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如何以真實且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與挑戰性的情境與任務,驅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的寫話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趣味性 挑戰性 情境評價 情境融合 任務驅動
學習任務群關注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富于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那么,如何更好地把學習任務群融入日常的寫話教學中呢?筆者認為,要精選趣味性情境,創設挑戰性情境,貫穿情境化評價,把情境性與任務驅動相融合,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和寫話能力。本文以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貓和老鼠》的寫話教學為例,試圖從學習任務群中情境對促進寫話水平提升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教學實踐心得。
一、精選趣味性情境,找準任務觸發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以往的寫作教學,教師常常停留于觀察層面,并未真正落實對學生另外三點能力的提升,從而使學生很難真正走入角色的內心。教師應創設一個真實且富有趣味的任務情境,找準任務的促發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寫話的內驅力,讓學生樂寫、愿寫。
設計學習情境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將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有效結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是以“親近自然”為人文主題,語文要素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本單元時,要將語文要素貫穿于整個單元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富有趣味的情境,并在教學中循序漸進,體現出教師指導的層次性。
在《貓和老鼠》的寫話內容中,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張靜止的圖片以及三句寫話要求。要想讓這張靜止的圖片富有生命力,教師可創設情境,把靜止的圖片動態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筆者在教學時,創設了以“最佳小偵探”為大情境的學習任務,由一個小懸疑引入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這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該學習任務為:小主人睡醒后,發現家里有小動物的腳印。于是,他查了監控,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畫面,需要同學們變身小偵探幫他查找原因,并用偵探筆把自己發現和想象的畫面寫出來。探案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趣味性情境,能夠快速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容易讓學生融入課堂。筆者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大膽猜想。如:夜幕降臨,周圍都安靜了,鳥兒不唱了,青蛙不叫了,連小主人也進入了夢鄉。聰明的小偵探們,猜猜小老鼠出洞做什么。學生結合生活中及影視作品中所了解到的老鼠的特點,發揮想象,大膽猜測老鼠出洞的原因。有的猜測出洞是找吃的,有的猜測出洞是找同伴,有的猜測出洞是解悶,等等。在課堂結尾時,筆者又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在緊扣寫話要求的同時,引導學生將觀察圖片與聯系生活再次緊密結合。
學生喜歡這樣具有趣味性的情境體驗,簡單的一張圖片,學生可以小偵探的身份,去揣摩事情發生的前因后果。在以往的寫話練習中,學生可能只是停留在描寫小老鼠被貓嚇到的樣子上,而創設了真實的情境后,學生就會大膽猜想小老鼠出洞的原因,以及后面發散性的故事結局。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同時也達到了本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目的。不難發現,當一個有趣的情境始終貫穿于課堂時,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
二、創設挑戰性情境,激活任務生長點
《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任務群可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帶領學生開展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在一個又一個的學習任務中,形成一點一滴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索精神。顯而易見,學習任務是語文學習的載體之一,是推動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快速通道。因此,立足于大情境,筆者設計了富有情境性的進階式的寫話任務,引導學生突破層層挑戰,在明確的目的下完成寫話任務,讓學生明白了為何而寫。
在教學《貓和老鼠》這堂寫話課時,筆者把情境與任務做了一個融合,交給了小偵探三項任務。任務一:觀察整體,說完整;任務二:合理想象,說具體;任務三:回顧內容,寫生動。
任務一由偵探隊長給出寫話提示,學生在提示中完成觀察整張圖片的任務,并且讀懂常常容易遺漏的寫話要求。通過從整體到細節的觀察順序,學生能有條理地觀察畫面,并且能夠緊扣每個寫話要素,真正做到心中有數。任務二出示“最佳小偵探”觀察單(見圖1),教師提示學生,最佳小偵探不僅要會整體觀察,還要會關注細節,嘗試用偵探法寶——放大鏡觀察貓的樣子。四人為一組先分享自己觀察到的貓的表情,再搭配學過的動詞,讓畫面動起來,更加豐富有趣。接著再遷移運用學到的觀察與聯想的方法,觀察老鼠的表情,揣摩老鼠的心理活動以及想象故事的結局。任務二的幾次想象任務,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樣的設計富有彈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品質,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任務三引導學生回顧總結:開頭為老鼠出洞原因;過程為小偵探觀察到的貓和老鼠的表情與動作,揣摩心理活動;結尾為小老鼠最后會怎么做。
整堂課任務明確,帶領學生在三個進階式的偵探任務中,完成體驗式的寫話課堂學習。每一個任務并非只是簡單地觀察圖片,而是緊扣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想象”進行合理設計;每一個任務也并非只是獨立地存在,而是與情境相互依存,既有挑戰的趣味性,又有相對應的能力生長點。
三、貫穿情境化評價,打造任務展示臺
《課程標準》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倡導實施過程性評價,把“教—學—評”融為一體。因此,在寫話教學中,要把評價貫穿于情境及學習任務中,讓學生明白每個任務,有方向地進行學習,并且還要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
在《貓和老鼠》寫話教學時,筆者設計了一張偵探評價表(見表1)。評價要求與情境緊緊相扣,指向性明確,難度有層次變化,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評價真正實現可讀化、可視化、有層次化。當學生完成每個任務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進行小結,讓學生拿出評價表,及時為自己打“☆”。不僅如此,評價的主體也在不斷地改變,有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評。要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寫話信心,挖掘學生的寫話潛能,調動學生的寫話興趣,促進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
表1 “最佳小偵探”評價表
[任務 任務一 任務二 任務三 評星標準 1.內容說完整
+1☆
2.猜原因+1☆ 1.寫出貓的表情、動作+1☆
2.合理想象結局
+1☆ 1.語言通順連貫
+1☆
2.展開合理想象
+1☆
3.用上學會的好詞+1☆
4.格式正確+1☆ 評星 自評:( )☆ 小組評:( )☆ 教師評:( )☆ 總星 ]
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寫話教學,要將情境與任務相融合,并將之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學習任務群為抓手,讓學生在真實且快樂的情境中開展看、聽、思、說、寫等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