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凸顯對教育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建構在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之上:它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建構基礎,秉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生動貫徹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所得以建構的哲學基礎的探究,為深化和豐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的理論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又為如何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提供哲學理論支撐,進一步充實深化對立德樹人內涵的認識,推進加強立德樹人實際工作。
關鍵詞:習近平;立德樹人;哲學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34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其擔當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這一問題進行過強調和論證,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精髓。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中蘊含豐富且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底蘊。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建構基礎,秉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生動再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規律的準確把握,所提出的一些新論斷、新主張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豐富、完善和發展。通過對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所得以建構的哲學基礎及所蘊含的倫理價值的探究,以期為深化和豐富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理論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這一研究又為目前如何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在體制建設、課程建設及實施以及在立德樹人方式方法選擇方面提供哲學理論支持,對進一步充實深化對立德樹人內涵的認識、推進加強立德樹人實際工作、培養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具有前瞻性、導向性的重大作用。
一、文獻回顧與問題的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中談的最多的就是立德樹人,我國學者圍繞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經檢索中國知網,目前關于“習近平立德樹人”問題共有相關記載762條(截至2023年8月11日)。已有研究成果從以下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進行了研究。
1.對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本體論研究。學者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含義、生成背景及意義等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有的學者認為要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弄清立德樹人的發展脈絡、明確立德樹人的科學內涵是當務之急,指出立德樹人具有其歷史傳承性,同時具有當代新的含義。有的學者對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核心意蘊等進行了探討,認為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來源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國共產黨人的德育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德育文化,是當今世界人才競爭激烈的客觀要求、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挑戰的必然產物,其核心意蘊是立大德、公德和私德于一體,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培養具有世界視野與中國情懷的時代新人,培養知識能力過硬并能為社會造福的有用之人。
2.對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所蘊含的方法論的研究。學者們對立德樹人重要論述建構的理論基礎及實踐路徑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哲學基礎進行了揭示,論證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應堅持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人才培養辯證法。有的學者探討了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問題,如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3.對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所包含的價值論的研究。學界對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重大價值在于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可以看出,學者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相關問題的現有研究比較客觀,并呈逐步深化和細化趨勢。但目前學界對習近平立德樹人的研究總體上還存在碎片化、片面性及理論深度不夠等問題。在習近平立德樹人本體論研究成果中,大部分是對重要論述基本內容的闡述,總體上還浮于表面,不夠深入。對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方法論研究中,即使有部分學者有意或無意對重要論述的哲理進行了闡釋,但總體上還僅是淺嘗。對于重要論述所得以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鮮有探討,特別是對重要論述所蘊含的深刻倫理內涵還未涉及,這一欠缺也體現在對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價值論研究中。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重要論述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共享、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辯證法、仁愛之心教師的培養等內容,具有深厚的哲學底蘊和厚重的倫理價值。
二、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唯物史觀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重要論述中對于立德樹人的時代背景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立德樹人元素以及培養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以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等方面進行了深刻論述,蘊含豐富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內涵。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面臨新任務新要求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此結論的得出源于黨和國家以唯物史觀為基礎對當下國情、社情及世情的清醒認識和準確判斷。中國當前面臨的問題,就是隨著社會的逐漸現代化而產生的價值觀上的矛盾:一是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和進步,使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與此同時,文化多元等所帶來的社會的深刻變化,導致了不同的觀念之間發生了相互的融合與碰撞,從而產生了一些諸如享樂主義等腐朽文化。即將肩負著民族復興使命的大學生們,面對著這樣一個錯綜復雜的形勢,能否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他們是否能夠擔負起這個重任的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問題。當今時代,堅持立德樹人,我們更需要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2]。也正是從這一嚴峻而緊迫的現實著眼,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唯物史觀的立場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34將立德樹人視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的一個重大反映,也是正確理解和掌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的集中表現,其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思想觀點在中國當代教育理念上的具體體現和創新發展。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4]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瓐猿忠匀嗣駷橹行陌l展教育”[1]34。以人為本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根本價值遵循,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思想,使教育的價值立場更加鮮明。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關于通過實施全面教育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觀點在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中得以全面體現和貫徹,提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更加全面的教育發展觀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華民族一貫注重道德修養、崇德向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傳統美德內容。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天下為公、大同世界”思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思想,“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思想,“仁者愛人、以德立人”思想,“以誠待人、講信修睦”思想,“清正廉潔、勤勉奉公”思想,“儉約自守、力戒奢華”思想等。這些傳統美德已經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之中,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道德中蘊藏的中國智慧,是立德樹人理念的寶貴精神營養。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建立起了一系列完整的道德價值觀,并發展出了一系列關于個人、家庭、國家以及宇宙的倫理道德準則體系和德育理念。我們的黨和國家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對中華民族崇德揚善傳統的繼承和弘揚,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及道德精華的充分汲取。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傳統美德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為新時代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提供了不竭的營養,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立場正確對待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將其充分融入立德樹人實際工作中。
三、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唯物辯證法底蘊
作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蘊含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如立德樹人是整個教育的根本任務等論述所體現出的普遍聯系整體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八個堅持、八個統一”的重要指示,立德樹人所揭示的道德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過程的辯證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辯證法思想最直接和最顯著的體現。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規律的深刻認識,彰顯了習近平立德樹人這一命題的偉大智慧。
立德樹人與黨的事業和國家的命運密切相關。教育事業的成敗決定了建成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敗,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我們的教育首先必須要解決培養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我們的教育所要培養的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6]8。這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合格與可靠否取決于所培養出來的人是否具有獻身黨和國家事業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及高尚的道德品質。人口眾多的中國各類學校不乏具有特殊才能和超人智力的人才,但也有許多所謂的人才由于德行缺失而變成了鬼才、邪才,甚至成為危害國家和社會的壞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這一命題深刻論證了立德樹人與黨和國家事業之間的辯證關系。
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人才培養辯證法。育人為先,德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盵6]46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崇德修身是做人做事的基礎,是干事業、做學問的前提,德性修養的高低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和素質的高下,一個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格局、成大業、有貢獻、受愛戴的人,并且是一個可以舍小我而求大我的有用之才,一定會是對國家、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因為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和社會的要求相結合,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個人的發展上終將會取得較高的成就。這已被無數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所充分證實:有著名的“兩彈一星”的元勛們,也有新時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南仁東、袁隆平們。向他們致敬!相反,不注重道德修養、不養德修身,就難以成為國家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更難以成為大家、大師,有些人可能具有較多的知識,但由于道德修為的缺失而不能被稱為優秀人才,因為他們的所謂淵博學識有可能由于方向性的錯誤而入歧途,造成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人類的嚴重危害?!暗抡?,才之帥也。”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此做出過深刻闡述:“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盵6]46我們黨的用人標準之所以會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因就在于德是導向,是前提條件。
立德樹人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戰略抉擇70余載,對教書育人規律不斷進行探索,育人目標一直在發展深化,由“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7],經“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8],發展為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34人才培養的標準和內涵在逐步加深和全面,由“德智體”到“德智體美”,再到“德智體美勞”,不僅僅是字數上的變化,更是體現出黨對人才素質全面培養的要求和對教育規律的深刻認識及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最新要求。而不管如何變化,德育目標一直存在,并始終處于首位,這種排位絕非隨意和偶然,它體現出德育在“五育”中的基礎性和前提性位置,即德育為先。如果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中起到“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钡淖饔玫脑挘敲矗訌姷掠逃团囵B工作,則為人才在“五育”培養方面的第一??圩?,因為德性養成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2]48,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方向和“底盤”,方向錯誤,全盤皆輸,底盤不穩,無以致遠。正是基于德育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才不斷強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要求學校承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要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2]48-49。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并對思政課如何發揮重要作用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他強調指出,“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6]28,并指出要堅持“八個統一”,這充分體現出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觀的辯證法思想?!鞍藗€統一”是指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6]28?!鞍藗€統一”目標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6]28?!鞍藗€統一”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精準、全面、科學而又具體的總結,為我們展現了一種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理念。較集中體現了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核心內容,對于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發揮重大作用。
四、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實踐觀底色
理論的重大作用在于其能夠正確指導實踐并取得預期的效果,這是理論的最終歸宿又是對其進行驗證檢驗的過程。強調和注重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永恒特征[9]。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中對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實踐進行了系統的重大戰略戰術部署,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確立到思政課建設以及著力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再到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方面等,立德樹人實踐內容翔實豐富,具有極強的實踐操作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根本任務再次進行了強調。他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34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標,那么如何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觀呢?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作出如下實踐性部署。
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6]28。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黨和國家立德樹人事業的主陣地,是學生接受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獲得思政知識的主要依托,更是學生在思政課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受到沉浸式感染和熏陶的具有鮮活教育的現場感及學生自我教育的極其有效的過程。首先,加強思政課建設,思政課教材建設很關鍵,要嚴把教材內容審核關,注重思政課教材的思想性、理論性,同時注重教材政治術語的準確性、嚴肅性和政治傾向性。其次,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還要注意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在大思政背景下,努力創設立德樹人的校園文化環境,并深入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因素,貫徹“三全育人”要求。再之,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還應注意進行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的統一,對于思政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教師要以透徹的學理闡釋和徹底的理論解讀回應和說服學生,同時,還要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靈活性,把課堂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服務于真理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方面給予我們明確的指示,即“八個堅持”或“八個統一”[6]28-30。
2.著力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極其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在2019年3月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于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盵6]33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具備“六大核心要素”,即,第一,政治要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自己要堅定信仰,政治立場分明,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由有信仰的人來講。第二,情懷要深。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心里裝的是國家、民族和人民,對祖國、對人民擁有深厚的思想感情。第三,思維要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培養正確的思維方法,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模式,引領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信仰并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第四,視野要廣。寬廣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及歷史視野是思政課教師的必備條件。思政課教師應該知識淵博,同時胸懷天下,這樣才能夠把黨的理論講透、講深。第五,自律要嚴。思政課教師肩負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使命,對自己要嚴要求,政治過硬、道德高尚,加強個人修養,自律慎獨,積極傳遞正能量、自覺弘揚主旋律,真正成為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第六,人格要正。思政課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政課教師要以個人的高尚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體現為教師個人的儀表形態,更體現為教師對真理的堅守、理論功底的深厚和全身透露出的朝氣、正氣。思政課教師應勤于修德、博培學識、堅固信念、厚蘊愛心,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6]207-216的“四有”好老師。
3.“把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6]48。立德樹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學校教育教學要全面貫徹立德樹人這一立身之本。首先,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辦學的根本,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6]48;“學校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建立健全促進立德樹人的教育體系,積極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建立立德樹人的長效機制”[6]48;“改變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論文、唯文憑、唯帽子的頑瘴痼疾”[6]48-49,牢固確立立德樹人的教育指揮棒權威。其次,要加強立德樹人的融入路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并要貫徹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領域[6]49。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其實已經把立德樹人的融入渠道和方式給我們作出了非常明確的指示。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立德樹人任務融入,加強能夠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精神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開展好實踐教學活動。再之,要遵循大思政理念,充分挖掘各門課程的德育內涵,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并“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體系”[6]49,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國之基、民族之魂?!盵6]49
五、結語
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教育應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立場,“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盵1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中談的最多的就是立德樹人,因為其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的前途命運。立德樹人重要論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其建構在深厚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對其哲學底蘊的揭示一方面強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基礎理論研究,鑄牢其理論研究根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哲學基礎的研究,推進形成全社會對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高度認同,并自覺以其為引領落實好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1.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2-11-10)[2023-08-21].https://www.htu.edu.cn/hxxy/2012/1123/c3664a48533/page.psp.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5]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2-21.
[6]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8]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2.
[9]馬東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底蘊[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4):22.
[10]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512.
[11] 每日一習話: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EB\OL]. (2019-03-04)[2023-07-03].https://bai
jiahao.baidu.com/s?id=1627028949766932906amp;wfr=spideramp;fo
r=pc.
收稿日期:2023-08-30
基金項目:202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的哲學底蘊探究”(23KSB01878)的階段性成果;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警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2022年度項目“習近平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哲學基礎及倫理價值研究”(CJS22B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馬東景,法學博士,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