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哲學社會科學作為國家軟實力的“名片”,是推動歷史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所以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勢在必行。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要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根本要求;二是堅持加強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根本保證;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原則;四是堅持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使命擔當。
關鍵詞:哲學社會科學;“以人民為中心”;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哲學社會科學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傳承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時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并且全面闡釋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思想、使命任務等。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這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目標指明了方向。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顯然,加快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做好文化傳承,是新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根本要求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在中國革命、改革、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且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站在理論的高度,科學地化解了實踐過程中的矛盾,成功地解決了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發展的大門,助推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前進步伐。哲學社會科學作為國家軟實力的“名片”,是推動歷史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放眼未來,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貫穿于各種調查研究中,力求以科學的態度、縝密的思維創造出更多的有建設性的研究成果,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沿著正確軌道快速發展的思想保證和歷史必然。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內容本身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是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集大成者,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提供了應有的堅實基礎。所以,我們要學懂、弄通,使之貫穿于哲學社會科學的各項工作,比如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成果評價等等,切實提高運用這一指導思想來解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問題的實際效用。同時,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和解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出現的深層次的思想理論問題。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闡釋,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闡釋,努力推出引領時代發展的、有一定思想穿透力的研究成果。不斷書寫研究闡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經典,展現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科學性、真理性和影響力。
二、堅持加強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根本保證
加強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是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蓬勃發展、永葆活力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領導角色清晰可見,始終起到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更是離不開加強黨的領導,黨要把好“政治”關。黨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堅持正確的立場,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使研究成果不偏離黨中央的正確軌道;黨指導哲學社會科學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黨指導哲學社會科學擺脫固化思維,堅定科學的思維方法。所以,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堅持加強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方位領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出發,以獨特的研究視角、精準的研究對象、高質量的研究水平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向前發展。
深化黨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導的理解,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始終。從最初的調查研究到最后的成果展現,都離不開黨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領導與統籌。正因為堅持黨的領導,才創造出更多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理論成果,也更體現了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正因為堅持黨的領導,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才能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正因為堅持黨的領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才能成為先進思想的開拓者、倡導者。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原則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在于“為什么人的問題”,也就是說,哲學社會科學要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思想,所做的調查研究要深入基層了解人民所想、所盼,傾聽人民的心聲,使調查報告真正科學地分析和回答社會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深層次的問題,并且提出解決難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的方法,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來服務人民。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有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學術研究都應該關注現實、反映現實、回答問題、解決問題。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煉出帶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話語、學術參考,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治國理政的作用。
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加強對黨的政策理論的清晰性闡釋和創新性解讀,提高基礎理論研究的水平,強化應用對策研究的實用性,多出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從我國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出發,聚焦改革發展實踐中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破解一直以來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疑難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回答“人民所急”“人民所難”“人民所愁”“人民所盼”,真正用研究成果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四、堅持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強調:“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這一使命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光榮的,也是神圣的。同時也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起責,加強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因此,在深入調研過程中,能夠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使“調研報告”“決策參考”等有根有據、合情合理,體現出述學立論的先進性和科學性。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充分發揮“智庫”的作用。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要強化問題意識,以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開展學術研究,在研究中發揮馬克思主義資源優勢,聯系實際,真正充當“智囊團”的角色,為社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社科院、社科聯、黨校、高校等的各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增強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合力,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做好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解讀和闡釋工作,發揮正能量,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是新時代的重大課題。做好文化的傳承,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智庫”的作用,增進世界文明的溝通與交流,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體現出“中國品格”“中國氣派”,讓“學術中國”屹立于世界之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05-19.
[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
(責任編輯:田 苗)
收稿日期:2023-12-1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2BWW02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慧,黑龍江大學博士研究生,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副編審,從事文化、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