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辦學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的初心,堅定為國育才的立場,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普通教師,筆者以為若想將之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務必要找準出發點,把握著力點,抓好落腳點,在五個“堅持”上做文章。
堅持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品德是人的靈魂,是立身之本。“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教師要利用一切契機,抓好德育,海涵春育,潤物無聲。不僅要教育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還要引導學生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把品德修養付諸社會實踐活動中,使“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意識化為入腦入魂的自覺行為。
堅持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北大教授溫儒敏曾說:“在中小學階段培養讀書的興趣與習慣,是為學生的一生打底子。”的確,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讓學生胸有丘壑,思接千載,精神自由,氣象萬千,享受最真正的樂趣,收獲最恒久的動力。
堅持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曾說:“體育鍛煉是一種自強的精神、一種拼搏的氣質、一種受益終身的生活方式。”在“雙減”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讓他們在激烈對抗中強健體魄,在輸贏交替中涵養心性,在共同拼搏中增進友誼,在咬牙堅持中錘煉性格,在揮汗如雨中享受快樂。
堅持留出學生的自由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創造力依賴于自由,只有留給他們屬于自己的時間,他們才能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未知領域,發展興趣愛好,鍛煉實踐能力。
堅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正如陸游所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在學習書本知識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對國家、國情、民情、社情知之甚少,而社會實踐活動則會為他們打開一扇窗口,讓他們看到不同的世界,學到課堂上所不能學到的知識。面對弱者,他們學會伸出援手,在送人玫瑰中感受奉獻的快樂;面對挫折,他們學會迎難而上,在解決問題中積累寶貴的經驗;面對責任,他們學會勇敢擔當,在迎接挑戰中磨礪堅強的意志。
總之,只要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抓實抓細五個“堅持”,凝心聚力,就一定能夠培育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簡介:李安國,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主任,初中語文正高級教師,安徽省模范教師,安徽省優秀教研員,江淮鄉村好教師,先后主持省市級課題7項,出版著作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