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廁所革命關系到基層民眾生活質量與公共衛生安全,是美麗鄉村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為改善公共衛生狀況,解決農村衛生問題,由國家政權自上而下發起的廁所革命已取得顯著成效,改廁后農村改廁政策執行狀況受到高度重視。通過對魯南D村的田野調查研究發現,一方面,改廁后還存在諸多隱性問題,包括效果打折導致民眾體驗折扣、污染轉移與治理工作內容的簡易處理、循環受阻引發傳統農業回收利用鏈條斷裂等,改廁任務依然艱巨;另一方面,改廁需要合理選擇、綜合運用政府、社會、村民三方溝通式治理、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和政策宣傳力度、提高政策彈性、學習地方性知識等多元路徑,更好地鞏固改廁成果。
關鍵詞:廁所革命;美麗鄉村;鄉村振興;顯性效果;隱性問題
中圖分類號:TU982.29"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4-0080-04
Abstract: Toilet revolution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grass-roots people and public health safet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ublic health situation and solve the rural health problems, the toilet revolution initiated by the state power from top to botto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fter the toilet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ilet reform policy in rural areas has been highly valued.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D village in the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hidden problems after changing toilets, including the discount of the effect leading to the public experience discount, the simple treatment of pollution transfer and treatment, the break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recycling chain caused by circulation obstruction, and so on, the task of toilet improvement is still arduous. On the other hand, toilet improvement requires reasonable choice, comprehensive use of tripartite communication governance among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villagers, increasing financial subsidies and policy publicity, improving policy flexibility, learning lo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ultiple pathways, so as to better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toilet improvement.
Keywords: toilet revoluti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rural revitalization; dominant effect; recessive problem
小廁所,大民生,廁所革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居民生命健康與安全。全球范圍現有24億人口缺乏衛生設施,9.46億人被迫在露天排便,全球每年因糞便、黑水、灰水和黃水等污染性排放,導致約有150~200萬兒童感染疾病,這已經成為非洲地區引發兒童死亡的主導因素。廁所的自主建設和衛生行為改善亟待進行。聚焦我國,廁所衛生建設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廁所革命是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改廁政策作為我國社會建設的“里子工程”,自實施以來在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和提升民眾幸福感等方面成效顯著,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但是隨著廁所革命不斷推進與實施產生了一些隱性的問題,包括效果打折、污染轉移和循環斷裂等。本文從鄉村居民的文化墮距、成本最小化的低成本邏輯、“重國標輕民標”下鄉村使用主體缺位和“糞便即廢物”的廢棄物處置思維等方面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希望進而推動研究的深入。
當前,國內研究的重點集中在改廁的問題、對策、廁所類型、改廁意愿、滿意度、糞污處理、化糞池和制約因素等方面。首先在改廁類型上,傳統改廁方式以水沖式衛生廁所和衛生旱廁為主,傳統水沖式又分為三格化糞池式、雙甕漏斗式、三聯沼氣池式及完整下水道水沖式,衛生旱廁主要有糞尿分集式、雙坑交替式2種類型。也有許多新興的改廁類型,需要加大技術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地選擇改廁類型。其次,在改廁成效上,曹廣巖經對農戶發放調查問卷進行滿意度調查,大部分對“廁所革命”工作表示滿意,但存在少數不滿意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的改進和完善。張明鑫等基于重慶市農民改廁的調查研究,發現村民改廁意愿不強烈,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改廁未激發農戶主體性。最后,在廁所糞污處理模式上,一方面考慮衛生問題,避免糞便堆積在戶外和街道,建造各種類型的化糞池;另一方面考慮糞便資源利用,發展沼氣池等利用糞便能源,一些新興糞污處理模式也引起廣泛探討,如太陽能微動力組合式一體化處理模式。但是存在成本問題,還處于觀望階段。
研究充分肯定了改廁政策實施以來取得的良好成效并且對于改廁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目前的現狀進行了比較充分詳實的描述,但是對于在D村表現明顯的隱性污染、效果打折和循環斷裂等問題沒有過多論述。因此,可以看出改廁需要更多關注改廁背后隱藏的不易挖掘的隱性問題,以及關注改廁主體也就是農村村民使用感受,提高改廁滿意度,關注改廁成效和改廁后續管理問題。
1" 社會-生態-經濟視角下D村“廁所革命”的顯性效果
1.1" 生態效益:改善人居環境
廁所革命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方面具有顯著成效。改廁前的D村,廁所結構簡單,用磚石簡單搭建的一個坑就叫“廁所”,糞便堆積在街道上,夏天蒼蠅蚊子亂飛,下雨天堆積的糞便被沖刷到街道各處,既不衛生也不方便,糞便堆積道路臟亂不堪,致使許多想要來農村游玩的城市居民望而卻步。改廁后的D村街道沒有糞便或臨時建筑物占道現象,村莊建造一處公共廁所,安排專門保潔員打掃管理,保障村莊環境衛生和公共秩序,為村民提供了更加優質的居住環境,廁所革命讓農民用上了衛生廁所,享受現代化的生活。
在農村開展廁所革命,帶動農村污水、垃圾的治理,改變了村容村貌,良好的改廁氛圍引導廣大農村群眾形成良好的衛生文明意識和習慣,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傳播流行,使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根本性變化,廁所革命政策強有力地助力了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使得包括D村在內的億萬農民群眾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改善。
1.2" 社會效益:提升衛生條件
廁所革命使得農村衛生條件提升,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村民的需求從追求溫飽轉向追求美好生活,廁所建設就是回應民眾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
糞便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是細菌和疾病的溫床,不經處理的糞便直接排放污染土地和水資源,街道糞便堆積易招致蒼蠅蚊蟲,攜帶細菌叮咬人類并且通過媒介接觸人類生活設施,極易造成疾病傳播,廁所革命降低了傳染疾病傳播的概率,提高了衛生條件和村民健康水平。改廁為兒童成長提供更衛生的環境保障,培育農村更健康、更聰明的下一代,新生兒從小就減少與惡劣的廁所環境接觸從而降低患病的風險。干凈衛生的廁所解決了基本生理需求,保護個人隱私,釋放個人壓力,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產婦、年邁的老人或者因疾病行動不便等需要特殊關照的人群來說,這類群體的特殊需求也可以被充分滿足。
廁所革命提升民眾衛生意識,村民在擁有改造廁所之后衛生意識出現顯著改觀,廁所問題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村莊整體氛圍形成良性循環。
1.3" 經濟效益:提振鄉村經濟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展開,鄉村建設逐步邁向新的臺階,廁所革命的實施對于鄉村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產生很大幫助。以D村附近農家樂為例,以往農家樂基礎建設不甚完善,尤其在廁所方面存在巨大問題,衛生較差,影響顧客體驗,廁所空間狹小昏暗,衛生條件差,門鎖老化,照明設備昏暗,沒有專門的抽紙盒以及其他配套設施,缺少通風味道難聞,洗手池銹跡斑斑,沒有通水管道等相應的基礎設施,整體狀態簡陋,影響顧客消費體驗,使很多顧客望而卻步,隨著廁所革推進與實施,D村附近各景區致力于打造干凈衛生美麗的景區環境,改水改廁,以農家樂為代表的農村旅游業發展有了很大提升,對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民生活質量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2" 農村“廁所革命”隱性問題的表現
2.1" 效果打折:民眾體驗折扣
2.1.1" “冬季罷工”使用效果打折
在使用效果上,旱廁改水沖式廁所后缺乏通水管道和排污管道,沖水廁所使用不便,需要手動沖水,污水儲存在化糞池內,沒有像城市那樣“輕輕一按、污水沖走”的排污管道,沖水口和化糞池相連,不密閉的化糞池依然有氣味并且容易吸引蒼蠅蚊蟲,部分村民簡單搭建的廁所沒有安裝衛生廁具,仍舊保持旱廁結構,只是增加了沖水到地下化糞池的環節,甚至嫌提水麻煩,沖水環節直接省略,仍舊當做旱廁使用,農村地區沒有暖氣,廁所保暖性不強,沖水廁所在北方冬季容易上凍,多有罷工現象,改造完成的廁所整體使用效果上存在折扣,村民期望擁有類似城市居民的廁所,改廁后內心仍舊存在落差。
2.1.2" “入不敷出”費用補貼打折
在費用補貼方面,政府直控式改廁是由政府全資修建,不需村民支付額外費用,但是村民的支出更多體現在后續管理花費上,需要頻繁雇用抽糞車花費較高,許多村民將政府修建的雙甕式化糞池取出棄置不用以減少抽糞車支出,農戶自發式改廁需要支出水泥、水泥蓋、衛生廁具的費用、后續維護中費用與時間成本等,補貼的費用不足以應付支出,不符合村民的成本最小化邏輯,對于農戶的吸引力存在折扣。
“安上是不花錢,他那個桶(化糞池)用不幾天就滿了,你就是弄也很麻煩,你光往外抽你抽去吧,人口多的話不用10 d就滿了,那玩意兒你看著怪大吧也不算大,滿了以后找人抽還要花錢,誰去花那個錢?”
2.1.3" “應付式參與”廁所修建打折
在廁所建設方面,化糞池多為農戶自建,簡單挖個土坑用水泥封住,沒有采取較為先進的雙甕式、三格式化糞池,多采用簡單的一格下滲式構造,不能充分分離固體和液體從而分類清理或除菌利用,化糞池頂部根據化糞池本身的形狀尺寸用水泥板、木板或者其他材料簡單遮擋,水泥板的遮擋效果最好且對于街道行人安全保障性更強,村民為節省修建費用,使用自有的木板和石頭覆蓋頂部,化糞池遮擋不嚴密,雨季易灌入雨水,氣味難聞的同時對于來往行人安全造成一定威脅,改廁以后的新廁所和農戶心中期待的衛生廁所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2.2" 污染轉移:治理工作內容的簡易處置
2.2.1" 糞污露天堆積轉向地下滲透
廁所革命鼓勵修建地下化糞池,然而化糞池底部下滲會將污染由地上轉移到地下。自建的化糞池多是一格式,部分村民會將化糞池四周涂上水泥但底部不抹水泥,使得沖廁產生的污水持續向地底滲漏,只留固體部分在化糞池內,降低農戶雇用抽糞車頻率從而節約抽糞車雇傭成本,這種行為使得改廁效果僅限于表面,以往糞便露天堆積造成的公共衛生安全威脅轉移到了地下,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安全隱患。
目前政府對于下滲式廁所的監管方面實行的是責令限期改正和罰款的處罰方法,對于普通農村家庭較為隱蔽的滲水化糞池很難進行有效監管,如果每家每戶都有下滲的化糞池,對于村莊的環境安全是一種很大的隱性威脅。
2.2.2" 糞污公域堆積轉向私域堆積
部分農戶存在對于政策表面應付的問題,街道不允許糞便堆積就退而求其次堆在自家院子里。公域道路在權力監管范圍之內,村民轉向私域堆積從而脫離監管,廁所革命鼓勵農戶修建地下化糞池并且定期雇用抽糞車清理,避免街道糞便堆積的同時集中進行回收利用,部分有糞肥需求的居民難以適應新的政策從而產生抵觸心理。
有糞肥需求的農戶主觀意愿上仍舊希望遵循傳統的糞便處理方式,利用有機肥還田做農作物肥料,糞便不讓堆積到街道上就堆積在自家院子里,進行污染物的簡單物理性處置,院內露天堆放糞便進行自然發酵對于公共衛生安全產生威脅,為逃避政策實施而進行糞便堆積的物理空間轉移,此舉與廁所革命的初衷背道而馳。
2.2.3" 糞污無害處理轉為農藥添置處理
改廁之前,糞污沿用傳統的發酵利用方法,在堆積腐熟后用做肥料,形成一個“生產—處理—利用—再生產”的良性循環,在農戶以種植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生活時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由于生活環境人口密度低以及種植土地面積大,糞污可以得到妥善安置與有效利用。
改廁后,D村化糞池修建簡單,挖一個符合規格的土坑即可,頂端用石板、木板或者其他材料搭建,一格式化糞池頂端不密閉,蒼蠅蚊子容易生蛆,村民為了殺蟲會往化糞池里灌大量敵敵畏、666等劇毒農藥,農藥的過量使用污染土地和地下水,添置過量農藥的糞便不能用做有機肥料,雇用抽糞車抽到公共化糞池集中回收利用或者運到蔬菜大棚用作肥料對于公共健康產生隱性威脅。
2.3" 循環受阻:傳統農業回收利用鏈條斷裂
廁所革命促使糞便回收利用主體轉移,以往糞便堆積在街道,經由暴曬風干簡單發酵以后還田,糞便為田地提供肥料,肥料又可以為村民提供生產反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循環斷裂大致經歷了2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農戶會將人或者動物的糞便通過草木灰或者泥土簡單處理之后放在戶外堆積,隨著時間推移,發酵腐熟后運到自家田地里當做肥料,經過一整套處理模式自產自用,形成良性閉環,以往糞便回收利用主體是村民自身。改廁政策實施后,糞便堆積在地下化糞池中,雇用抽糞車清理,抽糞車統一將污物運輸排放到公共化糞池集中處理、回收利用,這樣改廁前后完成了回收利用主體的轉移,由農戶轉移到集體,農戶失去了以往擁有的天然有機肥料。
雇用抽糞車適合將土地流轉后職業非農化的村民,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解決糞便放置難題,對于有糞肥需求的村民來說,改廁失去有機肥料同時增加了家庭支出,失去有機肥后需要去商店購買化肥和營養肥,隨著物價普遍上漲,化肥、農藥和種子的支出也日益提高,過度消費產生抵觸心理,糞便堆積由公域轉向私域,仍舊采用傳統自產自用模式。
3" 農村廁所革命隱性問題的治理措施
3.1" 政府、社會、村民三方溝通式治理
政府、社會、村民三方應該進行溝通式治理,溝通式治理是指與政策有利害關系的公民個人、團體和政府一起通過溝通各方意見從而參與公共決策、分配資源、合作治理的過程。合法有序擴大與政策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普通村民的公共參與,各部分利益相關者參與到以前被政府所壟斷的、封閉式的公共政策中去,以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實現自己利益。
溝通式治理所要解決的公共問題是地方性的,是尋求地方社會的“有效發展”與“有效治理”,通過利益相關者的集體努力來解決地方公共問題,如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具體可以通過與村民溝通參與決定預算資金支出與流向并監督公共開支,與村民息息相關的部分項目的建設實施需要村民全過程參與監督,政府需要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搭建便民監督平臺,多方溝通開放決策。
3.2" 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與政策宣傳力度
在改廁建設上,需要增加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力度,在利益層面喚起民眾,發現利益,激活利益,構建利益,搭建共同利益,打破利益與環境不能并存的謠言,實現利益與環境的雙贏。改廁需要支出一系列費用,大量且多元的投入降低民眾改廁積極性,可以設置專項補貼同時增加補貼力度,通過切身利益引導激發民眾強烈的參與感和積極性。
廁所革命需要加強政策宣傳,將國家有關改廁的政策落實到位,引導村民樹立改廁意識,具體實施措施上可以利用宣傳欄、大眾傳播媒介或者開展知識小課堂等多種途徑宣傳改廁的必要性及改廁的具體措施,針對不同的村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探索選擇最適合的改廁途徑,發揮模范村民的示范帶頭作用,樹立改廁典型,讓村民真真切切地看到改廁效果,推動其他村民自發地進入這場革命里來。
3.3" 提高政策彈性,學習地方性知識
政策的設計往往很難逃脫自身的局限性,人為的政策設計只能考慮到一些方面而沒有辦法考慮到實際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因素,項目設計、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地方性知識并且在實施過程中保有一定的彈性,應付突發狀況。在改廁政策中,村民才是廁所真正使用者,問題的發現需要村民參與提出意見。
廁所革命不是簡簡單單的政策的加與減,而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的政策引導,其次是企業和社會組織多方參與,也需要改廁村民自身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幫助,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由政府主導制定后續管理方法,將村民的問題落到實處,發揮政府看不見的手的作用,鼓勵社會各界多方參與,鼓勵社會組織投資改廁項目或者對接改廁群眾,實現企業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效益雙豐收,這會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社會大眾多方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為改廁事業添磚加瓦。
4" 結束語
中國的廁所革命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國家也重視農村廁所改造和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但是總體而言,我國農村的廁所相較于城市來說還屬于初步發展階段,相信未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我國農村廁所質量還會有質的提高。中國幅員遼闊,國內農村情況各不相同,隨著國內經濟與技術的穩步發展,農村對于廁所的高標準、高需求自然也就會隨著建立并加深,農村廁所建設依然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未來中國農村廁所發展可以通過多元路徑展開,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更好地鞏固改廁成果。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廁所改造一定會破解目前污染轉移的困境,實現全面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解春.國外廁所行動對中國農村“廁所革命”的啟示[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35):41-44.
[2] 王曉.我國農村廁所革命研究文獻綜述[J].農業與技術,2021,41(15):174-177.
[3] 何御舟,付彥芬.農村地區衛生廁所類型與特點[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6,15(2):191-193,195.
[4] 曹廣巖.永城市農村“廁所革命”農戶滿意度研究[D].鄭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
[5] 張明鑫,方冰雪.農村“廁所革命”中村民主體性參與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重慶市永川區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7):76-78.
[6] 李星穎.基于農戶滿意視角的成都市農村戶廁所改造調查及改進對策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20,33(12):2962-2966.
[7] 賴竹林,于振江,周雪飛,等.我國農村化糞池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9):69-72.
[8] 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29-40.
[9] 陳阿江.環境問題的技術呈現、社會建構與治理轉向[J].社會學評論,2016,4(3):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