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兼職教師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農高職院校相比于工科類院校、經管類院校,由于農業企業體量較小、標準化程度不高等行業特點,聘請兼職教師和建立兼職教師隊伍難度更大。通過從準入機制、職業發展通道、考核與薪酬體系及管理平臺等方面,探究涉農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力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和管理機制,提出符合涉農高職院校特點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思路和舉措,一體化解決兼職教師從哪里來、做哪些事、如何發展及如何管理等問題,有利于幫助建立完善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和機制。
關鍵詞: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雙師;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5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4-0161-04
Abstract: Part time teachers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eaching staff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small number of enterprises, small size, and low standardization level,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hire part-time teachers and establish a team of part-time teachers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By explo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part-time teacher resource pool b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y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s of admission mechanism, career development channel, assessment and salary system,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atically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overall policies, proposing ideas and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time teacher resource pool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tegrating solutions to where part-time teachers come from and what they do there are no problems with how to develop and manage part-time teacher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part-time teachers, and effectively play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rt-time teach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part time teachers; resource library;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重要性的認識逐步深入。兼職教師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兼職教師資源開發與管理提出了產教融合、專兼結合、規模發展等時代訴求。建立一支來源多元、結構合理的兼職教師隊伍,讓企業家、高層管理者和能工巧匠參與教學和實踐指導,成為高職院校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1-2]。
總體而言,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合理、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和渠道不暢等問題[3]。這在涉農高職院校中更加明顯,主要是受限于農業行業和農業教育特點。一方面,農業是基礎產業,比較效益較低,經營主體分散,以小農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規模大、效益高、標準化的行業企業少之又少,涉農高職院校往往難以找到合作企業或園區基地,更加難以聘請到兼職教師[4]。另一方面,農業院校、農業專業、農業行業的吸引力不足是一個長期的現實問題,招生就業都相對困難,工資待遇相對較低,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到農業高職院校兼職的獲得感不足,意愿不強烈。如果不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就難以實現黨和國家設置兼職教師制度的初衷,也很難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最終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和農業農村發展。
目前,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的規模和內涵都得到了較大發展,教師規模普遍在數百人、近千人,其聘任和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作。據調研,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事務主要分散在各二級學院等教學單位,負責教職工薪酬管理的人事部門、教務處老師越來越感覺到紙質管理、傳統管理的繁瑣和不嚴謹,急需比較簡潔、適用的兼職教師管理系統。研究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并借此開展管理、服務工作[5],有望打通兼職教師的招聘、培訓、聘用、考核及待遇等職業生命周期,有助于建立相對穩定優質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也有利于以兼職教師個體或群體為媒介,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起政校行企聯動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新生態和專職兼職互補的科教融匯新路徑。
1" 問題提出:“三融”對涉農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和內涵提升提出全新要求
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當前處于大改革、大發展的提升階段。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即“三融”)對涉農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和內涵提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職普融通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具有更深厚的學科素養和理論基礎。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實現教育和產業互補互融、共生共長,要求涉農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農業農村生產經營領域的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能夠將實際工作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實用的知識和技能。涉農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能夠在教學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技術手段,以適應農業農村領域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發展的需求。科教融匯,強調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融合,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要求教師貫通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將“三農”情懷、勞動素養、工匠精神和企業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
教育“三融”發展要求之下,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數量的增長速度跟不上在校學生數量的增長,結構和綜合素質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之間還有較大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涉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甚至難以滿足基本的教學需求,內涵式發展任重道遠。
2" 現狀省思:當前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管理現狀及改革方向
兼職教師資源庫主要指涉農高職院校因教學、實訓、科研、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及國際交流合作等發展需要,從校外聘用的各類外聘、兼職教師組成的師資庫,可以包括農業勞動模范、技能大師、技術能手、非遺傳承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產業教授等。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和管理是涉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
2.1" 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和管理存在的問題
2.1.1" 資源庫建設不完善
涉農高職院校往往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面相對薄弱,難以像工業、經管類院校那樣聘請到大量的兼職教師,因此,沒有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或者建設不夠完善,缺乏系統化和規范化的管理。資源庫中的信息不夠全面和準確,難以滿足教學需求。
2.1.2" 資源庫管理不規范
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和更新機制,導致資源庫中的信息過時和不準確。同時,缺乏有效的評估和監督機制,無法確保兼職教師的質量和教學效果。兼職教師資源庫的組織和管理方式不夠規范和有效。資源分類、標簽和搜索功能可能不夠完善。
2.1.3" 兼職教師培訓和發展不足
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或空間較少,資源庫中的分享和互動機制不夠完善,兼職教師之間的互動和經驗交流有限。這可能導致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更新,也限制了兼職教師之間的專業成長和合作機會。
2.1.4" 兼職教師待遇不公平
兼職教師的工資待遇低于全職教師,缺乏相應的福利和保障。受農業行業、辦學經費、溢出效益等多種現實限制,涉農高職院校難以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這降低了兼職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質量。
2.1.5" 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難以或無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兼職教師,這使得資源庫中的優質教師數量有限,產教融合難以切實落地,影響了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
2.2" 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和管理的努力方向
為解決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和管理存在的問題,需要建立專門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平臺,加強資源獲取渠道和篩選機制,推動資源共享和互動,提供更好的組織和管理功能,同時加強版權保護和宣傳。涉農高職院校在聘用兼職教師時,原則上應只從資源庫中擇優聘用。
2.2.1" 加強資源庫建設
涉農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兼職教師資源庫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資源庫中的信息準確、全面和及時更新。省級、市級教育主管部門或行業組織、農業領域職教集團等可探索建立資源共享、動態更新的兼職教師資源庫或服務平臺,為多所涉農高職院校提供平臺和資源。
2.2.2" 規范資源庫管理
建立多方協作的評估和監督機制,定期對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校內教育教學督導體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理事會、農業職教集團、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組織,開展教育教學評估和監督指導。
2.2.3" 加強兼職教師培訓
邀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技術能手和優秀村干部等,為兼職教師開展專業化的培訓,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增強其“三農”情懷,提高育人質量。
2.2.4" 公平待遇和激勵機制
建立激勵機制,通過設立兼職教師助教金、評優制度等多種方式,提高兼職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福利保障,確保與其工作貢獻相匹配,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兼職教師。
2.2.5" 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
與農業企業、行業協會、職教集團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政校行企聯動為涉農高職院校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吸引優秀的工程師、農藝師、管理人員擔任院校兼職教師,參與教學、科研、管理。
3" 按需發展: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的前置因素與管理需求
3.1" 兼職教師資源庫準入機制研究
3.1.1" 建立完善兼職教師政策
宏觀上,國家和省級政府制定出臺宏觀政策、激勵機制、約束措施;中觀上,涉農高職院校主動作為,與政府、行業、企業之間深度合作、產教融合,促成行業企業人員擔任職業院校兼職教師的常態化和職業化;微觀上,涉農高職院校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重視行業企業精英與高職院?!奥撘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3.1.2" 積極拓寬教師來源
通過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共建教學實訓基地、共同開展科技攻關、建立企業大師工作室和打造共建共享開放共贏的產教聯盟等途徑,在產業教授[6]、農業職教集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省級農業專業合作社和鄉土人才庫中選聘兼職教師,大力吸引全國和各級勞模、行業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高職院校從教或兼職,建立和壯大本校兼職教師師資庫。
3.1.3" 完善兼職教師準入條件
破除唯學歷等“四唯”標準,建立重實力等“四重”導向,設立完善兼職教師準入條件,建立兼職教師發展標準、資格認證、持證上崗、職稱晉級和政府崗位津貼制度,嚴把兼職教師的“入口關”,更多關注兼職教師是否具有青少年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教法的相應知識和背景、實踐教學能力,以及與專業對應的行業、企業從業經歷和背景等。明確人事處、教務處和二級院系的職責和權限,保證制度化和規范化。
3.2" 兼職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通道研究
兼職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通道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能力、目標選擇不同的路徑。在辦公條件、身份認可、薪酬體系、培訓交流、職業生涯提升及職稱評審聘用等方面給予和專任教師同等權利及待遇,提高兼職教師的歸屬感,發揮其更大價值。
3.2.1" 培訓進修
為兼職教師提供培訓、進修機會,為專兼職教師提供溝通、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兼職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培訓班、研討會、研究項目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知識水平。
3.2.2" 聘任導師
兼職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和積累經驗來提升自己的職業發展和影響力。探索和推廣兼職教師“導師制”,嘗試帶入企業文化,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工匠精神。
3.2.3" 職務職稱
可以考慮獲得教育學位、教育管理資格證書等,在兼職教師的職業生涯中,可以通過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逐漸晉升為全職教師、教研組長、教務主任等;對教育管理、領導感興趣的兼職教師,可以選擇進入學校管理層。
3.3" 兼職教師考核與薪酬體系研究
對于兼職教師的考核,既要考核課時工作量,更要側重考核兼職教師參與教研室工作、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參與校企合作和科技攻關等貢獻,借助教學診斷與改進數據平臺,建立兼職教師成長記錄,作為兼職教師考核、聘任的依據。研究制定與考核方式相適應的兼職教師薪酬體系,盡可能地給予兼職教師人文關懷,保證兼職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揮其更大的價值。
根據兼職教師的角色和職責,確定合適的考核指標。可以包括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教學成果、教學研究和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指標,以全面評估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貢獻度;設計有效的考核方法和工具,包括教學觀察、教學評估、學生評價和同行評議等。根據考核結果和教師的貢獻度,確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梢栽O立不同層次和檔次的薪酬體系,根據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質量和教學經驗等因素進行分類和分級,以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貢獻度;確??己撕托匠牦w系的公平性和透明性,避免主觀性和歧視性評價。
4" 提質增效: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管理平臺建設與運行
探索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管理平臺,覆蓋兼職教師隊伍規劃、引進、聘任、職稱、培訓、交流、考評和激勵等方面相對完善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和機制,壯大本校兼職教師師資庫,減少諸如每個學期招聘、培訓、管理等重復低效的工作,切實發揮兼職教師在師資隊伍發展和涉農高職院校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4.1" 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思路
建設高質量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包括資源的收集、整理和分類等方面,可以探索建立在線平臺或數據庫,方便兼職教師的注冊和管理。
平臺功能設計,設計一個用戶友好的在線平臺,方便兼職教師進行注冊、登錄和管理個人信息。平臺提供兼職教師的基本信息、教學經歷、資質證書等,并可上傳相關證明材料;建立一個分類系統,將兼職教師按照學科、專業、教學經驗等進行分類。
提供搜索功能,使學校能夠根據特定需求快速找到合適的兼職教師;建立兼職教師的評估與審核機制,確保注冊的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確保平臺的信息安全性,保護兼職教師的個人隱私。在平臺上建立交流和反饋機制,允許學校與兼職教師之間進行溝通和互動。定期更新兼職教師的信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建立相應的維護機制,解決平臺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和反饋。
4.2" 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管理系統開發
為加強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聘用、管理的規范化建設,提高人事處、教務處、各教學部門的工作效率,解放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其他工作中,為此,設計開發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系統。采用JAVA語言開發,采用JSP+SERVLET模式,在MyEclipse平臺上開發完成,包括兼職教師個人信息、授課、培訓、交流和考評等方面,提供excel的多sheet頁的導入導出工程,減少諸如每個學期招聘、培訓、管理等重復低效的工作。
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系統包括登錄界面、系統主頁面、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工具信息和系統監控信息。其中系統關系信息展示頁包括兼職教師管理頁面,兼職教師信息新增頁面,兼職教師信息修改頁面,兼職教師信息刪除頁面,兼職教師信息批量導入頁面,兼職教師信息批量導出頁面,兼職教師角色管理、新增、修改和刪除頁面。
4.3" 涉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資源庫管理實務
資源庫的管理機制和流程,包括兼職教師的審核、評估、更新等。探索建立評價體系,對兼職教師進行定期評估,確保資源庫中的教師質量和能力的提升。
建立一套兼職教師審核機制,包括提交申請、資料審核和面試等環節。審核過程可以包括查驗教育背景、工作經驗、相關證書等。審核目的是確保兼職教師具備相應的教學資質和專業能力。
建立兼職教師的評估機制,定期對其進行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的評估。評估可以包括教學觀察、學生評價、同行評議等多個層面。評估目的是了解兼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反饋和改進建議。
建立兼職教師的更新機制,確保資源庫中的教師信息和能力得到及時更新。可以要求兼職教師定期提交更新材料,如教學簡歷、教學成果、培訓證書等。更新目的是保證資源庫中教師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
建立資源庫的信息管理和維護機制,包括兼職教師的檔案管理、信息更新、數據備份等。確保資源庫中的教師信息得到妥善保存和保護,同時能夠方便地進行查詢和使用。
建立與兼職教師的反饋和改進機制,允許學校和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收集反饋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資源庫的管理和運作,提高兼職教師的質量和學校教學的水平。
5 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教必先強師”。涉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培養造就“雙師型”師資,重要路徑是建立兼職教師隊伍。涉農高職院校聘請兼職教師和建立兼職教師隊伍的難度較大,更要在兼職教師儲備、培養、管理方面付出努力,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是可行高效的方式。
兼職教師資源庫管理系統的建設運行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從準入機制、職業發展通道、考核與薪酬體系及管理平臺等方面,探究涉農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力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和管理機制,提出符合涉農高職院校特點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思路和舉措。
兼職教師資源庫有利于幫助涉農高職院校建立完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和機制,有望一體化解決兼職教師從哪里來、做哪些事、如何發展及如何管理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孫興民,吳燕,田崇峰.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9(19):65-69.
[2] 聶勇.高職院校兼職教師存在的意義、困境與建議[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5(1):89-92.
[3] 余夢露,鄧卓.高職院校校企人才雙向流動的存續價值、現實痛點與破局之策[J].教育與職業,2023(18):36-42.
[4] 胡長效,趙虎,吳江濤.農業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選聘策略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4(3):94-96.
[5] 彭開勤.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資源庫建設探析——基于兼職教師管理者身份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15,28(19):66-68.
[6] 鐘名湖,嚴衛東.高職院校產業教授選聘制度演進及實踐成效探析——以江蘇為例[J].職教論壇,2023,39(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