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1年,為進一步適應改革發展的公司治理需求,我國對《審計法》進行第二次修訂,《審計法》作為審計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工作標準,在對內部審計起著規范和制約作用的同時,也為內部審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審計法》修訂的主要內容及與公司治理之間的協同關系,提出內部審計要從落實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加強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審計、強化審計整改和風險隱患報告通報機制、加強大數據審計的應用等方面為促進公司治理發揮作用。
關鍵詞 審計法;內部審計;公司治理
DOI: 10.19840/j.cnki.FA.2024.05.004
* 基金項目:西北工業大學黨建研究基金“高校內部建設貫通協同監督體系的探索與實踐”(DJZ202309)
1982年,我國《憲法》規定設立審計署,建立國家審計制度。1994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法》是我國審計事業的基本法律,對審計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2006年,我國第一次修訂《審計法》,此次修訂明確了審計范圍和對象。2018年,國家設立中央審計委員會并召開第一次會議,明確指出審計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強化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建設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制,把改革審計管理體制作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審計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督職能發生重要轉變。審計立法也與時俱進,2021年,我國對《審計法》進行第二次修訂,此次修訂是為進一步適應改革發展的治理需求,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及時做出的修改和調整[1]。
內部審計是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審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內部審計在促進治理現代化、提升治理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深化綜合改革、加強制衡監督領導干部行使權力、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審計法》作為審計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工作標準,在對內部審計起著規范和制約作用的同時,也為內部審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在深刻學習領會《審計法》修訂內容的背景下,內部審計對于促進治理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及實現路徑。
一、審計法修訂的主要內容
(一)審計領導體制機制
新修訂的《審計法》第二條增加“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審計管理體制,是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的重大舉措,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新修訂的《審計法》將“強化黨的領導”要求寫進其中,這是建設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必然要求[2]。
新修訂的《審計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明確了被審計單位和審計機關的職責,同時也要求內部審計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二)審計監督的內容和范圍
新修訂的《審計法》將“對同級決算草案的審計,對重大公共工程項目的資金管理使用和建設運營情況的審計,對國有資源、國有資產的審計,對落實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措施的審計,對特定事項的專項審計,對工作中發現的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進行報告或通報”等納入審計職責范圍。
近年來,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新修訂的《審計法》對已有的審計實踐進行良好總結,并且將其確立為推進實現審計全覆蓋的法律保障。
(三)審計整改要求
新修訂的《審計法》第五十二條增加了“被審計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時間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將整改情況報告審計機關,……并按照規定向社會公布。有關主管單位應當督促被審計單位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審計機關應當對被審計單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的內容。
上述修訂明確了多方各自所負的責任,即被審計單位要按期整改并報告整改情況,有關主管單位要督促被審計單位整改,審計部門要認真及時跟蹤檢查整改情況,對審計查出的問題進一步推動整改。同時要求“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時弄虛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明確了被審計單位拒不整改或虛假整改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四)審計監督權限
修訂后的《審計法》在審計權限方面增加了“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業務、管理等資料,包括電子數據和有關文檔,并對提供資料的及時性負責。國家政務信息系統和數據共享平臺應當按照規定向審計機關開放”等內容。
上述修訂拓展了審計要求提供資料的范圍,增加了業務、管理等資料,同時強調及時提供資料,提高了審計的時效性。此外還優化了檢查權限,不僅有權檢查書面和電子資料,而且有權檢查其信息系統。審計機關增加了調取國家數據平臺的權限,在這方面與紀檢監察機關調取查詢資料的權限類似。
二、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之間協同關系
通過對已有文獻進行整理匯總、總結提煉,內部審計促進治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內部審計是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對治理機制的良性運行能夠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內部審計作為監督和制衡權力運行的制度安排,具有獨立性、權威性等優勢,在保障利益相關者權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第二,內部審計是監督體系的重要構成,承擔著評價監督職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績效審計和內控審計是對治理機制的再次控制,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之間良性互動,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治理目標。
第三,內部審計是規范權力運行的關鍵手段,是提高資源績效的重要保障。隨著內部審計由“監督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型,功能定位由“查錯防弊”到“增值型”“風險導向”轉變,內部審計在輔助進行戰略決策,為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進一步防控風險方面必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三、內部審計促進治理協同實現路徑
(一)對策建議
1. 落實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深化審計領導體制改革
新修訂的《審計法》明確了“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為黨領導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還賦予了審計機關對于內部審計的監督和業務指導職責[3]。實踐中,內部審計部門與黨委(黨組)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與上級審計機關也缺乏協調聯絡。因此參考《審計法》要求,單位要把審計領導體制改革不斷引向深入,在內部設立黨委審計工作委員會或黨委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議事規則,明確工作職責,研究決定內部審計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審計結果運用、審計整改及內控評價、監督協同等事項,業務上進一步加強內審部門與上級審計機關的協調聯絡,保障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權威性,更好地發揮審計效能。
2. 加強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審計,提升審計效能
目前內部審計項目除了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程結算審計等,仍缺少與單位高質量發展緊密聯系的重大項目。對單位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情況進行審計,是新時代內部審計的重要工作任務,是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4]。新修訂的《審計法》要求對同級決算草案,重大工程項目的資金管理使用和建設運營情況,國有資源、國有資產進行審計,實踐中內部審計部門要結合中央要求、監督規定及上級主管部門安排,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密圍繞單位中心任務以及職工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審計內容和重點,開展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專項審計。具體可對財務年終決算進行審計,對決算的合規性、合理性發表審計意見;對關系單位發展重大利益的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價監督。
3. 強化審計整改工作,深化審計結果運用
審計整改作為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內容,在整個審計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改不到位、不徹底甚至屢審屢犯現象將極大地削弱審計成果的價值,極大地削弱了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對被審計單位良性發展造成嚴重危害。為此,新修訂的《審計法》用較大篇幅對審計問題的整改工作做出了規定,明確主管單位、被審計單位以及審計機關各自責任。內部審計要發揮黨委審計委員會或黨委審計工作領導小組的主導作用,校內各相關部門督促作用,審計部門分解整改責任、跟蹤檢查作用,加大審計結果公開促進整改落地落實,將審計整改情況作為制定制度政策的重要參考。對審計查出的問題整改不力或負有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照有關規定追責。
4.強化風險隱患報告通報機制,加強監督協同
新修訂的《審計法》強調對工作中發現的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風險隱患向相關方面報告或通報,審計機關在查找經濟違紀違法問題方面有專業優勢,但在責任追究方面則權威性不夠,內部審計要加強與紀檢監察機構、其他相關機關部門的協同,通過加強黨的領導、完善聯席會議、移送問題線索、互相提請協同等方式,強化監督協同,提升監督實效。
5. 優化審計權限手段,加強大數據審計的應用
新修訂的《審計法》增加審計機關調取查詢業務、管理資料以及查詢電子數據資料的權限。隨著被審計單位業務越來越復雜,以及存在類型多樣的海量數據,傳統的審計方法已經無法準確揭示潛在問題,大數據審計已成為審計核查必不可少的手段。大數據審計能快速進行深層次、全方位分析,在發現疑點、揭示問題方面提高審計效率。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對跨部門、跨系統數據開展統計分析,進一步提升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具體實踐中,內部審計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現有系統的整合,對數據進行采集研判,開展數據采集分析,提高大數據在審計中應用的效率[5]。
(二)案例分析——以Z公司為例
Z公司作為航空產業單位,深入推動與政府的協同發展融合,在航空裝備方面深入耕耘。其下設審計部,主要負責內部審計策劃實施、全面風險內控管理等工作。在2021年《審計法》修訂后,Z公司審計部門也對其經濟責任審計、工程審計、財務專項審計等主要審計業務進行了梳理整合。
1.為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Z公司審計工作采用黨委領導、所長主管、分管所領導協助負責的領導體制,在實踐中對審計重大政策、改革方案、年度審計計劃等審計重大事項決策機制進行了規定。主要開展的工作包括不斷完善審計項目確定機制,規定年度審計計劃由審計部向組織部提出,在提請經濟責任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后,報請所務會審批同意,列入年度審計計劃,進一步提升了計劃制定的科學性。
2.在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工作中,Z公司主要開展的工作包括優化審計對象分類,理清重點審計對象,Z公司審計部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二級部門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中長期工作規劃,突出強調對經費自主權較大的附屬企業等單位和經濟管理責任較大、經費規模較大、權力集中、資產聚集的機關有關部門、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審計,并根據二級單位類型分類制定審計重點內容,進一步扎實推進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蓋。

3. Z公司還加大了對重點領域、重點經費的審計,積極推進工程審計改革,突出對工程建設相關的程序合規性、建設內容的真實性審查審核,突出對工程變更簽證的時效性和真實性審查審核,積極推進對工程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重點關注規劃和可研的前瞻性、科學性和用途。
4.在建立健全審計整改工作方面,Z公司審計部被審計單位要在規定的整改時限內完成整改任務,并將結果報送審計部門。審計部門應反饋意見,對整改不徹底的問題要督促相關單位繼續整改,適時可開展回頭看。對消極對待、虛假整改的,可提請相關單位聯合督辦。
5.推進審計結果運用機制方面,Z公司加強審計部門和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資產、財務等部門的協作,建立健全監督貫通融合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溝通協調、信息共享、線索移交、成果運用的結果運用機制,充分發揮各相關部門的監督合力。
四、結論
2021年,我國對《審計法》進行第二次修訂,雖然其中未對內部審計提出直接的要求,但其作為審計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工作標準,在對內部審計起著規范和制約作用的同時,也為內部審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審計法》修訂的大背景下,內部審計要從落實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加強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審計、強化審計整改和風險隱患報告通報機制、加強大數據審計的應用等方面為促進公司治理發揮作用。
《審計法》修訂后,有關研究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研究,本文對于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檢驗,并創造性地提出了內部審計促進治理的五條實現路徑。
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和制約,本文僅從已有文獻和理論綜述方面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缺少相關數據及模型的實證檢驗,在這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 AFA
參考文獻
[1] 閆夏秋.審計機關成立四十周年國家審計事業經驗與展望[J].財務管理研究,2023(9):201-106.
[2] 邱洪勝. 《審計法》修訂背景下對高校內審工作的幾點思考[J].齊魯珠壇,2023(4):50-51.
[3] 侯金平. 審計法修訂及對高校內部審計的啟示[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10):42-44.
[4] 郝軍. 新時代加強黨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體制研究[J]. 審計與理財. 2020(1):41-43.
[5] 汪洋,顧明珺.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數據式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實施路徑[J]. 投資與合作. 2022(9):164-167.
(編輯:馮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