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藍色伙伴關系的建構邏輯與實踐進路

2024-01-01 00:00:00劉瑞何廣順
理論與現代化 2024年5期

摘要:藍色伙伴關系是伙伴關系戰略在海洋領域的拓展與深化,內嵌于海洋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推動國際海洋合作的頂層設計、新時代中國海洋外交的創新實踐、提升國際海洋話語權的重要手段。藍色伙伴關系以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以互利共贏為主線,以開放包容為引領,以具體務實為原則,形成了“四位一體”的邏輯架構。國際海洋領域伙伴關系構建的潮流為中國推動藍色伙伴關系提供了歷史機遇,但伙伴關系的競爭性、歐美主導的治理結構以及相關國家的疑慮也會使中國藍色伙伴關系構建面臨更大壓力。藍色伙伴關系要走深走實必須做到既“頂天”又“立地”,當前應加強實力儲備,優化總體布局,完善運行機制,推動國際對接。

關鍵詞:藍色伙伴關系;藍色經濟;海洋合作;互利共贏

中圖分類號:D8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502(2024)05-0043-14

“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工作的重要舉措[1]。藍色伙伴關系的提出與發展是中國在海洋領域深化拓展伙伴關系戰略布局的重要體現。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要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2018年12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葡萄牙《新聞日報》發表題為《跨越時空的友誼 面向未來的伙伴》的署名文章,提出“我們要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鼓勵雙方加強海洋科研、海洋開發和保護、港口物流建設等方面合作,發展‘藍色經濟’,讓浩瀚海洋造福子孫后代”[2]。習近平主席在致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賀信中再次強調要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3]。藍色伙伴關系已經納入國家政策規劃。2017年6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國家海洋局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提出中國政府將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戰略對接,共同發展藍色伙伴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深度參與國際海洋治理機制和相關規則制定與實施,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海洋秩序,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多次在國際場合表明中國致力于構建藍色伙伴關系。2017年6月5日,中國出席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大會,并在會上提出構建藍色伙伴關系。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分別在2017年和2020年的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式上提出構建和鞏固開放包容、具體務實、互利共贏的藍色伙伴關系。藍色伙伴關系自提出以來,不斷深入推進,已經從政策概念轉變為國際共識與實踐行動,彰顯中國增進國際共識、推動國際行動的決心與意愿。整體而言,藍色伙伴關系的實踐行動遠遠走在理論研究的前面。本文將從理論、戰略、行為、權力四個維度對中國提出的藍色伙伴關系內涵進行深入剖析,解構其邏輯架構,評估當前中國推動構建藍色伙伴關系的外部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實踐進路,以期為加強藍色伙伴關系的認識與政策設計提供參考。

一、藍色伙伴關系的內涵闡釋

(一)理論內涵:藍色伙伴關系內嵌于海洋命運共同體之中

海洋命運共同體能夠給予藍色伙伴關系構建以價值指導。海洋命運共同體在中國海洋治理觀的話語概念體系中居于最高的統領地位[4],是海洋強國建設的最高國際愿景,統籌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蘊含著合力維護海洋和平安寧、平等協商解決分歧、推動藍色經濟發展、建設海洋生態文明、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增進海洋福祉等豐富內涵,充分詮釋了海洋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人類在海洋領域面對共同的挑戰,全球海洋治理需要世界各國共同的努力,海洋和諧是人類共同愿景,人類共享和諧海洋的“五共思維”。

海洋命運共同體可視為藍色伙伴關系的深化。從海洋之維看,海洋命運共同體是全球層面的命運共同體,涉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空間范圍覆蓋整個地球,構建主體包括全人類;從命運之維看,海洋命運共同體間的合作關系高度緊密穩定;從共同體之維看,海洋命運共同體是構建在利益聚合、責任共擔和觀念認同基礎上的有機聯合體,是一個過程性概念。在全球層面構建嚴格理論意義的海洋命運共同體要經歷較長的歷史時期,需要分步驟、分層次地進行。“命運共同體”更接近一種深化了的伙伴關系戰略,具有實質性的政治和安全合作[5]。藍色伙伴關系作為一種新型合作模式,更加突出“藍色”的理念,強調海洋的自然資產價值、可持續發展與多元主體參與,追求資源與環境、發展與保護、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等不同發展需求和發展主體之間的協調。海洋命運共同體可視為藍色伙伴關系的“升級版”。

藍色伙伴關系是中國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必經階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從構建全球伙伴關系做起”[6]。在海洋領域,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也應以發展藍色伙伴關系為起點。藍色伙伴關系以互相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為原則,作為一種新型的、具有包容性和靈活性的海洋合作模式,可以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奠定共識基礎、搭建制度框架、積累實踐經驗。通過藍色伙伴關系的目標路線調試、合作關系夯實、合作平臺完善及人才隊伍培育,推動主體對象由近及遠、利益層級由密到疏,能夠為實現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做準備。

(二)戰略內涵:藍色伙伴關系是中國推動國際海洋合作的頂層設計

中國式現代化是分階段、分領域推進的,實現各個階段發展目標、落實各個領域發展戰略同樣需要進行頂層設計[7]。隨著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海外利益不斷拓展、外交主體日益多元、國內國際互動加強,通盤籌劃、總體協調、調動各方深化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的需求更為迫切。

在海洋領域破解外交困局要求中國國際海洋合作領域強化頂層設計。中國的海洋國際合作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推進,經歷了從“請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到“主動引領合作”,再到“參與全球治理”的發展過程[8]。然而,藍色合作從倡導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治理工具,到一定程度上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異化為對華圍堵打壓的地緣政治工具,陷入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困境[9]。中國合作共贏的海洋強國之路愈發受到阻撓,美西方國家同中國的海上競爭愈發廣泛和激烈,這對中國國際海洋合作的布局規劃提出新的要求。

藍色伙伴關系的提出為中國統籌協調、凝心聚力開展國際海洋合作,在國際海洋競爭的大棋局中爭取主動提供了有力抓手。自2017年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提出“構建藍色伙伴關系”以來,黨和國家對藍色伙伴關系進行通盤謀劃,在中央精神、國家規劃、國際共識層面均出臺了有力舉措,并配套提出《藍色伙伴關系原則》,構建“藍色伙伴關系網絡”,發起“藍色伙伴關系行動”,使藍色伙伴關系從國內協調到國際推廣措施得力,使頂層設計、中層協調到基層落實有章可循。在未來,隨著藍色伙伴關系的不斷深入推進,其戰略框架將愈發優化健全。

(三)行為內涵:藍色伙伴關系是新時代中國海洋外交的創新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海洋外交的“四梁八柱”逐步形成,總體布局和實踐路徑愈發清晰,將推動“藍色合作”、貢獻發展機遇作為重要路徑之一[10]。中國倡導藍色伙伴關系是新時代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堅持海洋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海洋治理形象的一種自我表達。藍色伙伴關系自提出以來就非常重視國際闡釋工作,力爭讓國際社會理解中國的真實意圖與發展構想,從而凝聚國際共識。2022年聯合國海洋大會期間,中國自然資源部主辦“促進藍色伙伴關系,共建可持續未來”邊會,并發布《藍色伙伴關系原則》,明確了藍色伙伴關系合作的重點領域、途徑措施、基本方式,以及需要遵循的理念。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海洋合作專題論壇發布“一帶一路”藍色合作倡議。

中國倡導的藍色伙伴關系最主要的行為活動就是促進國際海洋合作。從本質而言,藍色伙伴關系是一種多層次、多主體、多領域互動的綜合性海洋合作機制[11]。通過《藍色伙伴關系原則》和“藍色合作倡議”可以看出,中國倡導的藍色伙伴關系合作領域廣泛,包括保護海洋生態、應對氣候變化、防治海洋污染、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促進藍色增長、創新科技引領、海洋綜合管理、海洋公共服務、提升海洋素養等。

藍色伙伴關系以協議為約束。藍色伙伴關系能夠得以建立并穩固運行,不僅需要伙伴間具有利益契合點,更需要通過機制進行利益的平衡與信任的鞏固,規范彼此行為。中國已經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政府與區域組織間、政府間、部門間、所際間海洋領域合作協議,如與葡萄牙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與葡萄牙共和國海洋部關于建立“藍色伙伴關系”概念文件及海洋合作聯合行動計劃框架》,與歐盟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歐洲聯盟關于為促進海洋治理、漁業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經濟繁榮在海洋領域建立藍色伙伴關系的宣言》,與塞舌爾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與塞舌爾共和國環境、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關于面向藍色伙伴關系的海洋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等。

(四)權力內涵:藍色伙伴關系是中國提升國際海洋話語權的重要手段

藍色伙伴關系本身就是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中國提出藍色伙伴關系與為全球海洋治理作貢獻緊密聯系。《藍色伙伴關系原則》對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旨在促進“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14和“加強實施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目標17的落實。中國與葡萄牙、歐盟等建立藍色伙伴關系旨在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引領示范。中國提出實施“海洋十年”藍色伙伴關系行動,推動形成“海洋十年”中國最佳實踐,并開展國際示范與推廣。

中國希望在伙伴關系交往中爭取國際認同,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步推動全球海洋治理體系變革。作為一個日益走向世界的大國,能否使世界大多數海洋國家贊同中國在國際海洋秩序中發揮的作用和作出的貢獻,認可中國在國際海洋政治中的應有地位,也是海洋強國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12]。目前,中歐藍色伙伴關系框架下海洋科學數據合作項目得到歐盟方面的認可,認為該項目促進了相關領域的全球實踐,并可作為未來歐盟與其他合作者開展更廣泛全球合作的借鑒和藍圖[13]。在未來,隨著中國全球藍色伙伴關系網的拓展,中國之于全球海洋治理的角色與影響力將發生質的變化,藍色伙伴關系或將成為中國引導全球海洋治理規則與秩序變革的核心抓手。

二、藍色伙伴關系“四位一體”的邏輯架構

藍色伙伴關系產生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點,集中體現了中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與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時代之需與價值理念。隨著藍色伙伴關系一系列部署與行動的開展,其邏輯架構逐步清晰。

(一)以支撐海洋強國為目標

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目標具有國際視野。海洋發展的天性就是國際的或者全球的,中國若要在一個可持續和平的全球環境下進行海洋強國建設,避免與其他海洋國家之間產生系統性沖突,必須進行基于亞洲的、非西方的、全球站位的新興世界大國的海洋外交,即在由海洋利益攸關國家之間進行的海洋協和中發揮中國的作用[14]。然而,與海洋安全、海洋科技、海洋經濟等硬實力相比,海洋外交是中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短板弱項。中國在議題設置、技術支撐和標準設定等方面主導國際規則制定的能力明顯不足,也缺乏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尚未形成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合力。提升制度性權力,增強在全球海洋治理規則變革中的話語權是我國由海洋大國走向海洋強國的題中之意。

中國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是緊緊圍繞助力海洋強國這一戰略目標展開的。在藍色伙伴關系助力下,海洋合作將更有利于優化國內海洋資源配置,深化國內海洋事務的改革和發展,拓展國外海洋合作空間,激活國內涉海計劃和項目。同時,亦可借鑒伙伴國在海洋發展中的先進經驗,積極利用別國的優勢資源,解決我國在海洋發展中所面臨的現實難題,還可以不斷拓展海上朋友圈,夯實政治互信基礎,爭取外部世界對我國的友好與支持。

(二)以互利共贏為主線

藍色伙伴關系的建立與拓展將互利共贏貫穿始終。我國始終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互利強調效率,共贏強調分配;互利保障了持續的交往,共贏則強化了合作所帶來的積極效應,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核心內涵就是對共同利益的追求,以此實現國家戰略目標[15]。我國倡導的藍色伙伴關系不僅著眼于為本國海洋事業發展謀取機會,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會考慮伙伴國的需求與利益,并強調主動承擔國際責任。通過中歐藍色伙伴關系合作,歐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治理、海洋數據等方面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將助力我國海洋事業相關領域的發展。葡萄牙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的首個藍色伙伴,就是看到雙方在海洋研究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在互利共贏戰略下,國家出于長遠利益考慮,在特定伙伴關系中采取讓利方式。中國與小島嶼國家的藍色合作中注重在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領域對小島嶼國家的援助,加強能力建設,助力小島嶼國家發展。藍色伙伴關系并非僅實現雙邊的線性互惠互利,而是追求網狀發展,將合作效應外溢,共同推動全球海洋治理秩序變革,實現發展成果共享,強調代際公平。

互利共贏的實質就是共同發展[16],推動藍色增長是藍色伙伴關系最為優先的事項,也是促進伙伴關系穩固發展最為直接的動力。藍色經濟是新冠疫情后重振經濟的新動能,也是經濟轉型的新業態[17]。藍色經濟部分行業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海上風能、可持續海產品、航運業和紅樹林生態修復的回報率都高達數倍[18]。推動藍色經濟合作已經成為國際共識。2020年6月,“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會議”舉行,參會的14國共同發表聯合宣言,倡導在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蘇中推行藍色經濟,并號召各國大力投資可持續藍色經濟[19]。中國倡導的藍色伙伴關系將挖掘藍色經濟發展潛力,促進全球藍色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三)以開放包容為引領

中國倡導構建藍色伙伴關系不是為了建立封閉的、針對“第三方”的“小圈子”,不是制造地緣政治對抗。中國倡導的藍色伙伴關系向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開放,鼓勵多利益主體參與。藍色伙伴關系由中國提出、多方共建,實現對海洋問題的協調共治、合作共治。而且,構建藍色伙伴關系要從政府間的合作走向社會組織等多樣性的合作,要從雙邊合作走向多邊合作,要從只限于政府關注的問題走向民間關心的事項[20]。由世界經濟論壇“海洋行動之友”與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可持續的藍色伙伴關系合作網絡是一個多利益相關方合作的非正式平臺,其使命是通過信息交流、專題對話、實踐分享、激發見解和項目設計,召集和促進在藍色伙伴關系原則指導下開展的海洋合作和行動。國家政府部門、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各利益相關方均可加入可持續的藍色伙伴關系合作網絡,旨在集聚多利益相關方支持網絡的運營和發展,參與線下的各種活動,在藍色伙伴關系原則的關鍵合作領域進行投資和行動。當前,藍色伙伴關系合作網絡已經吸引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大自然保護協會、保護國際基金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等成員加入。

藍色伙伴關系強調包容性發展,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和效率導向。藍色伙伴關系的運轉機制不帶有任何意識形態色彩和排他性,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包容多種工具、多種手段。藍色伙伴關系框架下開展的行動立足于伙伴間實際需要和全球海洋治理面臨的共同挑戰來確定合作領域和合作項目。發揮多利益主體優勢,綜合運用多方資本、技術、知識、經驗,依據不同問題、不同環境展現作用。

(四)以具體務實為原則

中國提出的藍色伙伴關系不僅貢獻國際合作理念與平臺,更加重視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務實行動。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明確提出中方將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藍色伙伴關系從提出伊始就重點關注海洋低敏感領域合作,從伙伴國關心的具體小事做起,開展“小而美”民生項目,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用。中國與伙伴國之間部際、所際間的合作計劃與項目大多著眼于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關系民生福祉的方向,以精細化手段做好“小而美”民生項目。藍色伙伴關系行動已惠及項目區域內超過37萬沿海漁民、旅游從業者和當地居民,特別是原住民、婦女和兒童等弱勢群體,預計未來該數字將有望突破138萬人[21]。2022—2023年,“藍色伙伴關系行動”共支持來自8個國家的13家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環保公益組織開展了10個“小而美”的海洋生態保護公益項目。這些行動極大地提升了相關國家海洋發展能力和當地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中國持續為發展中國家開展人才培養,提供技術支持。中國承擔了部分國際組織的海洋培訓與教育工作,國際海洋學院—中國西太平洋區域中心致力于區域海洋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每年面向西太平洋發展中國家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海洋管理培訓班。中國還多次為發展中國家舉辦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海洋綜合管理、海洋監測預警、海洋生態修復、海洋大數據等多領域多形式的管理培訓活動。中國通過設立政府海洋獎學金資助發展中國家留學生來華攻讀海洋學相關學位,為發展中國家保護海洋資源、推動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中國以出資經費、支持運行管理、派遣研究人員的方式,通過建立聯合研究中心或觀測站,促進同發展中國家的海岸帶與海洋綜合管理研究以及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最佳實踐分享。目前已建立的中國—印尼海洋與氣候中心等近10個研究中心和觀測站均以推進海岸帶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宗旨,將海岸帶與海洋綜合管理研究作為重點任務。中國還將海洋空間規劃的經驗向更多發展中國家推廣,支持佛得角完成《佛得角圣文森特島海洋經濟特區規劃》,與柬埔寨聯合編制《柬埔寨海洋空間規劃(2018—2023年)》。

三、中國推動構建藍色伙伴關系的國際挑戰

中國推動構建藍色伙伴關系順應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的國際潮流,致力于向國際海洋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在紛繁復雜的國際海洋伙伴關系實踐中,中國藍色伙伴關系的走深走實將面臨來自體系結構、大國阻撓與參與國憂慮等多方挑戰。

(一)國際海洋領域伙伴關系的競爭性較強

構建伙伴關系成為國際海洋治理機制發展的新潮流,國際海洋領域伙伴關系呈現出形式多樣、主體多元、領域廣泛的態勢,這將為中國推動構建藍色伙伴關系提供了可學習借鑒的經驗和豐富的外部資源,但也將帶來較大的競爭壓力。2017年聯合國首屆海洋大會發布《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行動呼吁》,呼吁所有利益攸關方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14,提出加強和促進有效和透明的多利益攸關方伙伴關系,就伙伴關系對話采取后續行動。隨后,來自政府、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私營部門、基金會、科學界、社區團體等多利益攸關方積極牽頭發起多種伙伴機制。近年來,以“聯盟”“倡議”“基金”“計劃”“平臺”“小組”“之友”等形式集聚多元主體參與,構建的合作網絡迅猛增長。伙伴關系已遍布藍色經濟、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觀監測、海洋垃圾治理、深海極地等全球海洋治理的各個領域。

然而,紛繁復雜、形態各異的伙伴關系往往在功能與關注議題上存在重疊和競爭。例如,自然與人類雄心聯盟、藍色領袖聯盟、藍色海洋基金會、藍色星球基金、藍色自然聯盟均將到2023年保護全球至少30%的海洋作為重要使命,在輿論呼吁、科學支撐、干預措施等方面存在類似的行動。因此,在伙伴關系構建的國際大潮中,如何提出富有吸引力的合作理念、合作方案、合作項目,如何設計伙伴關系的運轉機制,如何確保伙伴關系的可靠資金供應,從而確保伙伴關系的持續性發展將是一個重大考驗。

(二)歐美國家在國際海洋伙伴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

當前,歐美國家憑借資金優勢、科技優勢、國際話語權優勢,依然在國際海洋治理平臺發起、議題設置、機制運行中處于主導地位,在新構建的伙伴關系框架內參與度和話語權明顯高于其他國家。例如,在聯合國體系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中,歐美國家的科學家與機構占據絕對多數,70多位專家組成員中主要來自歐洲、美國、國際組織等,而我國只有1位專家。領銜編寫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16份藍皮書的全球專家學者中也以歐美學者為主。大國打著“保護”的名義,將劃區管理工具的邊界、捕撈配額、排放指標等作為硬約束,通過多邊伙伴關系,實現對發展中國家海洋活動的限制,實現對海洋的控制。例如,2022年6月,美國、英國、加拿大共同發起“IUU捕撈行動聯盟”,以建立新的伙伴關系,對不良捕撈行為嚴加打擊,改善對捕撈活動的監控,增加漁船船隊和海產品市場的透明度[22]。目前,冰島、韓國、挪威、巴拿馬、歐盟、智利和新西蘭也加入該聯盟。在歐美國家和組織占據主導、中國參與程度較低的情況下,推動構建藍色伙伴關系,融入、整合現有國際海洋領域合作機制與平臺的阻力較大,甚至在打擊IUU捕撈、海洋保護區、海洋塑料垃圾、應對氣候變化等一些較為敏感領域也面臨歐美國家“抹黑”“阻撓”的風險。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藍色伙伴關系的疑慮

國際社會往往將《“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視為中國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的起點,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認知藍色伙伴關系。中國構建藍色伙伴關系是實現“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更大目標的措施[23]。中國在建設藍色伙伴關系方面,圍繞推動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中國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海洋領域的合作,正朝著多領域、全方位和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措施[24],為“藍色伙伴關系”的落地生根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美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實施地緣圍堵與話語打壓,提出“印太戰略”“藍點網絡計劃”“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洛比托走廊、藍色太平洋伙伴關系等一系列對沖中國“一帶一路”的政策工具。美國媒體傾向于過度解讀“一帶一路”背后的動機,有意運用極端消極語義質疑“一帶一路”建設的可行性,通過強調西方利益來否定“一帶一路”的優勢,夸大“一帶一路”的負面影響[25]。在美西方國家的戰略對沖與輿論扭曲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藍色伙伴關系的認同與接受可能會存有疑慮,或將對“一帶一路”的消極認知外溢到藍色伙伴關系,并對其復制負面標簽。

四、藍色伙伴關系構建的實踐進路

中國推動構建藍色伙伴關系既要符合國內海洋發展與伙伴關系外交戰略的要求,又要緊抓國際機遇,應對國際挑戰,借鑒國際經驗,既要“頂天”又要“立地”。當前,應夯實實力基礎,做好人才、資金、機制等保障,加強總體布局與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完善運轉體系,提升統籌協調效率,強化內外互動,加強平臺整合。

(一)加強“中國方案”的實力儲備供給

釋放中國海洋強國建設中積累的發展成果與豐富經驗。“中國方案”要獲得國際社會的贊同,就要平衡國際需求與自身優勢,供給國際海洋治理亟須優質于其他海洋大國的理念、制度與做法[26]。中國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最佳做法,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灣長制”、藍色海灣整治、生態紅線制度、海岸帶綜合管理、海洋牧場、海洋空間規劃等,貢獻“中國方案”的能力與意愿日益提高。未來,中國應著力將國內實踐進行概念化創造和組織化推廣,使源于中國的解決方案真正轉化為國際共有知識與國際公共產品,為伙伴國解決國內海洋開發與保護中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借鑒,為解決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一系列國際問題提供新思路與新舉措。

著力培養與輸送國際海洋治理專業人才。海洋的復雜性要求開展海洋合作必須具備既懂海洋又懂外交的復合型人才。構建藍色伙伴關系時中國理念的傳達、中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中國實踐的推廣與項目的落地均需要掌握科學知識的人才隊伍。然而,人才隊伍建設是當前中國深度參與國際海洋治理的瓶頸,且由于對科技人員參與國際合作事務的鼓勵政策不足,科研人員深度參與國際海洋治理的積極性不高。要重點培養能夠在國際海洋多邊機構中擔任較高職務的高級人才,能夠直接參與協調和處理相關國際海洋事務的管理人才,能夠在重大國際海洋項目中起引領或骨干作用的專家型人才以及精通國際海洋法與國際慣例的海洋法律人才。為此,可建立健全我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儲備、輸送機制,全面增強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規則制定能力、議題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

強化外交軟實力,加強對藍色伙伴關系的跟蹤評估與過程管理能力。藍色伙伴關系的構建與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要使其行穩致遠,必須充實外交政策工具箱,以實際效果為導向,依據形勢與需求變化,采取靈活多樣的外交工具和手段,加強與伙伴間的利益協調與信任管理。

(二)優化藍色伙伴關系總體布局

出臺藍色伙伴關系戰略框架,在目標任務上進行戰略設計:基于中國海洋發展需要、中國在伙伴關系上的外交投入、當前國際海洋領域伙伴關系的競爭格局,明確伙伴關系構建的階段性目標與各層級任務,把握好節奏和火候,避免盲目投入和擴大伙伴關系范圍,造成戰略拖累和透支。

系統進行藍色伙伴關系的空間布局,短期要有側重方向。一是持續夯實已經簽署的藍色伙伴關系,使藍色伙伴真正分享到發展與合作的紅利,起到樣板作用。二是優先周邊,將東盟作為重點推進方向,提升中國—東盟藍色經濟伙伴關系的含金量。對接《東盟藍色經濟宣言》,尤其要加大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在藍色經濟領域的合作潛力,在海洋生態、海洋垃圾治理等領域適度增加對東盟國家“小而美”項目的援助。三是突破與太平洋島國的藍色伙伴關系。因地制宜、精準對接,深入了解南太平洋島國的海洋發展實際情況及真實訴求,根據南太平洋島國不同的國情,本著尊重本國意愿、符合雙方利益的基本原則,將中國的對接方案本土化。助推南太平洋島國漁業產業復蘇,在捕撈設備升級、漁業養殖技術、海洋牧場建設、冷藏加工等方面助力南太平洋島國藍色經濟建設。可考慮制訂“太平洋地區氣候援助計劃”,支持太平洋島國對太陽能、生物質能、海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利用,在技術援助、能力建設等方面建立聯系,為太平洋島國設立“氣候變化適應特別基金”。

在合作內容上要有抓手,將促進藍色增長作為主推方向。外部環境的長期性變化已成為中國未來發展和國際合作的給定約束條件,開展具有低敏感性和全球共識性的藍色經濟合作能夠為提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新的動力。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要充分釋放藍色經濟合作潛力,更好地融入全球海洋領域的價值鏈分工體系,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中國投資、產品開拓市場,也為實現“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尋找契機。

(三)完善藍色伙伴關系運行機制

借鑒國際實踐經驗,搭建“上下結合、雙軌推進、多元參與”的藍色伙伴關系運行體系。可以政府推動為主,鼓勵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城市間、科研機構間加強國際海洋合作交流。同時,可依托藍色伙伴關系網絡整合資源,吸納科研機構、社會公益組織、銀行、私營企業等更廣泛的伙伴,在科學知識、輿論宣傳、資金支持等方面壯大力量。設立成員、秘書處、專家組和咨詢網絡等,打造品牌化國際論壇,積極召集國際專家團隊發布權威性科學報告,推動平臺對話與知識共享,供給知識類海洋公共產品,提升國際認同感與影響力。一是系統開展藍色伙伴關系的國際宣傳推廣。做好關于中國海洋強國建設成就、中國海洋治理最佳實踐、藍色伙伴關系發展、伙伴間互動最佳成果等的敘事儲備,整合外宣平臺,進行常態化對外宣傳。充分借助聯合國框架和地區多邊政治舞臺,提出中國藍色伙伴關系發展理念與行動方案,進一步增強國際認可。二是著力打造推動構建藍色伙伴關系的排頭兵。積極扶持以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為核心的非政府組織,將若干非政府組織打造為與國際海洋領域伙伴關系對接協調的節點;依托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設計開發一系列“藍色”項目,吸引國際社會參與。三是建立面向全球的專門性藍色基金。在藍色伙伴關系網絡框架下,設立面向全球的開放性藍色伙伴關系專門基金。政府確保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吸納個人、企業、組織等多利益攸關方的捐贈,拓展資金來源。

(四)強化與國際海洋治理平臺的對接協作

積極拓展與國際海洋領域現有伙伴關系的聯系協作。選派相關科研、管理人員深入參與到相關機制平臺之中,同時積極扶持企業、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別國牽頭搭建的伙伴關系平臺,了解伙伴、發出聲音、同頻對話、爭取支持。

牽頭“藍色”相關標準的科學研究,發起“藍色”相關標準的討論,在基于科學論證與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由中國主導提出“藍色”相關標準,并廣泛宣傳推廣成為國際標準。在海洋塑料公約、國家管轄范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BBNJ)協定、《漁業補貼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框架下,同伙伴國進行科學標準、技術能力、資金支持等“下沉式”合作,為我國在國際海洋治理領域強化規則制定權奠定基礎。

嘗試整合現有國際海洋領域伙伴關系。依托廈門國際海洋周等中國主場海洋外交平臺或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涉海多邊舞臺,舉辦藍色伙伴關系相關論壇,邀請國際海洋領域伙伴參與對話,力爭與相關方共同發布關于《藍色伙伴關系原則》的共識宣言,并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大國際共識,吸納現有機制平臺加入由我國發起的藍色伙伴關系。

在“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框架下,通過積極參與計劃、項目、活動以及捐助行動,推動藍色伙伴關系項目與計劃的落地;牽頭申請“海洋科學十年”科學研究行動計劃,利用更多科技創新推動全球海洋行動;充分發揮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的技術優勢,開發開放的數據平臺和服務項目,為“海洋十年”框架下的數據共享貢獻中國力量;發起和實施“小而美”的合作項目,為沿海國家,特別是最易受海洋諸多挑戰影響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海洋綜合管理工具、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增加對海洋科學知識、海洋技術、海洋科學觀測預報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提升海洋科學能力。

五、結語

如何理解藍色伙伴關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學理問題,對其內涵的認知與理解應是多維的、立體的、動態的。藍色伙伴關系蘊涵著理論、戰略、行為與權力四重內涵,其邏輯架構逐步清晰,圍繞著成為海洋強國這一目標,將互利共贏貫穿始終,以開放包容為引領,堅持具體務實的海洋合作。隨著藍色伙伴關系的深入推進,其內涵與邏輯框架也將進一步得到豐富與拓展。既要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歷史方位下審視藍色伙伴關系,思考其作為“中國方案”如何落地生根,又要在全球海洋可持續發展與伙伴關系構建的國際潮流中定位藍色伙伴關系,評估其所處的國際環境與困難挑戰。

中國提出藍色伙伴關系是積極響應《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14方面將大有可為,但毫無例外也將面臨國際上已有伙伴關系運轉中存在利益協調、資金機制、項目落地等普遍性問題,必須吸取國際經驗教訓。同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全球海洋治理結構失衡的情況下,中國藍色伙伴關系構建還將面臨國際規則與輿論等方面的阻力,需要做好預判與預置。

藍色伙伴關系已經提出七年,在國際社會上取得一定的共識,目前正處于發展壯大、落地生根的重要時間節點。要使其走深走實,不僅要練好內功,做好戰略規劃,夯實制度根基,還要積極融入國際,加強對接與整合。藍色伙伴關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在發展過程中還將產生新的問題,必須充實好政策工具箱,加強與伙伴方利益與信任的動態管理,推動其逐步向全球藍色伙伴關系網邁進,有力支持海洋強國建設與海洋命運共同體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

[2]習近平在葡萄牙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跨越時空的友誼 面向未來的伙伴[N].人民日報,2018-12-04.

[3]習近平致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賀信[EB/OL].(2019-10-15)[2024-05-20].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401584.

[4]崔野.中國的海洋治理:實踐演進與理論構建[J].現代國際關系,2024(4).

[5]徐進,郭楚.“命運共同體”概念辨析[J].戰略決策研究,2016(6).

[6]王毅.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6-05-31.

[7]《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N].人民日報,2023-10-01.

[8]徐賀云.改革開放40年中國海洋國際合作的成果和展望[J].邊界與海洋研究,2018(6).

[9]倪瑤.“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藍色合作”:進展、挑戰與行動方案[J].邊界與海洋研究,2023(6).

[10]余敏友,倪瑤.新時代中國海洋外交:政策內涵與實踐路徑[J].國際問題研究,2024(1).

[11]程保志.全球海洋治理語境下的“藍色伙伴關系”倡議:理念特色與外交實踐[J].邊界與海洋研究,2022(4).

[12]胡波.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海洋強國崛起之路[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5.

[13]JULIE AUERBACH, JAN-BART CALEW-AERT.Enhancing Climate Resilience Through Marine Data Science:Blu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J].Climate,Energyamp;Natural Resoucers,2024(3).

[14]龐中英.全球海洋治理:中國“海洋強國”的國家目標及其對未來世界和平的意義[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

[15]吳志成,袁婷.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論析[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4(3).

[16]李濱,陳子燁.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10).

[17]鄭英琴,陳丹紅,任玲.藍色經濟的戰略意涵與國際合作路徑探析[J].太平洋學報,2023(5).

[18]MANSI KONAR, HELEN DING,KRISTIAN TELEKI.4 Sustainable Ocean Strategies that Yield Economic Benefits [EB/OL].(2020-07-13)[2024-06-15].https://www.wri.org/insights/4-investments-secure-ocean-health-and-wealth.

[19]Joint Statement on the Role of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 in a Post-Covid-19 World [EB/OL].(2020-06-08)[2024-06-05].https://www.pm.gc.ca/en/news/statements/2020/06/08/joint -statement-role-sustainable-ocean-economy-post-covid-19-world.

[20]潘新春.構建藍色伙伴關系,共促海洋可持續發展[EB/OL].(2022-11-28)[2024-06-05]. http://www.chinareform.org.cn/2022/1128/36994.shtml.

[21]藍色伙伴關系行動[EB/OL].(2024-05-22)[2024-06-10].http://foundation.see.org.cn/BPAF/.

[22]Remarks to the UN Ocean Conference Main Dialogue[EB/OL].(2022-06-29)[2024-06-05]. https://www.state.gov/remarks-to-the-un-ocean-conference-main-dialogue/.

[23]AMRITA JASH.China's \"Blue Partnership\" Through the Maritime Silk Road[EB/OL].(2017-09-22)[2024-05-05].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 tion/360412310_China's_Blue_Partnership_through_ the_Maritime_Silk_Road.

[24]“一帶一路”海洋合作正向多領域全方位深層次發展[N].北京日報客戶端,2023-10-16.

[25]趙慧芳.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報道的話語建構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

[26]曹德軍.論全球公共產品的中國供給模式[J].戰略決策研究,2019(3).

The Logic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the Blue Partnership

LIU Rui,HE Guangshun

Abstract: The blue partnership is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partnership strategy in the maritime domain, embedded within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maritime future. It represents China's top-level design for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operation, an innovative practice in China's maritime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hanc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discourse. The blue partnership aims to support the goal of becoming a maritime power, with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as its main thread,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as its guid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nd concrete actions as its foundation, thus forming a \"four-in-one\" logical framework. The trend of building partnership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field provides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promote the blue partnership. However, the competitive nature of partnership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dominated by Europe and America, and the doubts of related countries will also put greater press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blue partnership. To deepen and solidify the blue partnership, China must be strong and powerful.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hard power, to optimize the overall layout,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 blue partnership; blue economy; maritime cooperation;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責任編輯:鄧" "喆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強國建設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9BKS041。

作者簡介:劉" "瑞(1987—),女,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何廣順(1965—),男,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一区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综合网|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五月天久久婷婷| 欧美成一级| 91久草视频|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色香蕉影院|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99热最新网址|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午夜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尤物视频一区|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69av在线|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伊人久综合|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1啦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欲色天天综合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精品理论片|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欧美影院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免费激情网址|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