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面向思辨能力培養的英語專業教材編寫:問題與路徑

2024-01-01 00:00:00賈蕃劉俊玲
山東外語教學 2024年6期

[摘要] 思辨能力是英語專業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本文回顧了思辨能力在教材編寫中的困境與問題,梳理了思辨能力的層級模型與教材編寫的流程框架。在此基礎上,本文構建了面向思辨能力培養的英語專業教材編寫的理論框架和原則,通過教材編寫實例,從思辨編寫理念和思辨內容設計兩大維度闡釋其應用路徑。本文認為,教材編寫應當充分關注國家與社會、學科和學生的需求;教材編寫是理論闡釋與教學實踐的物化成果。教師也應提升教材素養和自身思辨能力,依據學情實際動態調整教學方法。

[關鍵詞] 思辨能力;教材編寫;英語專業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獻編號] 1002-2643(2024)06-0054-10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extbooks Compilation forEnglish Majors: Dilemmas and Approaches

JIA Fan LIU Junling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s one of the crucial objectives for English major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dilemma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extbooks for English majors and reviews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textbook development process.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 localiz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English major textbooks and explains its application from two dimensions: the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the design of critical thinking content. It is argued that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discipline, as well as learn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extbook development is the materialization of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addition, teachers should also improve their textbook literacy and their ow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dynamically adjust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learning conditions.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eaching materials development; English majors

1.引言

思辨能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踏入社會、進入職場的必備能力(文秋芳,2020)。我國的外語教育相關文件《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文簡稱《國標》)和《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下文簡稱《指南》)均將思辨能力列為英語專業的重要培養目標。雖然學界呼吁外語教學關注思辨能力,但仍存在“思辨缺席”的現狀(黃源深,2010)。

梳理文獻發現,國外已有學者探討如何通過開發交互式的多模態學科資源提升學習者的思辨能力(Djamas et al,2018)。國內學者則探討思辨教學模式、方法等問題(孫有中,2019;文秋芳、孫旻,2015)。雖然部分學者如徐錦芬等(2015)從思辨能力視角對德國英語教材進行了分析,為我國外語教材中思辨能力的編寫提供了借鑒。但總體來看,較少文獻探討如何將思辨能力系統融入英語專業教材的編寫(賈蕃、徐曉燕,2023)。本文旨在回顧英語專業教材中思辨能力編寫的困境與問題,構建面向思辨能力培養的教材編寫的理論框架和原則,深入探索英語專業教材思辨能力的編寫路徑,進一步提高英語專業教材建設水平。

2.思辨能力編寫的困境與問題

李正栓、李迎新(2014)曾指出,外語教材限制了教師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目前教材中思辨能力在宏觀編寫理念與微觀內容設計層面均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

2.1 思辨能力編寫理念的困境

第一,課程思政背景下思辨能力培養的教育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指出,課程思政需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寓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教材作為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載體,應當充分挖掘思辨能力中蘊含的思政價值。然而,部分外語教材較難滿足新形勢下課程思政教學的需要,未形成以育人目標為內在邏輯的有機整體(劉正光、岳曼曼,2020),對學生的思維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缺乏深度的教育意義。我們認為,外語教材應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思辨能力的素養,使他們能夠客觀、公正地分析和評判各種觀點,不被錯誤的觀點所誤導,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英語專業教材編寫中采用“顯性模式”還是“隱性模式”仍存在分歧。顯性模式指將思辨能力的教學內容有計劃地分散在教材編寫中,每個單元的思辨技能有細化的目標。缺點在于教材的每個單元僅注重某個思辨技能的訓練,容易忽略該思辨技能與其他思辨技能間的關系(文秋芳、孫旻,2015)。隱性模式是指教材的編寫不直接涉及思辨技能,而是將培養思辨能力融入教材各板塊的設計,增加學生學習的挑戰性和趣味性(蘇翊翔,2011)。不足之處在于學習者無法了解思辨能力的整體框架和具體運用方式,學習者領悟思辨能力的程度受限。以上兩種模式之爭可能引發教材編寫區別性特征不強、編寫目標不明確等問題。我們認為,英語專業教材中思辨能力的編寫采用顯性思辨的模式更具優勢,理據與兩個因素有關:第一,實證研究的結果。蘇翊翔(2011)在英語專業學生中開展教學實驗,對比了顯性思辨與隱性思辨兩種教學方法,發現顯性思辨在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評價能力方面具有顯著效果。第二,教師的思辨能力。有學者認為我國外語教師的思辨能力亟需提高(曲衛國,2016)。鄒紹艷、高秀雪(2015)對172位英語教師思辨能力的問卷調查結果也同樣支撐了該觀點。該研究的訪談數據還顯示,外語教師對自身的思辨能力信心不足。采用顯性模式有利于教師明確各項思辨技能,發揮外語教材對思辨能力培養的指導作用。

2.2 思辨能力內容設計的問題

第一,思辨技能在教材編寫中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方面,思辨能力的編寫在語言和認知上尚未較好地實現逐層遞進。另一方面,教材無法將思辨理論模型系統地體現在英語專業教材中,這導致學生思辨能力訓練缺乏完整性(孫有中,2019)。前人研究對教材中語言要素如何依照適配理論編寫進行了深入探討(賈蕃等,2024)。我們認為,思辨能力的編寫應當與教材其他內容(如詞匯、語法等)并行,借鑒思辨能力相關研究成果,教材內部應當在完整思辨體系的基礎上靈活調整,確保認知難度和語言難度循序漸進。

第二,思辨能力的編寫對語篇內容的挖掘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存在思辨能力遷移性不足的問題(賈蕃、徐曉燕,2023)。學生較難將教材中所涉及的語言情境與現實生活形成有機聯系,難以培養運用思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建議,教材編寫應當基于課文內容,在最典型的單元培養與之關聯度最高的思辨能力,關注思辨技能與課文內容“配對”的典型性。在此基礎上,應當將所涉及的語言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和情境化的學習體驗。

第三,思辨能力培養存在重輸入、輕輸出的現象。不少教材靜態設計過多,缺乏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與產出的機會(程曉堂、趙笑飛,2021)。教材中思辨能力活動的設計以分析性閱讀等為典型代表,缺乏口語、寫作等產出性技能的訓練。另外,思辨活動的設計閉合性較高,缺乏一定數量的開放性練習,限制了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我們認為,教材中的思辨活動設計應當以產出為導向,注重開放性,設計輸出性強、問題靈活、具有啟發意義的活動,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

第四,思辨能力的呈現方式較為單一。程曉堂、趙笑飛(2021)曾指出,部分教材設計不夠新穎、美觀,未充分利用圖片等視覺資源。從設計使用學的角度看,較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前期調研發現,相較于教材中其他板塊(如詞匯、語法、文化等),教材中思辨能力的培養更加缺乏多樣化教學資源。

3.面向思辨能力培養的教材編寫框架與原則

解決上述問題,厘清思辨能力的理論模型是編寫外語教材的基本前提。Paul amp; Elder(2014)提出的思辨能力模型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包括三個組成部分:思維要素(elements)、思辨標準(standards)以及認知特質(intellectual traits),如圖1所示。

具體而言,思維可通過目的(purpose)等八大要素來分析;思維的質量可借助清晰性(clarity)等十種標準來衡量;培養思辨能力的最終目的是養成謙遜(intellectual humility)等認知特質。Paul amp; Elder(2014)認為,思辨標準需要應用于思維要素中,而思維要素需要逐步發展到認知特質中,因此在該模型中,思辨能力的各種內涵不再是相互獨立的部分,而是互相關聯的動態模型。

厘清思辨能力理論框架之后,需要將其融入外語教材編寫的框架。回顧文獻發現,現有外語教材編寫的框架主要來自國外。Richards amp; Rogers(1982)提出外語教材的分析框架包括“理念(approach)—設計(design)—步驟(procedure)”三層分析原則。理念指教材編者對外語教學本質的認識,設計包含內容設計和練習設計兩層含義,步驟指課堂采用的教學技巧和實踐方法。然而,該框架提出時間較為久遠,未考慮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新形態教材的編寫因素。另外,由于缺乏具體的編寫流程,可操作性有待進一步論證。Jolly amp; Bolitho(2011)提出的外語教材編寫框架則包括五個階段:(1)需求辨識(identification of need);(2)語言探究(exploration of language);(3)情景化實現(contextual realization);(4)教學實現(pedagogical realization);(5)實物產出(physical production)。雖然該框架可有效指導教材編寫流程,但如何應用于面向思辨能力的編寫值得進一步探究。

回顧思辨能力和教材編寫的理論框架不僅可以明確各種思辨能力的內涵和分類,也有助于將上述理論進行本土化修訂。例如,Jolly amp; Bolitho(2011)提出的“情景化實現”實際上可以歸類于Richards amp; Rogers(1982)提出的“設計”層次。因此,筆者在借鑒前人相關成果的基礎上(Richards amp; Rogers, 1982;Jolly amp; Bolitho, 2011;Paul amp; Elder, 2014;賈蕃、徐曉燕,2023),提出面向思辨能力培養的英語專業教材編寫框架與原則,如圖2所示。

教材思辨板塊的編寫由“思辨編寫理念”和“思辨內容設計”兩大層次構成。“思辨內容設計”又包括“思辨技能確立”“思辨情景化實現”“思辨活動設計”以及“思辨呈現方式”四個維度。宏觀層面的“思辨編寫理念”決定微觀層面的“思辨內容設計”。后者中“思辨技能確立”是基本前提,“思辨情景化實現”和“思辨活動設計”是編寫重點,“思辨技能呈現”是設計載體。每個維度下還包括兩條編寫原則。

4.思辨能力在教材編寫中的實施路徑

本文以英語專業教材《新時代核心英語教程 綜合英語》(簡稱《新時代》)為例,結合圖2,從思辨編寫理念和思辨內容設計兩大維度闡述英語專業教材中思辨能力的編寫路徑。

4.1 思辨編寫理念

4.1.1 教育性

“教育性”指思辨能力與外語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通過思辨能力的培養落實課程育人、思政育人,培養學習者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B4U7①講解情感特質“相信理性(confidence in reason)”時,將思辨內容與當下時政熱點結合,啟發學生思考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For example, we should have reasons for constructing luxury hotels close to natural reserve to develop economy and choosing to protect these areas without artificial constructions. We choose the latter because we know environment protections is the basis to develop economy, which is also echoed by President Xi’s notion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此種編寫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該思辨特質,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解決目前思政元素生硬化、教育價值不強的問題,為思辨能力與課程思政實施的結合提供新思路。

4.1.2 顯性化

“顯性化”指教材專設思辨板塊,采用顯性思辨的編寫模式,將思辨能力的教學內容有計劃地編寫在四冊的各個單元中。《新時代》將思辨板塊作為與單元其他教學內容(如詞匯、文化)的并行板塊,以顯性的方式呈現思辨技能,遵循“概念講解+實例分析+解決路徑”的模式,在學生用書中明確目標思辨教學技能。例如,B3U1首先呈現思辨標準“深度”的概念,指出其內涵在于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問題的復雜性,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然后結合Text A的語篇分析實例,指出作者在分析“計劃報廢”的現象時,并不是簡單地將其歸因于資本的趨利性,而是認為“計劃報廢”的背后存在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新產品的追求等其他復雜因素的作用。最后,以三個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現“深度”的路徑。通過上述模式實現思辨能力編寫的顯性化,幫助學生更清楚地掌握理解各種思辨技能的內涵。

4.2 思辨內容設計

4.2.1 思辨能力確立

“系統性”指思辨技能的確立應當依據國內外成熟的思辨能力模型,將其有體系化地編排在一套教材的各個單元中。《新時代》中思辨能力編寫的系統性基于Paul amp; Elder(2014)的思辨三元結構模型,實現了思辨能力從概念化到具象化的過程,并將不同的思辨能力系統地編排在各個單元。每個單元聚焦于一類思辨能力,并圍繞該目標思辨能力設計系列的教學活動。這些思辨能力板塊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思辨能力整體,使學生對思辨能力的認識從碎片化過渡到體系化。

“漸進性”指應當循序漸進安排思辨內容,與目標學段所要求的學習難度相協同。Paul amp; Elder(2014)的思辨三元結構模型認為,思辨能力的呈現應該從思維要素逐步過渡到思辨標準和情感特質。因此,《新時代》緊貼學生的認知規律,B1和B2講解思辨要素,B3編寫思辨標準,B4則重點探討思辨特質,思辨能力涉及的語言、內容、認知難度和深度也逐層遞進。通過上述做法解決思辨能力編寫漸進性不強的問題。

4.2.2 思辨情景化實現

“關聯性”指思辨能力與語篇內容緊密結合,不脫離課文孤立講解思辨能力,充分挖掘語篇所蘊含的思辨元素。例如,B3U3講解思辨標準“廣度(Breadth)”時,緊密結合Text A的論證結構。該文作者為了論證在柬埔寨旅游的獨特性,從動植物類型、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等不同的方面進行了介紹,實現論證的廣度,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同時也提升了思辨能力的講解與課文內容的匹配度。

“遷移性”指培養學生將教材中學到的思辨能力遷移到個人生活、社會生活的能力。《新時代》鼓勵學習者將教材中的思辨能力運用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培養學生運用思辨能力的遷移性。例如,講解“因果推理(Cause and effect reasoning)”時,《新時代》預設了兩個與生活相關的實例,讓學生分析其背后原因:第一個案例是分析創業失敗的原因,第二個案例是分析退學的后果。兩個實例的主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重在訓練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思辨技能遷移并運用于實際工作與生活中的能力。

Example 1

Peter started up a business, but it was not successful. The causes of the failure could be:

* a lack of capital or funding

* an inadequate management team

* unsuccessful marketing initiatives

* …

Example 2

Tom dropped out of school.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could be:

* lower income

* fewer job opportunities

* …

4.2.3 思辨活動設計

“產出性”指活動設計應當關注產出性技能,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新時代》活動設計要求學生基于對本單元思辨技能的理解,用英文完成口語、寫作等產出性任務。例如,B3U10在編寫思辨標準“邏輯性(logic)”時指出滿足邏輯性的關鍵條件在于論據,即論據都有意義、相互支持、沒有矛盾,可以從證據中得出明確的推論。在設計單元產出任務寫作話題“Am I Satisfied with My Life?”時,預設三個前置問題:

*Your evaluation of your own life satisfaction

*Reasons behind your present life satisfaction.

*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it.

該產出任務要求學生對自己生活的滿足感進行評價并提供論據,使學生通過寫作產出訓練邏輯性這一思辨標準。因此,教材通過設置與思辨技能相關的語言產出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開放性”指練習與活動設計應當有一定的開放空間,給予學生應用思辨能力解決問題的自由度。例如,在B4U9中,思辨能力板塊并未呈現某一具體的思辨技能,而是以開放性提問的方式開展:

Do you think the intellectual traits discussed in Unit 1 to Unit 8 are interdependent? Why or why not?

該問題能促使學生對B4U1到B4U8的思辨認知特質進行整合,并探究這些特質是否相互關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本冊所學思辨技能的能力。《新時代》將思辨任務設計逐漸從閉合到走向開放的做法,賦予學生自由探索并運用思辨技能以及探究思辨特質的關聯性的機會,進一步延伸思維空間。

4.2.4 思辨呈現方式

“多樣性”指秉持多模態促學的理念,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以輔助思辨教學,從而使思辨能力的呈現多樣化。《新時代》一方面在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微課、教學課件、習題庫中專設思辨板塊;另一方面,教材的編寫充分結合數智環境,教學資源使用文字、圖片、表格、聲音、動畫、圖像等數量豐富、類型多樣、交互性強的思辨素材,通過多模態幫助學習者提升思辨能力,促進多元智能的協同發展。

“趣味性”指思辨能力的編寫應當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時代》參考程曉堂、趙笑飛(2021)的建議,在字體、字號、字距、顏色、留白、圖文搭配等層面,關注美學設計。例如,《新時代》在設計微課時,摒棄了傳統的教師出鏡講解的方式,設計與學習者年齡、人物、認知風格等相符的動畫,呈現思辨技能的相關概念及其應用。從立體感、動作、速度、感覺器官、符號類型等角度對微課的呈現方式進行趣味性設計,拉近與學習者的距離,增添了思辨技能學習的興趣。

5.啟示

本文對英語專業教材編寫與使用有如下啟示:

第一,教材編寫的目標和內容應充分關注社會時代背景和使用者的需求。鐘啟泉等(2008)提出了教材編寫應當滿足國家與社會、學科和學生三方需求。《綱要》將立德樹人與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提到了新高度。因此,思辨能力的培養要契合國家的政策方針,將思辨能力的國家需求體現在教材思辨編寫的教育價值中。從學科需求看,《國標》與《指南》都將思辨能力作為明確的能力要求體現在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中。因此,教材顯性化設計思辨板塊也進一步呼應了學科需求。同時,教材也應當關注學習者的需求(Minshan,2022)。提高思辨能力已成為當今英語專業學習者的客觀需求,且他們在主觀上也有提高思辨能力的愿望(張羽,2017)。因此,教材中思辨能力的編寫應關注學習者的認知需求,選擇具有認知挑戰性和富有爭議性的話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材編寫應基于一定的原則,體現編者的理念和認知。《新時代》思辨板塊的編寫,不僅體現了編者對教學經驗的物化過程,同時也凝聚了編者對教材思辨編寫原則的思考。教材是理論闡釋和教學實踐綜合作用的產物(賈蕃、徐曉燕,2023),二者缺一不可。教材使用者需要了解教材編者的理念,才能創造性運用,提升思辨教學效果。實際教學中,筆者建議在使用思辨板塊之前對教情和學情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將其融入課文講解的隱性教學,也可以單獨作為授課板塊的顯性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進行調整。如果學生思辨能力較弱,教師可以先采用思辨顯性教學,逐一講授思辨技能,在學習的中后期逐漸過渡為隱性教學。需指出的是,教材有別于教法,前者為靜態體系,后者為動態體系。顯性思辨的編寫模式并不意味著教師采用顯性思辨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從教材的不同板塊、不同功能、不同語境和話題中選取適當的思辨教學方法。

第三,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教材素養與思辨能力。教材不僅是“教”材,也是“學”材(Tomlinson,2012)。教師只有在備課過程中充分學習教材提供的多模態教學資源,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才能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自身思辨內容輸入的質和量、輸入頻率與時機等因素對思辨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朱正才等(2021)認為,課堂上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否進益,并非取決于教師是否安排專門時間或環節訓練學生思辨能力,而是取決于教師是否存在思辨的品質和培養意識。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首先需要培養和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需指出的是,教師還需關注教材的動態性評估(賈蕃,2022),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靈活使用多種思辨技能(毛艷楓,2024),持續跟蹤教材思辨能力培養的成效,提升教材使用素養和師生的思辨能力。

6.結語

本文探討了思辨能力在英語專業教材編寫中的應用,以期解決當前教材思辨能力編寫中亟待突破的問題,為英語專業本科教學理念創新和教材建設提供方法路徑。思辨能力的編寫需要考量思辨能力的理論模型,更需要依據教材編寫框架將其融入教材編寫實踐中。我們期待教材其他內容的編寫(如語言要素、關鍵能力等)能夠結合語言研究理論和編寫經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我國外語教材研究的理論水平和編寫質量。

注釋:

① B代表冊數,U代表單元數。B4U7代表《新時代》第4冊第7單元,下同。

參考文獻

[1]Djamas, D., V. Tinedi amp; Y. Azwir.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learning materials for improv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18, 14(4):66-84.

[2]Jolly, D. amp; R. Bolitho. A framework for materials writing[A]. In B. Tomlinson (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107-134.

[3]Mishan, F. Designing Authenticity into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22.

[4]Paul, R. amp; L.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 (3rded)[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2014.

[5]Richards, J. C. amp; T. Rodgers. Method: Approach, design and procedure[J]. TESOL Quarterly, 1982,16(2):153-168.

[6]Tomlinson, B.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J]. Language Teaching, 2012, 45(2):143-179.

[7]程曉堂,趙笑飛.外語專業語言類教材編寫的問題與建議[J]. 山東外語教學, 2021, (1):40-48.

[8]黃源深. 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 2010, (1):11-16.

[9]賈蕃. 中國外語教材評估研究30年(1990-2020)[J].當代外語研究, 2022, (1):83-92.

[10]賈蕃,馮鈺涵,盧珊. 基于混合法的英語專業教材語法內容編寫研究[J]. 外語教學, 2024, (2): 65-70.

[11]賈蕃,徐曉燕.思辨能力融入外語教材編寫的實踐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3, (1):75-82+95.

[12]李正栓,李迎新.美國高校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對中國英語教學的啟示[J].中國外語,2014,(6):14-20.

[13]劉正光,岳曼曼.轉變理念、重構內容,落實外語課程思政[J].外國語, 2020, (5):21-29.

[14]毛艷楓. 思辨能力與跨文化能力的融合培養——基于《新未來大學英語》的任務設計分析[J]. 山東外語教學, 2024, (2): 72-82.

[15]曲衛國. 課文在英語綜合課上作用的探討[J]. 外語電化教學, 2016, (3):3-8.

[16]蘇翊翊. 論說文批判性思維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之比較[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2):150-156.

[17]孫有中.思辨英語教學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9, (6): 825-837+959.

[18]文秋芳. 產出導向法:中國外語教育理論創新探索[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

[19]文秋芳,孫旻.評述高校外語教學中思辨力培養存在的問題[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3):6-12+94.

[20]徐錦芬,朱茜,楊萌.德國英語教材思辨能力的體現及對我國英語專業教材編寫的啟示[J].外語教學,2015,(6):44-48.

[21]張羽.高校外語教師思辨能力考察:問題與對策——“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獲獎選手個案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7,(7):53-57.

[22]鐘啟泉, 汪霞, 王文靜.課程與教學論[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23]朱正才,曹藝, 張利東. 大學校本英語水平考試中的幾個核心語言能力構念[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1,(1):54-60.

[24]鄒紹艷, 高秀雪.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調查——一項基于反思性問卷的研究[J].外語研究, 2015 ,(3):61-65.

(責任編輯:潘潔)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外語教材開發的界面研究”(項目編號:23FYYB046)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項目“多語種數據庫在外語教材編寫中的應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賈蕃,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材、語言測試。電子郵箱:jiafanfanjia@163.com。

劉俊玲,副教授。 研究方向:外語教育、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電子郵箱:110904505@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不卡视频国产|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日韩中文欧美|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黄色高清|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天天操天天噜|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青青| 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黄色网| 91丝袜乱伦|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伊人成人在线| 91九色最新地址|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在线精品自拍|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91亚洲免费视频|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黄色成年视频|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色首页AV在线|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网| 香蕉网久久| 色婷婷狠狠干|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日本国产精品|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91娇喘视频|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夜夜拍夜夜爽| 亚洲另类色|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性色一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日韩毛片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看|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噜噜噜综合亚洲|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