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東省與青海省海北州對口援建,威海市第一中學成為山東第一所招收海北州學生的學校。2014年我開始任教海北班,同時擔任班主任,見證了孩子們高中段的學習、生活以及全過程的轉變和取得的可喜成績。學生來自不同民族,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各不相同,這就對我這個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帶領這些性格迥異的孩子奔向我們共同的目標?三年的相處,我越發感到溝通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很多不愉快往往是溝通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在班級育人工作中,我感到溝通特別重要。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化解誤會,還能促進彼此的理解。
溝通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
尊重不僅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行為,更是發自于內心地對另外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與體諒。簡單地說是通情達理,就是從學生角度來體驗情感、思維,把握學生的體驗與其經歷和人格間的聯系,把關切傳遞給他人、感染他人并取得成績。我在我的育人工作中,始終秉持尊重和理解學生的理念。
新學年伊始,建設班級文化成為首要任務,我讓學生制定高考目標——我的理想大學。把大學的照片貼在課桌一角。上課時無意中發現方同學桌上的大學照片換成了某演藝演員。臨下課時我就在班上簡述了某演員經歷——從其遭遇坎坷,事業跌入谷底,但他沒有倒下,而是不斷讀書精進、磨煉演技,從而成功地轉型成為實力派演員。最后我補充道,“如果大家的偶像是這樣的明星,我支持你!”我的一席話,不僅讓方同學長舒了一口氣,也無形中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課后就有好幾個學生跟我聊起他的偶像和未來的打算。我感到很欣慰,我們師生的溝通不僅沒有因為方同學的“特立獨行”而僵化不前,反而更為和諧順暢。溝通,其實考察的也是老師的臨場應變能力。
溝通并不是需要老師動輒舌燦蓮花,有時溫柔地傾聽更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高一軍訓期間,有一次晚自習課間我看到幾個女生聚在一起抹眼淚。一問才知:第一次離家千里,第一次住校,加上軍訓很累,所以她們更想家了。我耐心聽她們說,并不著急安慰和勸解,結果孩子們說著說著就不好意思地笑了,問我是不是覺得她們很幼稚。我說:“沒有啊,我想起了我高中剛住校的生活。”之后,我溫柔地抱了抱她們,在她們耳邊說:“有老師和同學們在,很快會好起來的。”有些時候,孩子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我們只需耐心傾聽,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溫暖的擁抱,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們的心靈經常有不為人注意的敏感之處,這就需要老師在溝通中要開動腦筋多運用正向評價。真誠的鼓勵和贊美比嚴厲的指責更能讓學生如沐春風、心懷溫暖。
高一上學期期末的最后一個班會課上,我總結整個學期班級發展情況:在學部運動會上,我班取得團體第一名的成績;學部歌詠比賽,我班獲得第一名;學部辯論隊在校辯論比賽獲得第一名,其中就有我班兩名同學;期末考試很多同學進步很大,全班只有三名學生在整個高一年級是后退的。在這節課上,我對全班取得的所有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這三名學生也沒有嚴厲批評,只是說:“老師相信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同學一定可以趕上大家的步伐。”后來有孩子告訴我,成績落后最大的趙同學在回家的火車上哭了一路。年后回來,趙同學奮起直追,學習非常努力,第一次月考就前進了160多名。現在這名同學已考入大學。微信聊天時她跟我說,她很感謝我在班會課上的做法,不僅保全了她的面子,也讓她有了奮進的無窮動力。
溝通要講究藝術,要能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要對學生有啟發作用
我曾在班會課上分享了一片葉子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我聽說長壽花強大的生存能力,就在一個空花盆里種下了一片長壽花的葉子,幾個月過去了,這片葉子發了芽,長出了枝條,原來的那片老葉子有些破敗,形狀不再是原來圓圓的樣子,但仍比較厚實。我把老葉子掰了下來,又種到旁邊另一個空花盆里。幾個月過去了,新的花盆里也長出了枝條,新的枝條又嫩又綠,又高又大,而老葉子已經枯敗的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那節班會課上,我把這兩盆花搬到講桌上,讓大家一起回顧這兩盆花的成長歷程。我把老葉子比喻成母親,把這兩盆花比喻成兄弟。能夠直觀地看到“弟弟”更加肥碩,因為時刻在享受母愛的滋養,但是枝干軟綿綿,而“哥哥”在離開母親后,活的比較辛苦,個子矮葉子小,甚至有些葉子也干枯掉落,枝干出現斑駁的古銅色皮質,但是粗壯有力,已活成了樹的樣子。到現在,依然記得這堂課靜悄悄的。課后,大家更加自律,更加努力,感覺每個人都能撐起海北班的天,都讓自己變成樹的樣子。
溝通不僅要真誠和講究藝術,更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場,這樣所有身處其中的同學都可以從中獲益
孩子們剛來的時候,我是按照入學成績平均分配的宿舍。一年后,女生321宿舍成了我們班級的學霸宿舍,班級前十名里她們宿舍就占四名(她們宿舍一共六個人)。在班會課上,我讓宿舍長分享經驗。原來是大家認真執行了我的建議:每天早睡早起,制定學習計劃,并且嚴格執行。我表揚她們并建議學生以她們為榜樣。在看得見的成績面前,其他女生宿舍都加入這個隊伍,慢慢地女生們的成績大幅上升。這下男生也坐不住了,紛紛加入追趕的行列,后來班級學習的氛圍越來越濃,就連節假日也能經常看到大家自覺學習、積極討論問題的場景。
溝通不止于語言,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
升高三時,我被安排擔任海北新高一班兼高三班的班主任。盡管工作壓力很大,但我決心把這份工作做好。高三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我利用每個周末給他們開班會,關心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具體問題,給他們加油打氣。不巧有一天,我不小心從學校的樓梯上摔下來,腳部韌帶撕裂,打上石膏,需要休養。有句古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老媽又生病住院。那段最艱難的日子,白天在學校靠著桌子講課,下班后拄著拐杖去醫院,我用行動詮釋責任,不愿耽誤他們一節課。軍體委員說:“老師,您不用擔心,跑操我們自己能跑好。”高三有的同學說:“老師,您周末不用再來了,我們會管好自己的。”孩子們好像一夜間長大,班級管理井井有條。還記得他們要回青海參加高考,我嘮叨著高考前的作息和學法指導。他們紛紛回我:老師,您放心吧,我們會給您長臉的。
良好的溝通使我們海北班從一盤散沙到百煉成鋼。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各方面成績越來越好。2016級的海北班學生均考入一本。2018級的學生全部考入重點本科。現在我和這些已經是大學生的孩子們依然保持著很好的溝通交流。
若能保持“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互觀互賞,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心,就一定會收獲“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若是如此,師生溝通定會越來越順暢。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