.2" 各主體積極性不高
思想是指導行動的動力。在農村“廁所革命”進程中,農民和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成為重要的參與對象,二者的積極性會對農村“廁所革命”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2.1" 農民積極性不高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涌向城市,這導致了農村地區人口年齡結構趨向老齡化。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老年人對如廁環境要求不高,不注重個人日常衛生,生活習慣較為隨意。這一現狀使得農民對“廁所革命”這項惠民工程并不關心,甚至一度認為旱廁的清理頻率低,使用起來更加習慣,因此農民積極性普遍不高,有效的政府宣傳手段亟待改善。
2.2.2" 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廁所革命”進展的快慢與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當前鄉鎮工作人員很大程度上都是混崗混編,同一部門的工作人員工作待遇卻不一樣,基層逐漸呈現出干部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工作成效不明顯等問題。鄉鎮工作人員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福利待遇成為工作重點。
2.3" 缺乏政策扶持,市場導向性不足
農村“廁所革命”具有巨大市場潛力,政府、企業、村民的多主體參與完善廁所全產業鏈,能夠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但目前,我國農村“廁所革命”缺乏政府相應的政策扶持和引導,未能吸引相關企業作為投入主體開啟標準的屬地化項目建設,且國內改廁領域尚未出現龍頭企業,建設中伴隨而生的各主體積極性不高、缺乏專業知識儲備等問題,使得社會力量參與度較低。而市場主體在農村改廁建設中的參與程度不足,使得政府主導過于單一化,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廁所革命”的責任在政府,缺乏投資建設的主動性,而過度依賴政府資金扶持,“等、靠、要”思想較嚴重,導致農村市場化建管模式的優勢難以凸顯,降低了整體市場的導向性。
2.4" 地區間發展水平存在差異
我國農村“廁所革命”成效顯著,但是縱觀全國不同區域的農村改廁進程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根據世界廁所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年度報告,盡管中國衛生廁所的提升達到了聯合國設定的目標,但是仍然有24%的人口沒有衛生廁所[6]。
基于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復雜、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特點,部分地區政府將建設美麗鄉村,實行“廁所革命”看做“政績工程”,缺乏地域性長期規劃,未在不同地域的農村“廁所革命”建設中實施因地制宜的差異性廁所建設和平衡合理的城鄉廁所資源配置。例如我國東部地區農村城鎮化水平較高;資金扶持較為充足,有較為完善的下水系統,則衛生廁所普及率較高,改廁進程順利且質量較高;在設施資源配置不足、發展較為落后的西部地區,受地域跨度較大,水資源不足等條件的限制,未改造的傳統旱廁仍占較大比例,改廁進程緩慢且難度較大。農村廁所革命建設應結合當地實際,充分考量農村人口、經濟發展水平、地理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并進行合理布局。
3" 多中心治理:推進美麗鄉村改廁建設的路徑選擇
3.1" 政府治理
在貫徹國家及地方性政策的同時,政府首先要認識到通過“廁所革命”建設美麗鄉村的剛性需求以及如何統籌規劃改廁所需要的各方面資源,并且銳意改革與創新,從而助力美麗鄉村的產業布局,保證建設與發展的有機統一。
3.1.1" 深刻認識美麗鄉村建設的剛需
政府在看待美麗鄉村建設的剛需問題時,需將落腳點放在解決地域的“形象”問題上,切忌本末倒置,即“廁所革命”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利民工程”而非“表面工程”“政績工程”。政府在明確上述原則后,在充分衡量地域發展現狀、現存的生產問題以及發展優勢等因素后,需要進一步地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與“廁所革命”的協調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本質是幫助村民增產、增收以及改善生活環境,因此政府既要著眼當下現存問題,又要明確長期發展規劃,確保“廁所革命”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性,從而避免結構性缺失的問題。
3.1.2" 強化政府統籌協調規劃職能
美麗鄉村是生態美、生活美、文明美和和諧美的統一,建設美麗鄉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7]。因此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綜合管理和統一布局規劃,就需要在環境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例如:在“廁所革命”的實施過程中,政府應充分融入對于產業的思考。在鄉村旅游產業中,廁所成為了制約景區規范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夏天,微生物大量繁殖、糞便污穢腥臭、蒼蠅漫天飛舞,生態景觀大打折扣,嚴重影響到鄉村旅游服務的開展效果。因此,強化美麗鄉村建設,既要著眼于以“廁所革命”為代表的鄉村面貌的統一治理,又要保證產業的順利發展,做到建設與發展的統一化。
3.1.3" 推動對外協作,拓寬融資渠道
“廁所革命”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然而在較長的時期里受到了政府及農民的忽視,投入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導致“廁所革命”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所能發揮的社會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在產業融合中需要解決流動阻礙以應對資源要素流動不暢的局面[8],政府需要積極地推動對外協作,聚攏多方資源投入到“廁所革命”及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具體措施有:第一,當地政府要整合相關資金,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建設廁所等基礎設施;第二,利用當地社會資本,可給予鄉村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減少企業運營壓力,同時鼓勵企業捐贈衛生廁所回饋美麗鄉村建設;第三,充分調動美麗鄉村建設“主人翁”即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富農自愿投入鄉村建設;因此政府需采取多渠道融資方式助力發展聯動機制順利開展,提高鄉村發展的綜合實力。
3.1.4" 加大美麗鄉村改革創新力度
創新是進步開展的不竭源泉。“廁所革命”同樣需要科技賦能,鑒于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現狀,不同地區需要因地制宜,例如我國西北地區由于特殊的氣候條件導致缺水問題日趨嚴重,加之經濟水平普遍不高,導致“廁所革命”難以順利開展,研發成本低廉、耗水量不高、使用期限較長的生態廁所將有效助力改廁,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因此,不斷提高技術的創新水平,能夠有效地解決缺技術的“卡脖子”難題。綜上,政府在制定發展規劃前必須充分了解地域特點、市場變化、產業發展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影響力度,著重推進科技創新,在此期間需要大量引進高素質科研人才,以充分適應“廁所革命”的發展需要。
3.2" 村民參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9]。“廁所革命”歸根結底是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民生性工程,和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改廁過程中所強調的“多中心治理”策略始終是圍繞著農民的福祉進行的,促進農民集體參與到“廁所革命”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3.2.1" 加強衛生健康教育,轉變傳統觀念
若讓廣大村民參與到“廁所革命”中來,首先需要轉變其傳統觀念。針對村民自身衛生常識匱乏,并不了解細菌滋生、蚊蟲叮咬對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等觀念問題,需要即刻加強衛生教育,可以使用村民較為熟悉且能接受的宣傳方式進行衛生教育,如利用廣播、海報、宣傳單、視頻影像等平臺,用淺顯易懂、接地氣的話語體系向農民普及衛生常識,潛移默化地引導農民注重廁所衛生,積極參與到“廁所革命”中去,合力建設美麗鄉村。
3.2.2" 培養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廁所革命”是一項民生工程,涉及農民的切實利益,因此村民應當培養“主人翁”意識,廣泛地投入到“廁所革命”中去。為提高村民的積極性,各地黨員同志應該增強思想覺悟,率先投入到“廁所革命”中去,并以身作則積極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與意義,講解改廁的相關訊息,強調“廁所革命”的必要性。
根據羅杰斯提出的衡量擴散效果的模型,村民接受廁所革命的速度大體呈現“S”形,初期只有少數幾個創新先驅者接受改廁;緊接著,在意見領袖(鄉村有威望、有影響的人)的引導下,跨越了接受“廁所革命”人數的臨界點,曲線開始爬升,越來越多的農戶自行接受改廁;后期,曲線開始持平,因為大多數人都已經接受了“廁所革命”;最后,曲線達到極限,“廁所革命”取得成功[10]。因此黨員同志需廣泛號召村民貢獻自己的智慧,為改廁行動提供建設性意見。對于切實參與到改廁過程中的村民,當地政府應當給予獎勵與公開表揚,從而引導其他村民培養責任感與使命感,共同建設美麗鄉村。隨著村民參與機制的逐漸完善,政府將有效匯聚多方力量助力“廁所革命”的順利實施,由村民共同制定美麗鄉村的發展規劃,有效提高政策落實的科學性。
3.3" 市場調節
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及基礎設施建設差異較為顯著,在推進“廁所革命”的進程中,不同地區的市場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狀況,在政府的引導下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如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村民家中已有較為完善的下水道處理系統,應當加大水沖式廁所的供給。而在中西部等環境較為惡劣,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應當加大三格式化糞池等新型廁所的供給,最大限度地減少村民的經濟負擔以及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改變供求關系促進市場流通后,還強調社會勞動力的分配。可雇傭當地的勞動力批量生產廁所,為鄉村集體經濟“舒筋活血”。
4" 結束語
美麗鄉村建設歸根結底是一項民生工程,而“廁所革命”是促進環境宜居的關鍵一環。基層社會的治理離不開政府、居民、市場等多元主體的作用,為實現生態宜居、幸福生活的目標,需要政府統籌規劃改廁所需要的各方面資源,并且銳意改革與創新;需要村民轉變傳統觀念,廣泛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需要黨員同志提高覺悟,積極號召并引導村民培養“主人翁”意識;由市場發揮導向作用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因地制宜為鄉村集體經濟“舒筋活血”。
參考文獻:
[1] 張永江,周新群,吳限忠.從人民主體的角度對農村廁所革命的思考[J].農村工作通訊,2019(16):17-19,2.
[2] 基礎設施升級 鄉村宜居宜業[EB/OL].[2023-04-13].https://ww w.nrra.gov.cn/art/2021/8/4/art_4317_191152.html.
[3] 國家旅游局發布:《廁所革命推進報告》全文[EB/OL].[2023-04 -14].http://whhly.guizhou.gov.cn/zwgk/xxgkml/jcxxgk/zcjd/201903 /t20190322_6736312.html.
[4] 張曦元.鄉村振興中“廁所革命”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8):167-171.
[5] 江衛東.在“選擇”中“新生”——從“理性選擇理論”看《大公報》變遷[J].新聞大學,2018,148(2):56-63,151.
[6] 沈崢,劉洪波,張亞雷.中國“廁所革命”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2018,10(2):45-48.
[7] 王彩霞,萬遠英.“廁所革命”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效益與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7):261-263.
[8] 吳圣堃,邢鋼,李煜妮,等.促進河北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0):9-11.
[9]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2(002).
[10] 劉彥武.鄉村廁所革命的演進與深化——基于創新擴散的視角[J].重慶社會科學,2020(11):119-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