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玲嬌 張桂芝
(1 皖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241100;2 皖蕪湖市灣沚區畜牧水產管理服務中心 241000)
蕪湖市灣沚區境內溝渠縱橫,碧水環繞,北臨長江支流青弋江,水源充足、水質好,是河蟹、青蝦等特色水產品種養殖的理想場所。近年來,由于自然災害天氣多發、河蟹疫病偏重發生,產出的商品蟹銷售價格提升不力。為充分挖掘河蟹綠色生態養殖生產潛力,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2022年在陶辛鎮芮村一河蟹生態養殖池塘運用合理搭配混養、種草投螺、生物調水、機械增氧等集成配套技術,開展不同親本河蟹繁育的幼蟹與青蝦生態混養新模式、新技術試驗示范,其中試驗塘口產出體重為4兩/只以上的商品蟹103kg/畝,對照塘口產出體重為3兩/只的商品蟹80kg/畝,且產出體重為180~220只/kg的商品青蝦40kg/畝左右。現將該試驗示范結果總結如下:
以其中一塊對照田8畝、一塊試驗田11畝為例:
選用顆粒飼料為“恒興牌”河蟹、青蝦專用顆粒飼料。其中用于投喂飼養幼蟹、幼蝦顆粒飼料粗蛋白38%;用于飼養商品河蟹顆粒飼料,粗蛋白≧36%。
從外地具有資質的苗種場購買的不同規格親本河蟹繁育的蟹苗,到本地進行培育,培育成幼蟹規格分別為140只/kg、220只/kg,投放春季仔蝦規格1,100只/kg、夏季仔蝦規格5,500只/kg,黃白鰱魚種每畝15尾左右。
2022年2月開始分別放養幼蟹、鰱鳙鰱和春季蝦苗,7月26日投放夏季仔蝦。
試驗池均選擇在靠近溝口,水源充足、池底平坦,且沿距離塘埂1.5m左右開挖寬為3m左右,溝深0.7m,環溝坡比為1︰3,蟹池底質為壤土,pH值7.5至8.0,蟹池四周用鋼化玻璃或黑水塑料膜或水泥板做成的高為0.8m防逃墻,進排水水口分開設置,并用80目篩絹網袋扎實過濾,防止塘內蝦蟹外逃及野雜魚等敵害生物入侵。
將蟹池池水排干,清除池底過多淤泥,凍曬至干裂,加水至30cm,再用每畝75kg左右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徹底清除野雜魚等敵害生物和殺滅病原微生物,過1周左右加注新水60cm,每畝用硫代硫酸鈉0.5kg直接均勻拋灑解毒1次。
為營造良好水體生態養殖環境,幼蟹下塘前1d在蟹池環溝栽插伊樂藻,相隔距離8m左右。清明節前在蟹池淺灘處圍攔面積占蟹池面積的1/3分別栽插種植苦草和輪葉黑藻等沉水水草;并每畝投放活螺螄200kg,7月中下旬再每畝補放100kg左右。
為抑制蟹池水體青苔滋生,提高幼蟹、青蝦苗及魚種提供適口天然餌料,池內水草要做到“水肥草豐”良好水體生態環境。清明節前后水溫提升,適當采用施經充分發酵的有機肥和定期潑灑生物肥料的培育水質。
試驗池和對照池均沿蟹池環溝水體中,投放規格為140只/kg的幼蟹1,200只,其中試驗池投放大親本繁育的幼蟹,對照池投放小親本繁育的幼蟹,下塘時用VC應激靈浸泡10min,且在幼蟹下塘后3d,根據天氣、水溫及幼蟹活動情況,為提高下塘幼蟹的成活率,沿環溝水體潑灑VC應激靈2次。蟹池中間淺灘處設置護草篩絹網攔至5月初拆除,有利于增加養殖河蟹攝食活動空間,促進脫殼生長。
2月20日,當水溫10℃以上時,每畝放養體重8兩/尾白鰱魚種5尾、體重1.2斤/尾花鰱魚種12尾,且魚種下塘時用4%的食鹽水浸泡10min左右。
11畝試驗池和8畝對照池同時放養同等數量的春季幼蝦和夏秋季青蝦苗,即2月20放養規格為1,100只/kg的幼蝦9kg,畝均放養8~10kg;7月23日,放養規格為5,500只/kg仔蝦共114kg,畝均放養仔蝦6kg。
養殖過程中試驗池與對照池投喂同等質量和數量的飼料。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水溫較低且不穩定,幼蟹規格小食量也小,隔1~2d投喂顆粒飼料、打碎的野雜魚等,3月下旬至10月底投喂河蟹顆粒飼料,并按“四定”原則,每天投喂2次,上午投喂量占30%,傍晚投喂量占70%,同時根據天氣、水溫、水質及攝食活動情況適時增減飼料投喂量。為促進河蟹和青蝦正常生長,投喂飼料時每隔10~15d,在飼料中拌復合乳酸菌+高能VC,或復合乳酸菌+乳汁生物離子鈣拌飼料投喂3~5d。
養殖過程中,根據水質每7~10d加注新水1次,保持水深1.2m左右,6~9月份高溫季節,每3~5d加注新水或換水1次,使蟹池水深最高保持在1.2~1.5m,但在加水、換水過程中需保持蟹池水位處于穩定,同時避開高溫、強陽光時段選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或生物改底產品直接拋灑1次,同時根據蟹池水體環境變化適時選用EM復合菌、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化水潑灑,有利于保持水體藻相、菌相穩定,抑制藍藻等有害藻類的暴發,促進河蟹、青蝦脫殼生長。
由于伊樂藻喜低溫不耐高溫,進入5月份控制伊樂藻快速生長,并分期分批割除草頭,促進根系生長,勤清除飄浮的苦草,以防敗壞水質,打通水草通道,促進池水水體流動,增加水體溶氧,若蟹池水草覆蓋率低于30%時,需及時移栽水葫蘆、水花生及輪葉黑藻等水草,為河蟹避暑及脫殼生長提供必要場所。
養殖生產過程中,堅持早晚勤巡塘觀察蝦蟹攝食、生長、活動和蟹池水質變化情況,如發現有蝦蟹上草,趴邊等異常現象時,及時采取加注新水、啟動增氧機、潑灑化學增氧劑來應對,定期進行水質檢測,檢查進排水口過濾網及防逃墻是否完好,關注天氣變化,一旦遇到持續降雨或干旱少雨等不利天氣,及時啟動加水排水設施設備,防止河蟹、青蝦等產生應激,不利正常生長或造成死亡。
在病害防控上,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原則。注重維護養殖水體環境,提升水體溶氧量,適時加注新水,定期使用生物制劑、底質改良劑等調水改底,保持水體環境藻相、菌相穩定等。適時使用二氧化氯、復合碘全池均勻潑灑,并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三黃散、免疫多糖、水產多維等產品投喂3~5d。
由于今年高溫極端天氣時段長,池內有少量河蟹死亡,總體產量有所微減,加上河蟹上市時間推遲。對照田和試驗田里的河蟹養殖生長期基本相同,對照田放養小規格親本培育幼蟹養殖到10月初左右開始分批捕撈上市,直至11月中旬結束;試驗田放養大規格親本培育的幼蟹也是養殖到10月初分批捕撈上市,直至11月中下旬結束。套養的春季幼蝦于4月底開始分批捕撈上市,套養的夏秋季蝦苗于11月初開始分批捕撈。
產量及收益:試驗池11畝,共產每只規格為4兩及以上的商品河蟹1,133kg,畝產98.4kg;收獲商品青蝦461kg、魚類358kg ,共收獲金額16.57萬元,除生產成本9.32萬元,獲利潤7.25萬元,畝均共獲利潤6,591元;對照池8畝,收獲商品河蟹規格為每只3兩左右的共640kg,商品青蝦325kg,魚類260kg,實現收入10.36萬元,扣除生產性成本6.7萬元,獲利潤3.66萬元,畝均獲共利潤4,575元。
經該試驗對照分析,對照田與試驗池比對,試驗田河蟹回捕率略低,但是規格明顯大于對照田。規格不同銷售價格不一,從產出收益得知試驗池與對照池獲得利潤差異顯著。因此在當前商品蟹售價格不穩的情況下,強化推廣投放大規格親本培育的幼蟹,以提升養殖的商品蟹規格、品質和銷售價格,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
蟹偏向于動物食性,蝦偏向于植物食性,河蟹精養池塘套養青蝦(套養花鰱)可攝食河蟹過剩的食物碎屑及殘餌,起到凈化水質,增產成效也很顯著,若套養兩季仔蝦增長倍數更為顯著。
河蟹、青蝦都需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的水體環境,蟹池混養青蝦,因蟹的耐氧性比青蝦高,在養殖水體缺氧時,青蝦首先表現出趴邊等不適反應,能起到“預警”作用,可提前盡早采取措施,加換新水,降低河蟹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