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毛毛 李園偉 邢耀文

[摘要]針對在線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教學掌控力下降、學生學習效果有待提升、實時反饋欠缺和感知體驗感降低等問題,文章以現代技術賦能在線教育教學過程,從提升教師智慧教學能力、設計個性化和趣味化的智慧學習模式、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基于元宇宙構建實時交互與沉浸式體驗的智慧教育環境四個方面著手,研究基于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在線教育質量提升策略,為完善在線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在線教育;現代技術;教學質量;策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無疑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更為現代技術與在線教育深度融合創新指引了方向。目前,在線教育的服務對象范圍越來越廣,如受臺風等風險影響無法返校的學生、平時工作忙碌但想充實自己的上班族、受地域或者時域限制的學習者等[1]。在線教育可以幫助學習者隨時隨地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與自身的理解能力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方便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學習者和教師之間交流和探討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促進教學資源共享、互補和教育公平[2]。同時,在線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簽到、搶答、匿名提問等環節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習效果。總之,與線下教學相比,在線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如何提升在線教育的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現代化是文章研究的重點。文章以現代技術賦能教育教學過程,深入探討在線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以提高在線教育的教與學、監督評價和支持服務等方面的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一、在線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教學掌控力下降
在線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姿勢、注意力等判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然而,由于在線教育的特點,教師無法實時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與掌握情況,很難實時調整授課進度,這可能導致教師的教學誤判,也可能引起學生學習問題的堆積[3]。在線下教學中,當個別學生出現注意力轉移的情況時,教師可及時提醒,避免學生錯過重難點等內容的講解。而在在線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分別在兩個終端開展教與學,學生在線學習過程可能面臨更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如家庭成員的噪音或其他家庭事務等,這導致學生很難保持專注力。同時,教師在掌握學生課堂參與度方面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導致其在教學課堂的掌控和管理方面相對薄弱,這也會直接影響在線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學生學習效果有待提升
在線教育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剛開始接觸在線教育時會對新穎的教學模式產生興趣,而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增加,其學習興趣和動力逐漸下降,進而影響學習效果[4]。目前,大多數的在線課程沒能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進行個性化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5]。對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較差的學生來說,其缺乏學習計劃和時間管理,甚至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存在僅簡單刷任務點等問題,導致在線教育學習效果不佳。此外,缺乏監督和紀律也是學生在線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線下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紀律監督來確保學生專心學習,遵守學習規則,而在在線教育中,學生更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分散注意力,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如預期。
(三)實時反饋欠缺和感知體驗感降低
在線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面對面地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并提供直接的學習指導和反饋。然而,在在線教育中,學生由于無法及時獲得教師的實時反饋,很難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可能對某知識點一直持有錯誤的理解。這種延遲反饋導致學生在線教育學習進程滯后,影響學習效果[6]。同時,在線下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得到教師的贊揚或鼓勵而增加學習動力。而在在線教育中,由于缺乏面對面交流和實時反饋,學生可能缺乏學習動力和主動性,對學習的投入程度和感知體驗感降低[7]。另外,對實踐性課程,學生難以從在線教育中感受到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這不利于其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技能的提升。
二、在線教育教學質量改善措施
針對在線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文章將現代技術與在線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從提升教師智慧教學能力、設計個性化和趣味化的智慧學習模式、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以及基于元宇宙構建實時交互與沉浸式體驗的智慧教育環境四個方面研究在線教育質量提升的策略,如圖1所示。
(一)提升教師智慧教學能力
教師在在線教育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因此提升教師智慧教學能力是必要的。在課前,教師應提前熟悉和測試在線教學工具,并具備一定的技術問題處理能力,為解決上課過程中的設備突發情況做準備,以提高教師的上課掌控力。在課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和學習難點,比如:在新知識講授過程中,教師可設置小測驗、問答環節或在線小組討論等多樣化任務,收集學生的回答和反饋,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也可以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內置工具,如舉手、投票、白板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專注度。同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投入和動手能力,可以通過藝術創作、故事講述、情感表達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情緒參與。在課后,教師可專門安排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在線會議或即時消息工具與學生進行一對一溝通,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貼近其需求的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總之,教師應提高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通過現代技術優化教學情境,創新教學環節,提升智慧教學能力。
(二)設計個性化和趣味化的智慧學習模式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在設計學習模式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和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在智慧學習模式中,教師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收集和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行為數據,根據數據分析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興趣、困惑和需求,基于此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路徑和任務,根據學生的差異性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支持和指導,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此外,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引入個性化學習系統和自適應學習系統,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學習風格,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和評價方式等。個性化學習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和能力等特點,調整學習內容和難度,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自適應學習系統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和進步情況,動態地調整學習目標和考核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同時,在線教育平臺應將游戲化、競賽化和故事化元素融入學習內容中,使學生在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情境中學習,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感,使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
面對在線教育中教師不按時到崗、照搬線下課堂資源等問題以及學生刷任務點等現象,如何完善在線教育的考核與激勵制度成為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文章從考勤、考核教師的教、考核學生的學以及激勵機制四個方面著手,研究考核與激勵機制的有效結合策略,以提升和增強師生的學習動力和自覺性,改善在線教育的教學質量。
1.考勤
在考勤方面,對實時直播教學,在每次直播開始前,教師和學生利用在線教育平臺或學校管理系統App進行簽到。對錄播教學,教師在在線教育平臺上傳錄課視頻、PPT、文檔等教學資料前要進行簽到操作,平臺應顯示具體簽到時間等信息。對學生考勤,教師可以在每個錄播課程開始時設置簽到環節,要求學生進行簽到操作,教師根據簽到信息來確定學生的出勤情況。無論是實時直播教學還是錄播教學,教師在簽到過程中都可通過實時定位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對是否為學生本人操作進行考勤確認,這樣可減少教師不按時上課或者不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學生無故曠課等現象。
2.考核教師的教
教師教學過程的考核可以從學校考核、系統考核、自我考核三個方面進行。首先,學校考核通過制訂審查機制和流程來監控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評估授課內容、視頻課件制作、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學目標、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互動以及關注學生的情況等,以此評估教師的教學能力。其次,在學期中和學期末,學生可以使用在線教學評估工具或填寫匿名調查問卷對教師進行評價,這將利于監督教師的教學態度和表現。最后,教師可進行自我考核,通過將設定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隨堂測驗、課后作業、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綜合成績進行對比,評估自身的教學效果。
3.考核學生的學
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在線教育平臺可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自動記錄和分析學生的登錄時間、瀏覽記錄、學習時長,學生參與互動次數、作業的準時性和完整性、在線考試或測驗等方面的數據指標,并形成學生專題報表,以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態度,而教師可依據這些數據及時給予學生指導。第二,在學生學習期間,人臉識別技術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可監督是否學生本人正在學習或者是否掛機,若存在刷課現象,系統會對學生進行提醒并記錄學生的掛機行為,而教師也會收到系統消息并對學生進行監督提醒。第三,提倡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考核策略。當學生每學完一階段內容,在線考試系統即可從題庫中隨機抽取題目組合試卷,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必須完成相應的考核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這可促進學生對在線課程的學習。第四,學生可在在線教育平臺進行自主評價,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監督管理能力。
4.激勵機制
為了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在線教育平臺可設置多樣化的激勵機制。比如,在線教育平臺可以設置“學分超市”,以激勵機制促進學生的學。學生在開啟任何一門課程學習前,可在“學分超市”預選自己喜歡的禮物,待學習完成后可利用積累的任務積分兌換學習禮物,這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線教育平臺也可以開發自動獎勵系統,設立學習成就徽章、獎狀、證書等獎品,學生完成一定任務或者達到學習目標后自動給予相應的獎勵,以鼓勵和認可學生。
(四)基于元宇宙構建實時交互與沉浸式體驗的智慧教育環境
元宇宙基于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現代技術,打造虛實融合、沉浸感和交互感增強的空間[8]。因此,元宇宙為解決在線教育中存在實時反饋欠缺和感知體驗感降低等問題提供了思路。
基于元宇宙構建實時交互與沉浸式體驗的智慧教育環境可采取以下策略。教師依托5G、AR、VR、云計算等技術在元宇宙中建立虛擬教室,模擬現實教學環境,虛擬教室既有與物理空間中的教師、學生一一對應的個人化虛擬角色,也有現實世界難以模擬的學習對象和物理空間教室的各種要素。通過腦機接口,現實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可使用意念控制虛擬角色身體的各個部位,實現虛實交互融合,這有助于教師觀察虛擬座位上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基于此實時調整授課計劃,并實現師生、生生實時互動;學生可通過VR、AR和穿戴體感硬件設備進入虛擬空間,增強學習過程的感知體驗;建立元宇宙在線實驗室,再現“真實”情境,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實踐化體驗,這種沉浸式的虛擬現實體驗可以增強學習的可視化,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利用元宇宙虛擬助教等智能輔助教學工具,根據學生的表現和疑問提供即時的反饋和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元宇宙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形成資源池,能夠智能生成海量學習資源,并按需推薦個性化學習內容,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結語
現代信息化技術與在線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面對“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等國家發展戰略部署,在線教育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但在線教育仍存在教師教學掌控力不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教與學缺乏管理監督、學習感知體驗降低等問題。因此,文章提出以現代技術助力在線教育,通過提升教師智慧教學能力、設計個性化和趣味化的智慧學習模式、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基于元宇宙構建實時交互與沉浸式體驗的智慧教育環境等途徑,促進在線教育的教與學、監督評價和支持服務等方面的提高,為完善在線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提供策略。
[參考文獻]
[1]李本.高等教育在線教學常態化發展芻論[J].高教學刊,2022(25):93-96.
[2]賈秀廷.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在線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12):143-145.
[3]都慧慧.學校在線教育質量提升的路徑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1(06):48-50.
[4]文博奚.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在線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5):120-122.
[5]趙蘭枝.基于大數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3(24):163-165.
[6]胥立軍,葉彩仙.大數據在在線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21(06):199-201.
[7]龍永紅,王雅囡.技術賦能在線學習及其治理[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1):33-38.
[8]林澤淦.元宇宙視域下在線教育發展探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2(07):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