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偉 李俊鵬 梁利娜 于玲玲 甄志華
(唐山市農作物種子站 河北 唐山 063000)
1.1 玉米種子供需狀況和品種應用情況。唐山市是河北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玉米生產在糧食生產中處于主導地位,常年播種面積430 萬畝左右,年需種子1 070 萬公斤,玉米種植在唐山市各個縣(市)區均有分布,除種植籽粒玉米外,在部分地區也種植青貯玉米、鮮食加工甜糯玉米,是當地農民增收首選作物和農業經濟重要來源。據2020年種子管理部門統計,在全市玉米生產所需種子中,本地企業生產285 萬公斤,占需求量26.6%,種子企業及經銷店外購玉米種子785 萬公斤,占需求量73.4%,形成以外購為主、自繁為輔的種子生產格局。唐山處于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過渡地帶,不同的縣域存在氣候差異,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種植模式、傳統種植習慣存在不同,全市玉米品種應用呈現出類型復雜、差異性大、多樣化程度突出等特點。全市目前應用的玉米品種多達120 多個,從品種來源地來看,以河北、河南、北京、山東、遼寧等地選育品種為主,“十三五”期間,全市玉米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絕大部分品種均是當前適合唐山市種植的優良品種,表現出高產穩產、抗逆性強,農藝綜合性狀較好,產量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為全市糧食生產躍上新臺階作出了積極貢獻。
1.2 玉米種子繁育、研發情況。目前,全市擁有玉米種子生產經營權的省級辦證企業4 家,2020年外約制種基地0.52 萬畝,基地主要安排在甘肅、新疆、內蒙等地,這里光照充足、生產條件良好,所生產出的種子質量較好,多年來未出現較大質量糾紛。全市現有河北富中種業有限公司、樂亭縣凱元種業有限公司、河北奔誠種業有限公司、河北華茂種業有限公司、唐山農科院等從事玉米新品種選育工作,經過多年努力,建立起配套完善的育種、試驗、示范基地。近5年來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玉米品種達到18 個,有力提高了本地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河北省及周邊省市逐步應用推廣,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1 種業“三少三小”問題突出,自我供給能力薄弱。國有種子企業改制以后,地方對種子企業扶持力度減弱,種子企業多為家族性經營,人員少且整體素質偏低,資金投入主要依靠個人投資、民間借貸和集資,經營成本較高,外部依存度增高。種子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生產玉米雜交種4 家企業均為外約繁種,繁種基地少、規模小;玉米繁種基地僅有0.52 萬畝,與全市430 萬畝玉米播種面積極不匹配;繁種品種少、種量小,唐山市種子企業繁育的品種比較單一,多則幾個品種,少則一兩個品種。
2.2 品種“三多三少”問題明顯,優勢品種不突出。從全市玉米品種統計分析,雖然品種眾多,但優勢品種不突出,高端、專用、特色品種普遍缺乏,本地自主品種應用占比非常小。生產上使用的品種繁多,特色專用品種極少。全市生產使用的120 多個玉米品種,糧飼兼用的普通籽粒品種占95%以上,其中最大品種的播種面積只有30.4 萬畝,僅為全市玉米播種面積的7%。優質甜糯品種較少,淀粉型玉米、油用玉米等專用玉米品種為零,高產早熟、耐高溫干旱、宜機收籽粒的當家優勢品種很少;外來品種數量過多,自主創新品種偏少。全市通過省級以上審定自育的玉米品種,在農業生產中應用面積不足100 萬畝,且品種社會知名度不高,在全省和全國市場占有率極低。
2.3 種子研發力量薄弱,自主品種宣傳推廣不夠。全市農業科研單位、骨干種子企業較少,科研隊伍、種子研發能力薄弱,研發的手段尚處在經驗育種階段,研發審定品種的科技含量與先進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研發的自主品種宣傳、推介乏力,推廣面積小、范圍窄,競爭力不強,制約了自我創新和持續發展。
3.1 實施優良品種引進推廣工程。充分發揮冀東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綜合試驗站和骨干種子企業作用,健全縣級新品種引進試驗展示基地建設,擴大試驗規模和試驗覆蓋區域,加大適宜唐山市的優良品種的引進、推廣力度,以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品質優、適應機械化操作、市場需求強的品種為重點,引導唐山市種業提檔升級、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步伐。到2025年,全市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9%以上。
3.2 實施繁種基地建設工程。從長期性、戰略性高度,鞏固加強外約繁種基地建設,與甘肅、新疆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立長期緊密穩固的合作關系,建設良種繁育基地1 萬畝以上,重點生產適合唐山市種植的優勢主導品種和優勢特色品種。加大資金投入建設穩定的南繁科研生產基地,支持唐山市種子田間純度鑒定,骨干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品種育種材料繁育、品種加代工作。
3.3 實施種子企業壯大工程。在全市擇優選擇1 家領導能力強、運營機制好、生產經營規模大、科研和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改善育種、加工和倉儲條件,在不同生態區建設完備的育種基地,努力將其打造成“育繁推”一體的省內乃至國內知名種子企業。指導中小型種子企業走強強聯合、協作聯盟、抱團發展的路子。鼓勵家族式經營企業推行股份制改革,壯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創造條件,多層次吸引京津等外地知名種業精英來唐創業發展、加盟發展。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政策扶持,加強政府扶持力度,發揮資本撬動作用,吸引工商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入股,發展壯大種子企業。
3.4 實施新品種研發培育工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育、繁種新機制,支持科研單位與種子企業聯合開展育種工作,科研單位以科研成果參股或合作開發參與種子生產經營。加強對外合作,鼓勵種子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種子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育種技術、優勢種質資源,提高科研規模和科技水平,促進全市種業科研單位、重點種子企業科研能力提擋升級。
3.5 強化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市縣兩級財政部門應設立扶持現代種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種子企業發展、繁種基地建設、良種選育推廣、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監督管理等工作。對唐山市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具有植物新品種權的玉米新品種給予10 萬~30 萬元/個補貼。將種子生產經營企業所需資金列入農業政策性貸款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