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超 章銘 楊虎城 郭超 李琨
(1 湘陰縣水產科學研究所 湖南 湘陰 414600;2 湘陰縣畜牧水產服務中心 湖南 湘陰 414600)
湘陰縣位于湖南省東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閭,瀕南洞庭湖,南界省會長沙市,漁業資源豐富,是全國漁業百強縣,湖南省水產品第一縣。全縣有精養池塘23萬畝,稻蝦綜合種養面積5萬畝,是原國家“863”星火計劃劉筠院士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四倍體鯉鯽繁殖湘云鯽、湘云鯉的發源地。近年來湘陰縣立足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加州鱸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雖取得一定成績,但遇到的問題仍很突出,傳統養殖觀念固化,種質資源退化,養殖環境惡化,養殖水平不高,加工、冷鏈等環節剛剛起步等,都嚴重制約了湘陰加州鱸產業的發展。
湘陰縣從2019年開始養殖加州鱸,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4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種苗+飼料+動保+流通+初加工的全產業鏈雛形。養殖主要分布在鶴龍湖鎮、新泉鎮、湘濱鎮、南湖洲鎮、東塘鎮、三塘鎮、嶺北鎮7個鄉鎮。以鶴龍湖、南湖洲、新泉鎮養殖居多,占整體養殖面積60%以上,至2022年有精養面積3500畝。
加州鱸養殖以政府引導,農業農村部門指導,畜牧水產部門提供服務的公司+合作社+基地+養殖戶的經營模式為主。以廣東越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供應飼料,廣東白鶴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動保企業提供動保及技術服務,以湖南清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岳陽桓羽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合作社為農頭示范帶動,以養殖成功、效益明顯的22戶養殖戶為示范戶,形成上級推進,聯合帶動、示范示點的有效機制。
養殖模式以池塘精養為主,工廠化循環水、水泥池養殖模式尚未發展。投放魚苗2,000~3,000尾/畝不等,產量1,800~2,500斤/畝不等,養殖經濟效益10,750元/畝左右,年產加州鱸商品魚1,210萬斤,成魚集中上市時間一般是1~6月份。近2年來,受新冠疫情沖擊影響及塘口價格低于望年,管理技術不成熟,基礎設施薄弱、養殖理念傳統等多方面因素制約,部分養殖戶出現虧損的現象。
以湘陰縣水產科學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共有加州鱸苗種培育企業4家,具備為全縣提供鱸魚水花2億尾,培育當季鱸魚(7月份)苗種約500萬尾的生產能力,要滿足全縣加州鱸養殖種苗需求,還存在有較大缺口。缺口部分靠從廣東、四川、湖北、福建等省市在3~4月份或7~9月份購進,一般購進的為100~300尾的規格苗。
加州鱸經加工后,消費者普遍反映肉質細嫩、無肌間刺、口感好,且十分適合老人、小孩食用,對加州鱸精深加工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湘陰縣對加州鱸精深加工還處于起步階段,從事加工的湖南清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腌制鱸魚精細加工和湖南橫嶺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酵鱸魚深加工尚未形成規模,未打造品牌。還需對產品進一步開發。
目前沒有統一的流通企業收購商品魚,原計劃引進廣東何氏水產、廣東梁記水產入駐湘陰,打通流通環節均因加州鱸養殖未形成規?;瑵M足不了流通量而未實現統一收購,除湖南清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有加州鱸分揀車間,(因產量問題,流通量不大)水產品流通以魚販販運方式為主,魚販收購商品魚存在中間環節多,市場價格不穩定的制約因素,養殖戶權益保障率不高。
湘陰縣特種水產業起步早,而發展緩慢,水產產業大而不強,養殖品種存在以四大家魚、鯉、鯽魚等常規魚類為主,存在市場價格浮動大,利潤空間小,漁業效益低的現象。特種漁業發展與廣東、四川、湖北等水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域相比,存在5~10年的差距。
種苗是水產品種的“芯片”,對養殖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近年來,導致加州鱸養殖問題頻繁出現的源頭問題是親本種質資源不良、引種混亂、種苗質量差、品種退化嚴重、長速慢等。2022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病害多(爆發性魚?。?,餌料系數高達1.6,增長“卡口”關(增長至400~500g停止生長)一系列的養殖技術問題。
湘陰縣水產養殖歷史悠久,從業漁民養殖時間長,年齡結構偏大,思想上還比較守舊,仍保留傳統養殖“四大家魚”、鯉鯽魚的理念。要從根本上改變養殖理念,接受特色水產發展新思想,接受生態環境保護新事業,傳統的池塘養殖高產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漁業發展需求,高產養殖產生的污染物對漁業生態環境有極大的破壞,濫用藥物使水產品品質低,對人類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水產養殖業“3分靠養、7分靠管”,養殖成功的關鍵在于日常管理,管理好了養殖就成功70%。管理關鍵點在于種苗選良、飼料用優、疫病靠防,日常掌握氣候變化,適時調控水質、開對增氧機,控制投喂量在7~8成飽,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我縣養殖戶普遍存在一種種苗選便宜、疾病靠動保,投喂不控制,電費舍不得,氣候不掌握的心態,憑個人經驗去養殖,急切想把魚養大,高蛋白飼料不控制投喂,而忽視了魚一直處在帶病生長過程中,物極必反,致使魚類餌料系數高,品質不健康、爆發性魚病而出現養殖不成功。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池塘養殖尾水綜合治理,目的是改善水環境,減少水質污染,實現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對特種水產養殖環境、池塘條件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尾水綜合治理全面實施、提質升效還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現有池塘普遍存在淤泥沉積、魚池年久失修、蓄水量達不到加州鱸養殖標準,進排水不通的現象,嚴重制約了特種水產業的發展。
湘陰縣水域資源廣闊,水產種類豐富,水產品產量高,從業人員養殖經驗豐富,水產產業一產業發展相對較好,但水產產業二、三產業還剛起步,縣內沒有一家規模化特種水產飼料生產企業,沒有一家特種水產動保廠家,沒有規?;乃a品深加工企業,沒有在全省形成加州鱸特色水產品牌,漁業附加值不高。
針對當前湘陰縣加州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促進湘陰縣加州鱸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當前,全國漁業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大水面禁止投餌施肥,養殖尾水綜合治理,“五大行動”,種業創新等一系列政策為加快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漁業綜合產能和效益,讓人民群眾從有魚吃到吃好魚的時代轉變。在湘陰地區,要確保加州鱸產業可持續發展,主要靠縣委、縣政府積極行使職能,合理布局特種水產養殖,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理想的生態環境。合理規劃養殖可行性,發揮地方自然優勢,為特種養殖創造條件,建立養殖、生產、加工及流通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為引導水產產業良性過渡,使得主導作用得以全面發揮。
據縣氣象部門數據分析,近幾年來,湘陰縣平均氣溫高于歷年氣溫5℃,養殖周期得以增長,適宜加州鱸的生長。我縣加州鱸養殖分早春苗、夏苗、秋苗三種養殖模式,適合湘陰氣候養殖的為早苗和秋苗養殖兩種模式,且早苗養殖模式更適合于我縣自然氣候環境養殖,當年魚可以養大,在10月份或來年3月份前上市,規避加州鱸產卵期產生的產后綜合癥的問題,縮短養殖周期,把握市場行情,搶抓高價時期上市。
優化養殖結構、多種方式并存、適度控制產能減產減量、全面提質增效,穩步推進以池塘精養、套養為主體,如加州鱸套養匙吻鱘、中華鱉、龍蝦池套養等,稻漁綜合種養、魚菜共生等多營養層級的生態漁業為補充,池塘工程化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養殖方式。以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生態養殖、鱸與經濟魚類、魚菜共生,提升品種品質,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增加經濟效益,實現多元化養殖的目的。
加強與國內水產行業權威專家、技術人才的合作交流,多向“田秀才”“土專家”取經。加深與中國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聯系,就加州鱸產業深度發展,特色漁業提升實現高標準的技術融合,對產業“卡脖子”的疑難問題開展技術研究。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建立產業發展團隊,針對品種發展瓶頸開展技術功關。引進水產權威專家、博士、土專家、水產企業管理人才加入團隊,培養一支接地氣的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產業科技人才隊伍。
目前,本土加州鱸種苗培育還不能滿足全縣養殖需求,而從廣東等地引進來源混雜,運輸損耗大,以劣充好,疾病頻發,導致養殖成本高,不符合實際。因此,必須完善與更新湘陰縣加州鱸苗種生產與良種提升的配套設施設備,規模化生產優良苗種,推進湘陰加州鱸產業發展,全面實施湘陰縣漁業種業創新工程,優化種苗生產管理,實現種苗管理統一化、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
湘陰縣加州鱸產業還有些不利于發展的問題存在,如企業與企業,合作社、散戶之間利益沖突,相互之間組織率低,交流少,未行成“抱團發展”的局面,帶來了一定的養殖風險。因此,整合加州鱸魚養殖龍頭企業,帶動示范漁業合作社,小散養殖戶的模式,相互之間加強溝通與合作,實現高效的資源共享、要素聚集、產銷銜接、合作共贏。建立湘陰縣鱸魚養殖抗風險能力強,信息更新快,具有競爭力優勢的湘陰縣加州鱸養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