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健 李開森
(1 滄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河北 滄州 061000; 2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1)
“波姬紅”無花果是目前國內鮮果種植最受歡迎的紅色無花果品種,通過幾年來的栽培和市場觀察,“波姬紅”不管從外觀還是口感上都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目前,滄州市栽植無花果面積達到2 000 余畝,產值高達9 000 萬元,主要分布在河間、獻縣、肅寧等縣(市)。栽培方式主要以冷棚及溫室栽培為主,冷棚每畝可產無花果2 000 kg 左右,溫室每畝可產無花果4 000 kg 左右,每年每畝產值可達4 萬~ 8 萬元。但在目前設施栽培“波姬紅”無花果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栽培和管護技術。新建“波姬紅”無花果設施園大都起點低、管理不到位,致使“波姬紅”無花果生產整體質量低下,并且普遍存在重建輕管、廣種薄收的現象,急需統一規范的“波姬紅”無花果設施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1.1 園地選擇
1.1.1 環境條件。無花果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選擇無污染、交通方便、有可靠灌溉水源的地塊建園。
1.1.2 氣候條件。無花果生長適宜溫度為15 ℃~32 ℃,絕對最低溫度4 ℃,絕對最高溫度37 ℃,年降水量>400 mm,全年日照時數2 000 h 以上。
1.1.3 土壤條件。選擇土質疏松、通透性良好、pH 值6.0~8.9,含鹽量<3‰的砂、壤、粘土等類型土壤。
1.2 設施建造
1.2.1 冷棚。南北向(或東西向),跨度12~30 m,長度50~100 m,單體竹木結構高度3~3.5 m,連體鋼架結構高度3.5~4.5 m,肩高1.2~1.5 m。
1.2.2 溫室。溫室方位采用坐北朝南,東西走向。跨度10~12 m,高度3~3.5 m,長度60~80 m,最長不超過100 m。前屋面角50°~70°,后坡角應大于當地冬至太陽高度角。土墻或磚墻,后墻高度2 ~2.5 m,后坡水平投影寬度0.8~1.0 m。溫室間距以冬至前、后不遮光為準。
2.1 苗木的選擇。應選品種純正,主莖粗度≥1 cm,苗高1m 以上,根系分布均勻、舒展,無病蟲害苗木。
2.2 整地。按設計的株、行距沿定植行挖寬80 cm、深60 cm 的定植溝,回填土時分層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 000~4 000 kg/畝,混合攪拌均勻,回填完畢后灌水沉實土壤。
2.3 栽植技術
2.3.1 栽植時期。溫室大棚1月中旬種植,冷棚2月中旬種植。
2.3.2 栽植密度。株行距1.5 m×2.5 m,采用低干“X”樹形;株行距0.8 m ×3.0 m,采用“一”字樹形。
2.3.3 栽植方法。根據株行距挖定植穴,穴的大小根據苗木根系大小而定。栽植時保持根系舒展、栽植深度適宜,栽后應立即灌水。
2.4 整形修剪
2.4.1 樹形。①“X”形。在主干距地面25 cm 處進行定干,圍繞主干均勻著生4 個結果母枝且與地面呈15°~20°,在結果母枝上每隔25 cm 選留1 個結果枝,共保留4~5 個結果枝。②“一”字形。在主干距地面25 cm 處進行定干,在主干兩側各著生1 個結果母枝,且與地面呈15°~20°。在結果母枝上每隔25 cm 選留1 個結果枝,共保留4~5 個結果枝。
2.4.2 修剪。①第1年。定干高度為25 cm,萌芽后選留4~5 個新梢,新梢長到70~80 cm 時摘心,留最頂端副芽繼續生長,下部副芽全部抹除。按此法連續摘心2~3 次,新梢達到長度1.5~2.0 m 時培養成為結果母枝。②第2年。落葉后拉枝,結果母枝與地面呈15°~20°。萌芽后25 cm 左右選留1 芽,每個結果母枝上留4 ~ 5 個芽。新梢長到7 ~ 8 片葉時摘心,頂芽以下副芽抹除。③第3年。落葉后,結果枝留5~10 cm 短橛進行重短截。新梢長到7~8 片葉時摘心,頂芽以下副芽抹除。
2.4.3 結果枝對產量的影響。“波姬紅”無花果經過整形修剪后,每平方米預留不同結果枝數量,在水肥管理相同的條件下,結果枝預留少的水肥相對供應充足,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競爭小,養分主要供給生殖生長,提高了“波姬紅”無花果的產量。預留結果枝量多的,由于養分競爭強,產量較低。
3.1 扣棚時間。自栽種后扣棚,周年不撤膜。每年9月10~20日換新膜。
3.2 溫度控制。11月底前棚內掛2 層內膜保溫,棚內溫度控制在2 ℃~3 ℃。萌芽前,溫度保持在7 ℃~10 ℃。發芽期,溫度保持在15 ℃~20 ℃。生長期,白天溫度20 ℃~ 25 ℃,夜間最低溫度10 ℃。坐果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5 ℃~30 ℃,夜間15 ℃以上。
3.3 濕度控制。發芽期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其它時期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
3.4 休眠期管理。11月份果實全部采摘完畢進行放風降溫7 d,降溫至4 ℃~7 ℃,直至落葉休眠即可。休眠期可進行冬剪、施有機肥。
3.5 升溫管理。休眠結束后,棚內掛2 層內膜升溫到7 ℃以上。
4.1 結果量控制。平均每平米留4 個結果枝,溫室每結果枝留果25~32 個,冷棚每結果枝留果12~16 個。
4.2 交替摘心。結果枝長到7~8 片葉時摘心,除頂芽外的葉腋間副芽全部抹除。待頂芽再次長至7 ~ 8片葉時再摘心,冷棚重復前面步驟2 次,溫室重復前面步驟4 次,冷棚7月底前、溫室8月底前進行完全摘心,即不再留延長枝芽生長。
4.3 抹芽。每隔7 d 全園抹除1 次無效芽。
4.4 控旺。在第2 節葉片長出第3~4 片葉時控水或噴控旺劑。
5.1 施肥。休眠后每畝施腐熟的優質有機肥3 000~ 5 000 kg、三元復合肥50~65 kg,灌透水1 次。在生長季節果實采收一半時(9月上旬)追施高鉀水溶肥10 kg 左右。
5.2 水分管理。5月底前,根據土壤墑情澆1~2 次透水。高溫季節適量澆水。
6.1 防控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控原則。
6.2 防治方法
6.2.1 控制棚內病蟲源。萌芽前清除棚內枯枝、病殘枝,清掃地面落葉和病殘組織,集中燒毀處理;溫室內全面噴施乙蒜素、雙氧水或石硫合劑1 次。
6.2.2 蟲害防治。生長期防治薊馬、天牛等害蟲。方法:掛藍板誘殺薊馬;見到有天牛成蟲時噴施1 次噻蟲嗪;用異丙威煙霧劑熏棚。
6.2.3 病害防治。坐果期主要防治疫病、黑斑病、枝干曬斑或冷害斑等病害。防治方法:用霉疫凈、烯酰嗎啉防治疫病;噴苯醚甲環唑防治黑斑病;在病斑部位涂抹甲基托布津膏劑進行防治;疏除過密枝條,適當提高結果部位,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
波姬紅無花果接近成熟時,用手輕輕握住果實,感覺果實表面能達到耳垂那種柔軟度時就算是采摘適期。采摘時用手捏住果實和枝的連接處,沿著易折的方向用手指摁下去進行采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