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亮亮 郭文潔
(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 遼寧 撫順 113122)
豬圓環病毒病(PCVD)是由豬圓環病毒II 型(PCV-II)引起的一種豬的多系統功能障礙性傳染病,也常繼發其他傳染病。豬圓環病毒是當前已知的最小的一種動物病毒,該病在我國的流行給養殖戶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我國農業部將該病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豬是豬圓環病毒的天然宿主,該病不區分年齡段與性別,幾乎所有的豬都可感染該病毒,其中哺乳仔豬與育成豬最容易感染且臨床癥狀明顯。仔豬一般斷奶后才會發病,多集中于5~15 周齡,特別是8~10 周齡較常見。妊娠母豬感染后可以通過胎盤感染仔豬,容易形成繁殖障礙。感染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病原,可經鼻液、糞便等排出病毒,經消化道、呼吸道引起傳播。豬圓環病毒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豬感染此病后免疫系統會受到侵害,繼而出現免疫力下降,并出現免疫抑制,因此感染豬圓環病毒的豬容易繼發其他傳染病。各種應激因素會削弱機體的抗病能力,繼發其他傳染病從而加重病情,給養殖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豬圓環病毒I 型對豬無致病性,但可以刺激豬產生血清抗體,在豬群中存在較普遍。豬圓環病毒II 型對豬有致病性,往往引起豬發病。需要注意的是,此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一般消毒劑很難將其殺滅,使用氫氧化鈉或者過氧乙酸消毒效果較好。
2.1 臨床表現與病理變化。目前的研究認為,PCV-II主要可引起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豬皮炎腎炎綜合征、妊娠母豬繁殖障礙及增生性壞死性間質性肺炎[1]。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是一種多因子所致的疾病,其中PCV-II 是首要病因。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多發于4~8 周齡,表現為斷奶仔豬體溫高達41 ℃以上、食欲減退、體態瘦弱、體表蒼白且伴有黃疸。病豬常見耳間、腹部產生紫紅色斑塊;也有一些仔豬表現神經性癥狀。剖檢可見腹股溝淋巴結異常腫大,甚至可達6~8 倍。肺質地堅硬且沒有彈性。腎臟通常因為水腫而出現蠟樣外觀。豬皮炎腎炎綜合征多發于10~16 周齡。病豬主要表現體表產生紅紫色斑塊,后軀尤其明顯;還會出現皮下水腫,食欲廢絕,體溫高達41.5 ℃。病豬常表現壞死性皮炎與動脈炎,腎腫大、蒼白,表面可見出血點或壞死點。妊娠母豬繁殖障礙,PCV-II 使妊娠母豬產木乃伊胎、妊娠期流產、死胎以及產弱仔等。增生性壞死性間質性肺炎主要危害8 ~ 12 周齡的豬,與PCV-II 有關,也有其他病原參與。
2.2 實驗室診斷。主要包括抗體與抗原檢測兩部分。抗體檢測又包括ELSIA、間接免疫熒光等。其中ELISA 具有反應靈敏、取樣方便、時間快速的特點,常用于豬圓環病毒診斷。目前市售多種ELISA 檢測試劑盒,操作簡易且檢測的準確率也不錯。其主要是檢測病豬血清中的抗體水平,考慮到抗體水平與發病時長有直接聯系,所以為了保證準確率,可以按照時間規律,對病豬進行多次檢測。病毒分離鑒定、免疫組化以及PCR 技術等是主要的抗原檢測方法。其中PCR 技術是診斷該病應用最廣的技術之一,目前市售的微型PCR 儀操作方便、易攜帶,且檢測快速,為該病的診斷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
目前國內市售的PCV-II 滅活疫苗效果不錯,定期進行免疫接種對于該病的防控具有積極意義。具體免疫劑量為:種豬肌內注射2 ml;仔豬在14日齡肌內注射2 ml,或在12日齡注射1 ml,然后在25日齡再注射1 ml。此外還必須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①種豬引進必須經過嚴格的檢疫程序,并隔離觀察。采取ELISA 和PCR 技術對引進的種豬進行檢測,隔離飼養一段時間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使其進入豬場生產區。②堅決落實“全進全出”的方針。豬舍內要保證處于溫暖干燥的環境;對不同年齡段的豬應分群飼養,不要混養;避免由于受到外界刺激產生應激反應,盡可能營造出舒適的養殖環境。③養殖場內要堅持定期消毒,及時切斷傳染源與傳播途徑。可以使用3%的氫氧化鈉、0.3%的過氧乙酸等作為消毒液對豬場及環境進行消毒[2]。④藥物預防繼發感染。可應用慶大霉素、多西環素、磺胺嘧啶鈉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同時肌內注射維生素B12、維生素C、肌酐以及靜脈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