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推動群眾體育運動與競技體育運動的全面發展,加速建成一個體育大國”的偉大目標被提出,高原環境經常被用來作為運動員心肺能力的鍛煉和適應比賽的最好環境,高原競技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有氧呼吸能力,有利于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充分發揮。與此同時,我們的體育目前正處在一個轉型期,要想從一個體育大國變成一個體育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高原競技訓練可以極大地提高運動員的有氧呼吸能力。云南地屬高海拔地區,因其地形使得云南高原體育近年蓬勃發展但也出現一些發展困境,本文通過文獻綜述法,對大量文獻進行查閱,對體育強國背景下高原體育發展現狀以及困境應對策略進行研究說明。
關鍵詞:體育強國" 高原體育" 發展困境" 應對策略
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任重道遠,將體育大國轉變為體育強國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而實現體育強國除了需要全民參與外,也需要運動員的優異成績以及運動能力的提升。在眾多的體育訓練模式中,高原體育在提升運動員基礎能力以及技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十分受歡迎。近年云南省、貴州省高原體育蓬勃發展但也出現一些瓶頸,參考大量文獻以云南省為例分析其面臨困境以及應對策略,得出發展高原體育不僅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也需要發展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增強體育軟實力等策略,希望為后續研究提供一些建議。
1、研究背景
高原上進行體育運動的訓練有助于提升運動員的有氧呼吸能力,有助于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其自身的能力。高原體育訓練通常是通過在高海拔地區組織運動員在有目的有計劃的狀態下進行的專項的體育運動訓練。這一理論的基礎是,運動員在高原低氧的條件下進行運動,可以讓他們的身體機能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進而可以將他們的潛能激發出來,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可以讓運動員對抗自身低氧的生理反應的運動機制。加強對競技體育項目的重視程度是實現我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重中之重。增加參與競技體育項目運動員的針對性訓練頻率,使得運動員能夠在更多的有氧及無氧條件下進行練習,才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運動員潛力的激發,在比賽中才能夠更有機會拔得頭籌。由此可見,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歷程中,高原體育運動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更應該加快相應訓練環境的構建速度,促進運動員發展潛力的提升。
2、高原體育的起源與現狀
2.1、高原體育發展起源
1950年左右萊文(Levine BD)的《高原上的運動》中第一次提到了“高原體育運動訓練”。他說:“在高原上鍛煉一段時間,比在平原上鍛煉的人要好得多。”隨后,又有一個蘇聯的研究人員進行了有關的試驗,以證實經過長時間的高海拔和平地的不同環境下,對運動員的生理功能有何影響。在1968年,第1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舉行,墨西哥城地處海拔2300m的高原地帶,這里的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相對較少,在這樣的地方進行體育運動,對于運動員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考驗。許多運動員在參賽的時候,由于無法適應這里的環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所以他們的成績并不好。不過,當他們返回平原后,他們的身體素質就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高原體育運動”。
2.2、高原體育發展現狀
20世紀以來,高原訓練就在世界上激起千層浪潮。正是因為其獨特的訓練結構體系,以及更加優化的實施模式和科學化的訓練方法,使得訓練的手段對運動員更加富有針對性。高原訓練基地的數量在我國也是顯著增長,為我國邁向體育強提供助推力。以云南省為例,作為發展高原體育的代表基地,隨著參加高原體育訓練的運動員數量與日俱增,項目的類別也是越來越豐富,能夠滿足不同運動員的自身特性。但隨著高原訓練發展的迅猛態勢,部分訓練基地為了更高的收益成效,忽略了訓練體系的完善建立,使得訓練效果適得其反。
3、促進發展因素與優勢
3.1、地緣優勢
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彩云之南”云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七彩云南”的美譽并不是徒有虛名。云南東面海拔高達2000m, 有眾多盆地、河谷。云南西面是橫斷山、峽谷交錯地帶,海拔約1500m左右。高黎貢山、怒山等南北縱列,其間瀾滄江、怒江、元江等成掃帚狀排列。云南西北面有海拔高達6700多米的如梅里雪山,常年積雪。云南年降水量約600-2000 mm。許多需要耐力性體育項目以及對心肺功能要求極高的體育項目,如馬拉松、游泳等日常訓練都會選擇云南作為訓練基地,不僅因為風景秀麗可以讓人放松賽前緊張的心情,更多的得益于地緣優勢天然的高海拔,讓許多運動隊青睞于此,因此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無疑是高原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
3.2、時代機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實現把我國從體育大國轉為體育強國的偉大目標。在國家大力支持體育發展的今天,我國不僅在各項賽事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更是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冬季奧運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作為大國的實力,也表明了國家對于發展體育的決心與支持,因此在時代機遇下是高原體育發展的良好契機,使得體育強國的目標也會更快地實現。
3.3、文化內涵優勢
中國地大物博,少數民族眾多,地域特色各異,云南是擁有少數民族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民族傳統體育精神豐富多彩且積極向上,高原體育的訓練也可以吸收少數民族體育的精華來結合現代體育。不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民族傳統體育精神的多元化,體育強國的建設也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因此,發展高原體育,云南除了依托于地緣優勢外,豐富的民族體育資源也是重要的優勢之一。
4、發展困境
4.1、高原體育建設人才缺失
“人才”是發展的基礎。我國目前的體育后備力量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滿足現代體育發展的需要。運動產業的人力資源短缺,表現為:(1)相應的人力資源嚴重不足。擁有體育專業知識的人才,尤其是相關技能研究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極其缺乏;(2)體育人才培養時間線長,困難較大。我國體育人才主要輸出于各大高校,傳統體育項目相關專業型人才稀缺,特別是特定地區相關的人才輸出量極少。高原型區域的人才培養標準不明確,目標不明確,模式不明朗,造成了與特殊高地有關的體育發展的人才需要不匹配。但是,現有的運動員在從事高原運動的過程中,由于缺少相應的技術能力,需要專門的訓練。建設體育強國發展高原體育的道路上,專業人才所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4.2、高原體育發展落實不到位
高原體育當前正處在“走進公眾視野”的時期,并逐漸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要實現其“融入生活體育”,仍然存在著許多困難,其中包括:(1)政府的管理困難。在推動高原體育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部門、單位和組織的角色定位、職能和權利的界定和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導致了“政府有責任”的層次,而對“企業”、“組織”甚至“個人”的工作難以落實;(2)“公眾參與”的困境。由于高海拔地形所致參與高原體育群體受限,只能特定運動員或體力較好的年輕人才能參與,大眾參與受限。
4.3、受疫情影響政府投資減少,配套服務受影響
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政府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管是居家的政策,還是鼓勵接種疫苗,都處處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原則,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即便是在經濟增速減緩的情況下,各地政府也是不遺余力地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我國的經濟形勢不斷惡化,而在新冠疫情時期,國家的醫療救助資金大部分來自國家,這使得在疫情時期,國家的財政狀況出現了明顯的不平衡。由于后疫情時代政府投入較疫前必定會減少,因此對于高原體育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比賽場地的承辦,賽事的舉辦都會受到影響,投入減少,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例如,高原體育訓練的配套服務,云南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許多特定食品以及營養補充劑只能通過外部購買運輸,價格普遍較高,因而營養供給上質量會受到影響,而高原體育訓練除了基礎設施外,營養供給也是要重視的。
4.4、經濟發展緩慢,民族文化流失嚴重
我國幅員遼闊,少數民族聚集在各個地區,但絕大部分分布在以云貴為主的西南地區,西南地區景色秀麗,遠離工業與重金屬,因此民風淳樸、環境宜人,其中許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此展現,如云南傣族的敲象腳鼓、堆沙,這些都是薪火相傳的文明財富,但由于以上述為代表的民族聚集地位置較為偏遠,且部分還在原始村寨中,交通十分不便利,所以交通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同時因為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年輕人不愿留在家中,大部分前往大城市尋找機會,因此本該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出現無人傳承的尷尬情況。
4.5、智能化程度不夠,設備落后
我國體育事業高速發展的今天,與西方之間的競爭處在白熱化階段,科技水平在競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場地、器材上我國與西方國家并沒有明顯差距,但在智能化程度上,我國體育的智能化程度不能滿足大眾以及專業運動員的需要,許多群眾對于體育設施沒有明確的概念認為就是廣場老年健身器材,對體育的理解單一,寧可通過飲食保健品也不愿運動;對運動員來說,高原體育只能提供訓練環境,無法滿足智能化需求,作為基礎訓練可以,但如果想提高成績,或成績處在瓶頸期的階段想要突破很難,且每個運動員都有自身優勢短板,不能一概而論,所以發展高原體育更應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與智能化相結合,從而提高訓練的效率以及更好地帶動群眾參與。
5、應對策略
5.1、強化人才培養高質化
體育的發展不僅需要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努力,還需要他們的智力支持。所以,要加強對體育創新科技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為高原體育的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加強對高原體育專業人才的培訓,提高其素質。注重對交叉學科人才的培養,制定完善的體育教學計劃,鼓勵技術人才到體育領域開展教學活動,體育訓練基地與大學進行合作,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到技能知識。為了培養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體育專業人才,高校應該關注到社會各行業和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并對人才培養方式進行創新,突破單一的教育體系對人才培養工作的制約。提升教育水平,校企合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創新,并且針對提出的教育指導方向,對人才進行分流培養。同時培養交叉性人才,例如具有醫學背景的體育專業人才,不僅可以提高高原體育的醫療服務水平,同時也能夠給予高原運動員專業性的意見。
5.2、政府轉變管理方式,鼓勵高原地區群眾積極參與
在高原體育的發展中,政府的管理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發展中應當創新管理模式,適當放權,讓專門負責體育發展部門積極開展活動,政府負責監督管理,讓每一件事落到實處去,同時群眾的積極參與是體育蓬勃發展的首要條件。通過舉辦高原體育賽事,調動高原民眾的參與積極性,使民眾從體育賽事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我國,對于群眾體育資源的投資和運用方式存在著差異,特別是群眾需求的多樣化等,這就注定了我國的體育發展模式要以多樣化的方式展開,而不能采用一種模式。在高原舉辦體育活動的時候,應放手讓一些具備體育專長的居民探索不同的體育運動方式,以發揮人民群眾豐富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讓群眾在享受快樂地進行體育運動的同時,積極思考,對體育活動的內容不斷地進行創新。云南擁有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可以加以利用發展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活動,鼓勵參與,這樣既傳承了民族文化又發展了高原體育。
5.3、與企業合作,重視運動員營養補給
受疫情影響云南高原體育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后疫情時代,政府對于疫情的防控手段發展發生變化,非必要不外出已經成為過去式,發展高原體育不是僅靠政府投資一條道路可走,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或招商引資建設訓練基地或完善基礎服務。這樣既可以減輕政府壓力,同時也可以進行建設高原體育,完善配套服務,并且增加了更多合作的機會。每年會有大量的運動隊來到云南做高原基礎訓練或適應訓練,因此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十分重要。首先是地理位置,云南地處于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早晚溫差較大,且雨季較多,相對于平原來說,高原地區的訓練要求運動員擁有更強的身體素質。若遇惡劣天氣極容易生病,或某些運動員有一些舊傷容易復發,高原訓練期間運動員的身體健康顯得格外重要,因此運動員在高原環境中訓練,更需要科學地攝取食物補充營養維持訓練。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給運動員提供充足的熱能,云南的溫差較大,高原訓練首要就是熱量的供給,應在原有運動量的基礎上增加,特別注意在上高原的初期訓練期;其次及時增強運動員鐵的儲備,鐵在人體中起到生成紅細胞的作用,在高原訓練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即便非貧血運動員在進行高原訓練前,體內也要有充足的鐵儲備,可通過口服含鐵的口服劑來增強鐵儲備,應設置專門的藥劑室以防發生意外;最后嚴格把控食物的質量種類,除了上述的兩點外,在高原訓練的日常食物選擇也要注意,訓練期間不宜食用辛辣油膩,餐廳在食物選擇是應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品種例如牛肉、豬肉、魚肉等,制定營養食譜,多增加運動員液體補充量。隨著運動員競賽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訓練中的營養補給為取得好成績提供了重要保證。在云南進行高原訓練期間,所能做的不僅是要為運動員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和先進的訓練設施,做好充足的營養供給也十分重要。體育強國的建設、高原體育的發展與競技體育、運動成績息息相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幫助進而取得理想的運動成績是發展建設高原體育的基本要求。
5.4、打造民族體育文化,增強傳統體育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基礎。從本質上來說,體育并不只是一種身體上的運動,而是對生活的一種追求。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體育文化,豐富的民族體育項目,理應成為世界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我們過分注重競技體育的發展和成績,而忽視了體育文化的建設,導致我們的體育文化發展在與西方體育文化的交流中缺乏優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實施“體育強國”戰略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發展體育“軟實力”,注重培養和傳承體育文化。要做到這一點,第一,要在全社會中樹立起強烈的健身意識,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創造出健康向上、團結合作、努力為國爭光的社會體育文化氛圍;其次,要凝練體育精神,弘揚愛國主義,將體育文化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發展。中華文化中的珍品是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應注意與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體系,從而提高我國的體育文化軟實力。
5.5、提高智能化手段,與數字技術結合
體育強國的發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共同發展,智能化除了體現在運動員的訓練器材上,還體現在系列的配套設施與服務上。對于群眾體育而言,引進智能數字化健身器材,可檢測到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數,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吸引更多的人進行鍛煉;對于競技體育而言,可以在高原訓練基地配有專門的體質監測師及時監測運動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心理咨詢室用來進行賽前的心理疏導緩解運動員的緊張情緒,同時建立運動員信息庫,把每個運動員的基礎信息以及擅長的優勢項目,短板項目以及近階段的訓練安排,做到把科學研究與運動員的個人項目相融合,優化高原訓練的意識,更好地促進兩者的發展。
6、結語
高原競技訓練可以促進運動員的有氧呼吸能力、心肺耐力和調整呼吸節奏,有利于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與在平地上的訓練相比,在高原上的訓練可以讓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術得到更好的提高,這對我們國家的競技體育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習總書記在二十大上指出,要加速把我們國家從一個體育大國變成一個體育強國,這是一個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的偉大目標,而提高運動員的表現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創造一種適合于運動員競技水平的、能夠充分發揮其競技潛能的訓練環境。但是,由于與平原環境比較起來,在高原上進行的體育訓練具有更大的難度,同時還存在著變化多端、環境嚴酷等問題,因此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更高。
為此,做到以下要求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實施高原訓練的過程中,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訓練體制,建立完善的體育政策法規;開發具有民族特點的高原體育文化,促進其深入發展;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素質,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參與高原體育鍛煉的運動員實行統一的管理、建立運動員資料庫、加大對運動員的培訓力度等措施,達到提高高原體育鍛煉水平的目的;其次,高原體育訓練的高效開展依賴于先進的訓練基地,因此,需要建立先進的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并將其與智能、數字技術相結合,為運動員的訓練提供一個更好的訓練環境,提高民眾的參與度。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對高原體育的支持,從而推動高原體育的繁榮發展,為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巖.體育強國視域下高原體育運動訓練發展策略研究[J].體育風尚,2022(02).
[2]韓凱.體育強國視域下高原體育運動訓練發展策略分析[J].體育風尚,2020(12).
[3]孟成才,白銀龍.云南高原特色體育產業開發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3).
[4]李在軍,李正鑫.智慧體育:特征、發展困境與推進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04).
[5]張培靈,王念龍.后疫情時代體育研學的發展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21,25(02).
[6]楊春霞.“體醫融合”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05).
[7]韓會君.新時期單位與社區體育融合發展策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02).
[8]何利,李超.我國群眾體育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1).
[9]李文斌,李迎新.高原訓練與營養補給關系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4).
作者簡介:佟博(2000-),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通訊作者:楊清瓊(1975-),女,漢族,湖北潛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