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是一種要求教師引領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使其體驗成功,增加學科知識儲備,發展綜合能力的教學理念。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運用深度學習理念指導學生學習。以下結合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Why do you like pandas?”單元整體教學案例,系統介紹幾點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細研讀教材,明確單元教學總目標
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一個要點為確定明確的單元教學總目標。教師應基于總目標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準備與實施工作,有效推動學生展開深度學習,避免出現學生學習碎片化、低效化的問題,讓學生學有所得,發展綜合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準備環節細致研讀教材,了解單元主要內容,并基于核心素養角度確立單元教學總目標。本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得出如下教材分析成果:
本單元內容與動物相關,通過“Lets see the...”“Why do you like them?”兩個句型引入大量表示動物的名詞以及形容動物特點的形容詞。此外,在單元對話、短文中,學生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動物的飲食習慣、習性、棲息地等,認識到一些瀕危動物的生存現狀,思考保護瀕危動物的方法。
基于教材分析成果,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角度設計單元總目標,通過單元課內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以下方面的提升。
語言能力:(1)積累常見動物的英語表達方式。(2)能運用“Why”引導的特殊疑問句詢問他人喜歡某一動物的原因,并具備用“because”回答相關問題的能力。(3)能運用英語通過口語交際或書面表達介紹動物的外形、習性、棲息環境和生存現狀等。
思維能力:(1)在理解教材語篇信息、完成練習任務的基礎上,歸納單元語言知識,提升邏輯思維。(2)基于語篇分析成果評價生活現象,提升批判思維。
文化意識:(1)了解到不同國家的代表性動物。(2)樹立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識。
學習能力:(1)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2)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課外與單元話題相關的信息。
二、圍繞總目標,確定各課時教學子目標
在明確單元教學總目標的基礎上,教師需要根據各課時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時教學子目標,從而以子目標的達成促總目標的實現。在設計課時教學子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各課時教學子目標的關聯性,啟發學生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展開學習活動,由此既可以保障學生單元學習深度,又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英語學習興趣和信心,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表1為本單元課時教學子目標設計參考范例。
范例中,第一課時目標相對簡單,學生只需要結合聽讀材料展開學習即可,這一課時目標可以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鍛煉思維品質,并通過課外探究為后續學習活動的開展做準備,順利完成聽說、寫作任務,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第三課時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在進一步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加深對已學知識的印象。第四、第五課時教學目標相對復雜,但受到前幾課時教學活動的影響,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完成讀、寫、復習任務的能力。各個相互關聯的課時教學子目標可以讓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形成學習信心,進行深度學習,進而逐步達成單元整體學習目標。
三、巧設學習活動,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深度學習強調教師要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巧妙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課內外學習活動的樂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微課學習、小組討論、英語劇表演、課堂游戲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內外學習氛圍,推動學生主動學習。以本單元第一課時教學為例,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展開以下學習活動。
(一)“小動物聽口令”游戲
教學1a部分單詞后,教師為部分學生分發寫有“tiger”“elephant”“koala”等詞匯的“身份卡”,邀請這部分學生到講臺上參加游戲。游戲期間,若教師說出“Tiger,Tiger,Tiger is running.”時,持有“tiger”身份卡的學生需要做出“跑”的動作。其他學生需要關注參與游戲的學生能否做出與口令對應的動作。隨著游戲的深入,教師可以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并提高口令的復雜程度,如“Tiger and koala are running. Giraffe and panda are jumping.”等,從而讓全體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師所說的口令中,有效加深學生對所學詞匯的印象。
(二)自由對話活動
指導學生分析1b對話和1c部分的詞匯后,教師可以隨機選擇一名學生參與活動。該學生需要指定一位同學配合自己展開對話。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提示,提示內容見表2。
為確保全體學生能夠順利參與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1~2分鐘自由練習時間,以此保護學生參與活動的信心。此后,針對2c、2d的學習任務,教師也可以引入此類課堂活動,讓學生有效參與學習活動。
(三)聽力訓練
針對2a、2b部分的聽力材料,教師可以巧妙組織聽力訓練。首先,教師需要傳授聽力技巧:(1)分析任務,有所側重地進行聽力訓練。如針對2a部分的聽力任務,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只需要根據“descr-iption words”和“countries”確定聽力材料介紹的動物即可。(2)掌握記錄技巧,減少精力分散。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需要記錄關鍵信息。教師需要講解記錄聽力信息的技巧,即通過幾個字母記錄答案。教師可以以“elephant”一詞為例,指出學生只需通過“ele~”記錄答案,并在完成全文聽力后補全詞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播放聽力材料,并在必要的情況下多次播放全文或片段,讓不同聽力基礎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訓練。
(四)課后鞏固
教師需要設計課后作業,引導學生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為提升學生課后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與同學通過對話的方式朗讀教材中的對話語篇,以保證學生通過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展開深度學習。
四、科學展開評價,調整教學細節
教師需要踐行“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細節,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參與到深度學習活動中,構建單元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從以下角度開展評價活動:第一,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的學習熱情?第二,學生是否有效記憶所學知識?第三,學生是否找出單元不同學習材料之間的關聯性?這樣,教師便可以基于評價成果調整教學細節,如調整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增刪教學內容、提供針對性指導等,確保學生有效參與到單元整體學習活動中。本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開展以下教學評價活動。
(一)教師點評
教師需要從恰當的角度展開評價活動:第一,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組織各項學習活動期間,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教學第四課時期間,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活動。在這一環節,如在評價環節發現部分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需要及時與學生進行對話,找出學生遇到的困難,助力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確保學生可以參與到后續學習活動中。第二,評價學生的練習成果或作業。部分學生可能在學習期間缺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教師需要通過評價學生練習成果或作業調整教學方案。如第三課時的課后作業設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編寫對話,介紹動物的外形、習性等。教師發現較多學生存在語言不夠豐富、不能靈活運用單元所學形容詞的問題時,需要增設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復現已學知識,確保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詞匯、短語和句式展開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使學生靈活遷移單元知識參與模擬交際活動。
(二)學生點評
師生互動時間和空間有限,教師很難系統、全面地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果,鑒于此,教師可以設計學生點評活動,如針對第五課時的寫作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分享自評量表。自評量表中可包含如下信息:
1.在課上是否多次存在注意力分散的問題?
2.介紹熊貓Beibei(或其他小動物)的作文中是否包含小動物的名字、年齡、生活地點、性格和外形等信息?是否通過反義疑問句突出動物的特點?
3.課堂學習期間遇到了哪些困難?
在自評量表的輔助下,教師可以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找出課時學習方向,并在寫作后檢驗自己的作文,找出提升的方向。同時,教師也可以基于學生的自評成果和作文細節進一步了解學情,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如在今后的教學中引入更多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活動,通過課后交流解答學生的問題等。單元教學后,教師也可以分享“單元學習自評量表”,讓學生通過自評查漏補缺,與老師、同學展開深度互動,提升單元深度學習效果。
五、結語
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宏觀角度解析教材,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由此出發設計有助于學生由淺入深展開學習活動的課時教學目標。此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并通過教學評價優化教學細節,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參與深度學習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體系,提升核心素養。
編輯:常超波
作者簡介:王秀梅(1973—),女,漢族,甘肅武威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