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振興農村,必須努力培訓高素質農民。高等職業學校是中國重要的教育機構,可以培育新型專業化農民,幫助農民掌握更多的農業知識,將農業知識應用于農業或畜牧業,使農民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為振興鄉村作出貢獻。農民不斷進步是高等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影響下,高職院校也轉變方向,通過不斷尋找培養人才的新途徑,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高職院校的發展要與鄉村振興相聯系,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該文針對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部分,分析高職院校為培訓高素質農民、提高農業收入,并為實現農村全面發展而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素質農民;鄉村振興;服務鄉村;農村經濟
中圖分類號:G71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5-0153-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ur countr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rura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 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train high-quality farmer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re importa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which can cultivate a new type of specialized peasant, help farmers master more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pply agricultural knowledge to agriculture or animal husbandry, and enable farmers to obtain more economic benefits, to contribute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farmers is the goal of train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lso changed their direction by constantly looking for new ways to train tal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linked with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relate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farm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As a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sures taken by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high-quality farmers, improve agricultural income, and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quality farmers; rural revitalization; serving the countryside; rural economy
作為農業生產大國,農業方面的稅收和收益是我國社會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前,農業不斷發展,并在其中逐步融入現代技術裝備,農村農民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高。為促進農村發展,中國政府加大了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力度,吸引農民進入高等職業學校學習,學習使農民掌握了更多的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質量。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促進農牧業快速發展,各地產業結構也發生了相應變化,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部分,高職院校要構建產業鏈,整合產學,滿足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并明確相應的專業。學校重點專科改革,使學校和行業緊密結合,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鄉村振興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需要各領域人才的支持。因此,高等職業學校必須找到新職業培訓形式,培養模式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農民,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
1"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高素質農民培訓的意義
1.1" 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培養是關鍵
在過去,為了迎合時代的發展,也為了我國工業的崛起,因此對于重工業的發展十分重視,給我國重工業發展提供了很多的優惠策略,促進了重工業在我國市場中的全面發展。然而,在重工業發展之余,我國對于農村的發展卻有所忽視。這導致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一些政策難以惠及到農村地區,這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我國一直都是農業生產大國,然而全面化的城市建設導致農業在市場中的占比率大大降低。農業對社會的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基礎,但“三農”問題由于各種原因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要想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發展和共同富裕,就必須著力于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建設,使農村更加宜居。而高素質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只有培養高素質農民,提升農民的職業素養,才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發展,促進農村的進一步經濟改善。我國在2018年提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其中就包含了高素質農民的培養及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建設。想要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依靠農業和農村的努力。高職院校在高素質農民培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院校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并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為農村提供更多的高素質農民,在農民學習過程中確保農民掌握更多的現代化農業技術,從而實現農民專業水平的提升,才能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國的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貢獻[1]。
1.2" 有利于開發人力資源,發展農村經濟
農民是人力資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實現農村發展、提供更高經濟效益的關鍵力量。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建設,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方向轉移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在農村剩余勞動力不足,勞動力的年齡相對較大、專業素質不高、學歷偏低和沒有接受正規的技能培訓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當下的農民無法滿足新時代農村建設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之下,對農村和農業進行現代化建設,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礙,高職院校在這種背景下對農民進行高素質培育能夠使得農民接受專業化教育,從而提高學習技能的程度和次數,整體優化農民的專業技能,為農村發展提供幫助。對于鄉村振興來說,高職院校的培養和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建設是促進農村區域經濟整體建設的重要力量,這也能夠避免人力資源落后于時代發展,從而推動終身教育融入農民隊伍的建設當中。為了確保農民不被時代淘汰,就需要對所有人進行長期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我們也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本身就擁有十分完善的培訓體系,如果能夠稍加改造并用心建設,高職院校就可以被打造成為先進的培訓基地,不僅能夠加強農村整體的素質水平,而且也能夠為農民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培訓條件,提升學歷教育的整體水平,使農民獲得更多的科技知識和現代技能。加強高職院校對農民的培育能夠使農民掌握現代化農業所需要的專業能力,使農民具有更好的專業素質,幫助農民形成創新創業精神,具有更強的責任感。這些都對后續的鄉村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加強高職院校對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培養,也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就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情況來說,在農村經濟發展當中必須獲得更加充分的智力支持,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和高素質農民的形成,從而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更大幫助。高職院校在開展高素質農民教育工作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知識技能水平,促進農業科技知識在農村的廣泛普及,從而整體提升農村的經濟發展,改善農村建設效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打下重要基礎[2]。
2" 當代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1" 學生專業基礎薄弱,學習效果低
首先,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為了將教育的內容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以及跟上時代的發展就必須對專業人才的規劃進行不斷改革。然而在上課時,往往出現了前面時間不夠,后面時間又多的現象,時間分配不均勻。具體來說就是農民不知道如何實踐他們將來的工作,在工作中無法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對于將來的工作,該做什么沒有目標。根據調查,高職院校的農民學習情況各有不同,院校在教授課程時也沒有及時了解農民的學習情況。比如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在進行專業學習時需要借助良好的實踐基礎,才能夠獲得實際工作所需的知識內容。然而,有些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無法主動實踐學習。這就導致了在專業學習時這些學生無法將專業知識牢牢掌握,到了實習階段,專業課程又安排得很緊,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學習專業基礎,從而使得學生的整體實力無法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既阻礙了學生自身的發展,也無法為鄉村振興提供高素質農民隊伍。此外,有些人對職業教育有誤解,有些人認為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這種想法不符合現代社會進步的要求,現代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僅憑專業技能跟不上社會進步。調查顯示,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科目不感興趣,上課的時候玩手機、玩游戲、聊天,有的上課時昏昏欲睡。這些現象嚴重地降低了學習效率,這給農民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帶來了嚴重的阻礙。
2.2" 沒有充分利用高科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滿足當下對高素質農民的教育需求,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讓農民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然而,根據調查發現,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仍然采用過去老舊的教學方式,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進行授課教學時,授課內容不夠新穎,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另外,教育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只有教育擁有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更多的先進技術。然而,就目前來看,許多先進技術首先會進入企業,然后再進入教室,當一些企業已經擁有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教室,還是沒有出現先進的技術時,這就使得老師向農民們傳授的內容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的教學也無法滿足學生進入社會后對自己職業需求的適應,嚴重阻礙了學生今后的發展,無法為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輸送更加優質的人才。高職院校在進行農民教育時,更應該注重對農民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經過社會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在高職院校學習的農民自主創新水平不足,無法做到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再加上高職院校的教師和領導對努力學習的農民沒有做到很好的鼓勵和表揚,沒有對他們做到及時和科學的指導,這導致農民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不夠牢固,而更多的知識依賴于在實踐中所獲得的經驗。對于高素質農民的培養無法更加充分地利用科學與技術,這使得農民無法學習到更加先進的農村發展模式,導致農民的專業能力提高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3]。
2.3" 對農民的偏見影響了高職院校服務鄉村的進一步開展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取決于鄉村高速發展的勞動成果,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鄉村的發展是國家高速發展的基礎,只有在鄉村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才能夠讓我國經濟實現高速健康的發展。然而,我們不難看出,現在社會上對農民還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鄉村發展遠不如城市發展要緊,鄉村的各個方面、各個條件都無法跟城市相提并論,會認為到了鄉村沒有任何的發展前途,只會跟土地打交道,無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種社會風氣也帶到了一些職業院校當中,部分院校領導在進行決策時,受到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會認為在進行農村建設時,無法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對農民和農村都存在一定的偏見,因此在進行農村建設時資源投入得很少。很多學生也會受到社會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在畢業之后不想再回農村工作,認為回去為自己的家鄉服務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這些事情嚴重阻礙了高質量、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培養,導致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人才缺乏的現象。另外,一些高職院校本身在展開工作時很少將服務農村作為工作重點,在進行農村服務時擔心會浪費學校的資源,影響學校的工作,這也直接導致一些高職院校無法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難以將一些優秀的人才吸引進來,這為高職院校培養優秀農民帶來十分嚴重的阻礙。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得到一定發展,對農民的偏見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這種對農村的偏見依然會存在,依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鄉村的發展,給鄉村建設工作帶來不便,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農村的發展和從事農業相關的工作依舊會存在一定的偏見[4]。
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高素質農民培訓途徑
3.1" 強化農民的職業技術水平,重視形勢與政策方面的教育
首先在高素質農民隊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教育方面的優勢,并針對眾多勞動力的各個方面進行多角度分析,以提升農民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作為重點。在高職院校里除了進行常規的教育工作之外,還要定期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促進農民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農業發展技術水平。此外,通過大力開展繼續教育的力度,對農業生產展開現代化的科學培訓,對于農民來說,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或者其他農業行為,都是依靠其自身勞動力進行生產的,因此,在培養高素質農民方面,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僅僅依賴于課堂教學,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相互結合,為農民展現更多的現代化生產設備和實踐。這樣既提高農民的專業知識,也提高農民的動手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農民對農業生產技術有所了解,并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改變傳統的農村生活方式及農村學習樣式等,通過高職院校的介入,為農村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3.2" 因地制宜地開展科研工作,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在過去,高職院校對農民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對高新技術的使用,這會嚴重影響到對高素質農民的培訓效果。因此應當加大對科研工作的開展程度,以此來不斷提升農村和農業的科技水平。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在對新型高素質農民展開教育的過程中,應當以科研作為研究重點,為農民提供一定的科研服務和教學服務。根據當地區域內的農業生產和經營情況進行相應的工作,以解決在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利用較為科學的方式進行,展開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工作目標,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更多的科技生產設備。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對農民進行教育時,也需要結合當地的發展情況,讓農民在學成之后能夠有針對性地工作,對農村的種植業及畜牧業等進行有效整合,充分發揮特定地區內的特定文化,以此來發展當地的生態旅游及休閑娛樂活動等,從而為農民創造更好的經濟來源。通過科研工作的開展,讓傳統的農業建設發生變化,這樣既能夠改善農村的經濟和發展狀況,也能夠改善農村的環境狀況,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推進鄉村振興[5]。
3.3" 弘揚鄉村正能量,減少對農民的偏見
在加強高素質農民隊伍培養的過程中有必要對農民的形象進行改良和宣傳。社會對農民的偏見與媒體的宣傳有關,因此國家應當要積極支持主流媒體對我國農村美好形象的宣傳,在廣大社會群眾中都樹立起我國農村建設的正面新形象。例如可以在特定的時間來設立“豐收節”以表彰辛勤勞作的農民,樹立起農民善良樸實的形象。同時,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應當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對農業相關活動進行宣傳,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農村生活的美好。一些非主流媒體在進行信息宣傳時,也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督和審查,對一些有害于農業和農村的信息進行篩查,并呼吁人們去抵制一些惡性言論,高職院校還應當防止非主流文化入侵校園,以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能夠在每一個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減少學生獲得的負面信息,促進學生積極正能量的形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另外,政府部門也可以在學校中進行鄉村資料的宣傳,從形勢和政策及實際幫扶等各方面來展現國家對鄉村建設的重視,讓學生愿意為“三農”服務[6]。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我國高質量的全面發展,有必要加強鄉村振興戰略,而在此背景下,加強對高職院校中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培養十分關鍵。需要從農村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優化農村整體發展樣式,并通過高職院校對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培養來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從而奠定農村農業的整體發展。在技術和人才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廣泛學習和創新,形成現代化的農村發展模式,從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為高素質農民的培育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讓高素質農民更愿意服務于“三農”。
參考文獻:
[1] 康亞華,許文靜,尹秋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路徑研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9(2):89-94.
[2] 王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策略研究——基于省份比較視角[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10):85,15.
[3] 何麗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158-159.
[4] 郭麗君,陳春平.鄉村振興戰略下高校農業人才培養改革探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2):80-85.
[5] 謝淑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14-116.
[6] 李翠英.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型職業農民工教育的路徑與機制研究——以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新絲路:上旬,202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