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溪河,是我心靈的棲息,精神慰藉的一條河。
我時常在日落偏西,天邊出現火燒云時,來到沙灣人行道上,熔鑄在流金的夕陽里。那夕陽會閃耀在碧綠的釜溪河中,仿佛一灣河水被點燃,也將我的心點亮。在這河波盡染的美麗黃昏,我將一顆疲憊的心,安放在一處蕩滌了塵世喧囂的靜謐的河邊,看溶金的夕陽,看河水順著河灣蜿蜒流淌時,水草在波動的水中,搖曳出多姿的影像;看河畔的坡上,漫溢出的綠,能綠出水來,青蔥嫵媚的草叢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星星點點、斑斕多彩點綴其間,還有那些有著美麗羽毛可愛的小鳥在花草樹上奔躥;目之所及,見不少參天翠綠的樹木,倒映在水中生姿;一群群小魚兒,歡快地浮出水面追逐搶食;間或能看到河面上,忽然冒起一串串水泡,少頃,有大魚探頭浮面,搖頭擺尾,忽然打一個漂亮的水花,又鉆進深水里;看翡翠鳥輕盈地在釜溪河面上飛來飛去,一個疾速俯沖入水,頓時激起些許晶瑩的水花,正當我看得驚呆時,那水鳥一瞬間奮力躍出水面,尖長細嘴喙,叼起了一尾寸長左右閃爍著珍珠般光澤的銀色小魚,直沖向天空……
我有時會把目光,投向悠蕩在釜溪河上的竹篷漁船上,看漁夫打魚,手上的漁網在漁夫氣運丹田中,猛然地撒出圓圓的希望,濺起一片浪花,片刻,在水光瀲滟中收網撈魚,豐收喜悅,一時填滿了老漁夫臉上的溝壑皺紋……然后,便能看見從停泊在河岸邊的竹篷漁船上,升騰起裊裊乳白的炊煙,隨后,又見漁家女在船舷邊淘米,轉而又剖魚肚,再后……真是怪,站在這么遠的河堤上,鼻子嗅覺出氣味,隱約聞到了漁船上煎魚的油辣酥香,接著又像聞到了入口的酒香味……
待到夕陽的余暉,揮霍盡能量,暮色四合時,偶爾,尚能聽到老漁夫酒足飯飽后的漁歌晚唱。
承然,我現在看到的釜溪河新景,已不復童年時看見的那一串串、一只只滿載著銀鹽的大篷船,溯水飄流的壯觀情景,那是昔日釜溪河面上,春華秋實般的繁華笙景,已寫進故鄉這條灣灣的歷史長河中,而時間的河流也從來沒停止過流淌;河道旁石壁上鐫刻著馮玉祥將軍(曾兩次來自貢抗日募捐,自貢人以傾城之力,光一次性慷慨捐獻金額,就高達當時中國最大的三座城市一次性募捐的總合金額)在釜溪河畔石壁上留下的鮮紅墨寶“還我河山”,象征著自貢人民的愛國情懷和財力的強大;還有宋代東坡居士在釜溪河邊留下的足跡“喚魚池”三個大字,皆用紅漆作了標記的;而斜對面的“富臺山隧道”,以及身旁伊水相伴,歷經風雨日曬、潮漲潮落近300年歷史、有著釜溪河第一樓之稱的王爺廟依然矗立不倒,這是在歲月中,留在釜溪河畔的人文印記,承載著歷史的文化和榮光,見證了自流井的滄桑興衰,輝煌和變遷,在輕籠的歲月煙云中,仿佛在向世人講述著故鄉母親河和千年鹽都的前世今生。
故鄉的釜溪河啊,是生動美麗的,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養眼養心,我看得星眸一閃一閃,心兒陽光燦爛,心靈像凈化了一般,澄清。除去了紅塵歲月的煩惱和浮躁,人一下變得豁達開朗,擁有了一顆樂觀向上的陽光心態。
正因為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所以當我在工作、學習、生活上出現不順心,不盡人意的時候,一有閑暇,就愛到釜溪河邊來透透空氣,憑欄眺望,看釜溪河,也看周圍一些看似不起眼、實則很有詩意的景色,寄情于這條溫婉的河流,以釋放郁悶,聊以自慰,讓愉悅的心靈開出芬芳的花朵。
本欄目責任編校:周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