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云瀚 筆名夢北,夢山齋主人。1958年生于福建漳浦。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七、八屆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隸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展評委,福建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拔尖人才,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全國第二屆“德藝雙馨”書法家。200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書法個展及研討會。作品入選中國當代書法名家系統工程——首屆全國“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50人大展、翰墨中國藝術大展。獲全國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銅獎、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全國第八屆中青展三等獎、全國第一、二、三屆楹聯書法大展金、銀獎、第二至五屆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藝獎”一、二等獎。作品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書法卷》,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多家機構收藏。
孫曉云(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柯云瀚先生很早就在書法界嶄露頭角,蘭亭獎、全國獎、中青展獎、單項獎,歷數不勝,全都包攬過。他的名字總是與福建連在一起,這樣的成績和業績,亮出來真是響珰珰的。這次能見到柯先生一系列的各種形式的作品,還是第一次,可謂是名不虛傳,實至名歸。他的書法繁中有簡、濃中有淡、虛實相間、張弛有度,時現明清大家的蹤影,又不受藩籬之約束,總有一股英氣噴溢而出,咄咄逼人,既見肆意瀟灑的才情,又顯沉著犀利的膽識;大小縱橫憑自在,長短方圓任神游。可圈可點,可贊可嘆!


聶成文(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草書專業委員會原主任):柯云瀚先生待人誠懇,我到福建多回,覺得他對老一輩的藝術家們特別尊重,比如對陳奮武先生恭敬有加。他對同輩、晚輩,也非常誠懇與尊重。他為人好,工作勤勉,而且點子也多,也很有章法,他一心想把福建書法發展好,爭取讓福建書法走在全國的前列。最近幾年,福建省書協出了一大批人才,都比較年輕,云瀚先生傾入大量心血,做了很多工作。
全國書協及各省書協書法工作者、書法領導者中,云瀚先生是比較拔尖的省級秘書長,不論是品德修養還是人格魅力,都相當到位,也很有工作謀略和工作智慧。同時他的書風正,藝術水平也高,所謂的書風正就是不信筆胡來,必須植根傳統,扎扎實實往前走,因此,他字里行間既有自己個性的表達,古味也特別濃。福建書壇年輕的作者個個才氣非凡,令人驚訝,我覺得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體書風比較正,這與云瀚先生身體力行倡導的正大書風有直接的關系,所以福建書壇這些年取得的成就,與云瀚先生巨大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開的,云瀚先生功不可沒。一個書家,或許比較容易找得到,但要找個既有組織領導能力,又愿為大家服務,而且在專業上又是地道的行家,這樣全面的書家是非常不容易找的,云瀚先生就是這三者結合很好的書家。所以,我覺得福建書協有云瀚先生在這里組織工作,是福建書協的幸運,也是福建省廣大書法家的幸運。
云瀚先生書法個性鮮明,有帖的風雅,又有碑的氣象,字里行間,體現碑帖結合味道,既雅致流暢,又古拙含蘊,特點鮮明,扎實耐看。他基本功好,同時又不斷追求更高境界,因此,他的個人風格非常明顯,即使與眾多書家作品陳列在一起,也一眼就能看出哪幅是他寫的。他現在正值盛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相信,通過進一步學習提煉,云瀚先生將來的書法藝術、個人風格將會更加鮮明,思想境界將會更加高遠。 (根據錄音整理)
胡抗美(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原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四川大學碩士、博士生導師):20世紀80年代以來,書法取法王鐸者眾多,柯云瀚是優秀的成功者之一。柯云瀚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率先走出了王鐸,創造了自己的個性。柯云瀚學王鐸學得很像,可是他創作時卻能走向一個未知世界,不像王鐸,這是他的優秀之處。學習王鐸而又走出王鐸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勇氣。柯云瀚的能力表現在他對篆隸楷行草諸體的綜合把控,尤其他對篆隸筆意的尊重,都體現在各種書體的創作中;柯云瀚的勇氣表現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并不滿足于現狀,勇于否定自我,不斷創造新的自我。仔細觀察欣賞他的作品,在風格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特征。云瀚這種敢于否定自我,不斷進取的精神,在現階段十分難能可貴。他以自己大膽探索的經驗,脫離了奮斗——成名——止步不前——銷聲匿跡的周期率,使自己的藝術青春永葆活力。

劉洪彪(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草書專業委員會原主任):我經常為某城市、某景區、某學校、某友人所建造之文化場所籌謀書法植入的事情,故時有邀約書家題匾寫聯創作書品之舉,幾乎每次都會想到柯云瀚。個中緣故,大抵有三:其一,云瀚書法碑帖融合,軟硬兼施,屈伸有致,直弧相生,筆墨語言獨特,藝術形象鮮明,于諸多國家級展覽中頻獲佳績,聲名遠播;其二,云瀚為藝,筆墨之外,尤重文心修煉,堅持謹嚴治學,遇指定之詩聯文句,從不盲目書寫、違心抄錄,必斟字酌句,力避訛誤;其三,云瀚處事,周到細致,謹言慎行,不輕然諾而言出必行,與之交游,輕松而不較錙銖,可靠而從不耽延。此三點,言之輕巧卻行之不易,能集于一身者,則藝、文、德三馨也,殊可貴矣!
吳東民(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行書專業委員會主任,海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由于多年從事書法組織工作的關系,我很早就和云瀚熟識,他誠懇平和,熱情厚道,天姿穎悟,對書法藝術特別用功,篆、隸、楷、行、草皆有很深的研究,尤以其獨具個性的行草書名重當代書壇。其行草書出入魏晉,倚重宋元明清諸家,非常可貴的是他融南北朝墓志銘、漢隸為一體,筆法時而凝重渾厚,時而飄逸灑脫,動靜結合,渾然天成。他尤其擅長巨幅中堂或對聯,線條凝重靈活,又極善于使用漲墨和枯墨,給作品增添了許多靈性。他那獨特的藝術語言,整體上呈現出豪放、大氣、嚴謹而充滿變化的個性,在當代中國書壇具有廣泛影響。
王丹(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專業委員會主任,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云瀚的書法諸體兼擅,雖然如此,主打的應該還是北碑。諸體皆能是他的基礎,北碑則更顯他的優長。有基礎然后才可能有高度,正因為有這么深厚的基礎,他才能揚其所長。我覺得,云瀚最大的本事,是能把北碑寫得不生硬了。此說起來容易,做出來實難。由于藝術發展和書體本身的原因等,人們一般都把北碑寫得厚重雄強,至其極端,則流為猛厲生硬。記得一位書法前輩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大意是剛柔相濟乃是天地之秘,這是哲學層面的感悟,但書法方面若能做到剛柔相濟方是理解上的透徹和操作上的高手。云瀚是能將北碑寫得剛柔相濟的,其書厚重處有輕靈之意,故不沉悶;雄強處有溫潤之氣,故不霸悍。由此引申之,他的長箋小字作品能茂密中顯疏朗卓犖,對聯等大字作品沉實中顯開張矯健。并且,根據對其創作狀態的觀察,云瀚似更樂于在長篇多字數的作品上有所發揮,且能把握到位,首尾照應,完整而均衡,既有碑的骨相,又有帖的氣韻,同時又注意墨色的枯潤協調與變化,因而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張建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隸書專業委員會主任,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云瀚先生與我同齡。他的出道非常早,20世紀90年代就在全國屢屢獲獎。他的書風個性非常鮮明,在眾多作品的展廳中,他的作品能讓人一眼認出,這就是他的個性符號。我覺得云瀚先生的作品是既能把握氣象,也能體現精微,同時還有自己對古代傳統書法的挖掘整合。云瀚先生對于古人的吸收和挖掘,并不是一種盲從或者簡單的吸收和繼承,而是同時注入主觀的藝術見解,也就是作品中“我”的存在,從而形成客觀反映。所以他的作品是自己的符號,感覺特別強烈!我們知道,書法藝術要兼顧兩個方面,一個是挖掘傳統精華,另一個就是表現自我意識,這兩個方面是互相矛盾的,需要有機整合。對古人發掘越深,其實表現人的精神追求就越豐富,或許書法形成的面貌反而會越新。云瀚先生的作品,確實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他并非只圖表現自己的個性而隔離傳統、拋棄傳統,而是汲古出新,在這一點上,他做得確實非常好,所以,我始終以他作為我的榜樣。
云瀚先生作品入選首屆全國“三名工程”書法展,這個工程歷時八年,是由各個省市書協推薦的一千多名書家,經過評審,先評出一千名書家作品,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辦了千人千作展;然后根據這一千幅作品,再評審出五百名在河南文字博物館展出;第三階段從這五百名書家當中再評出一百二十名,對這一百二十名書家創作的作品進行評審,最后評審出五十名書家入展“三名工程”。云瀚先生作品就是通過千人展、五百人展,最后進入五十名書法家的首屆全國“三名工程”書法展。這個展的分量非常重,入這個展也是極不容易的,它是中國書協精心打造的當代書法名家系統工程,也是代表當代書壇最高水平之一的展覽,該展五十名書家作品均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云瀚先生在書法上的執著和堅守,使他的作品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所以我特別關注,也期待他的書法藝術越走越高、越走越遠。(根據錄音整理)


張繼(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隸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一件真正優秀的書法作品,其內涵一定是非常豐厚的,而其中最核心的三大要素不可或缺,那就是傳統、時代和個性。縱觀歷史上任何一位書法大家,其作品均是此三大要素的融會貫通。柯云瀚先生作為當代頗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書法藝術家,他真、草、行、隸、篆皆能,尤以行草書為精。以其行草書作品為例,取法既有專攻,又有博取,二王、顏真卿、米芾、李邕、王鐸、傅山、懷素、張旭等皆為他所師承并深研。正如他本人所言:“對傳統的認識、理解、開拓、回眸、結緣要始終如一,終其一生。要使書法血液里流動純正的經典血脈,筆下彌漫著傳統古風。”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在深厚傳統功力的支撐下,他的創作心手相應,法意兼具,收放自如,別開生面。其書風雄強奔放、酣暢淋漓、剛柔并濟、情趣迭出,既具有強烈的時代信息,亦顯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每每使觀者為之感動,其巨幅力作更是震撼人心!

周俊杰(中國書法家協會原理事、學術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代表性書家”的稱謂不是任何人都能與之匹配的,能擔得起此稱謂者,其作品必須具有深厚的傳統、鮮明的時代精神及強烈的個性,柯云瀚正是在實踐和認識上從這三方面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勞動,加之敏銳的悟性,才取得了令人艷羨的成就。

云瀚對書法傳統的繼承源自其祖父,自幼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此后,他開始了廣泛的涉獵。他臨寫、創作均以行、草、隸為主,間亦寫楷、篆。但我以為,他的行書、草書可謂之代表性書體,這應該是由于他對明代幾大家的沉醉,尤其是對王鐸的頂禮膜拜,使他尋找到了心可與之相通的藝術語言。他堅定地以古人作品和藝術精神作為根基,來構建自己的藝術大廈。通覽其作品,無論篆隸行草楷,均具嚴謹扎實的傳統功力,充滿濃烈的古典情結,他對傳統把握之“到位”,絕非那些僅在傳統上淺嘗輒止者所能理解和達到的。
云瀚非常敏銳地感觸到,當代人們處于一種精神昂揚、意氣風發的思想解放的大潮之中,這個時代需要多種藝術風格,但更需要體現民族的浩然之氣和充滿豪邁精神的正大氣象,需要充滿激情的黃鐘大呂之作,故云瀚的作品大多為二至三米高的巨作。將字寫大,整幅有強烈的震撼力,需要作者嫻熟的駕馭筆墨的技巧,包括筆力、 結體、行氣、墨色、章法等,云瀚顯然舉重若輕。
云瀚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從中外藝術史上所有藝術家成功的規律看,藝術個性是檢驗是否為真正藝術家最重要的試金石,云瀚的作品已具備了這一特點。在他所入選的各種大型展覽上,只要在展廳中掃一眼,他的作品就能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立即進入我們的眼簾。無論巨幅中堂或對聯,其具有張力和奇峭的結體,堅實而具有彈性的線條,濃厚與枯竭相間的墨色,大小錯落、疏密有致的行氣與章法,都已形成他獨有的藝術語言,我們可將其稱為“柯家法”,而“柯家法”整體上所顯示的特征是豪放、大氣、嚴謹而充滿靈氣。作為具有思想力的書家,云瀚一方面在古典作品和中外大文化浪潮中遨游,一方面也在強烈地尋求著表達個性和主題精神的種種途徑和藝術語言。他將生命力的張揚、情感的宣泄作為內在驅動之力,在古今中外藝術作品和藝術思想中擷取著、組合著與自己生命力產生共振的種種因素,從而以獨有的藝術語言進入到能自由地進行藝術創造的至高境界。作為當代“新古典主義”的優秀代表,人們有理由期待云瀚更多更新的作品出現,并希冀不斷增強“現代”藝術語言的成分,從而作為先行者一直引領當代書壇。

李有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云瀚書法新作集即將付梓,蒙兄錯愛,以手機之微信傳來圖片若干,篆、隸、楷、行、草俱全,大字、小字兼備,章法樣式更是新穎別致、豐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
書界盡知云瀚長于行草書,沉厚中裹挾幾許浪漫,行筆疾徐有度,收放自如,故其點畫得綿里裹鐵之韻致,慣于運用長線、短線、直線、曲線、實線、虛線之線性變化形成節奏,且能守住以中鋒為主,輔以偏鋒恰當配合,故其線質結實中見虛靈,且有篆籀之意。其結體平中見奇,正中寓險,疏密有致,虛實相生,恣而不肆。此正是云瀚五體兼涉,取諸體之長,熔于一爐,探賾索隱,大為煎熬之結果。
云瀚致力于明末清初行草探索多年,獲獎無數,其成果自不必贅言。而現今書壇研習明清行草者多多,能表達、見性情、有巧思者亦不在少數,我以為,更為關鍵的是如何學古賢、開新面的問題。當我們把一幅作品的落款遮住,依然能令觀者一眼識得為某家手筆,這便是面目,云瀚做到了。誠所謂:“一藝之成,良工辛苦。”期待云瀚在開新面的基礎上,向著更高的境界攀登。

丁申陽(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云瀚是新時期群眾書法大潮中涌現出來的書法家,在諸多書法大展中入展并頻頻獲獎,因此其大名早已遠揚。其書法作品重傳統,講線條質量,求章法變化,又有著很好的筆墨功夫。從二王中來,又在王鐸中演繹。近年來,我觀其作品,似乎又在墨法中下了功夫,濃淡相宜、枯濕兼具。行書難寫,想要在行書中體現個性更難。在當下“展覽體”盛行之際,像這種大字行書更為難寫,然云瀚憑著扎實的功底開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這源于他的悟性,更在于他的功力和廣泛的涉獵。行穩致遠才能獲得成功,這正是他帶給我們的啟示。
漆鋼(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重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當世書風,書者多以精致相高下,故失豪放雄健之格。弊在兒女情多,風云氣少。然風尚之外,總有獨立不羈、卓爾不群而不欲與流風為伍者在焉。
八閩柯云瀚書尚大氣,喜雄壯。其書源出顏魯公、李北海、米襄陽、王鐸、黃道周諸家,又協以碑法吞吐而出之,其筆下既可于軌轍中隱見諸家風規,而又能于運用之中外示自我之意。約而言之,其用筆曲直相生,方圓兼備;結字拙中蘊巧,平中寓奇;章法疏密有致,欹正合宜。其佳處既具宕逸之姿,復見崛奇旨態,尤于起收轉落間,正大堂皇,骨氣深穩,一種拙厚峻整之氣,令人一見慨然。

陳加林(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副主任,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很多年前就見過云瀚的書法,云瀚主持福建書壇后交往甚多。其為人張弛有度,舉止睿智朗逸,可見其書風與其人涵養高度統一。從其出示的作品觀之,五體皆有大成,其行草以寬博厚重而不失靈動的風格獨步書壇,辨識度極高,在很多展覽中一眼便知,迥異于時下千人一面的“展覽體”。可以想象這種個人風格的呈現是要通過多少歷練和苦心孤詣的打磨,這也是他作為一個優秀書家孜孜以求的進取與擔當。觀云瀚先生書法,首先被感動的是氣格精神,以及與時風迥異的個人風格。張弛有度的節奏,從容自在的精神內境,碑與帖的相融,點畫形質果敢到位的精神意象,巧拙相生,隨意處流露的睿智從容,取古法化為我境,法古而出新的精神訴求,自我內心的體貼,涵泳藝文的自覺追求。其二,不難看出作品取法于北碑與帖的體勢,用筆,方圓并用,以方取勢,沉厚穩重,以帖用筆,牽帶溫雅而活絡。自出機杼,別出心裁,理法互通,不失古意,又有強烈的時代感,耐人尋味。其三,被感動的是其書協秘書長任上,占用大量時間,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而能于工作外筆耕不輟,且藝道精進,享譽書界,此正是云瀚的可喜之處,也是同道中的可敬之處。
許雄志(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印社社長):多年前,在一次全國展上看到一幅王鐸風格的行草書作品,筆意綿密、氣勢磅礴,行筆張弛有致,深得王鐸漲墨之法。細端其點畫,又饒“二王”從容悠游之態。我居中原多年,鄉風所熏,身邊大有師法王鐸的書友,然氣勢縱橫間融入帖派清雅的卻不記得有誰。走近細看,原來是閩南柯云瀚先生。后數年,柯云瀚于蘭亭獎、國展、中青展獲獎頗多,領一時風氣之先,成為福建書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柯云瀚書法諸體兼工。行草書自不待言,取王鐸磅礴盤旋之態,線條渾厚雄肆,章法疏密有致;兼及“二王”、米芾法度,故能氣息嚴謹,字里行間見得靈動;又宗其鄉賢黃道周書法,結體峭拔,行氣綿密,頗為通達自然。尤為難得者,柯云瀚雜取種種法融于筆下后,能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凡見其一點一畫,即確認藝術歸屬,獨特的藝術語言為柯云瀚贏得“新古典主義”領軍人物的榮譽。柯云瀚隸書直承漢法,蒼拙渾厚,緊收處凝鐵鑄銅,疏放時長槍大戟,氣息高古而時見新意,顯示出超群的藝術感覺。楷書承北碑余緒,又得帖派清潤,磊磊落落,一任天機。其篆書化圓為方,強調疏密變化,新意沛然。
新古典主義,首要在古典,古今書法成名者,概莫能外。從這個意義上說,柯云瀚的古典繼承是真誠而扎實的,他數十年如一日地摩挲先賢手跡,積淀起豐厚的文化底蘊。對于“新”,他深知超越形式去錘煉筆墨,故而其作品無論尺幅大小,均能行筆方圓兼施,有碑帖融合之新韻;用墨枯潤相諧,尤其漲墨到飛白間的韻致把握堪稱一絕,富有時代氣息。通觀柯云瀚各體書作,如行草中穿插的枯筆長線字形,篆隸中時見的長畫突出,都為通篇章法節奏形成極為超妙的調節,呈現壯闊、奔放、雄強的新時代氣質。
調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后,柯云瀚恪守服務精神,肩負社會責任,無私奉獻,大力扶持閩中青年書法家的崛起。不數年間,福建書法新銳在各類展賽中紛紛綻放異彩,廣為書界稱贊。作為書法家與組織者的柯云瀚先生,皆有令人矚目的不凡成就,世所共鑒。鴻鵠高舉,以翱九天。

陳羲明(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柯云瀚的書法路子寬,篆、隸、楷、行、草都有所涉獵,在這些作品中既能看到古人的影子,又有一股時代賦予的朗朗新風氣。這種新風是具備創建性的,而這種創建性集中體現在他的行草書上。當代寫行草書一路的書家中,柯云瀚無疑是出類拔萃的代表性書家。他的行草書筑基于王鐸,卻又以更大膽、更強烈的藝術手法將王氏書法中沉雄豪邁、奇矯怪偉的審美趣味再向前推進一步。其作品中蒼潤厚實的筆力,疏密交織的結體,飄逸飛動的態勢,如江海潮汐,連綿不斷,勢不可擋。折筆處頓挫鏗鏘,縱筆處時見波瀾,漲墨與渴墨交替出現,濃淡枯濕之間的墨色轉換自然,層次感豐富,貌似散亂卻自有章法可尋,頗具玩味。他的行草書既有酣暢淋漓的痛快,又有力能扛鼎的氣魄,達到這等創作實力,歸結于他對王鐸行草書數十年的專注。
胡秋萍(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女子書法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書法篆刻委員會副主任 ):認識柯云瀚,是在二十年前的全國書代會上。柯先生訥言、沉穩、低調,但他的書法作品卻有一番蓬勃昂揚、雄強博大的氣象。我猜他是在用筆墨講述自己。柯先生是福建省書法的代表人物,年輕時就多次獲全國書法大獎,近年他又獲蘭亭書法獎,因此,他是當代書壇備受關注的書法家。柯先生的行草書極具代表性。其書法結構嚴謹,用筆濃、淡、干、濕表現得自然天成。遒勁、厚重的結體既有顏字的功底,又有王鐸書法雄渾一瀉千里的氣勢,可謂正大氣象之書風。此次出版的作品集中,他還展示了平時少見的隸篆書和小楷,可見他書學功底之寬博深厚。作為沿海地區的書法家,他影響著那個地域;作為當代的書家,他不愧為時代書法的代表!

本專題責任編輯: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