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生物考題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信息類的選擇題,包括坐標圖、表格或示意圖等.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本文利用轉化法將題目中難以理解的信息轉化為簡單的、能和知識點緊密聯系的信息,并運用轉化法解決信息類選擇題的一些案例和思路,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示.
關鍵詞:高中生物;轉化法;信息類選擇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16-0142-03
收稿日期:2024-03-05
作者簡介:趙倩(1984.12—),女,江蘇省徐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信息類的選擇題型形式多樣,例如表格、坐標圖、示意圖等不同形式.這些圖示所給信息不直觀,不利于解題.因此學生在求解時要善于使用轉化法,將難以理解的內容轉化為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形式幫助解答[1].在解答信息類選擇題型時,我們應該準確找到題目中所給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快速進行轉化,保證順利解題.
1" 表格類信息選擇題
例1" 某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在某段時間內的能量流動情況如表1,其中A、B、C、D表示各個營養級內的所有生物,GP代表同化量,X表示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則根據圖表信息判斷選項中正確的是(" ).A.R表示各級生物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損失的所有能量,其中一部分會流向分解者
B.在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為D→C→A→B,且在該時間內,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2289.8×108kJ/(m2·a)
C.次級消費者向三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4.5%
D.根據圖表信息,此時間段內該系統的總能量增加
表1"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
能量類型成分GPXRA25.26.718.5B3.90.83.1C214.378.5135.8D1 678.6635.71 042.9
分解者368.850.1319.7
分析" 由題目中所給信息以及表格信息,聯合分析可知:GP=X+R;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的;根據這一規律,結合圖表中所給信息可以確定:D是生產者,C是初級消費者,A是次級消費者,B是三級消費者.以此解題.
解答" A項:表格中R表示各級生物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損失的所有能量,但不會流向分解者,故A項錯誤;B項:A、B、C、D表示各個營養級內的所有生物,故在該生態系統中某一營養級的所有生物不一定都以上一個營養級的某種生物為食,故食物鏈是不清晰的,“在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為D→C→A→B”錯誤,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生產者能量=1 678.6×108kJ/(m2·a),B項錯誤;C項:次級消費者向三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9÷25.2=15.5%,C項錯誤;D項:已知該生態系統總能量為1 678.6×108kJ/(m2·a),輸出的能量為(1 042.9+135.8+18.5+3.1+319.7)=1 520×108lt;1 678.6×108kJ/(m2·a),故該系統的有機物能量會增加即該系統的總能量也會增加,D項正確.答案為D.
點評" 本題主要是結合表格考查學生對生態系統的功能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求解時需要牢記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以及傳遞效率的計算方法,需要能分析識別圖表中所給信息并轉化為生物學語言進行求解.通常,在解決表格類選擇題時,應該采用對比的思路,通過分析表格條件、現象、數據找出規律,從而得出正確結論[2].學生在求解時需要靈活分辨,注意表格所給說明,正確求解.
2" 坐標圖類信息選擇題
例2" 如下圖(圖1~圖3),3種曲線是同一種生物在相同條件下的培養結果,則根據圖像回答,在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
A.圖1、2、3中的b、c、f 3點都可以用來表示K值
B.圖1中的a點、圖3中e點這2點的增長速率和圖2中的c點正好相互對應
C.圖1中b點、圖3中f點這2點的增長速率與圖2中的d點正好相互對應
D.圖1、2、3都可以用來表示該種群在有限條件下的增長規律
分析" 根據題目中所給條件和圖中所給信息得出:圖中1、2、3都可表示在自然條件下該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種群密度增大時,競爭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動物數量會增加,這又會導致該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因此圖1中的a點、圖2中c點、圖3中e點均為K2值,此時種群增長率最大;圖1中的b點、圖2中d點、圖3中f點為K值,為環境容納量.
解答" A項:圖1、2、3中的b、d、f點都可以表示種群K值,但c點為K2值, 不能表示種群到達了環境容納量,故A項錯誤;圖1中的a點、圖2中c點、圖3中e點均為K2值,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快,B項正確;C項中:圖1、2、3中的b、d、f點都可以表示種群K值,此時,種群增長率為0,C項正確;D項中:圖1、2、3都是S型增長曲線,可以表示該種群在自然環境下的增長規律,D項正確.答案為A.
點評" 本題以坐標曲線圖為載體,主要考查的是種群數量變化的知識點,難度不高,屬于高考生物的基礎題型.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求解坐標曲線圖選擇題時,除了要清楚坐標的含義和考查的知識點之外,更要學會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以及各個起點、交點、轉折點和終點所代表的含義[3].當然,高中生物除了坐標曲線圖類選擇題,還包括坐標柱形圖類選擇題.在求解坐標柱形圖類選擇題時要看清楚縱坐標、橫坐標所代表的含義.認真分析,認真比對,準確解題.
3" 示意圖類信息選擇題
例3" 已知哺乳動物可利用食物中的NAM或NA合成NAD+,進而轉化為NADH(H+).研究者以小鼠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哺乳動物與腸道菌群之間NAD+代謝的關系,如示意圖4.根據已知信息判斷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將被標記的NA靜脈注射進小鼠體內,在其腸腔內會出現標記的NAM
B.將被標記的NAM靜脈注射進小鼠體內,細胞質基質會出現標記的NADH
C.若食物缺乏NAM,組織細胞仍然可以使用NAM合成NAD+
D.腸道中厭氧菌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NADH
分析" 將圖中所給示意圖轉化為NA和NAM之間的關系,再結合無氧呼吸的流程即可求解: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是由C6H12O6(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這一過程釋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第二階段同樣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丙酮酸與還原H反應生成C3H6O3(乳酸)或CO2和C2H5OH(酒精).
解答" A項:將被標記的NA靜脈注射進小鼠體內,NA可以在細胞內轉化為NAD+,NAD+可以在細胞內轉化為NAM,NAM可以被腸道菌群利用,因此腸腔內會出現標記的NAM,A項正確;B項:將被標記的NAM靜脈注射進小鼠體內,NAM可以在細胞內轉化為NAD+,NAD+可以在細胞內轉化為NADH,B項正確;C項:結合題目中所給示意圖,當食物中缺乏NAM時,組織細胞仍可用NA合成NAD+C項正確;D項:腸道中的厭氧菌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無氧呼吸,故D項錯誤.答案為D.
點評" 本題主要是以過程示意圖為媒介考查學生對于無氧呼吸這一部分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解答時,需要將圖示轉化為題目中所給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此求解.高中階段常考的示意圖包括結構示意圖,生理示意圖,過程示意圖以及綜合示意圖等多種形式.在求解示意圖類選擇題時,要注意圖片與文字之間的轉化關系,并將圖中所給信息有效整合,再與題干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及自身所掌握到的知識點有機結合,綜合分析,進而得出正確結論.
4" 結束語
信息類選擇題作為高中生物的必考題型,形式多樣,綜合性強,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學生需要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
中,養成使用轉化法求解的解題習慣,避開繁瑣的求解過程,快速解題,順利解題.
參考文獻:[1]
張梅青.轉化法讓解題變得更簡單[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0(023):17.
[2] 施成.高中生物復習中數學模型與概念的轉化[J].文淵(中學版), 2019(007):270.
[3] 尹利軍.例談生物高考中圖表信息類選擇題的解題策略[J].高考,2012(011):2.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