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藏族賽馬節契合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是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案例和生動樣本。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體現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方式等方面;困境表現在傳統與現代沖突、資源保護問題、鄉村發展阻礙以及社會認知誤解等。鑒于此,提出堅持保護與傳承相結合、旅游與文化融合相結合、農牧業與產業聯動相結合、社區參與與自治相結合等促進策略。
關鍵詞:藏族賽馬節;鄉村振興;價值;困境;策略
The Value,Challenges,and Strategies of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ation through the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
Zhu Yac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Tibe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anyang,Shaanxi 712082)
Abstract:The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 align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mpowering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cultural industries,serving as a vivid example and model of cultural industry-driven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value of the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 i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lies in its role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rural development,a crucial carrier for the inheritance of local culture,and a significant means to enhanc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challenges include conflict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issues of resource protection,obstacles to rural development,and misunderstandings in social cognition.Accordingly,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combin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integrate tourism and culture,link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and combin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ith autonomy.
Key words: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rural revitalization;value;challenges;strategies
2022年5月26日,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次會議通過《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第二十六條明確提出“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形態,支持農牧區群眾開展望果節、賽馬節等節日民俗活動?!边@為藏族賽馬節舉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發展契機,也為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提供可能和空間。2023年6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打造‘三農’特色鮮明、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社會影響力大、可持續性強的鄉村體育綜合賽事活動。創新傳統體育、民間游藝等非遺項目傳承發展方式,讓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歸鄉村生活”。從國家政策導向來看,藏族賽馬節作為一項鄉村體育綜合賽事應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角度來看,藏族賽馬節發展需要緊緊圍繞和依托鄉村振興戰略。藏族賽馬節與鄉村振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藏族賽馬節在發展動力、運作方式、戰略目標層面與鄉村振興具有高度耦合性,是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鑒于此,本文重點對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困境與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提供實踐樣板和操作經驗。
一、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要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其中地方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重要內容之一。藏族賽馬節,是集優秀文化展演、傳統馬術表演、傳統體育競技、物資商貿交流、特色產品展銷、招商引資洽談、旅游資源推介于一體的綜合文化空間。[1]藏族賽馬節作為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的重要傳統節日,除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在當地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
(一)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鄉村振興是指通過挖掘和發展鄉村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藏族賽馬節作為地方傳統文化活動,對鄉村振興具有以下幾點意義:其一,藏族賽馬節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地方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藏族賽馬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能夠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傳承、弘揚和發展藏族傳統文化,增強族群凝聚力和認同感。其二,藏族賽馬節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藏族賽馬節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前來參與,推動了當地旅游、餐飲、住宿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就業機會,增加了農村居民的收入,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繁榮。其三,藏族賽馬節有利于提升鄉村形象和吸引投資。舉辦藏族賽馬節能夠為鄉村創造一種獨特的品牌形象,增加鄉村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向鄉村傾斜,推動鄉村的全面發展。
(二)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
藏族賽馬節作為一項重要的地方文化傳承活動,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藏族賽馬節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活動,對于地方文化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藏族賽馬節這一傳統活動,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族的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進而傳承和弘揚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第二,藏族賽馬節作為一種地方特色文化活動,能夠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從而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繁榮。第三,藏族賽馬節也為當地的手工藝品制作、餐飲等產業提供了發展機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第四,藏族賽馬節還有助于促進當地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團結。作為一項集中展現藏族文化特色的活動,賽馬節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和媒體關注,因此有利于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與交流,促進了地區的民族團結及和睦相處。
(三)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方式
藏族賽馬節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發展,還能夠帶動當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首先,藏族賽馬節作為一項傳統文化活動,能夠有效地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數據顯示,每年藏族賽馬節期間當地旅游人數明顯增加,從而增加了游客的消費投入,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3]通過與當地旅游企業、民宿業務的合作,藏族賽馬節還能夠進一步擴大當地旅游產業的規模,增加當地旅游業收入指數。其次,藏族賽馬節還能夠帶動當地農牧業與手工業的發展。藏族賽馬節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的傳統手工業制作技藝的傳承和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產品、農副產品的銷售。這不僅為當地農產品開拓了市場,提高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數量和價值,也為農牧民增加了穩定的經濟收入。最后,藏族賽馬節作為當地重要的傳統文化活動,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4]通過藏族賽馬節活動,增加了當地農牧民的就業機會,增進了當地農牧民的民族認同感,加強了當地社會的凝聚力,有利于社會穩定及和諧發展。
二、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的困境
2020年9月29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提出“馬產業發展在帶動鄉村振興和農牧民增收中的潛力需進一步挖掘”。在2023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出臺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指出“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體育在鄉村發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由此可以看出,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是一把雙刃劍,除了看到藏族賽馬節在賦能鄉村振興中的多元價值,也應該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根據前期對藏族賽馬節的大量調查,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存在以下困境。
(一)傳統與現代沖突
藏族賽馬節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傳統與現代之間出現了一些沖突。具體表現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念的碰撞上。傳統的賽馬節大多以宗教信仰、守護神馬身上的神力為核心,而現代化的賽馬節,則更多注重商業效益和市場推廣。此外,傳統賽馬節的舉行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而現代化的發展也給賽馬節的資源保護提出要求,傳統與現代沖突給推動鄉村振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5]
(二)資源保護問題
藏族賽馬節面臨著嚴重的資源保護問題。一方面,藏族賽馬節的舉辦需要大量的場地和設施來進行賽馬和相關文化活動,長期以來,藏族賽馬節舉辦所需的資源占用和開發,導致了土地沙漠化、草場減少等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在藏族賽馬節期間,游客的涌入和交通運輸的增加也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例如垃圾排放、水源污染等問題。此外,藏族賽馬節舉辦需要大量的物資和資源供給,對當地的資源供給和環境維護造成了一定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保護當地資源,促進藏族賽馬節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社會認知誤解
藏族賽馬節作為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傳統文化活動,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藏族賽馬節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社會認知誤解的困境。具體來說,藏族賽馬節的獨特文化和傳統價值經常會受到外界的誤解和扭曲,使其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理解和肯定,甚至被誤解為傳統落后的象征。這種社會認知誤解對藏族賽馬節的傳承和發展構成了障礙,影響了其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的策略
(一)堅持保護與傳承相結合
藏族賽馬節作為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重要的傳統文化活動,不僅代表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也承載了豐富的歷史積淀、地域特色、族群的集體記憶和精神符號,涉及了許多民俗習慣、民間技藝和宗教儀式等,有助于傳承和保護地方特色文化,還可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增加當地農牧民的收入,促進當地社會的繁榮和進步。為了實現對藏族賽馬節的保護與傳承,需要采取一系列相應的策略。第一,應加強對藏族賽馬節傳統文化的保護,包括收集整理相關史料、加強口頭傳承和進行藏族賽馬節相關儀式的傳統技藝保護。第二,可以將藏族賽馬節與旅游業相結合,舉辦相關文化節慶活動,并加強宣傳推廣,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賽馬節。第三,還可以通過扶持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當地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從而形成對藏族賽馬節的積極保護與傳承。
(二)堅持旅游與文化融合相結合
藏族賽馬節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藏族賽馬節作為地方文化的重要傳承,不僅可以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還可以通過旅游業的帶動實現多方共贏。具體而言,藏族賽馬節可以成為旅游業吸引人氣的一大特色,通過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表演、傳統手工藝品展示以及地方美食體驗,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與,從而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同時,藏族賽馬節所體現的民族傳統文化也能夠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并帶動當地農牧業、手工業、旅游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動力和機遇。
(三)堅持農牧業與產業聯動相結合
農牧業與產業聯動的方式能夠有效解決鄉村發展中的經濟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的經濟支持。藏族賽馬節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活動,其賦能策略中農牧業與產業聯動的作用尤為重要。農牧業與產業聯動可有效整合資源,推動鄉村經濟的多元發展,為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持。第一,農牧業與產業聯動可以通過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方式實現藏族賽馬節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第二,通過農產品與藏族賽馬節文化相結合,打造文化產業,增加鄉村收入。此外,農牧業與產業聯動還可以促進當地農業生產的提升,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提高鄉村生活水平。第三,農牧業與產業聯動還可以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構建多元、可持續的鄉村經濟體系。
(四)堅持社區參與與自治相結合
在實施賽馬節賦能策略中,社區參與與自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社區參與可以有效激發民眾的參與熱情,凝聚共識,增強藏族賽馬節持續發展的動力。同時,通過自治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賽馬節活動,協調各方利益,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社區參與方面,藏族賽馬節可以設置志愿者招募計劃,倡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節日籌備與舉辦工作。此外,可以舉辦關于賽馬節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加深農牧民對賽馬節的了解和認同,為活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同時,可以設立社區合作基金,鼓勵農牧民積極投入到賽馬節相關項目中,實現社區資源的共享和共贏。自治方面,可以建立藏族賽馬節自治委員會,由當地政府、賽馬節組織者、
社區代表等共同組成,負責制定賽馬節相關的規章制度,并對活動進行全程監管。通過自治委員會的機制建設,可以實現對賽馬節活動的專業化管理,提升活動的品質和影響力。同時,自治委員會要加強與社區居民的溝通和協商,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多方共治、多方共贏的局面。
四、結語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產業振興是基礎,人才振興是支撐,文化振興是靈魂,生態振興是根基,組織振興是保障,五大振興是一個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彼此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互為內因、融為一體。藏族賽馬節是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需要,也是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解決好藏族賽馬節在賦能鄉村振興中所面臨的傳統與現代沖突、資源保護等現實困境,堅持保護與傳承相結合、旅游與文化相融合、農牧業與產業聯動等策略對于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亞成.藏族賽馬節研究綜述[J].四川體育科學,2021,40(3):1-18、33.
[2]馮子健,朱亞成.鄉村振興背景下藏族賽馬節發展研究[J].武術研究,2019,4(12):119-122.
[3]陳溢.民族傳統體育助力“精準扶貧”研究:以“當吉仁”賽馬會為例[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2.
[4]傅鋼強.共同富裕視域下農村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內涵、機理和實踐指向[J].體育學刊,2024,31(1):21-28.
[5]鄧夢楠,李書娟.鄉村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23(10):27-34.
[6]劉凡榮.發展農村體育的經濟價值、困境與優化路徑[J].農業經濟,2022(7):140-142.
(責任編輯 蔚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