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言:“致廣大而盡精微。”班主任工作亦是如此。班級管理工作,既“致廣大”,從大處著想,把握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大方向;又“盡精微”,從小處細節著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級往往會出現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和問題,這時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從細微處入手,“多發現”(發現問題),“多總結”(總結問題原因出在哪兒),“多反思”(如何解決問題)。所以在班級管理中,如果能把握好班級發展的大方向,重視細節管理,就能建設起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班集體。
一、七彩少年,自主管理
建設好班集體,首先要從“大方向”規劃班級的發展,制定好班級的班級理念、評價機制、常規要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培養學生之間、班集體的凝聚力,引導學生熱愛班集體。上學期,我和孩子們利用班會課時間,制定了班級的“七彩”理念——陽光、自信、全面發展,繼而想出有特色的班級名稱:“七彩少年,陽光三班”,最后鼓勵學生自己設計班標、口號、班級文化,提高學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時時刻刻按照“七彩少年”的各項要求和素質去做事情。
在這樣一個有著共同理念和目標的班級里,“小干部”的培養尤為重要,培養得當會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榜樣,也會是老師的好幫手。我們班的“小干部”的管理,以注重發展能力及管理的方法為主,實行以下方式、方法:
(一)公平公正的選舉制度
每學期一換,利用班會時間公開投票、唱票。(二)全員參與,人人有責
每個學生都要上臺競選,每個同學都有任務,既讓學生全員參與,又增強了學生對班集體的“責任意識”。
(三)確定小干部的職責
學生一當起小干部,往往會驕傲。所以一開始確定小干部的職責就是:“我是班集體的服務者。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四)培養小干部的管理方法
先要教會小干部評價同學的方法。例如:午寫管理員到校后,根據同學們的表現,表揚做得好的(為什么表揚),提醒動作慢、不按要求的。一人在前,一人巡視。鼓勵他們大膽管理,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就慢慢地培養起來了,還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同學。
(五)落實小干部評價
每周班隊會,負責“發卡”的小干部,會總結班級情況,說說哪些同學表現好,哪些同學需努力。同學們也會根據小干部的管理提出問題,大家暢所欲言,形成良好的生生對話、生生評價。每個學期末,由同學們評選“優秀小干部”。
學生的管理慢慢地從“不會管理”到“學會管理”到“自主管理”。
二、七卡在手,自信我有
常規管理,首先要求要明確。比如班級衛生的標準、做眼操、早讀等要求……常規要求、標準定好后,就開始整理、練習,養成好習慣,讓習慣成自然。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我基本按“五步走”:一“進”。常進班可以更多地了解班級情況。二“看”。看學生狀態、看班級問題,如衛生、值日情況、早讀、課間等。三最重要的“落實”。發現了問題,想到了辦法,如何落實?如每天各科都會收作業,但因交、收作業導致早讀很亂。為了個改變這種狀態,我設計了“小組收作業”表,將學生分為10組,選拔有能力的同學當組長。指導學生如何上交作業,組長收集后,在作業統計表中按科目、“組”整理作業情況。課代表能看到哪組沒交,及時督促;教師也能看到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這樣收作業的效率就提高了,早讀也有秩序了。四“樹標”。在管理的過程中表揚做得好的同學,做得對的事情,讓其他同學看到好的標準是什么。最后,勤來“回馬槍”。教師時不時地出現,給學生創造“驚喜”,考驗學生的自我管理。以上“五步”循環使用。
有了要求和跟蹤的步驟還不夠,班級管理還需要有良好的、可持續的、完整的“評價制度”。近兩年我們班級一直使用的是“七彩獎勵卡”,“獎勵卡”從路隊、早讀、午寫等七個方面無縫隙地評價、引導學生,集齊五枚獎勵卡,結合班級量化加“1”分,每周一班會,獎勵卡管理員進行統計數量,回收七彩卡,并負責在“班級優化大師”(電腦中自帶的評價)中加分,學期末評選“獎勵卡”前十五名,被評為“班級七彩好少年”。
評價制度實施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開始使用時的學生很“興奮”;到因小干部管理問題,出現了發卡不均,部分學生出現了“不服”;再到評價方式不變,有些同學就會出現“倦怠”;到最后學生“認可”。
出現問題最多的就是獎勵卡使用一段時間后,學生會出現因為小干部發卡不均或頻繁發卡導致不重視了。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先定好發“卡”的標準,每項常規每天只發10張卡,小干部將發卡情況統計到學生名單中,這樣我也能了解獎勵卡都發給了誰,引導小干部關注全體同學。再就是要強化班級評價意識,定好班級活動參與的標準,讓學生有“七卡在手,自信我有”的自豪感。參與班級活動,達不到獎勵卡數量要求的,無法參加校級評比。就像評選“市優干”,硬性指標須是全科成績為“A”,且滿足學校的德育評價前五名。最后,班級的“七彩獎勵卡”的內容要不斷更新,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成為最有效、最實用的評價方式。比如原來的課堂卡,現在有了學校的電子評價,我們就改成了“文明卡”,鼓勵學生注重文明禮儀,促進班級形成良好風氣。
班級的評價制度,讓學生從認識到認可,是一個過程,需要班主任耐心地引導、疏通、落實。
三、七彩活動,助力管理
班級活動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也會促進班級的管理。學期初我就召開了家委會會議,指導家委會設計了“七彩少年、陽光三班”的活動冊,將本學期的活動進行規劃和設計,并歸類到七個不同顏色的主題活動中。每個活動都有活動目標和實施方案,其中具有特色的“紅色”活動——與固定貧困小學手拉手聯誼活動,我們堅持每學期一次直到學生畢業。每學期下來,將學生所有的活動留下軌跡。“黃色”活動是閱讀活動,將全班同學分為12個小組,每個小組每周推薦一本書,同學們發揮各自優勢,全面介紹所推薦的書目,同學們讀完后再進行內容賞析,分享心得,最后投票評選出一學期最喜愛書目的前三名,此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后期的“七彩活動”計劃,我將把學生和家長分為七個活動組,選擇有能力的組長,組長依次選組員,由組內家長配合,鍛煉學生自己策劃、組織活動的能力。
古人亦云:“盡小者大,慎微者著。” 作為班主任,我希望我的學生是“獨立、自主、有想法、有能力、會合作、敢實踐”的陽光少年。所有班級管理的方法、策略與實施,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文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