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農機推廣工作在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方面的作用得以持續彰顯,在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培養,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普及應用,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改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不斷提高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農機推廣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對于推動農機技術推廣事業快速發展,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化裝備和技術,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促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農機推廣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一)人才支撐保障作用。農機推廣工作通過宣傳教育、培訓活動,組織農業從業者學習農機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其應用農機技術的能力,為農業生產活動培訓了大批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培養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農機技能能手、農機致富帶頭人、農機合作社帶頭人不斷涌現,僅臨沂市參加過農民(農機)職業培訓的就有12萬多人,已成為全市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撐。
(二)農民增收作用。隨著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大批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普及應用,部分農機手通過自身掌握的農機駕駛操作技能開展農機作業服務獲得不錯的經濟收入:一是跨區作業服務,在隨機調查中,2023年山東省平邑縣67位參加跨區作業的農機手通過利用小麥收獲時間差前往青島、威海、濰坊等地作業,均能獲得2萬~5萬元不等的收入。二是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作業服務。當前農村勞動力以留守婦女、老年人為主,存在種地難、收獲難的問題,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現無人耕種的“撂荒”現象。農機手、農機合作社延伸服務鏈條,推進農業生產和農機作業服務范圍全過程拓展,針對不同農戶、不同作物、不同作業環節對農機服務方式的個性化需求,為周邊農戶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務、“菜單式”選擇服務、“專業化”精準服務,自身獲得一定穩定經濟收入的同時,也為當前農村外出進城打工的青壯年勞動力免除了后顧之憂,間接也為務工農民家庭增加收入提供了幫助。三是在國家涉農項目的實施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以山東省平邑縣為例,縣內深松、深耕等國家涉農項目的實施皆通過招標依托區域內大型農機合作社負責實施,近三年來合作社社員累計獲得國家項目補助資金155萬元。
(三)農業增產增效作用。隨著先進適用農業機械、農機相關科研成果以及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在降低農業生產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的同時,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效率、農作物產量皆得到極大提升。以農機深松整地作業等相關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例,農業農村部對黑龍江、吉林、河北等地的對比測產數據顯示,深松地塊的玉米根系生長發達,比未深松地塊平均畝增產10%以上。而農業農村部自2020年以來大力推廣的小麥機收減損技術,要求最大限度減少小麥機收過程中田間地頭的損失,力促顆粒歸倉。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機收糧食損失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相當于挽回了5×109kg糧食,增加了8×105hm2無形耕地,為我國糧食增產增收、保障糧食安全,端穩“中國飯碗”作出了矚目貢獻。
(四)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因忽視環境保護造成的農業生態環境破壞、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資源的浪費等問題,已經影響到農業可持續發展。應運而生的機械深施肥技術、機械精密施肥、機械精密用藥技術、機械化作業保護性耕作技術、機械節水灌溉技術等先進實用農機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保護農業生態、自然環境、節本增效、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進一步加強農機推廣工作的必要性
(一)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機推廣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而農機推廣工作作為農業機械、農機化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第一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建設現代農業,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面對時代的召喚,農機推廣在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農機新技術普及應用和加快農機具更新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須進一步加強。
(二)老齡化社會對農機推廣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顯示,鄉村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9036萬人,占鄉村人口的17.72%。60歲及以上人口12136萬人,占鄉村人口的23.81%,兩項指標均超過中度老齡化社會14%和20%的標準。由于老年人在體力、精力、知識結構以及接受能力方面的不足,對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普及應用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農業機械的投入使用亦可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效率,這就要求農機推廣工作因勢利導,作出調整,針對老年勞動力的特點,在推廣易操作性、舒適性、安全性較為完善的適合老年人應用的小型農業機械上下功夫。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農村土地流轉逐年加快。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土地流轉面積已達到2.7×107hm2,適度規?;洜I的農業大戶、家庭農場給大型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帶來了機遇。
(三)國家農機補貼政策對農機推廣工作的影響。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持續實施,眾多農機生產廠家的研發熱情和廣大農民群眾的購機積極性被激發起來,面對大量涌入市場投入使用的先進適用機械,大量宣傳教育、培訓工作需要開展,農機推廣工作人員的知識需要更新,業務能力需要提升,推廣服務水平需要提高,這就需要在加強農機推廣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三、新形勢下優化農機推廣工作的建議
(一)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訓等活動,打造農機推廣培訓平臺。一是組織農機手學習農機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其應用農機技術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機技術員和農機技術能手。二是加強農機手實用技術和操作技能培訓,提高農機手農機作業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操作農機時的失誤,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二)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打造農機推廣示范平臺。根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到2025年全國將建成高標準農田7.2×107hm2,并改造提升現有高標準農田7×106hm2;到2030年建成8×107hm2,并改造提升現有高標準農田1.87×107hm2。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涉農項目的實施,分散農田由小變大、由陡變平、土地平整、道路拓寬,大幅提升了項目區農機作業便捷度,農民群眾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將大大增加,農機推廣部門應順勢而為,做好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和現代化農業裝備的試驗示范工作,加大推廣普及力度,促進項目區農機的應用推廣和安全作業。
(三)結合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打造農機推廣信息宣傳咨詢平臺。農機購置補貼作為國家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購機和應用農機新技術的積極性。各地對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宣傳、農民群眾購機過程中通過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中各種機型的了解、咨詢活動,對農機推廣工作的落實也起到很好的宣傳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鞏勝軍 平邑縣銅石鎮人民政府;王典常 郭娜娜 平邑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