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情感紐帶。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國學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其語言文字能力,更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要更進一步融入國學教學的內容,充分發揮出國學教學的價值,將民族文化自信建設從小學生做起,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并且弘揚中華傳統經典文化。
一、深挖原著內容,領會原著精神
深挖原著內容,領會原著精神是小學語文國學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打下國學教學基礎的重要環節。深挖國學原著內容,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從歷史背景入手
在小學語文國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歷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歷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國學經典著作的內容和思想。國學經典著作,如《論語》《詩經》等,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著作蘊含了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反映了古代人民對于人生、社會、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以《論語》為例,這部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記錄了他們在春秋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主張。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春秋時期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潮流,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制度、文化氛圍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介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主張,讓學生了解孔子對于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看法和觀點。通過這些背景知識的介紹,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名言警句和思想內涵,從而更好地領會其中的精神。
(二)多讀多背原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反復誦讀國學經典著作可以加深學生對原著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些著作中往往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而且語言文字簡潔、精煉,需要反復誦讀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義。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可以逐漸領悟到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內涵,從而更好地吸收和傳承這些優秀文化。同時,反復誦讀國學經典著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素養。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古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還可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
在小學語文國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多讀多背原著。例如,可以開展誦讀比賽、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更好地理解原著內容和思想。同時,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和鼓勵,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誦讀活動,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注重語言文字的講解
國學經典著作往往使用文言文書寫,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小學語文國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語言文字的講解,還要通過比較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差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兩種語言的特點和差異。以《詩經》為例,它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詞匯和語法。如果教師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將這些詞匯和語法講解得深入淺出,那么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詩經》中的詩歌含義和表達的情感。除了講解詞匯和語法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比較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差異,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兩種語言的特點和差異。例如,現代漢語注重語法結構,而古代漢語則更加強調韻律和修辭。教師可以通過舉例說明,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
二、結合教材知識,課堂多元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國學知識內容,將這些知識與國學原著充分結合起來,不但能夠促進國學教學,而且能夠豐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小學課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
(一)教學內容多元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是基礎,但要實現國學教學,僅僅依靠教材是不夠的,需要把國學內容和教材內容充分結合起來,實現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例如,可以在教材內容中加入經典的國學篇目,選擇其中與教材知識相接近的部分,開展教材知識的拓展教學。例如可以結合教材中的經典篇目開展每日晨讀活動。通過每日晨讀,可以讓學生逐步養成朗讀的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熟讀成誦的過程也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國學經典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
除了教材中的經典篇目,教師還可以拓展一些課外的經典篇目,如唐詩宋詞等。這些課外篇目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古代文學作品,了解不同時期的文化特點和文學風格。通過廣泛的涉獵,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形式多元化
一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國學經典篇目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將國學經典中的情境、人物形象、歷史事件等生動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國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該注重內容的選取和設計。要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和理解的國學經典篇目,并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元素有機結合,制作出生動有趣、易于理解的多媒體課件。同時,應該注重與教材知識的銜接和拓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國學經典的核心思想和精髓。
二是利用情境教學,通過模擬國學經典中的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使他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在這種角色扮演的活動中,學生化身為古人,融入古代的社會環境,親身體驗古代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這種情境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國學經典的內在含義和歷史文化背景,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認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
(三)實踐活動多元化
除了課堂教學外,還應該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國學經典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等,讓學生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如書法比賽、傳統手工藝制作等,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
在小學語文的國學教學中,教學評價方式也要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筆試成績外,還可以采用口試、表演、作品展示、小組討論等多種評價方式。這些方式能夠更全面地展示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國學素養,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因此在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個性化的評價方式。例如,對于某些在筆試中表現不佳但具有獨特才華的學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展示他們的能力和進步。
在多元化評價中,學生的自我評價也非常重要。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和評價的過程。通過自我評價,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需求和目標,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和策略。同時,自我評價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意識。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