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云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近幾年,包括北京、寧波、濟南、貴陽等地,都探索起了教師退出機制。各地機制有所差異,但核心都是引入競爭。比如北京豐臺,對聘期內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可以不再續聘;浙江寧波,推出了待崗、轉崗、離崗退養、解聘4種退出渠道。探索教師退出機制是摸著石頭過河,需要謹慎。首先,教師退出標準由誰來定?是有關部門定,還是學校定?能保證公正公平嗎?其次,由誰來考核?考核透明嗎?學生和家長是否有話語權?再次,作為被約束一方的教師,是否有維權通道?最后,在考核教師的同時,整體教學質量要不要考核?如果在機制約束下,教學變得越來越死板,又該如何解決?基于以上種種問題,各地探索的步子可以邁小,但不能邁大。
青年觀察家
微博網友
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將于3月1日起實施,其中未經用戶同意代為確認收到快件,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投遞快件,拋扔踩踏快件的,將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可能給予最高3萬元罰款的規定,引發廣泛關注。想要更好地落實快遞新規,利益平衡是關鍵,高質高價是逃不過的經濟規律,因新規要求的“先問再投”“直投到戶”所帶來的物流成本,應該得到合理分攤。電商平臺、物流企業、驛站、消費者需要一起來“消化”這一部分費用,需要進一步細化工作流程,讓消費者有差異化選擇。千萬不要讓一線的快遞員和終端消費者搞“博弈”,那注定是兩敗俱傷。快遞“直投到戶”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做好。
人民網評
人民網網絡評論部
官方微博
假冒官方組織賬號誤導公眾,假冒新聞事件當事人渾水摸魚,高仿甚至冒充名人開設賬號混淆視聽……類似假冒仿冒賬號如同網絡空間“牛皮癬”,令人防不勝防。一些自媒體運營者之所以熱衷仿冒假冒、冒充名人,說到底是因為有利可圖。一方面,個別人為博眼球、引流量,在賬號名稱上動歪腦筋,蓄意“傍名人”“打擦邊球”,為的就是能快速吸引粉絲,獲得流量和廣告收益。另一方面,少數自媒體從業者缺乏正確的經營觀,把假冒賬號作為賺快錢的捷徑,利用網上規則漏洞非法牟利。客觀來看,自媒體平臺注冊機制不健全、審核把關不嚴格,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違規成本低、注冊門檻低,讓假冒仿冒賬號層出不窮。
闌夕
逐鹿網創始人
2024年,脈脈(一款求職類APP)上出現了一個新的職場熱詞:大廠平替。消費領域的平替概念,已經不再新鮮了,“不是××買不起,而是××更有性價比”甚至成了一句朗朗上口的宣言。但在找工作這件事情上,對雇主標準主動降級的,還是不太多見。脈脈甚至出了一份報告,嘗試捕捉這種微妙的就業風向:在大廠云集的新經濟行業,兩個人里就有一個在匹配自身期待的崗位競爭里落敗。就業壓力迫使求職者有了以退為進的選擇:與其削尖腦袋拼命把自己變成大廠需要的形狀,不如放棄部分待遇預期以及伴隨而來的競爭環境,轉而奔赴規模相對更小、但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性上表現更優的公司,甚至有高達55.5%的用戶表示愿意降薪去平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