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霞
分層朗讀作業是根據學生的朗讀水平、興趣和學習動機等因素,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任務設置。通過合理的分層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并且有效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案例再現】
筆者將九年級第一單元中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朗讀作業分層設計如下:
提示:文中的所有回答從詩歌本身出發。
【情境】在一次公開課前,教師依據平時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進行分組。每個層次的學生會朗讀不同的段落,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在課程開始之前對班級內學生做了一個小測評,分為三個等級。任務一給基礎層次的學生做,任務二給中等層次的學生做,任務三有難度,給高水平的學生做。
任務一:走近林徽因
活動1:林徽因主題展示
要求:以林徽因為主題,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她的生平事跡、作品、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書籍、互聯網等途徑獲取信息,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總結和歸納。
在展示環節采用多種形式,如海報、PPT、演講等,將所收集到的資料呈現給全班同學,分享自己對林徽因的評價和感受,促進學生對這位偉大女性的深入了解。
活動2:林徽因名言分享
要求:選擇林徽因的名言或經典語錄,并進行解讀和分享。從林徽因的作品中選取一些富有啟發性和獨特見解的語句,解釋其背后的意義和與自身的聯系。在分享時,用自己的語言解讀,并舉例說明如何將這些名言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活動3:林徽因創作作品欣賞與分析
要求:選擇林徽因的一篇作品進行欣賞和分析。如選擇林徽因的散文、詩歌或書信等作品,通過閱讀和理解,探究其中所傳遞的思想和情感。在分析過程中,注意提取關鍵詞句,并解釋其含義和背后的意境,給出自己的感受和評價,并與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
任務二:深入文本,全面感知
活動1:誦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要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通常被理解為林徽因寫給她兒子的一篇精美的詩歌,要求誦讀得優美、深情,充滿愛和希望。讓學生站在講臺上把這首詩逐句地誦讀出來,每一個字音都要準確無誤地發出來,要注重語氣的變化和聲音的起伏,用心將作者對兒子的深沉思念與無盡的愛意表達出來,讓臺下的同學都能感受到這份母愛的偉大和純粹。
活動2:調整基調,第一遍深沉,第二遍喜悅
要求:第一遍朗讀開始了,基調為深沉,需要調整語氣,控制聲音的低沉和緩慢,以突出文字所表達的思考和內涵。延長每個字的時間,讓它們在空氣中凝結,進入詩歌的世界,感受其中充斥的深情。接著,第二遍朗讀基調轉為喜悅。需要改變語調和節奏,讓聲音充滿歡愉和希望。快樂的笑聲與明亮的音調傳達出作者對兒子未來的美好期待。通過這種喜悅的基調喚起內心的共鳴,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無限可能。
活動3:節奏劃分
要求:在節奏練習中,準確地劃分每個句子和詩行的節奏。先一起閱讀詩歌,注意詩歌中的韻律和句式結構。分發練習材料,通過朗讀和分析來掌握節奏的變化。討論每個句子的重音和停頓位置,注重把握情感表達與節奏變化的相互呼應。練習中,用自己的聲音去感受詩歌的韻律,并逐漸形成對于節奏劃分的準確把握。
任務三:深度探索,領悟情感
活動1:深度探索《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特點
要求:以“四月天”為例,回答這首詩突出了“你”的哪些特點呢?通過對詩歌的深度探索,更好地領悟其中蘊含的情感。在這首詩中,“你”被描繪為溫柔、明亮和充滿希望的存在,通過詩歌中的比喻和形象描寫,感受到“你”代表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例如,“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這里的“你”就展現出了陽光般燦爛的笑聲和活潑的氣息。“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這里的“你”則呈現出輕盈而靈動的形象,猶如舞動的花瓣。
活動2:探索表示顏色的詞所帶來的感受
要求:畫出表示顏色的詞,并談談它們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在詩中,有許多色彩詞語,如“黃昏吹著風的軟”“細雨點灑在花前”。這些顏色詞語給人帶來了鮮艷、柔軟和清新的感受。比如,“黃昏吹著風的軟”讓我們聯想到溫暖而柔和的氛圍,“細雨點灑在花前”則讓我們感受到清涼和清新。這些色彩詞語豐富了詩歌的意境,使情感更加豐富多樣。
活動3:體會詩歌中句子轉行的特點和形成的節奏感
要求:注意詩歌中句子轉行的特點,體會其所形成的節奏感。觀察《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句子呈現出的轉行特點,這為詩歌帶來了一種獨特的節奏感。
在詩中,每個句子通過巧妙的轉行,使詩句之間產生呼應和銜接,形成了流暢的節奏感。例如,“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這里的轉行使得詩句之間連接緊密,增強了整首詩的韻律和美感。這種轉行營造了一種起伏變化的節奏,使詩歌更具表現力。
活動4:探究詩歌使用第二人稱表達自己的感情
要求:通過深入解析和討論,理解為什么詩歌選擇使用第二人稱來表達作者的感情呢?詩歌中使用第二人稱,將讀者直接引入詩歌的情境之中,使其與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也給了讀者一種被關懷和被呵護的感覺。詩歌中的“你”代表著所有的讀者,通過使用第二人稱,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與廣大讀者聯系起來,共同感受愛、溫暖和希望,這種表達方式更加親近而真實。
【案例剖析】
在這節九年級語文第一單元中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公開課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理解能力,通過分層設計朗讀作業,激發學生對《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在朗讀作業的第一層次,注重學生對詩歌整體意境的感知,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并聆聽他人的朗讀,幫助他們體驗到詩中四月的明亮和歡快。通過示范朗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將詩歌的情感和意義真實地展現給學生,運用適當的語調、音節和節奏,使學生能夠深入感受到詩中四月的明亮和歡快。教師的示范不僅讓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意境有了直觀的感知,也激發了他們對詩歌的濃厚興趣。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示范和自我練習,逐漸掌握了正確的語調、音節和節奏感,在朗讀中更好地傳遞出笑聲點亮四面風的情感。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個別或小組練習,讓他們模仿教師的示范進行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耐心傾聽學生的朗讀,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指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促進學生從朗讀中感受到詩歌所傳遞的情感和意義。
在朗讀作業的第二層次,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中的意象和比喻,通過朗讀、解釋詞語和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詩句“四月早天里的云煙”,幫助學生描繪出一個春天早晨的場景,將云霧繚繞的景象與早晨的寧靜相聯系。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感知,開始體會到這個意象所傳遞的朦朧、神秘和溫暖的感覺。通過分組討論和展示,學生彼此分享著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感受,逐漸拓寬了對春天的感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句“新鮮初放芽的綠”,啟發學生思考綠色的象征意義以及初春中嫩芽的生機和希望。通過朗讀這句詩、觀察植物生長、解釋詞語等活動,學生逐漸抓住了詩句所蘊含的柔嫩喜悅和新生的力量,他們通過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分享著自己對春天綠色和芽萌的理解和感悟。
在朗讀作業的第三層次,注重讓學生體驗詩歌節奏感。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聆聽詩句轉行時的起伏變化,以及通過模仿和練習來增強學生的朗讀技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領悟到詩歌韻律和節奏感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朗讀水平。示范和講解能使學生理解詩句轉行所包含的停頓、頓挫和延展等元素。就具體的詩句進行解析,并通過多次的朗讀示范,幫助學生把握好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從而準確劃分出每個句子和詩行的節奏。學生在觀摩和模仿中逐漸掌握了詩句轉行時的起伏變化,使朗讀更具表現力和韻律感。通過朗讀練習和反復的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朗讀技巧。鼓勵學生多次朗讀同一段詩句,通過不斷調整語氣、語速和音調等要素,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問題、改善語調表達等,從而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和流暢度。通過這樣的練習和指導,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詩歌的節奏感,并將其呈現得更加生動。
【案例啟示】
朗讀作業分層的難點在于如何合理劃分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適宜的朗讀內容。本案例在定期測評、個性指導策略方面給了很好的啟示。
啟示一:
定期測評:根據學生能力選取適當材料并設定個性化任務。
朗讀作業分層的效果可以通過定期的測評來檢驗,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朗讀測驗,測試學生的朗讀準確性、流利度和情感傳達等方面的表現。此外,還可以設置閱讀理解題目,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這些測評可以客觀地評價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情況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教師可以記錄學生的朗讀過程,包括發音準確性、語調流利度以及停頓的適宜性等,同時也可以記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通過對這些記錄的分析,可以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需要改進的方向,并為后續的指導提供依據。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朗讀表現進行反思和評價,并給予相應的指導意見。同時,可以鼓勵學生互相觀摩和評估,從而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交流和共同成長。
啟示二:
個性指導: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供精準指導與細致反饋。
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他們分配適合的朗讀任務。這樣的個性化教學設計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朗讀作業分層策略可以靈活調整。學生的能力水平會隨著時間和學習進展而發生變化,因此,分層策略也應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這樣就能夠確保學生一直處于適合自己的朗讀任務中,避免過難帶來挫敗感、過簡帶來無趣感。朗讀作業分層還提供了合作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同一層次中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幫助,可以共同探討問題、交流經驗,促進彼此之間的共同進步。這種合作學習的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由于分層之后,每個層次的學生群體相對較小,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每個層次的學生上,給予他們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關注,這將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朗讀作業分層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朗讀中提高技巧和理解能力,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創新思維和自信心。本文的研究為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并為進一步完善朗讀作業分層策略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參考,希望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效果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為語文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初級中學)
編輯:趙飛飛
注:本文系合作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朗讀類作業對藏漢英模式下英語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以初級中學為例”(課題立項號:HZS[2022]3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