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燕
(河北省阜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河北 阜平 073200)
油松是當前北方地區重要的綠化樹種之一,也是人工林常見樹種,河北省已經建立多個油松繁育與推廣基地,重點建設油松種苗工程,打造良種基地,開展科技攻關課題,對油松的高產、穩產起到促進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撫育技術為例,以中幼林為研究對象,總結了河北山區油松營林方法,為相關從業技術人員提供參考。
油松也被稱為短葉馬尾松[1]。屬于深根性、陽性樹種,抗貧瘠能力較強,適生性好,喜歡干冷氣候,即使在-25 ℃的環境下仍然可以生長,但是對光照的需求較強,對土壤要求不高,鈣質黃土和中性土、酸性土都可以生長。油松在我國西北地區、西南地區、東北地區均有種植,已經成為河北、山西、遼寧重要的人工樹種。由于油松具有較強的適生性,在平原地區、山地丘陵地區均可以成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山區油松在中幼林撫育過程中,如果受到西北向寒流的侵襲,可能引發幼林凍害問題,并且山區土壤與平原土壤相比較為貧瘠,土質層不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如果前期不施加基肥,將直接導致中幼林生長緩慢,不利于油松成材,因此在撫育和經營過程中,必須及時補充油松生長所需營養,遵循山地造林特點,確保山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時,加大油松出材量。
2.1 修枝、防火割草。對于山區油松中林,在林分郁閉期(郁閉度0.6~0.8)要剪去樹冠下部枯枝,減少木材變色現象,一般來講,修枝時間在冬春休眠期,此時利用平切法修枝,停止樹液流動,確保不撕裂樹皮的前提下切口平整,保留冠長大于樹高的2/3,剪口不能損害木質部,枝樁盡量修平。在割灌除草環節,割除樹種周邊1 m 左右的灌木雜草,為了避免影響樹種生長,對于藤本植物進行局部割灌,并且割草施工時注意保護瀕危樹種,盡量不使用全面割灌法。尤其是對于灌草蓋度超過60%的林區,應該全程跟班作業,成立工程監督小組,割草留茬高度小于3 cm;同時要想不影響油松生長品質和生長量,除了除草環節,還應該嚴格按照設計技術標準作業規定,對林間撫育剩余物成堆堆放,清除林下可燃物。河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油松定植多集中在春季3~5月份,而此時正值干燥氣候,因此容易引發森林火災,為了消除林間隱患,還應該做好森林防火,建立防火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避免林下可燃物的聚集,從而改善林分衛生狀況。
2.2 測土施肥。要想確保油松中幼林健康成長,還應該遵循油松生物學特性和需肥規律,利用測土配方技術提高土壤供肥能力[2]。一般來講,在山區油松中幼林種植地全氮理想值在1.0~2.0 g/kg,速效磷理想值在10~40 mg/kg,速效鉀理想值在100 ~ 200 mg/kg,營林技術人員應根據以上參數,科學補充土壤養分。
2.3 病蟲害防治。油松在中幼林期間容易出現松苗猝倒病和油松毛蟲[3]。引發猝倒病的病原是絲核菌,在發病初期,幼苗近地面處出現水漬狀腐爛,定植3 個月左右,幼根受到侵害,倒伏而死,或直立枯死。要想有效防治幼林猝倒病,在定植之前應優選種子,適時播種,并在苗床施撒施敵克松1.5 kg/畝;定植后,發病初期施加蘇農6401 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結合敵克松乳劑800 倍液進行綜合性防治。油松毛蟲在河北每年發生1 代,暴發期在每年10月左右,此時營林技術人員應該在幼蟲越冬之前進行人工捕殺;也可以利用物理防治法,在林間懸掛頻振式殺蟲燈和太陽能殺蟲燈,降低蟲口數量;或者在樹干基部施加白僵菌,施加量30 g/畝;也可以在林間釋放赤眼蜂,通過天敵防治法,降低松毛蟲數量;也可以利用松毛蟲桿菌液,在10~11月松毛蟲暴發盛期,對成蟲進行誘殺,防治效果良好,殺蟲率可達97%,通過該種方法,有效促進中幼林茁壯成長,降低病蟲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