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晨 劉 莉 胡 靜 王光波
(國有信陽市南灣林場 河南 信陽 464031)
苗木生長需要養分較多,如果土壤中含量不足,就會嚴重地影響苗木正常生長,造成苗木質量下降,合格苗數量顯著減少,所以,在進行林業育苗圃地施肥時,必須要根據苗木不同生長階段所需“氮、磷、鉀”肥量,進行科學配比,選擇適當的施肥方法,以達到培育優質壯苗的目的。
苗木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銅、鋅、鉬等多種元素,這些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苗木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三種元素需要量最多,土壤中自然含有的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需要及時進行施肥予以補充。①氮可以使葉面積相應增大,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促進苗木生長;土壤中缺氮,會嚴重影響苗木生長,造成苗木生長矮小、纖弱,過早木質化;氮素過多則會導致葉片嫩而多水,延緩苗木木質化過程,推遲苗木休眠期,不利于苗木貯藏養分,苗木抗寒、抗旱能力弱,更易受病、蟲危害。②磷可以促進苗木根系生長,提高苗木的抗寒、抗旱性;苗木缺磷會表現為:根系不發達,小根粗,呈黃棕色,苗木側芽退化,枝梢短,葉子與枝條角度小,葉子呈古銅色或紫紅色,苗木下部葉子易枯萎脫落。③鉀可以促進苗木對氮的吸收,促進莖干木質化,使莖干粗壯堅韌,增強苗木的抗病、抗蟲能力;苗木缺鉀會表現為生長細弱,根系生長不良,葉柔軟,早衰,呈古銅色或葉尖呈亮黃色,葉尖或葉緣先干枯死亡。另外,在苗木所需的微量元素中,鈣、鐵也較為重要。鈣對苗木莖干、根系生長作用顯著,缺鈣會造成苗木莖干纖弱,根系發育不良,特別是一些針葉類樹種的針葉上常形成黃尖或棕斑。鐵主要影響苗木幼嫩的莖葉,首先,苗木頂端葉子變黃或淡黃色,然后逐漸向下蔓延,最后整株黃化直至枯萎。
要想達到理想的施肥效果,必須在了解苗圃的土壤、氣候條件的基礎上,結合育苗樹種的特性,選用適宜的肥料,遵循“以有機肥為主(足施基肥),無機肥為輔(生長季追肥),有機無機相結合”的原則。
2.1 基肥。以長效有機肥為主(如:廄肥、堆肥、餅肥等),在秋季結合深耕均勻施入土層。另外,圃地也常用綠肥作為基肥,效果也很好。綠肥除了能給苗木提供需要的養分外,還能改良土壤,如:紫穗槐有根瘤固氮,可增加土壤中的氮;胡枝子吸收利用磷的能力比效強。苗圃中常用的綠肥栽培方式有輪作、間作等,施用方式有割運或就地翻埋等。綠肥最好在盛花期稍前的時期利用,因為此時鮮物質增長量最高,莖葉中養分含量最多,而且組織尚幼嫩,易分解。
2.2 種肥。種肥不僅可為幼苗提供養分,還可以提高發芽率。種肥一般以速效磷肥為主,可在播種育苗時把肥料撒在種子附近,也可與種子均勻攪拌在一起進行播種(但這種磷肥需是顆粒狀的),播種催芽的種子不要與種肥混拌,以免損傷種子,降低出苗率。
2.3 追肥。用速效肥料時,可在苗行間開溝,將肥料施于溝內,然后蓋土、澆水;也可把肥料稀釋后全部噴灑于苗床上,或澆灌于苗行間。追肥一般在苗木生長旺盛時期進行(6~7月份),主要以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為主。另外,在葉面噴肥時,葉片要噴均勻(尤其是葉背面),以利于葉面吸收。葉面噴肥時,要嚴格掌握濃度,以免燒傷葉片,以尿素為例,其施用濃度為0.2%~0.5%,幼苗應控制在0.2%左右。葉面噴肥時間選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晨或傍晚,以免高溫影響噴肥效果。
肥料混合施用一定要慎重,要根據其本身的特性來進行應用,不能隨意混用,要求混合后物理性狀不變壞、肥效不變低,而且施肥技術要求基本相同的肥料才可以混合后施用。如:氮、磷、鉀化肥,速效肥與遲效肥,有機肥與無機肥,微肥和生長激素等可混合施用。正確混合施用,不僅可以減少施肥次數,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省成本,還可以使幾種養分相互取長補短,提高肥效。但并非所有肥料都可以混合,如:微量元素肥料不要同草木灰混用;鋅肥不要與氨水等堿性較強的肥料混施,也不要同過磷酸鈣等可溶性磷肥混施,以免形成磷酸鋅沉淀,降低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