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白族銀器流動的社會生命史研究

2024-01-01 00:00:00李怡飛孫九霞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多元化

摘 要:在旅游影響下,考察大理新華村白族銀器生產、銷售與消費各個環節的社會生命歷程變遷。大理新華村銀器從西南民族地區走向了大眾消費的主流市場,在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呈現出多重功能和多元化意義。在生產場域,銀器是白族人的民族飾品和手藝人身份象征;在銷售場域,銀器被貼上不同族群的商品化符號,發生了族群符碼的商品化轉換;在消費場域,對不同身份的消費者而言呈現出多元化意義。

關鍵詞:大理新華村;白族銀器;社會生命史;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C9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24)04-0083-10

一、引言

對物及物質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人類學關注的重要領域。早期的進化論、傳播論和文化歷史學派等人類學者,主要關注物質本身,將物視為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物或民族文化標志物進行研究。后來莫斯禮物研究中將人與物連接的象征論,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主義的交換論,都為人類學對于物與物質文化的研究奠定了不同的理論方向,但他們的研究中物仍然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其宗旨都是“在探討社會結構或社會本身,物只是用來證明社會結構或社會存在的附屬物”。20世紀80年代,受結構主義、解釋人類學及1980年代興起的實踐理論影響,人類學對物質文化的研究出現了大的理論轉向,強調人的能動性,試圖超越主客體的對立,認為人與物之間的互動是值得研究的領域。同一時期,以英國人類學和考古學為代表的物與物質文化研究再度興起,研究重點再度回到物性本身,關注“物質文化”的社會意義,并導致“物質文化研究”作為一種理念的出現。

此后人類學對物與物質文化的研究主要沿著兩條路徑進行。一是關注物質文化實踐的具體歷史情境,探討地域、族群的社會結構、權力關系和社會生活狀況,也即以物為線索試圖勾勒區域社會體系復雜關聯的動態圖景。二是依循阿帕杜萊和科普托夫的“物的社會生命”研究,關注物在跨文化流動中“社會生命”的流轉,探討物的流動過程、意義及其背后的社會文化動因。阿帕杜萊在其主編的《物的社會生命——文化視野中的商品》一書中提出:“商品如人一樣,都擁有社會生命。”他將商品看作物的社會生命的一個階段,探討物在社會內部和不同社會之間流動過程中的角色轉折,以及人們如何通過物的交換所建構出的文化內涵。這一視角引導研究者關注物的生命歷程,物的“商品化”“去商品化”路徑及其背后的社會文化動因。科普托夫在《物的文化傳記》中關注物的商品化過程,“在文化的視野中,商品的生產也是文化的認知的過程:商品既作為物質上被生產的物,也是文化上被標記的某種物”,探討物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不斷被標記和轉換身份,展現出不同的“生命狀態”的過程。

受“物的社會生命”研究路徑影響,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關注物的生命歷程研究,如對朱苦拉咖啡、檳榔等作為商品的社會生命歷程研究,也有對紅河流域銅鼓從最初的“娛神”意義轉變為“族群的文化標識”再到“經濟化的文化”的發展轉變的探討,或是對壯錦作為禮物在不同場景的意義研究。總的來說,學者們的主要關注重點是物在消費階段的生命歷程,即作為商品、圣物或禮物的流通過程,忽視了物自生產那一刻即已開始了其社會生命。因此,本研究擬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視角出發,以云南大理新華村銀器為研究對象,考察白族銀器從少數民族市場轉向主流大眾市場過程中產品體系的演變,探討其在生產、銷售與消費各個環節流動的社會生命史。

本研究主要通過訪談法和參與式觀察等質性研究方法收集資料和信息。筆者自2016年以來對新華村開展長期追蹤調查,多次對新華村及新華村銀匠流動外出集中地——拉薩奪底村進行田野調查,同時赴大理、麗江、瀘沽湖等旅游景區對銀器店鋪進行調研,赴廣州芳村茶業城對銀茶具店鋪老板和消費者進行訪談。而且一直與新華村村民保持聯系,經常了解當地的銀器加工、售賣和消費情況。

二、新華村銀器產品體系的變遷

新華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鶴慶縣,地處大理和麗江之間,距離麗江機場12公里,交通條件便利。該村為典型白族聚居村落,全村總戶數1 329戶,總人口6 378人。村委會下轄南邑村、北邑村和綱常河3個自然村,包括14個村民小組。新華村是云南著名的銀匠村,金屬鍛制技藝歷史悠久,過去新華村的手藝人外出流動“打銀”,被稱為“小爐匠”,遍布西南少數民族地區。2014年以該村為代表的“鶴慶銀器鍛制技藝”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世紀90年代新華村的旅游業開始發展,手藝人陸續回鄉創業,吸引全國各地的銀器商人來此訂貨,逐漸形成以新華村為中心,帶動周邊村寨并輻射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銀器市場體系。目前鶴慶縣有8000多戶從事銀器鍛制和加工,家庭從業人員達15000多人,年加工手工藝品1000多萬件。新華村是銀器加工與銷售的產業集聚中心,周邊村寨的手藝人也來此開設加工坊和店鋪,在村內沿大羊路和黑龍潭發展形成了一條銀器商業街,村口規劃建設了面向游客的“銀匠村”商業區。

新華村銀器產品體系不斷變遷,從早期的民族飾品到旅游景區民族手工藝品,近年來逐步轉向高端生活器具。

(一)早期“小爐匠”階段:少數民族首飾與藏區生活器皿、宗教佛具

按照當地手藝人的口述歷史,大約從南詔時期(公元738—902年)開始,鶴慶甸北地區就有手藝人開始走村串巷,挑著風箱、錘子、鉗子等做手藝的工具和行李,主要為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修補首飾、補鍋補碗,有時也打制簡單的生活器皿和生產用具。在西南民族地區,他們被稱為“走夷方”的“小爐匠”。小爐匠們在走夷方的過程中,學習各地的技藝,不斷提高自己的金屬加工水平。但一直還是從事低端的鐵、銅、鋁等金屬制品的修補和簡單打制工作。用村民自己的話說,就是“補鍋匠”,“呼哧呼哧拉風箱,都是些簡單的活。”一直到抗日戰爭前后,南邑村才有了第一個銀匠寸來吉。大約同一時期,北邑村也來了一個從麗江逃難來的銀匠彭仁忠。此后,銀器制作技藝在新華村迅速傳播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新華村經歷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的發展歷程。但人多地少的情況并未改變,男人們為了養活一家人還是偷偷地跑到外地去做手藝。這一時期,他們去的地方比以前更加偏遠,大多去靠近邊境的少數民族地區,原因是在近處怕被發現抓起來。另外,當時計劃經濟,金屬物資都屬國家管控,但在少數民族村子里,運動波及不大,人們還保留著佩戴、使用銀飾的習慣,這就使新華村的小爐匠們有活計做。改革開放后,新華村的手藝人大量外出謀生,遍及西南地區。

在早期流動外出的“小爐匠”階段,新華村手藝人加工的銀器產品主要面向少數民族地區,品類主要有:(1)首飾類,包括各類嫁妝首飾和日常飾品。過去傣族、納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女人結婚必須要有一套嫁妝,這是小爐匠打制的主要產品。還有耳環、腰帶、嘎烏盒等少數民族日常首飾。(2)藏區生活器皿,主要包括藏族人用的包木碗(木碗包銀)、碗蓋、銀勺、藏刀刀鞘、茶架、敬茶盤、錢袋等。(3)藏區宗教佛具,主要包括酥油燈、敬水碗、敬水壺、轉經筒、曼扎盒等。

(二)旅游發展與興盛階段:旅游地民族手工藝品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旅游發展新華村銀器產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除了少數民族首飾、生活器皿與宗教佛具,也是很多旅游地銀器店的供貨來源,以“民族手工藝品”之名出售。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舉辦(簡稱“99世博會”),新華村被指定為旅游接待景點,此后新華村旅游業逐步發展起來。2005年,新華村引進盛興集團公司進行旅游開發,成立云南新華旅游商品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公司”)。新華公司投資興建大型旅游購物廣場“石寨子”,其中有銀器購物商場、手工藝傳承園、中國銀器博物館等,并修建大型停車場。此外,新華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在南邑村進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整修了南邑村的水溝、道路,打造“黑龍潭”“仙人峒”“水磨坊”“寸氏莊園”等景點。除了旅游景觀建設之外,還注重講解資料的不斷優化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設,在宣傳牌和資料介紹中強調“銀都”形象,講述當地白族手藝人自南詔以來上千年的銀器加工歷史,著力打造“銀都水鄉”旅游目的地形象。

隨著“銀都水鄉”聲名遠播之后,其他旅游景區慕名前來新華村找加工坊合作。新華村銀器沒有像“藏銀”“苗銀”那樣顯著的標簽化符號,而是根據銀的純度來區分999銀、990銀、925銀。表面上看似乎缺少一個可識別的營銷符號,但云南旅游業的發展為新華村銀器提供了廣闊市場。只要有旅游紀念品攤點和商販之處,新華村的銀器都可能流向那里,被宣傳成各民族的“某族手工銀器”在旅游地銷售,成為游客購買的“民族手工藝品”。產品主要包括手鐲、銀筷子、銀碗、銀勺、銀梳等,價格比普通市場價更貴。

旅游發展為新華村銀器加工業提供了廣闊的客源和市場,巨大的旅游市場需求驅動下,新華村銀器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外出勞動力回流。在旅游開發的主體村落南邑村逐漸形成了一條銀器商業街,越來越多的新華村手藝人回流,周邊村寨的手藝人也有一些過來租房開加工坊或開店。于是逐漸形成了以新華村為核心市場,周邊村落為中間市場,并輻射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和東南亞的銀器市場體系。

(三)旅游衰落期:大眾首飾與高端茶具

新華村旅游業在繁榮發展了近十年后,于2015年開始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新華公司資金鏈斷裂。但在旅游發展驅動下,新華村銀器產業已經發展起來,既有傳統特色的家庭手工作坊,“家家有手藝、一戶一品”;也有采用機器大批量生產銀器產品的大工廠,如“千錘佳藝”;還有為各大景區、商場供貨的寸四銀樓、月輝銀器等大批發商,既從全村乃至周邊村寨尋找手工貨源,又從廣東、上海深圳甚至香港、東南亞等地大批量進貨銀飾,然后批發給全國各地的銀器商人。所以,南邑村既是銀器生產中心,又是銀器產品集散地。這一時期,新華村白族銀器逐漸從西南民族地區走向了大眾消費的主流市場,在傳統品類之上,還增加了大眾首飾和高端生活器皿。大眾首飾主要為手工手鐲,主要通過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銷售。高端生活器皿主要為通過天貓、微商渠道銷售的茶具產品,在實用性基礎上兼具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亦是收藏品、藝術品。

近幾年,新華村大多數工坊都在做茶具,或者計劃轉型做茶具產品。2021年,村里手工手鐲、少數民族飾品和藏區用品加工坊已經很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加工茶具產品。手藝人大量轉型做茶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銀茶具消費市場大、工價相對較高;二是傳統的少數民族銀飾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從20世紀90年代起,鶴慶進入銀器加工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而大多數銀匠們都往藏區跑,藏區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導致工價越來越低;三是疫情影響下旅游業普遍蕭條,旅游景區市場需求銳減。銀制茶具面向的是中產階層以上的人群,不僅工價高,而且不局限于少數民族市場,市場需求很大。銀匠XC08-GYH家酥油燈制作技藝精湛,從事制作藏區產品二三十年。可是,2017年他們卻在村里的銀器商業街租了棟門面房,開始轉型做茶具產品。XC08-GYH表示:“酥油燈越來越做不下去了,利潤低。銀壺的工價要高一點。”2020年下半年,他們家已徹底轉型打制銀壺,不再接藏區產品訂單。

總的來看,20世紀90年代以前,新華村銀器產品主要面向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包括白族、苗族、傣族、侗族、傈僳族、水族、藏族等多個民族的日常飾品和嫁妝首飾,以及藏區生活器皿、藏傳佛教佛具等產品。之后,旅游發展起來,“銀都水鄉”旅游目的地形象廣為傳播,旅游市場需求大增,新華村大量生產面向景區游客的手鐲、銀碗、銀筷等“民族手工藝品”。2015年旅游業衰落后,新華村抓住電商發展契機,生產面向大眾市場的首飾和高端消費市場的茶具酒具類產品。

三、從生產到消費的白族銀器社會生命歷程

新華村的白族銀器產品從西南民族地區走向了大眾消費的主流市場,銀器產品從傳統少數民族首飾和藏區生活器皿、宗教佛具轉向旅游手工藝品,再向市場前景廣闊的大眾首飾和高端茶具轉變。與此同時,新華村銀器產品的文化內涵不斷擴大,在生產、銷售與消費的不同場域呈現出多重功能與多元化的象征意義。

(一)生產場域:民族飾品與身份象征

在生產場域,銀器是白族人主要的民族飾品,同時也是手藝人身份的象征。首先,對于白族人來說,銀器主要作為裝飾使用,如女人穿戴的銀三須鏈、銀手鐲、銀耳環、銀項鏈、銀戒指等。其次,在普遍從事銀器加工制作的新華村,杰出手藝人的代表性作品或圖案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征。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寸發標、母炳林的代表性作品分別是九龍壺、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和武士鎧甲,“大理州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段六一高超的銀壺鏨刻工藝——這是他們“大師”的身份符號。近年來新華村整改村容村貌,地方政府選取了銀器代表作品做成雕塑立在主路兩旁,下方有標牌介紹創作者、創作思路,這也是對地方優秀手藝人的認可。另外,在手藝人群體內部,彼此熟悉各家各戶的工藝水平,有一定社區知名度的作品或圖案是手藝人高超工藝水平的象征。比如手藝人張家松擅長鏨刻龍形圖案,其他人會去觀摩學習。張家松也表示歡迎,他說:“這代表他們覺得我還做的不錯。”可見,他認為這是對其工藝水平的認可,龍的圖案已成為其優秀手藝人身份的象征。

(二)銷售場域:族群符碼的商品化轉換

在非旅游銷售場域,銀器仍是作為普通商品進行流通。但當白族工匠生產的銀器流向旅游銷售場域,意義隨即發生變化,其將會被宣傳成各民族的銀器進行銷售。

在旅游發展影響下,新華村“銀都水鄉”旅游目的地形象廣為傳播,全國各地的銀器商人慕名前來。新華村的銀器搖身一變成為“某族手工銀器”在各個旅游地銷售。如在瀘沽湖景區,導游會介紹說這是摩梭工匠手工制作的銀器,在彝族地區則說是彝族工匠制作的。作者在瀘沽湖景區調研發現,當地導游向游客推銷“摩梭人手工制作的銀器”,并聲稱都是由村里的老人手工制作,一再保證:“這都是純銀的,手工的。”同一個旅行團的游客半信半疑,問可不可以去看看制作的工匠?導游表示工匠只有靜心才能制作出好作品,所以不見外人。但從花紋、造型等可以判斷這些皆是機器生產,而且從式樣來看應該都出自新華村。導游推銷的銀手鐲、銀碗、銀筷子、銀梳子、銀元寶等,價格約20-30元/克,其實當時市面價只需約8元/克。

“純銀”和“手工”確實是新華村銀器的特征,但是普通游客無法準確識別,這讓白族銀器可以在其他場域被重新建構。對于游客來說,他們在旅游銷售場域下預期的是當地民族的“手工純銀銀器”,但無從求證是否為當地民族手藝人制作。當游客回到原來的日常生活中,找專業人士鑒定確為純銀制品,于是便不會懷疑銀器的原真性。如此一來,新華村的銀器不斷被重新建構,貼上不同族群的商品化符號,完成了族群符碼的商品化轉換。客觀上說,這也使得銀器市場驟然擴大,刺激了新華村銀器產業的迅速擴張。

(三)消費場域:白族銀器的功能變遷與多元象征表達

在消費場域,面對不同的消費者,白族銀器呈現出多重功能與多元象征意義。

1.少數民族首飾:嫁妝與財富的代際轉移

新華村手藝人外出做“小爐匠”時期,加工的銀器產品主要面向少數民族地區,為少數民族女人打制嫁妝首飾。這樣一套嫁妝包括銀腰帶、銀項鏈、銀頭飾、銀耳環等,為過去傣族、納西族、傈僳族、苗族、侗族、藏族等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女人出嫁必備。由于耗費的銀料多,樣式繁復,加工時間長,往往需要積一家之財力才能打制一套嫁妝,因此對于少數民族家庭來說是奢侈品。新華村的工匠說,“以前去四川給人打嫁妝,一打就是一年多,工藝復雜。那家姑娘出嫁的時候戴上這套嫁妝會更加風光,而且今后還要傳代的。”全新打制一套價格高昂,耗費時間漫長,因此也有很多人家會請小爐匠修補祖上傳下來的嫁妝首飾。

可見,嫁妝首飾背后隱含著重要意義。一方面是財富在女人代際間的轉移,母親轉送給女兒,女兒又再傳給女兒;另一方面嫁妝也可幫助女人提高其在婆家的家庭地位,在未來家庭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2.藏區宗教佛具:銀器的神圣化過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華村的手藝人進入藏區。除了藏區的嫁妝首飾外,宗教佛具的需求亦較大,銀制品開始從奢侈品轉向為宗教圣物。這些佛具往往樣式繁復、技藝難度高。在打制過程中,新華手藝人不僅金屬加工技藝得到提高,而且受到藏族人虔誠宗教信仰的感染,無形中賦予銀器加工過程與修行一樣的意義。這些銀器未來會進入寺院或被虔誠的佛教徒使用,藏民和僧侶都認為它們具有宗教的神圣化力量。藏民認為,給寺廟捐贈是為自己的來世、后代和家人積功德,物品進入寺廟之后變得神圣化,與此相比銀器的價值高低不甚重要。在拉薩奪底村,不少藏民前來定制敬水碗,一套共計7個,算起來價格不菲。藏民表示這是要捐給寺廟的,務必請工匠好好做,說:“給菩薩的東西跟我們平時用的不一樣,這是積功德。”一位常去奪底村定制銀器的藏傳佛教僧侶也表示,“老百姓捐東西給廟里是為了求福報”,而且,“通常開光之后的東西不能輕易動了,那是供給佛祖用的。”

銀器的神圣化主要通過制作過程和開光儀式實現。首先,在制作藏傳佛教佛具的過程中,由于長期受到藏族文化的影響,鶴慶手藝人的心境會更加虔誠。鶴慶銀匠除了信仰白族“本主”外,亦有佛教信仰傳統,加上長期生活在藏區,他們對藏傳佛教的認同度較高。每月初一、十五或逢節日,銀匠們常去奪底路附近的扎基寺磕頭朝拜,為寺廟捐贈敬水碗、酥油燈、轉經筒等物品。也有少數銀匠甚至會在家里供奉藏傳佛教的佛像。有些技藝高超的鶴慶手藝人曾拜師藏族工匠,對藏族工匠十分佩服,被公認技藝超群的銀匠HC07-MSD說,“跟著父親學成手藝后,父親又送我去德格那邊一個藏族朋友處學了10個月手藝。在那邊學到的不止是技藝,更重要的是做事的心態,一定不能馬虎。”在一定程度上,他希望像有虔誠信仰的藏族手藝人一樣達到心物合一的境界。他自己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經常為寺廟捐贈物品,甚至捐過一尊從尼泊爾購入價值十幾萬的佛像。他覺得自己之所以手藝好是因為知道心境的重要性,“這個院子里(奪底村)很多人一年用七八百斤銀子,我們(工坊)用300斤都不到。因為我們做的細,做的慢,講求質量。” HC07-MSD坦言,“如果是供給寺廟用的東西,工價低一點我也會做,而且用心地做。”其次,銀器制作完成進入寺廟后,僧侶會擇吉日舉行開光儀式,至此才真正完成神圣化過程。

3.旅游商品:對游客的象征意義

旅游發展過程中,新華村的石寨子購物商場帶動了新華村旅游商品的興起。在購物商場的陳列柜里,手鐲、項鏈、銀筷子、銀碗等從日常消費品轉變成了旅游商品。雖然實際上這些旅游商品既有部分為白族銀匠手工制作,也有很多從外地銀器工廠進貨而來,但導游在宣傳時都會介紹為“村里銀匠手工做的”,強調是原產地的“手工純銀”產品,而且還會為“大師”作品開辟專柜陳列,每件商品都有“大師”簽名的收藏證書,無形之中為這些旅游商品附加了“手工”“大師”的符號價值。同時,新華村的銀器也流向了各大旅游景區的銀器專柜,完成族群符碼轉換被宣傳成當地的“某族手工銀器”。游客購買之后,銀器于他們來說具有了一定象征性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日常身份—游客角色”的轉變。角色是人對其社會成員的符號性表述。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現為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游客從日常生活進入民族旅游場域后,就從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向旅游場景中新的角色轉變,通過購買旅游場域中標榜的“某族手工銀器”商品,游客消費了旅游符號,完成了角色定位的轉變過程。

二是游客自我旅游經歷的象征性表達。當“某族手工銀器”成了一種象征符號,就具有了讓游客自我經歷外在表達的象征意義。在旅游消費中,購物是游客社會身份交流的一部分,當游客回到住地在他者面前展示時是自我經歷的呈現,以期待他者的認同。在此過程中,“某族手工銀器”旅游商品既是游客自我經歷外在化的象征,又讓游客確定并認同了旅游場域中“客我”的社會身份。

三是游客地位的轉變。在民族旅游情境中,游客通過“手工純銀”旅游商品的消費,“某族手工銀器”的符號意義從傳統民族文化象征轉變為游客地位提升的符號。回到常住地后,游客在展示“某族手工銀器”符號的民族文化時,獲得了周圍人的認同和尊重,讓其感受到被重視的喜悅,從而獲得社會地位的提高。

4.收藏品、藝術品:品味區隔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的消費需求向更高層次發展,從對實用功能的消費過渡到對意義的消費。近十多年來,新華村掀起了一股加工銀壺的熱潮,村里大多數工坊都在打制銀壺、銀茶漏等茶具類產品。20世紀90年代,日本銀壺進入中國市場。茶友圈認為銀壺煮水有利于養生,主要有三大優點:一是銀離子可殺菌,凈化水質;二是軟化水質,用軟水泡茶,不易改變湯色,茶湯滋味醇和,口感綿柔;三是銀的化學性質穩定,較之曾受追捧的“日本鐵壺”不易銹,不會讓茶湯沾染異味。除了養生價值,銀壺還具有藝術和收藏價值,備受上海、廣東、福建等地區的富人群體追捧。但日本銀壺價格太高,一些人轉而尋找國內的銀匠打制。2009年,一個上海老板聽聞云南銀器有名,就坐飛機到昆明尋訪,一路尋訪到大理、鶴慶,最終找到新華村。后來被大家稱為“壺王”的XC17-CYW曾因個人興趣打了幾把銀壺,于是被村里人向上海老板推薦。上海老板不僅自己下了大量訂單,而且介紹更多的客戶給他。此后短短幾年時間,XC17-CYW因為打銀壺迅速發家致富。村里也隨之掀起了一股打制銀壺的熱潮。近年來,隨著新華村銀壺產量和質量的不斷提高,市場日益擴大,甚至遠銷臺灣、東南亞等地。在新加坡,新華村銀器幾乎壟斷了當地銀壺市場。

布迪厄在《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中區分出了三種品味:合法品味,即支配階級的品味;中產階級品味,普遍存在于新興的中產階級;大眾品味,存在于普通階級中,是一種被統治的美學秉性。對于這些追捧銀壺的高端消費群體來說,其生活與消費已經不再受到生產壓力的制約,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體現出隨心所欲的追求自由甚至奢侈的品味,顯然是支配階級的品味。這些高端消費群體購買幾千甚至幾萬一把的銀壺,不只是為了燒水的實用性和養生,也是凸顯自己不同一般的品位。在使用和鑒賞銀壺的過程中,他們擺脫了生存壓力的束縛,展現出了區別于純粹的經濟消費的高雅性,獲得了自由與愉悅。在銀茶具的消費調研中,“圈子”“品位”是一個高頻出現的詞。新華村手藝人XC20-YBE在村里開了兩個銀壺店鋪,銀壺銷量較大,他說:“主要賣給茶友圈的朋友,我發圖片在微信朋友圈,代理人轉發銷售。”一位長期在新華村訂貨的廣東商人表示:“買得起銀壺的人都不缺錢,畢竟售價不菲。客戶多是喜歡茶文化、有點品位的人,大家有個茶文化的圈子。”

在茶文化“圈子”里,銀壺兼具藝術性和貴重金屬的價值,是收藏品和藝術品。廣州芳村茶業城一位銀茶具店鋪老板坦言,確實有一批茶友圈的人炒作名家手作銀壺,“按照紫砂壺的路子(炒作),希望能升值”。不過,大部分消費者包括喜歡喝茶的茶友,很少購買名家銀壺。廣州茶業城一位消費者表示,他購買銀壺只是因為喜歡喝茶,“其實要說茶具的材質哪個最好很難講,但對于我們玩茶的來說,家里總要擺一些好茶具,朋友來了看起來才像樣子。”還有一位消費者表示是幫朋友來買銀壺:“朋友看到我有個漂亮的銀壺,很羨慕,讓我幫忙買一個。”這里“像個樣子”“羨慕”表明,他們購買銀壺不只是為了燒水或泡茶的實用功能,圈子“品味”和“玩茶”的象征意義更為重要。

綜上所述,在生產、旅游銷售與消費的不同生命階段,白族銀器的產品、功能與多元象征表達可總結為下表(見表1)。

四、結論與討論

縱觀新華村銀器加工的歷史,白族銀器產品從西南民族地區走向了大眾消費的主流市場,產品體系從傳統少數民族首飾與藏區生活器皿、宗教佛具轉向旅游商品,近年來轉向大眾首飾和高端茶具。與此同時,在生產、銷售與消費的不同場域呈現出多重功能與多元化的象征意義。在生產場域,銀器產品對于白族人來說是民族飾品,同時也是手藝人身份的象征。在銷售場域有兩種情形,在非旅游銷售場域銀器仍是作為普通商品流通,但在旅游銷售場域,新華村銀器被宣傳成其他少數民族的手工銀器,成為“某族手工銀器”,從而轉化為族群的文化符號商品。在消費場域,銀器的意義更為復雜:(1)小爐匠時期,新華村手藝人主要為少數民族女人打制嫁妝首飾,銀器是奢侈品,既是女人代際間的財富轉移,也可幫助女人提高在婆家的家庭地位,在未來家庭事務上獲得更多的控制權。(2)20世紀80年代以后,新華村的手藝人進入藏區,為藏族人打制生活器皿和宗教佛具,銀器具有宗教的神圣化力量。(3)旅游發展影響下,新華村的銀器產品進入旅游消費場域,成為“游客角色”轉變、自我表達和游客地位轉變的象征。(4)近十多年來,新華村掀起了打制銀茶具的風潮。銀茶具除了作為生活器皿外,還是收藏品、藝術品,主要銷售給高端消費人群,體現了品味區隔的象征意義。

阿帕杜萊和科普托夫對物的社會生命史研究主要圍繞“商品化”進行,阿帕杜萊關注物的“商品化”“去商品化”路徑及其背后的社會文化動因,科普托夫關注物的商品化過程。后來依循“物的社會生命史”路徑研究的學者,亦主要關注物作為“商品”或“圣物”“禮物”的消費階段。但顯然“商品”“圣物”或“禮物”只是物的社會生命的一個階段,無法代表物的社會生命的全部。基于這個思考出發,本文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視角切入,探討白族銀器在生產、銷售與消費各個社會生命階段的功能和意義變遷,或許是一次有意義的探討,對于未來其他學者的研究有一定借鑒意義。

與此同時,也應看到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新華村白族銀器已經進入臺灣和東南亞市場,銀壺產品尤其受到臺灣、新加坡等地的青睞。那么這種全球化的產業發展將帶給新華村銀器什么樣的文化生態?其功能和象征意義是否還會繼續變化?銀器的社會生命又將如何延伸?這些問題值得未來進一步關注。

[責任編輯:曾祥慧]

猜你喜歡
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節能與環保(2022年3期)2022-11-24 13:25:57
山西大同:多元化養老服務 托起幸福“夕陽紅”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5:30
數字影像藝術創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永榮錦江瞄準差異化多元化
多元化——寫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原則」
對外并購:數量下降,結構日益多元化
中國外匯(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40
多元化多層次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中國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柔性制造系統多元化實踐教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天堂亚洲网|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91精品久久| 欧美日在线观看| 黄色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一级毛片网| 99一级毛片| 欧美色丁香|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基地|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a在线看|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天堂首页| 五月婷婷丁香色|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99伊人精品|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女人在线| 999福利激情视频|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伊人91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日韩麻豆小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午夜日b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91福利在线看|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天堂av综合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日本www色视频|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福利在线不卡| 免费毛片在线|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