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23年,自然資源系統圍繞“兩統一”職責,堅持“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工作定位,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可圈可點的新突破、新成效。
在自然資源概況方面,《公報》顯示,根據2022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成果,全國共有耕地12 758.0萬hm2、園地2 011.3萬hm2、林地28 354.6萬hm2、草地26 428.5萬hm2、濕地2 356.9萬hm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 596.8萬hm2、交通運輸用地1 018.6 萬hm2、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 629.6萬hm2。在林地中,喬木林地19 680.8萬hm2,竹林地699.2萬hm2,灌木林地5 835.8萬hm2,其他林地2 138.8萬hm2;在草地中,天然牧草地21 329.7萬hm2,人工牧草地58.7萬hm2,其他草地5 040.1萬hm2。在濕地中,紅樹林地2.9萬hm2,森林沼澤220.7萬hm2,灌叢沼澤75.4 萬hm2,沼澤草地1 112.9萬hm2,沿海灘涂149.6 萬hm2,內陸灘涂602.2萬hm2,沼澤地193.3萬hm2。
在嚴守資源安全底線方面,《公報》顯示,根據2022 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成果,全國耕地面積為12 758.0萬hm2,耕地總量實現凈增長,實現了《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 年)》確定的18.65億畝耕地保護目標,守住了耕地紅線。2023年,全國各地聚焦穩住總量、優化布局、壓實責任三件大事,緊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嚴格執法三個環節,全力推進耕地保護各項改革措施落實見效。
在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方面,《公報》顯示,自然資源系統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積極穩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指導各地嚴守底線規范實施356 個部級鄉鎮試點,推進浙江寧波、廣州從化、廣西交通沿線、福建泉州等不同尺度試點。對全國各級各類1 304 個試點進行階段性評估總結,累計投入資金4 488億元,完成綜合整治25.2萬hm2,實現新增耕地3.1萬hm2、減少建設用地0.8萬hm2,在優化農村地區國土空間布局、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要素保障、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顯著成效。
在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公報》顯示,“十三五”以來部署的52 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推進實施,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770多萬hm2,2023 年中央財政下達獎補資金142億元,提前下達2024年度獎補資金107億元?!笆濉币詠恚谥攸c區域流域部署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帶動全國累計修復治理面積32 萬hm2;已支持沿海城市實施175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共整治修復海岸線1 680 km,濱海濕地5萬多hm2。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截至2023年末,政策性金融投入資金累計達3 500 億元。2023 年新增支持7 個山水工程,計劃修復面積55萬余hm2;新增支持18 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預計修復面積2.6萬hm2;支持新實施16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預計整治修復海岸線125 km、濱海濕地1.3萬hm2。指導出臺28 個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加快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建設。部署開展全國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抽查檢查。
在維護資源資產權益方面,《公報》顯示,2023 年,全國頒發不動產權證書6 933.8萬本,同比下降11.5%。其中,宅基地使用權/房屋(構筑物)所有權證書1 383.0萬本,宅基地使用權證書320.1萬本。全面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成果更新匯交,全國2 781 個縣(市、區)已更新匯交至全國庫統一管理;印發《關于持續推進農村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通知》,加快推進已有登記成果整合匯交,全國庫宅基地證書量達1.5億本;印發通知指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地區規范做好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工作,明確未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的,不得入市。
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方面,《公報》顯示,2023年,自然資源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積極推進,共發布51項國家標準、156項行業標準,推動43項國家標準立項,下達198項行業標準計劃??萍汲晒怯浌ぷ鞣€步開展,2023年共登記1 226項科技成果,比上一年度增加47.4%。申請受理專利3 927項,同比增長40.2%,2023年專利授權數3 450項,同比增長22.7%,獲得科技獎項296項。自然資源和林草系統3人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新入選國家級科技人才計劃。
(記者: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