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里斯本丸沉沒》:用中國話語講述世界故事

2024-01-01 00:00:00張同道邢菲
藝術學研究 2024年6期
關鍵詞:敘事

【摘 要】 《里斯本丸沉沒》是一部“打撈”第二次世界大戰塵封歷史,深入刻畫戰爭之殤,具有人類視角與世界格局的工業級紀錄電影。該片以解謎般的邏輯推理過程,細致梳理線索、呈現真相,講述了“二戰”時滿載英軍戰俘的 “里斯本丸”中彈沉沒與被拯救的故事。影片對戰爭“受害者”及其后人的關注充滿深情,從人道主義出發,展現了“職責”與“道義”兩種思維的碰撞,揭示出戰爭永遠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悲劇。該片以“口述歷史”的方法打破好萊塢式“二戰”敘事,用中國話語講述世界故事。

【關鍵詞】 《里斯本丸沉沒》;“二戰”題材紀錄片;敘事;電影美學

《里斯本丸沉沒》是一部調查82年前的“二戰”史實的紀錄電影。1942年,運輸1816名英軍戰俘的日軍運輸船“里斯本丸”在從中國香港前往日本途中,由于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志,在中國舟山東極島海域被美軍潛艇擊中沉沒。日軍將戰俘封鎖在艙底,并用木條和帆布釘死艙門,英軍戰俘奮勇自救,卻遭到日軍射殺。危難關頭,舟山漁民冒死劃著舢板打撈起384名戰俘,并將他們安頓在村里提供救助。然而,最終仍有828名戰俘死于日軍射殺或隨船沉沒海底,這是“二戰”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悲劇。

導演方勵原本是一位地球物理學者、海洋技術專家,在偶然從東極島漁民口中得知這段歷史后,此前身為故事片制作人的他耗時8年、耗資5000萬,采用工業級電影制作方式完成了這部122分鐘的影片。《里斯本丸沉沒》2023年8月15日在英國倫敦電影節世界首映后,獲得了IMDb8.5分的評分[1]。2024年9月在中國內地上映后,獲得了豆瓣9.3分[2]、貓眼9.6分[3]的高分評價,并獲得第3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這部絕非熱門選題的“二戰”題材紀錄電影為何會在國內外獲得如此好評?該片在立意、敘事、美學方面有哪些特點與成功之處?這部作品能為我國“二戰”題材紀錄片走向世界帶來哪些思考與啟示呢?

一、《里斯本丸沉沒》的敘事特征

(一)“解謎”式呈現真相

《里斯本丸沉沒》講述了“二戰”時滿載英軍戰俘的 “里斯本丸”中彈沉沒與被拯救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里斯本丸”沉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帶給幸存者及遇難者后人哪些影響,以及這一事件帶給今天的我們哪些思考。跨越80年歷史時空的沉船真相,在導演方勵好奇心的驅使下,以調查尋訪的方式浮出水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近80年來,世界各國媒體、影像工作者從未停止過對“二戰”史實的挖掘與思考。“里斯本丸”的主要受害者為英軍俘虜,英國學者托尼·班納姆最先調查這段歷史并撰寫了《里斯本丸沉沒:英國被遺忘的戰時悲劇》一書,而紀錄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則是中國紀錄片人對這一事件的調查、記錄與解讀。導演方勵作為《里斯本丸沉沒》的核心人物,既是真相的調查者,也是推進敘事的原動力,他以解謎般的邏輯順序梳理著紛繁無序的信息,逐步呈現關于“里斯本丸”沉沒的真相。

影片開篇于海底沉船現場,觀眾懷著對一段歷史的好奇心,被方勵引導著開啟“尋找真相”之旅:2016年帶著最先進的海陸空裝備大規模搜索東極島附近海域并發現沉船;2017年通過無人測繪艇搭載聲吶對沉船進行精細掃描成像,與原船建造圖紙對比后確認沉船即為“里斯本丸”。“里斯本丸上究竟發生了什么?”方勵的發問制造了如故事片從探案現場出發的觀影效果。

尋找真相的過程是曲折漫長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甚至需要使用一些“特殊”手段。為彰顯主題或濃縮進程,很多紀錄片對“調查尋訪”過程往往一筆帶過甚至只字不提,而《里斯本丸沉沒》則異乎尋常地注重展示調查尋訪的過程。一方面,當發現通過英國軍事顧問能夠找到的知情者非常有限時,方勵大膽地提出要在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連續刊登整版尋人啟事。在《星期日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電訊報》連續一個月刊登整版廣告的“瘋狂”舉動讓英國廣播公司(BBC)將方勵請進直播間一問究竟,繼而在英國社會引發新一輪熱議,甚至還有媒體贈送了整版廣告[1]。另一方面,在日本,因官方拒絕透露個人信息而無法找到“里斯本丸”船長下落時,方勵再次不惜花費重金動用私人偵探才找到了船長后人。這些或“轟轟烈烈”或“不宜言說”的過程都被方勵精確地收入片中,讓“調查尋訪”的過程本身同樣成為看點,吸引著觀眾被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國導演逐步帶入歷史,走進真相。

呈現真相的過程是復雜繁瑣的。關于“里斯本丸”的信息是多樣化、碎片化的:有健在戰俘的親口講述,有幸存戰俘生前留下的信件、回憶錄或錄音,也有幸存戰俘后人對親人的追憶,還有大量的來自不同國家的相關文獻資料。《里斯本丸沉沒》以事件為中心,將所有信息視為敘事“材料”,忽略信息載體的差異,選取最能生動說明進程與細節的材料進行排列組合,讓塵封的歷史真相清晰、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結尾處,“里斯本丸”遇難英軍后人在方勵的帶領下來到東極島,在離沉船30米的海面憑吊父輩。這場告別是方勵為整個故事人為制作的終章“材料”,讓遇難者后人了卻與父輩“相見”的心愿,讓歷時8年的調查尋訪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二)人本主義視角引發共鳴

如果說“調查尋訪”是對事件原委的客觀追溯,是一部紀錄電影的敘事方法,那么用何種態度講述事件里的人,則是導演的主觀選擇,而這關乎人道與情感。《里斯本丸沉沒》關注真相,更關注真相中的人物。導演不僅采訪了健在的英軍戰俘及遇難戰俘的后人,還遠赴美國、日本采訪了擊沉“里斯本丸”的美軍士兵的后人和日本船長的子女,并以現代視角與普世情感,對英、美、日三國相關者作出了“是非”之外的刻畫與解讀。

《里斯本丸沉沒》對戰爭“受害者”—英軍戰俘及其后人—的關注是充滿深情的。死里逃生的英軍戰俘并沒有因為獲救而從此安享余生。當年一位英軍幸存者(已故)的女兒表示父親一直活在戰爭陰影里,她小時候經常聽到父親半夜做噩夢而尖叫,父親余生都沒有慶祝過圣誕節,因為那是香港被日軍攻陷的日子。遇難英軍的后人則一直活在對親人的思念中,一位遇難戰俘的孫女帶攝制組去祖父的墓地,她至今無從知曉祖父遇難時的細節,墓碑上只有祖父的名字,而墓地里只有一塊石頭。幸存者終生無法擺脫精神折磨、遇難者后人終生承受喪父之痛的結局,讓現代觀眾得以理解戰爭創傷的持久性與無法治愈性—戰爭一旦開始便永無結束。

影片對戰爭“勝利者”的刻畫是突破常規而富于思考性的。成功擊沉敵軍船只原本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當發射魚雷的美軍機械師加菲爾德得知自己擊沉的船上有盟軍戰俘后,每天都活在愧疚中,他甚至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癥(PTSD)。當年邁的他得知“里斯本丸”幸存英軍戰俘要舉辦聚會時,特意從美國趕去參加,并向出席聚會的6位獲救英軍戰俘一一道歉,解釋自己透過潛望鏡觀察認為“里斯本丸”只是一艘武裝商船而并不知道船上有那么多盟軍士兵,他和幾位參加聚會的幸存者抱頭痛哭。加菲爾德的子女在接受采訪時卻表示從沒聽父親提起過這段往事,他們為父親獨自承受痛苦而淚流滿面。“里斯本丸”遇襲的責任在于日軍沒有按照國際慣例懸掛任何戰俘標志,因此身為美軍機械師的他可以不必自責,而他的痛苦來源于其善良質樸的“人性”。影片從人道主義出發,展現了“職責”與“道義”兩種思維的碰撞,生動刻畫了“勝利者”被罪惡感折磨一生的境遇,揭示出戰爭永遠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悲劇。

影片對戰爭“加害者”一方的采訪則是冷靜克制的,超越了國家與民族的藩籬。“里斯本丸”船長經田茂雖身為平民,但因為沒有阻止軍方的暴行而在戰后被判7年徒刑,獲釋后頹廢抑郁多年。后來雖然重回海上做大型油輪的船長,但他每天都要抽50多根煙,70多歲時死于肺癌。經田茂兒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來沒有聽父親提起過這段往事,并表示日本是一個很難表達不同意志的國家,人們最后都必須選擇服從。日本學者在分析日軍射殺英軍戰俘的原因時辯稱,在無法保證可以完全控制英軍戰俘的情況下只能全部射殺以保證安全。影片沒有提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與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的犧牲,而是放下仇恨與指責,真誠探尋日軍暴行背后的思想根源,展現了中國導演基于人類立場,深入挖掘戰爭本質,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里斯本丸沉沒》從人類共通情感出發,以當代視角全面展示了“受害者”“勝利者”“加害者”超越世代的復雜情感,打破了好萊塢式“二戰”敘事的固定套路,這種方式讓人物經歷更發人深思,從而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性與復雜性。

(三)“口述歷史”讓“敘事”顛覆傳統

《里斯本丸沉沒》制作歷時8年,制作組在2018至2019年間的主要工作就是進行“搶救式采訪”[1]。這部紀錄電影沒有采用傳統文獻紀錄片式的“上帝視角”,即不是使用解說詞冷靜客觀、系統翔實地講述各個時間節點發生了什么,而是采用口述歷史的方式將話語權交給親歷者及其后人,任其自由講述經歷與感受,讓證詞本身成為故事。放棄闡釋,尊重證詞,是當今世界“二戰”題材紀錄片的潮流,也是《里斯本丸沉沒》一片打動人心的重要原因。

口述歷史是“二戰”題材紀錄片經過近50年的積累發展后衍生出的重要敘事方法。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二戰”題材紀錄電影主要致力于揭露不為人知的納粹罪行。作為納粹罪證提交給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的膠片和照片后來被制作成《各國人民的審判》(Суд народов,1946)和《紐倫堡審判啟示錄》(Nürnberg und seine Lehre,1948)。20世紀五六十年代,針對納粹勢力抬頭的傾向,出現了深刻反思“二戰”、被稱為“思想電影”的紀錄電影。法國導演阿倫·雷乃的《夜與霧》(Night and Fog,1955)、蘇聯導演米哈伊爾·伊里奇·羅姆的《普通法西斯》(Ordinary Fascism,1965)、法國導演馬塞爾·奧菲爾斯的《悲傷與憐憫》(The Sorrow and the Pity,1969)都深入思考戰爭爆發的原因,指出和平時期更要警惕戰爭風險。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二戰”題材紀錄片放下為官方著史、闡釋導演個人主張的“精英意識”,開始通過平民視角“自下而上”地講述戰爭進程。英國廣播公司(BBC)制作的《二戰全史》(The World at War,1973),通過對各國、各階層的戰爭親歷者進行采訪,史無前例地關注普通人的戰爭經歷。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聚焦個體戰爭體驗與記憶成為“二戰”題材紀錄片的潮流,出現了大批口述史紀錄片杰作。《浩劫》(Shoah,1985)、《一個幸存者的記憶》(One Survivor Remembers,1995)、《消失的1945》(The Last Days,1998)等片棄用解說詞,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講述大屠殺幸存者在納粹工廠、集中營的悲慘遭遇[2]。

《里斯本丸沉沒》采用口述歷史的敘事方法不僅符合“二戰”題材紀錄片的發展潮流,也是導演的主動選擇。方勵表示“我比較反對用傳統的新聞調查的方式去冷冰冰地提問,尤其老年人,當你形而上地去提關于戰爭、關于‘里斯本丸’號的問題,他來不及組織語言,來不及回應”[3]。于是方勵與幸存者威廉·班尼菲爾德的交流從槍管打紅后沒水降溫怎么辦開始,而老人笑著說“我們就撒尿(We pee)”后便自然而然地打開了話匣子[4]。把關于“里斯本丸”的經歷作為個人體驗而非歷史事件加以回顧與講述,使整部影片少了枯燥的“歷史感”,多了充滿感染力的“人情味”。

二、《里斯本丸沉沒》的美學特征

在紀錄片與故事片同場競技的時代,紀錄片美學表達的方式與效果往往決定其能否獲得觀眾的喜愛與市場的認可。21世紀,中國紀錄電影的美學風格發生了重大變化。紀實美學一改直接電影時代“晃動的跟拍、粗糙的鏡頭,而是突出紀實質感,濃縮紀實過程,注重聲畫質量,挖掘現實中的美感和詩意”;新近崛起的戲劇美學以表現生活為指歸,按照創作者意圖從現實生活中提煉視聽元素,運用燈光、聲效、蒙太奇構建理想的影像時空;技術美學則通過特種攝影與CG動畫等方式提升畫面品質,創造陌生化視覺效果[1]。

《里斯本丸沉沒》是一部集紀實美學、戲劇美學與技術美學特征于一體的紀錄電影,它巧妙地將紀實美學與戲劇美學的手法融為一體。該片的突出特征在于采用電影制作工藝,創造出具有震撼力的視聽效果,讓觀眾享受沉浸式觀影體驗。這也是“紀錄電影”與“電視紀錄片”的核心區別。在整體敘事的建構上,碎片式的紀實畫面在戲劇美學的統籌下呈現為一個完整的、引人入勝的故事。從開篇帶領觀眾尋找“里斯本丸”的沉沒地點,到趕赴倫敦通過各種方式尋訪英軍幸存者及其后人,再到片尾帶領英軍后人去東極島海面舉行悼念活動,一系列劇情化的設置,讓觀眾體驗式地尋找、接近一段歷史,在鄭重的儀式感中與歷史人物相見并道別。強烈的代入感讓觀眾在觀看歷史題材紀錄片的過程中避免了“被動學習”,而平添了幾分“主動跟進”。在具體情節處理上,既有追蹤事件發展過程的紀實性,又呈現出精心設計的戲劇感。例如,方勵對英國軍事顧問說出想在英國報紙連續刊登尋找知情者的廣告后,對方無比驚訝地說道:“要花很多錢!”隨后出現了報紙印刷、廣告特寫、知情者打來電話、方勵被英國廣播公司(BBC)請進演播間的畫面。這段展示尋人過程的情節,無論從拍攝手法還是剪輯節奏而言,既不乏人物反應與細節呈現,又緊湊明了、極具濃縮性,讓觀眾在把握事件進程的同時,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追進愿望,令紀錄片呈現出故事片的趣味性。

技術美學的表現力在《里斯本丸沉沒》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里斯本丸”沉沒的歷史影像只有日軍遠遠拍攝的一張船尾已經沒入水中的照片,而影片拍攝時能夠親口講述沉船過程的只有兩位健在的英軍老兵。如何呈現無法重演的歷史瞬間成為考驗導演想象力與美學表現力的難題。影片根據兩位老兵的講述和其他幸存者生前留下的記錄,制作了大篇幅的CG動畫來呈現沉沒全程,并精心打造了豐富立體的背景音效突出臨場感。充滿動感與寫意感的CG畫面,夾雜著船身搖晃聲、風浪聲的環境音與日軍模糊而兇狠的叫喊聲,伴隨著被困英軍俘虜與船一同沉入海底時響起的英國民歌,呈現出災難片般豐富恢宏的視聽效果。準確而成熟地運用技術美學和電影語言,讓《里斯本丸沉沒》成為一部為大銀幕打造的視覺盛宴,也給中國記錄電影帶來標志性的啟示。

三、《里斯本丸沉沒》的國際傳播啟示

《里斯本丸沉沒》2023年8月15日在英國倫敦電影節世界首映后,中國漁民的壯舉獲得了英國觀眾發自肺腑的贊美[2],該片也成為近年來在國際影展上“講好中國故事”的不可多得的案例。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付出沉重代價的受害國,同時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里斯本丸沉沒》為向世界講述中國人積極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樹立中國人倡導捍衛世界和平的國際形象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讓中國導演綻放個人魅力

就像大衛·愛登堡之于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藍籌大片、邁克爾·摩爾之于《華氏911》,一位極具個人魅力的主持人或導演可以成為一部紀錄影像的靈魂,能夠賦予紀錄影像獨特的個人魅力,甚至鑄造極具收視效應的紀錄片品牌。方勵讓《里斯本丸沉沒》在國際傳播中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展現了中國紀錄片人的情懷與格局。

《里斯本丸沉沒》對當事人情感的挖掘是富有同理心、具有溫度的。為與英軍戰俘家庭建立信任關系與親近感,方勵每次與戰俘家庭溝通時都會先給對方看“里斯本丸”的海底聲吶影像,讓很多從來不知父親下落的子女看到父輩靈魂安息的地方。方勵認為自己并不是冷峻的觀察者,對英軍幸存者及其后人的采訪更不是預設問題的傳統式采訪,而是像朋友一樣走進他們的人生,走進歷史。當他們看到一個中國人,完完全全地跟他們同頻共振,跟他們共情時,慢慢地就會坦露心聲[1]。對歷史真相的渴求,善于共鳴的真性情,豐富的歷史知識,流利的英文表達,讓方勵成為這部紀錄電影的靈魂人物。

傳統“二戰”題材紀錄片,為客觀呈現歷史,往往使用第三人稱敘事,與受訪者及歷史事件刻意保持距離。在《里斯本丸沉沒》中,方勵不僅出鏡采訪、錄制原聲旁白,甚至保留了展現自己情緒與感受的畫面。一位受訪者給方勵展示了一封折得皺巴巴的信,上面寫著哥哥讓5歲的弟弟照顧好媽媽的殷殷囑托。受訪者是弟弟的孩子,他說伯父遇難后父親將這封信珍藏在錢包里幾十年。鏡頭記錄下方勵聽完這段故事后暫停采訪去院子抽煙平復心情的過程,方勵面向鏡頭解釋說自己也有弟弟,他理解這種感情,這封信就是哥哥寫給弟弟的臨終遺言。雖然剪輯過程中也曾糾結紀錄片是否應該展示太多的主觀表達,但方勵認為“自己作為今天的中國人,不能沒有態度,不可能沒有本能的反應”[2]。

影片結尾處,方勵不惜重金帶領14位“里斯本丸”遇難英軍后人及其家屬來到東極島,讓他們在海面上離沉船30米的地方與逝去的親人見面并告別。這一場導演組織策劃的“告別會”并非一個冷靜客觀的結尾,但正是這一看似“不理性”的舉動,讓世界看到一個熱血的中國導演,這份“不理性”與當年東極島漁民冒死救助英軍的舉動實則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二)讓中國故事具有世界格局

“二戰”結束以來,中國“二戰”題材紀錄片的制作主旨與敘事手法經歷了多次摸索與調整。新中國成立后的30余年間,《人民戰爭勝利萬歲》(1965)等抗戰紀錄電影回顧抗戰歷程,論述發動人民戰爭的必要性,與黨的基本立場和政策主張保持高度一致。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抗戰紀錄片擔負起堅決對抗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及日本右翼勢力否認南京大屠殺等倒行逆施之舉的艱巨使命。《南京大屠殺》(1982)、《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見證》(1994)、《血證—十六張照片的故事》(1995)等紀錄電影、電視紀錄片以無可置疑的影像資料與親歷者采訪全面揭露日軍暴行,彰顯了我國在“二戰”中付出的民族犧牲。21世紀以來,我國“二戰”題材紀錄片再次作出重大調整,開始著重講述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卓越貢獻。《東方主戰場》(2015)在講述中國軍隊與日軍作戰的過程中不斷穿插同時期歐美戰場的戰況,以此展示中國戰場有效鉗制日本、為歐美反法西斯戰爭贏得時間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此外,《幸存者—見證南京1937》(2016)等南京大屠殺題材紀錄片不再極力證實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而是著力呈現幸存者是如何捍衛真相的,記錄其被日本右翼分子污蔑作偽證后多次赴日出庭作證并最終勝訴的過程。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二戰”題材紀錄片發生的幾次重大轉向,與我國政府對“二戰”認知與定位的調整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1]。

2014年,中國政府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旨在“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中國要成為“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者”[2]。通過“二戰”題材紀錄影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的使命。《里斯本丸沉沒》有溫度又有節制地刻畫了中國漁民冒著生命危險大義救助英軍的壯舉。唯一在世的參與救助的中國漁民林阿根接受采訪時已經94歲,他記憶力嚴重衰退,只說出“那天天氣很好、沒有風”等只言片語。一位漁民回憶,她的祖父在她父親13歲那年喪生大海,所以父親15歲那年聽說有英軍落水后,想也沒想就跑去救人了。威廉·班尼菲爾德被中國漁民救起時,認為中國漁民是上帝派來的。丹尼斯·莫利雖然是被日軍救起的,但他認為是中國漁民的進場讓日軍的大屠殺有了見證人,迫使日軍不得不停止射殺轉而救起落水的英軍戰俘。這些證詞客觀地展現出中國平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的貢獻,也展示了中國漁民的人間大愛。《里斯本丸沉沒》在國際上為中國人的義舉發聲,但發出的又不僅僅是中國聲音,而是以中國價值、中國話語塑造出具有人類高度的、世界共通的“二戰”歷史與記憶。這是一個帶領英國戰俘浮出沉船、回歸家園的故事,無意過度渲染中國人的義舉,正是這一超越國別與種族的人類之愛,讓《里斯本丸沉沒》一片具有了打動世界觀眾的人道力量與情感共鳴。

“里斯本丸”沉沒于82年前,而紀錄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則剛剛啟航,它正帶著對戰爭悲劇的追查與思索駛向世界觀眾的心靈深處。縱觀世界及中國“二戰”題材紀錄片發展史可以發現,這是一部既契合世界主流價值觀,也符合我們對中國抗日戰爭歷史意義理解的影片。《里斯本丸沉沒》放下中國與日本在“二戰”中的歷史矛盾,從人類視角多維度思考戰爭,展現出我國紀錄片人的格局與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調查尋訪沉船真相、深入挖掘人物情感、導演個性化參與,讓這部影片保有思想深度和情感溫度,并具備了引人入勝的情節和獨特的中國印記。在國際傳播中,我們不僅要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而且要以中國話語講述世界故事。

[1] 數據來自IMDb網站,https://www.imdb.com/title/tt33095194/?ref_=fn_al_tt_1,2024年9月26日。

[2] 數據來自豆瓣電影網站,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412658/,2024年9月26日。

[3] 數據來自貓眼電影網站,https://www.maoyan.com/films/1250604?responseCod e=33968fb7e06c48fd92f0136b183cce36requestCode=1a81bf3958d74981a7e0b7b12 9b25965_v_=yes,2024年9月26日。

[1] 三金:《專訪〈里斯本丸沉沒〉導演: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1816個人成了謎》,https://mp.weixin.qq.com/s/9f3-OyfdmK66VDvCQNoyEQ,2024年9月26日。

[1] 余如波:《〈里斯本丸沉沒〉:讓沉沒82年的歷史不再沉沒》,https://cbgc.scol.com.cn/news/5424516,2024年9月18日。

[2] 邢菲:《日本放送協會(NHK)“二戰”紀錄片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2023年,第17—155頁。

[3] 余如波:《〈里斯本丸沉沒〉:讓沉沒82年的歷史不再沉沒》,https://cbgc.scol.com.cn/news/5424516,2024年9月18日。

[4] 蓓卡:《一艘沉船,和一個傻子的好奇心》,https://mp.weixin. qq.com/s/5j5QUCIKrefkH1YHFH6DrA,2024年9月26日。

[1] 張同道:《新世紀中國紀錄片的美學嬗變》,《當代電影》2020年第7期。

[2] Huang Lanlan, “Documentary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to be released, uncovers truth of sunken WWII ship (Global Times),” accessed September 5, 2024,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409/1319336. shtml.

[1] 余如波:《〈里斯本丸沉沒〉:讓沉沒82年的歷史不再沉沒》,https://cbgc.scol.com.cn/news/5424516,2024年9月18日。

[2] 余如波:《〈里斯本丸沉沒〉:讓沉沒82年的歷史不再沉沒》,https://cbgc.scol.com.cn/news/5424516,2024年9月18日。

[1] 邢菲:《日本放送協會(NHK)“二戰”紀錄片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2023年,第17—155頁。

[2] 習近平:《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13/c_1113630100.htm,2024年9月13日。

責任編輯:趙東川

猜你喜歡
敘事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今傳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28:47
論莫言小說《我們的七叔》的敘事藝術
澳大利亞二戰后女性生活寫作特點探析
文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37:38
主旋律影片《開羅宣言》敘事分析
聲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1:12:34
滿族說部中的英雄敘事模式
《叫我第一名》的敘事風格探析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20:30:31
《建黨偉業》的愛國情懷敘事與當代啟示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20:01:35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7:26
略析沈從文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質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5:39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中的隱喻探究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49: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成人综合| 国产91蝌蚪窝|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va|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91啪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 欧美高清三区| 99久久精彩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激情亚洲天堂| 无码日韩视频|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国产一级片网址|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午夜啪啪网|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玖玖精品在线|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性天天| 人与鲁专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99精品视频|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99在线| 91亚瑟视频|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五月激情综合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色婷婷啪啪| 日韩专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