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夏玉米年種植面積3.33×105hm2左右,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玉米收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但是由于濰坊市地處黃淮海地理位置,小麥玉米“一年兩作”生長期不夠,在夏玉米成熟還沒降低到脫粒所需的最低含水率時就要給冬小麥播種倒茬,玉米收獲環節只能以收獲玉米穗為主,待晾曬干透后再脫粒,造成生產環節多,占用勞動力多,成本高、效益低,成為夏玉米生產真正意義上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瓶頸。圍繞突破這一難題,近年來,該市通過選用新品種,改進生產流程,優化提升機械裝備性能,積極建基地、搭平臺,大力推進夏玉米籽粒直接收獲技術,聯合收獲機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果穗剝皮、脫粒、清選、烘干等作業,成功實現了籽粒直接收獲,大幅度減少了生產環節,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玉米生產效益,調動了各個方面種植夏玉米的積極性。
一、加強合作,搭建示范推廣平臺
種植基地是農機化新技術示范推廣的有效平臺,農機專業合作社則是農機新技術示范推廣基地建設的重要依托。為大力推廣“夏玉米籽粒直收機械化”,篩選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與其合作,充分發揮合作社積極性高、對新技術接受能力強、能夠提供規模化種植所需用地、示范帶動效果好的優勢,搭建示范推廣平臺,認真研究制定玉米籽粒直收示范推廣實施方案,與合作社簽訂合作建設玉米籽粒直收示范推廣基地協議,力求一次示范、一次成功。為擴大示范面,讓群眾就近參觀學習,先后與壽光市新時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濰城區綠野農機專業合作社、高密市宏基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合作建設夏玉米籽粒直收示范推廣基地,指導合作社干,合作社干給農民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廣效果。
二、改進農藝技術,完善玉米生產技術體系
受地理位置制約,全市玉米生長期積溫低,生長發育時間短,玉米收獲時籽粒含水量高、脫水慢,制約玉米籽粒直接機械化收獲。為解決這一難題,最大程度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為玉米直接機械化收獲創造條件,組織農機、農藝專家共同組成技術指導小組,推進農機和農藝融合,從三個方面入手完善玉米生產技術體系。
(一)篩選玉米新品種
玉米品種要求:優先選用生育期短,耐密植,穗位一致,秸稈硬挺,籽粒脫水快(收獲時玉米籽粒含水量要低于30%),硬粒型(收獲時不易破碎),整個生育過程中抗倒伏,特別是后期具有較強的抗倒性等特點的玉米品種。先后選用了迪卡517、華美1號、鄭原玉432等玉米新品種作為試驗品種,安排有關合作社進行試驗種植,為示范推廣夏玉米籽粒直收創造基礎條件。同時,對小麥、玉米兩個品種的種植進行了重新選擇配套,選用小麥玉米生長期短的新品種,從整個種植體系上為玉米脫水爭取必要時間。
(二)隨收隨播,保證墑情良好
鑒于玉米播種期相對干旱、玉米不易出苗的情況,大力推廣節水噴灌技術,引導合作社播后即噴灌,邊播邊噴,切實保證了玉米及時發芽出苗,用足用好有效生長期。
(三)適時晚收
玉米適時晚收是提高玉米產量、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線基本消失、基部黑層出現時進行籽粒收獲,玉米生理成熟后仍需在田間晾曬十天左右,才能達到適合籽粒直收的水平。隨著該市“三秋”收獲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持續時間相應減少,玉米收獲期從9月底延遲到10月上中旬完全可行,這樣可進一步降低籽粒含水量7%~8%左右,同時還可提高玉米產量10%左右,既減少了勞動環節,又提高了產量。
三、加強技術配套,優化機具配置
鑒于玉米籽粒收獲機械技術起步晚、技術不夠成熟、生產廠家較少的實際情況,在對國內玉米籽粒收獲機進行廣泛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濰坊“農機城”農機生產企業多、農機研發制造能力強的優勢,密切與生產企業合作,在試驗改進的基礎上,將縱軸流玉米聯合收獲機作為全市玉米籽粒收獲的主推機型,確定了玉米精量播種、籽粒收獲、秸稈打捆、籽粒烘干技術路線,有效地簡化了常規玉米摘穗、晾曬、脫粒、再晾曬的繁瑣程序,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工時。同時,玉米籽粒收獲后進入烘干設備,烘干至糧儲要求標準水分,實現了即收即烘即入庫,解決了曬場不足、陰雨天易造成腐爛霉變、馬路曬糧影響交通和帶來污染等難題,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
四、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示范推廣氛圍
再好的新產品、新技術也都有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為更好地宣傳推廣夏玉米籽粒直收技術,該市始終把強化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作為示范推廣的重要措施來抓。自2014年始,連續9年組織召開全市夏玉米籽粒直收現場會,省夏玉米籽粒直收現場會也多次在濰坊召開,向農民充分展示選用玉米新品種生產情況和機械收獲狀況,以實際效果宣傳引導農民。并充分利用電視臺、電臺、新聞媒體、發放明白紙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良好的示范推廣氛圍,有力地推動了玉米籽粒直收機械化技術的發展,我市示范推廣做法和取得效果得到了省業務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五、分析與思考
(一)玉米籽粒直接收獲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夏玉米籽粒直收,有效地簡化了常規玉米摘穗、晾曬、脫粒、再晾曬的繁瑣程序,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工時,也為實現玉米收獲小麥播種“零農耗”創造了條件。玉米籽粒直接收獲,也解決了天氣不好容易腐爛霉變、曬場不足、馬路曬糧影響交通和造成污染等問題。
(二)加強農機與農藝的融合
氣候的制約不能改變,要想實現玉米籽粒直收,需要在生產過程和收獲機械兩個方面做文章,推進農機與農藝融合。在農藝方面,要對小麥、玉米兩個品種進行重新選擇配套,選用小麥玉米生長期相對較短的新品種,形成新的完整的小麥玉米種植配套體系,從整個種植體系上為玉米脫水爭取必要時間。在農機方面,在對玉米籽粒機脫粒滾筒的選擇上,應堅持縱軸流優先的方向,縱軸流滾筒在脫粒長度上優于傳統的橫軸流滾筒,滾筒轉速可以更低,脫粒時間更長,對籽粒的損傷也就更低。
(三)農機應堅持向籽粒收獲與秸稈處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玉米秸稈營養成分較高,是畜牧養殖很好的飼料,如果機械直接處理好了每畝可增收幾百元,不增加人工成本,是一筆增收財富。玉米秸稈還田不容易腐爛,小麥播種時種子容易懸空,影響出苗率和安全越冬。在玉米籽粒收獲機功能的選擇上,應堅持籽粒收獲與秸稈處理一體的方向。目前在市場上的玉米籽粒收獲機多為互換割臺型,部分專用玉米籽粒收獲機也不帶秸稈處理功能,后續秸稈處理還需增加一道工序,這給農民接受這一新技術帶來了一定障礙。增加秸稈處理功能后,可能會對收獲效率上帶來一定影響,所以也應在配套發動機功率上做些文章,以求滿足各方面要求,形成更加完善的玉米籽粒直接收獲方案。
(作者單位:濰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