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旨在通過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等措施,縮小城鄉差距,打造生態和諧的鄉村環境,提高村民生活滿意度。以信義鎮雙興村為例,本研究聚焦于村莊環境資源、產業情況、歷史文脈及整體風貌,制定特色改造策略,旨在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賦予農村新活力,推動社會經濟全面進步。通過深入分析當前問題,探究改進思路,為實現美麗鄉村愿景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風貌改造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美麗鄉村的建設模式
在成渝經濟圈的懷抱中,盡管享有地理位置的優勢,但某些地區的產業發展、文化氛圍、空間美學等方面仍與理想的美麗鄉村有著不小的差距。它們常常只是游客旅程中的匆匆一站,或是發展的邊緣地帶。面對建設資金的短缺和推進力度的不足,這些地區的發展之路顯得尤為坎坷。因此,凝聚多方合力,共同推動變革成為當務之急。
政府應當承擔起責任,著力改善村莊的環境面貌,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此來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同時,鑒于建設和運營所需的資金和資源較為龐大,吸引市場資本的介入顯得至關重要,這不僅能保證建設的質量和水準,還能確保項目的持續性和長遠發展。此外,鄉村自身的組織力量也不容忽視,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力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通過這樣的多管齊下,我們有望見證一個更加繁榮和諧的鄉村景象。
二、雙興村概況
雙興村位于成渝經濟圈范圍內,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東南部。距離綿陽市區14.5公里,西南方向至成都118公里,東南方向至重慶292公里。地處丘陵地帶,平均海拔505.3米,其中海拔最高點為601米,村莊以丘陵為主,西南與東南方為小山丘,地勢起伏較大,中部和北部偏低。未來發展時雙興村可借助成渝經濟圈的經濟社會、政策等助力大力發展。
三、雙興村發展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綠色發展理念不足
基于當前鄉村建設現狀,各地區鄉村對經濟目標的追求仍然占據主要地位。雙興村因地理環境條件復雜,交通不便,經濟基礎較差,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完善,嚴重制約了當地鄉村發展。缺乏對道路系統、排水系統和電力系統等基礎設施的有效投入,供電線路存在安全隱患,部分路面硬化情況較差,道路附屬設施不夠齊全,停車場配套不能滿足未來發展需要,都影響鄉村產業發展和生活品質提升。而地方政府仍然秉持追求經濟增效的發展理念,缺乏長遠的綠色發展意識,往往只顧眼前利益,對生態環境資源過度開發使用,容易造成生態環境問題,也延緩了鄉村振興建設的步伐。
(二)建筑風貌新舊混雜,雙興村地域特色缺失
雙興村鄉村建筑性質大多是依山而建,布局較分散,建筑功能單一;當地傳統鄉村建筑經歷了長時間的風雨侵蝕、戰亂破壞和城鎮化影響,很多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改建,導致一些有特色的建筑風貌的喪失。在農村建設中,民居建筑中部分老舊住宅面臨改造與更新,由于缺乏規劃和統一的建筑設計,不同村落、街道和建筑物的風格、色彩、材料等存在較大差異,缺乏整體性和統一性,建筑風格與地域文化不協調;少量私建牲畜房、衛生間、儲藏室等輔助用房等衛生條件差,且有安全隱患。村莊部分私建建筑多采用了現代化、標準化的建筑設計,造成了鄉村建筑風貌的單一化,雙興村鄉村地域文化特色不凸顯。所以急需提升與改造,從而塑造良好的鄉村文化形象。
(三)產業發展形態單一,配套服務缺乏創新
雙興村產業發展多是以傳統農業、種植業為主導,生產效率不高,缺乏高附加值的產業和創新模式,也無法有效提供鄉村建設供給。加上山地的地勢較為陡峭,交通不便限制了農產品的流通和市場開拓。缺乏便捷的交通網絡和物流體系,使得農產品的銷售和出口困難。雙興村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所以近年來鄉村旅游逐漸興起,這些自然資源對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然而目前雙興村觀光性,互動性和活動較少,游客的參與度也非常低,無法滿足游客各類個性化需求,其配套服務創新不足,急需要加強產業技術創新升級,以提高鄉村經濟效益和村民收入。
四、規劃策略
(一)做好農業產業布局的優先規劃
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建設美麗鄉村指明了方向。同時作為農業大國,我國更需要解決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和收入來源問題。因此,農村要向生態農業現代化方向發展,使農業與生態能夠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豐收。為此,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做好農業產業布局的優先規劃,堅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嚴格按照國家對高標準農田的要求來建設,嚴禁出現侵占農田用于安排其他建設的現象。為此,設計師在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設計中,要以鎮域、村域農業產業規劃指導來設計農業生產性景觀,打造滿足農業產業布局的美麗田園風光,改善農村環境。對于鄉村自然景觀的設計,要充分利用農村閑置的宅基地,以一戶一田政策為導向,規劃設計出內外一體化的自然景觀,如此既有助于推動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又能增添農村生態自然之美。
(二)特色培育、建設美麗鄉村
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各地區正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一村一品、一段一景策略強調了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理念,旨在通過挖掘和強化每個村莊及其周邊景點的獨特性,提升整體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這一策略要求深入分析每個村莊的自然條件、文化底蘊和社會經濟狀況,明確其發展的潛力和方向。在具體的實施層面,重點在于村莊環境的整治和景觀的提升。這意味著每個村莊都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出獨特的景觀改造方案,使之成為展示地方特色的窗口。同時,要注重保護和利用鄉村原有的自然和人文肌理,形成有機融合的聚落景觀布局。這不僅要求保持景觀與居民生活區的和諧共存,還應考慮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社交需求,確保景觀設計既能美化環境,又能服務于社區的日常生活。此外,合理規劃不同功能區域,如休閑區、工作區和娛樂區,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也是構建聚落景觀格局的關鍵。這有助于增強社區的凝聚力,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并為居民提供更多樣化的活動空間。最終,通過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打造既實用又具有情感溫度的聚落景觀,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三)沿線整治,塑造秀美風光
在規劃山線的景觀布局時,我們將沿線劃分為五個獨具特色的區域,自西向東依次為:森林探險區、荷花映月區、禪修隱居區、桃花仙境區以及稻田夢幻區。為了確保改造工作的高效與一致性,我們制定了統一的改造準則,以便明確每個區域的改造重點和實施策略。此外,我們還精心挑選了具有豐富旅游價值和文化深度的關鍵點,對其景觀進行升級,以此增強游客對這片土地獨特魅力的認知。
五、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設計師在規劃設計時,應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民風民俗、地域文化、歷史文脈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認真收集和聽取當地村民的意見和訴求,在此基礎上科學統籌土地資源開發格局,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各功能區域,從而盡最大努力滿足當地群眾的審美需求及其他訴求,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
參考文獻:
[1]萬蔚.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4,(04):30-32.
[1]趙濛,朱文龍,康文露.“美麗鄉村”理念下的鄉村規劃設計研究——以安徽省元潘村為例[J].工業設計,2023,(10):60-63.
[1]錢圣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設計的思考與建議[J].未來城市設計與運營,2023,(09):27-29.
[1]徐孝天,梁明捷.鄉土要素在鄉村風貌提升中的應用研究——以粵北沙田鎮龍潭村風貌規劃設計為例[J].建筑與文化,2023,(08):84-86.DOI:10.19875/j.cnki.jzywh.2023.08.029.
[1]楊姝婭.鄉村振興戰略下美麗村莊和實用性村莊規劃——以渭源縣蓮峰鎮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3,(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