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雕翡翠作為國家工程領域內的瑰寶,其琢碾技藝歷經千年砥礪,已發展成為獨具魅力的藝術。玉雕翡翠中的琢碾制作不僅是一種制作技術,更是深邃的文化語言,其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審美意趣?;诖?,玉雕翡翠制作過程充分體現了國家工程與現代技術的融合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展現出歷史文化與工藝美學的交融,凸顯國寶級工藝品的非凡價值。
關鍵詞:國家工程;玉雕翡翠;琢碾制作
玉雕翡翠作為中華民族珍貴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工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選材、設計到成品制作,每一個步驟都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對工藝美術的深入研究。琢碾制作技藝不僅涵蓋了翡翠原石的篩選標準,如透明度、色澤、紋理及裂紋分布的科學鑒定,也包含裁料、打磨、雕刻等一系列工序的精確執行。此過程需依據翡翠的硬度、韌性等物理特性進行細致規劃。在玉雕藝術表現上,工藝師需依循玉石本色,以發揮其流光溢彩的天然特性,從而精心設計出既符合現代審美又承載傳統文化寓意的藝術作品。研究玉雕翡翠琢碾制作技藝,旨在從材料學、美學、工藝學等多角度解析其復雜工序與精神內核,為此藝術形式的創新與傳播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玉雕翡翠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琢碾技藝的演繹,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與工藝精粹。在國家工程中,玉雕翡翠的制作工藝,特別是選材與預處理技術,關系成品的質量與藝術效果。選材過程依賴于翡翠的原料品質識別和分類,而翡翠原石的品質高低、顏色與透明度的不同,從而直接影響玉雕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和市場價值。國家工程對玉石材質的篩選強調綜合利用現代科技與傳統經驗,包括光學檢測、紅外光譜分析等技術,以精確評估翡翠原石的內部結構與外部特征[1]。在預處理技術中,去除翡翠原石中的雜質、調整石體的水分含量及其他化學處理效果,為后續的琢碾加工打下堅實基礎。在琢碾制作階段,工藝師需運用精湛的技藝對翡翠原石進行精確切割與磨光,每一個步驟都需精確控制切割角度與壓力,以保持翡翠的完整與美觀。此外,針對不同的翡翠原石特性,選用合適的切割工具和磨料是實現最佳加工效果的關鍵。在加工過程中每一項技術的選擇,均需以對翡翠物理和化學特性的深刻理解為基礎,以確保最終產品的完美展現。特別是在國家工程級別的玉雕翡翠制作中,對材料的每一次接觸都必須嚴格控制,以防對珍貴翡翠原石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玉雕翡翠的選材與預處理技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使得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有效結合,不僅提高玉雕作品的制作效率,更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一)宗教神話類玉雕
玉雕翡翠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珍品,在國家工程的大力支持下,宗教神話類玉雕制作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卓越的技藝水平。宗教神話類玉雕常見的主題包括道教的神仙、佛教的佛陀和菩薩以及眾多漢傳神話中的神獸,如龍、鳳等。該主題不僅在視覺上給予觀者深刻的藝術享受,更引人在精神和文化上產生共鳴,從而傳遞豐富的宗教哲學和民族傳統價值。宗教神話在玉雕中的再現是天然材料與人類文化精神的完美結合[2]。工匠通過對神話故事的深入理解和對玉石物理特性的精確把握,將復雜的宗教圖像和符號生動地刻畫在玉石之上。此類藝術創作不僅要求技藝高超,更需要藝術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敏感的審美,才能確保每一件作品都能精準地傳達宗教故事的精神內核和文化寓意。圖1展示的是普賢菩薩的形象。菩薩身著華麗的袈裟,莊嚴肅穆地坐在蓮花座上,手持寶塔、神態莊重肅穆(圖1)。菩薩的面容和身姿展現了慈悲與智慧,反映了普賢菩薩形象的神圣和普度眾生的意愿。整體造型精湛、細節處理精細,體現了玉雕翡翠藝術的高超技藝和深厚文化內涵。在藝術表現方面,宗教神話類玉雕作品不僅是對形象的簡單復制,更是對其內涵的深度挖掘和藝術再創造。雕刻師通過對神話故事的深入解讀和藝術想象,將傳統故事融入現代審美,創作出既具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的藝術作品。例如部分作品會通過玉雕的形態和線條來表現神話中角色的神秘、莊嚴或威嚴等特征,而另一部分作品則通過刻畫故事細節和表情來展現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二)吉祥如意類玉雕
吉祥如意主題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符號,也是玉雕藝術表現的核心內容之一。吉祥如意通常象征好運、幸福和順利,此類寓意在玉雕中通過各種象征性的圖案和設計被精心表達和呈現。在玉雕中,該主題內容豐富,不僅限于直接的如意圖形的雕刻,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其他吉祥物,如蝙蝠(象征福氣)、魚(象征富裕)以及蓮花(象征純潔和高雅)(圖2)等。此類圖案的選擇和組合不僅反映了工匠的藝術創意和技術水平,也反映了玉雕作品的文化深度和藝術價值。工匠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對玉石材質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技術的運用,使得每一件作品都能夠完美地結合玉石的自然美與文化寓意,從而創造出既美觀又充滿深意的藝術作品[3]。此外,吉祥如意主題在玉雕中的呈現也強調了與觀賞者的情感共鳴。玉雕不僅是視覺藝術的表現,更是情感和文化的傳遞者。通過觀賞充滿吉祥寓意的玉雕作品,人們能夠感受到心靈的慰藉和美好的祝愿,此體驗超越對物質的欣賞,達到與觀賞者精神層面的交流。該主題常見于玉雕中,不僅因其吉祥的寓意,而且還因為其能夠在玉雕中展現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技術難度。玉石的選擇十分關鍵,必須具有適合精細雕刻的質地和光澤才能在雕刻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展示玉石的天然美[4]。例如,翡翠的選擇就會側重其色澤和透明度,其特性能夠在雕刻后更好地展示光與影的交錯和層次感。此外,玉雕的藝術表現還體現在工匠對玉石自然屬性的巧妙利用上。通過精細的打磨和雕刻,工匠不僅展現了玉石的自然美,還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表現力。在光線的照射下,優質的玉石能夠顯示出驚人的透光性和色彩變化,自然的特性被工匠用來增強玉雕作品的藝術效果,使之功能不局限于可觀賞的藝術品,還是能夠表達情感和傳遞文化價值的媒介。

(三)動植物類玉雕
動植物類玉雕在玉雕藝術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們不僅是自然美的再現,更是文化寓意與審美情趣的傳遞者。玉雕藝術家借助各類動植物形象,將玉石的天然紋理與色澤巧妙融合,經過細致的琢碾加工,賦予玉石以生命力,形成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作品。動物類玉雕常表現為稀缺、金蟾、蝴蝶、蛇等傳統吉祥物,或如猛虎、翔鶴等形態各異的動物,每種動物均承載著不同的文化意象和深層寓意(圖3)。植物類玉雕,則以竹、梅、蘭、菊等“四君子”為常見題材,以及蓮花、牡丹等寓意吉祥的花卉,其在玉雕中往往和諧而富有詩意,傳遞出對自然的頌贊和對生命的崇敬[5]。在玉雕創作中,動植物象征自然的精華,是傳遞吉祥寓意、表現生命力與和諧美的重要元素。琢碾工藝精準捕捉動植物的生動姿態,通過玉質的溫潤、光澤與色彩的自然過渡,將觀賞者帶入和諧共生的自然世界。因此,玉料的選材需考慮翡翠的色澤、質地以及透明度,選擇最能體現動植物特性的玉料,是創作過程的起始。選材后,工藝師需運用精湛的雕琢技藝,如點刻、陰線、陽線、圓雕、浮雕等,將玉料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形象。此類技藝的應用必須既符合翡翠玉質的特點,又能展現動植物的生動性和藝術性。完成雕琢后的作品需通過細致的拋光工序,凸顯玉石的細膩質感和光澤,使動植物的形象更加生動立體,從而充分展現出玉雕藝術的高超技藝和藝術魅力。進一步地,對動植物類玉雕作品的藝術表現與主題深化進行研究,還需考慮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和審美標準。同樣,植物象征的多樣性也為玉雕作品的多元解讀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
在玉雕翡翠領域,作品的完成與后處理是將玉雕藝術品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形態提升到極致的關鍵步驟。完成階段涉及精細琢磨、精確修整和細致打磨等工序需嚴格遵守國家工程玉雕翡翠國寶琢碾制作技藝的標準操作程序。在琢磨階段,玉雕師需依據玉料的質地和硬度,選擇合適的磨料和磨具,如砂輪、水磨石等,按照作品的立體形態逐步精磨,直至表面光滑、細膩。修整階段則需要工匠運用精密工具,如雕刻刀、修邊機等,對作品的細節進行精雕細琢,以確保圖案的完整性和生動性[6]。打磨是對玉雕作品進行最后潤飾,使其表面光澤度和光滑度達到最佳效果。此時常用的工具包括拋光膏和拋光輪,它們能夠在不損傷玉石的前提下,增強作品的整體美感。完成此類工序后,還需進行嚴格的質檢,包括檢測光澤度、通透性和色澤均勻性等,確保玉雕作品達到國家工程的標準。后處理則包括玉雕作品的保養與保存,此階段要求對玉石特性有深入的理解,以及對保護材料和方法的正確選擇。保養涉及防止溫度變化、濕度影響等環境因素對玉石造成的損害,還包括日常的清潔和護理,如使用軟布輕擦,避免化學物質的腐蝕。
綜上所述,玉雕翡翠不再只是簡單的物質表達,其已變成承載深厚文化意義與美學價值的藝術形式。此藝術通過琢碾制作技藝的細致入微,展現出翡翠獨有的質感與色澤,使每一件作品都散發出獨特的藝術光芒。未來,玉雕翡翠的發展應更加注重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和文化發展,從而確保其能夠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作者簡介
張欽榮,男,中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為玉石雕刻。
參考文獻
[1]李海琪.玉雕翡翠國寶制作技藝探析[J].天工,2022(34):43-45.
[2]王國清.淺談當代玉雕藝術之翡翠雕刻[J].消費導刊,2021(51):280-281.
[3]陳梅泉.形色合鳴,宛如天成—翡翠雕刻的藝術探究[J].消費導刊,2023(41):51-54.
[4]王旭陽.CNC技術及其在翡翠雕刻領域的新應用[J].中國寶玉石,2016(增刊1):94-98.
[5]王文薇,盧靭,尹作為.當代騰沖翡翠玉雕工藝的傳承與發展路向研究[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中英文),2024(1):76-87.
[6]鄭國柳.翡翠玉雕工藝品的現代設計與創新研究[J].收藏與投資,2023(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