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優秀的個人能力,推動學生的進步與成長。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小學英語 教學質量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6.028
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但是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亦面臨著傳統文化逐漸被忽視的問題。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小學英語教師應將其融入英語教學。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通過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節日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知識,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相結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拓寬其視野和增加跨文化理解,提升語言技能和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并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這樣的結合將為孩子們提供更豐富、廣泛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成為更加優秀的新時代小學生。
1.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中華傳統文化秉承尊師重道、孝悌忠信、團結友愛等價值觀念。而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期,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可以通過教授有關中華文化背景的英語課程,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使其形成尊重、紀律、禮貌、團隊、友愛等良好品質。
2.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學習英語有助于拓寬孩子們的視野,了解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差異。通過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能夠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同時也能使外國學生對中國有更全面的認知,增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3.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豐富的詩歌、故事、成語等,通過將這些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將其與英語結合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語言結構和規則的理解,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4.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
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讓中國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能夠提高他們對自己國家的自豪感和文化認同。同時,在國際間交流中,展示具有獨特魅力的中華文化也有助于塑造中國形象,增強國家形象和影響力。
5.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標》推行后,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而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可以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力、想象力、情感態度等。同時,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擴展學科知識領域,還可培養學生對歷史、社會、地理等多元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
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小學英語教學更加有意義、生動有趣,并且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種教學模式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學生形成更高的英語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引入傳統文化話題,組織會話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話題,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增強他們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在教《Winter" Holidays》這一單元時,可以引入一個傳統文化話題,如冬天的特殊節日。可以提到臘八節,作為一個案例進行引導討論,并且讓學生通過繪畫來表達他們對節日和習俗的理解。臘八節是中國傳統的冬季節日,在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英語教師可以在課上介紹這個節日的起源和意義,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展示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對臘八節有更直觀的了解。接著,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冬天是否還有其他特殊的節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引導他們逐漸想到其他冬季節日,如圣誕節、元旦等。學生可以自由發言,分享自己對這些節日的認知和體驗。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臘八節展開繪畫。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關鍵詞,如“臘八粥”“寒食”“傳統食品”等,供學生構思繪畫內容。學生可以用圖畫和英語單詞描述他們所選的節日習俗,同時展示他們對臘八節習俗的理解。
在傳統文化討論環節中,教師應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鼓勵他們運用英語描述自己繪畫中呈現的冬季節日習俗。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表達方式,如問問題、描述特征或活動等,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向其他學生提問來促進交流。通過引入臘八節這個案例,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拓寬學生的視野。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對冬季節日的認知,提升其英語表達能力;它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繪畫中聯系英語表達,加深對節日習俗的理解和記憶。
2. 結合傳統文化資源,創新單詞教學
傳統文化是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很好地結合到單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詞匯,如“春聯”“唐裝”等,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示,并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匯的含義及文化背景。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游戲、趣味性的活動來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這些詞匯,例如做卡片配對游戲或進行拼圖等。這樣的創新單詞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果,還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例如在教《Spring Festival》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采用建構趣味教學活動的方法,結合傳統文化資源,創新單詞課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背誦相關的英語單詞。一個具體的例子是通過多媒體呈現一張過春節的照片,并將與本單元有關的單詞標注出來。教師可以呈現一張描繪春節氣氛的照片,并將圖片上和春節相關的單詞進行標注,如“燈籠-Lantern”。然后,教師可以一邊講解春節的文化習俗,以增加學生對該節日的了解,一邊幫助學生背誦英語單詞。通過結合視覺和聽覺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和記憶有關春節的英語單詞。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其他趣味教學活動來鞏固學生對單詞的記憶。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或小組競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單詞進行交流和互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還能加深他們對單詞的記憶和理解。
通過以上的教學案例,教師可以在教授《Spring Festival》這一單元時,結合趣味教學活動和傳統文化資源,創新單詞課程,從而提高學生背誦單詞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單詞的記憶,也能夠培養他們對春節文化的興趣和理解,使學習英語變得更有趣和有意義。
3.融入傳統文化繪本,優化閱讀教學
英語繪本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相對較弱,使用英語繪本作為閱讀材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英語。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英語繪本,更是將兩者的教育價值相互融合,可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通過融入傳統文化繪本,可以優化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傳統文化故事書籍,如《Monkey King》《Mulan》等,并結合繪畫、插圖等形式進行展示。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故事情節以及其中包含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
以《Mulan》這個繪本故事為例,它主要講述了我國古代女將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介紹繪本中的圖片、展示詞匯和句子等方式,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故事情節,拓展他們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也通過閱讀繪本,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如封建禮儀、古代服飾特點、古人家庭觀念以及勇敢無畏的精神等。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入外國古代從軍故事,比如古希臘、古羅馬或封建時代的阿拉伯帝國等,從戰爭背景、軍士服飾,以及矛盾沖突等方面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隨著初步閱讀的結束,英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朗讀和角色扮演。合作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共同完成任務的能力。分角色扮演朗讀則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表達和語感,增加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這種互動形式,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并使之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和體驗相聯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Mulan》,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還可以讓他們了解和欣賞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合作朗讀和角色扮演等活動,學生不僅在語言層面上受益,還培養了團隊合作、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4.講解傳統文化故事,加強聽力教學
講解傳統文化故事是加強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可以用簡單明了的語言給學生講解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故事,例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資源輔助講解,并適時提問以檢驗學生的聽力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聽力技能,還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教《Sports》這一單元時,英語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運動項目,為學生講解有趣的傳統文化故事,以豐富他們的文化認知。一個例子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每年舉行的三月三運動會,這是一個融合了各種有趣的中華民族傳統運動的盛會。通過播放運動的相關故事音頻,利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畫面,不僅能夠完善聽力教學,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并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通過引入少數民族的傳統運動項目,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于中華民族多樣性的興趣;講解有關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月三運動會的故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國擁有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同時,學生還能夠了解到這些少數民族所保留的傳統運動在當地社區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世界上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這些傳統運動節目,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英語詞匯和句型。通過觀看視頻或圖片,學生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各種運動項目的特點和規則,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配合相關場景進行英語表達。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增加了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還加強了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
此外,通過講解這些中華民族傳統運動背后的文化故事,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例如,在三月三運動會中,壯族人民會舉行劃龍船比賽和跳廣場舞等活動,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相關的歷史典故、傳說故事或者習俗意義,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夠增進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和尊重。
整體來看,結合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運動項目來講解《Sports》這一單元,是一種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學生文化認知的有效方法。通過故事音頻、多媒體和相關畫面的運用,不僅可以完善聽力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并且增加他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程度。這種綜合教學方法既促進了語言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5.利用傳統文化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利用傳統文化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自我探索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自主研究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話題,如傳統戲曲、古代建筑等。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選擇,讓學生們自己探究傳統文化與英語之間的關聯。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性,同時促進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以《Birthday》為例,教師可以在介紹西方人過生日習俗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傳統的過生日的方式。然后將兩者進行對比,直接將中外生日習俗的不同點呈現在學生前面,供學生進行區分與思考,體會不同地域之間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例如課余時間,向學生提出問題,鼓勵他們主動思考并尋找答案:“同學們知道中國傳統習俗中,過生日是怎樣的嗎?”這樣的引導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主動去探索和了解更多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
通過自主探究傳統文化知識,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能有助于優化英語教學。傳統文化與英語知識的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當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生日習俗時,他們可以用英語表達和描述這些習俗,擴展他們的詞匯和句型結構。同時,了解傳統文化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他們對英語的學習更有探索性和深入性。給學生機會進行自主探究傳統文化與英語之間的關聯,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也有助于優化英語教學。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使英語學習更加富有意義和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種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并且促進國內外文化的交流與理解。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繼續探索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結合策略,創造出更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超《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校園英語》2023年第27期。
[2] 王粞《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研究》,《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7期。
[3] 鄭潔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傳統文化滲透目標》,《家長》2023年第23期。
[4] 楊麗《核心素養下傳統文化如何融入小學英語課堂》,《天津教育》2023年第22期。
[5] 劉奎田《論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