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風
隨著杭州第19 屆亞運會開幕臨近,通過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構建的杭州亞運會主要場館的精細三維模型,可以清晰鳥瞰場館的整體面貌和局部空間,而那些分布于亞運場館周邊的三維建筑物實體,可掛接關聯人、樓、房、地、權、事、企等各種權屬信息,為亞運重點區域安保工作提供了三維空間數據支撐。
這是浙江省杭州市探索實景三維建設的一個縮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浙江省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國家關于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要求,高起點謀劃實景三維建設目標和路徑,積極開展三維地理信息應用探索,全面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數字化改革,起筆于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落筆處是先行探索實景三維建設。
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由于對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長,該市在2019 年時空大數據平臺國家試點建設時期,就開展了實景三維建設的先行探索。2020 年,嘉興市獲批浙江省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次年獲批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試點。
試點成果表明,嘉興全面并超額完成了自然資源部批復的試點任務,實現了基礎測繪管理、生產、應用的全面轉型升級,打造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示范模式。
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明確思路,編制了《實景三維浙江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 年)》,確定了建設目標——生產更新全省基礎地理實體和地理場景數據,構建二維三維一體的實景三維數據庫,建設集數據生產、管理、服務于一體的三維時空大數據平臺,建成全省高精度、時序化、立體化的新型基礎測繪產品,為“數字浙江”提供統一的時空數據基礎底板。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全省“一盤棋”的要求,建立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確保不留盲區、不打折扣地完成全部建設內容。
“目前,全省陸海一體地形級地理場景已經建設完成,全省傾斜攝影三維模型覆蓋超過1.8 萬平方千米。”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國土測繪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一系列實景三維建設試點成果正在涌現。
實景三維建設走在前列的嘉興市,圍繞建設一個基底,試點建成了“一庫多能、智能服務”的二維三維一體時空數據庫,升級了三維時空大數據平臺,重點建設基礎地理實體、自然資源實體、實景三維嘉興、時序影像數據集。
試點范圍的嘉興市本級和嘉善縣共完成包括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河流水系、院落、行政區劃等153萬個實體。同時,試點結合應用需求,擴大完成嘉興市全域399 萬個實體建設。嘉興市、嘉善縣共完成32 萬個現狀類實體,整合約92 萬個管理類實體,貫穿自然資源業務管理全流程。
實景三維分為地形級、城市級、部件級三個尺度。地形級,嘉興市完成了全域格網間距2 米、高程精度優于0.5 米的三維模型;城市級,嘉興市建成了全域4028 平方千米高精度三維模型,城鎮開發邊界內分辨率優于3 厘米,其他區域優于5厘米;部件級,嘉興對中心城區25平方千米重點區域、重點建筑和主要道路以及嘉善主城區60 平方千米開展了地上地下部件級三維建設。
嘉善縣采用“一測多態”的數據生產新模式,即通過一次采集,獲得多形態測繪產品,數據同步更新生產,實現多形態成果同步獲取。全部測繪產品實現數源統一、現勢性統一。
“‘一測多態’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時間成本節約32%,按1平方千米核算,常規模式需 212.5 天,‘一測多態’需 145.5 天;經濟成本比傳統測繪模式節約15%。”嘉善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測繪和地理信息科科長潘斌表示。
浙江實景三維建設始終以需求為導向,面向自然資源管理和行業重大需求,積極推動實景三維產品應用。
在嘉興,邊建設、邊應用成為探索實景三維建設的有效方法。“建設實景三維,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有用、能用、好用。”嘉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測繪與地理信息處處長沈均一語中的。
嘉興市政法委通過時空大數據平臺,調用高精度城市級實景三維和院落、房屋、道路等100 余萬條實體數據服務,不僅將數據采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40%,還實現了人、事、地、物、情高效精準空間化服務。
嘉興市政法委保障處處長王歡介紹,社會治理“一張圖”建設中的“E圖采”(模塊)功能,充分運用了實景三維成果中區劃單元實體和建筑物實體,通過實體單元支撐網格、戶室人員等信息的“一圖采集、一圖管理、一圖應用”,為社會治理精準化數據采集提供了底數支撐。
嘉興市域內河網如織,湖泊棋布,獨特的平原河網水系決定了水災害防御、水資源保障、水環境改善等問題的復雜性。2022 年年初,嘉興被列入水利部數字孿生水網試點城市,并啟動了全市數字孿生水網的建設。“在實景三維成果的支持下,數字孿生水網的試點建設,減少了大量的數據采集與處理工作量,有效地幫助我們縮短了建設周期。”嘉興市水利局科技安全處歐陽寧雷說。
“嘉興‘種糧寶’應用場景,實現了基礎地理實體與業務管理信息的融合,支撐了種植管理、糧補直達等一系列功能模塊。”嘉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在種植管理和糧食補貼直達功能應用中,通過水田實體的唯一編碼,將水田的基礎信息與水田的承包主體信息、種植主體信息等一系列管理信息進行關聯和集成,實現了土地流轉、糧食補貼發放數字化運行,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園林市政行業管理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作為支撐。”原嘉興市園林市政管理服務中心總工程師李雅鋒介紹,在園林建設過程中,利用了嘉興市時空大數據平臺上的實景三維成果,使用了道路、橋梁、園林綠化等大量的實體數據,實現了對城市部件綜合化、對象化的管理,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以三維數據為底座,疊加管理宗地、院落、小區、幢、層、戶等信息進行分析,實現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疊加耕地圖斑數據,實現耕地“非農化”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嚴查處……實景三維建設成果,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首批三維立體“一張圖”試點,杭州市先行先試,已初步建成地上、地表、地下三位一體的杭州市域三維實景底圖。2022 年以來,杭州市全面貫通應用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并基于三維立體“一張圖”,打造了一系列實用、管用、好用的市級特色場景,持續提升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水平。
比如,“一張底圖”守紅線。杭州市貫通“耕地智保”“天巡地查”場景,利用三維技術進行選點方案模擬,實現鐵塔探頭利用最優化、耕地覆蓋最大化、監控盲區最小化,以“技防”輔助田長“人防”,牢牢守護耕地紅線。
又如,“一張底圖”管風貌。杭州市在城西科創大走廊等城市發展重點區塊的項目報批中,基于杭州市構建的立體三維底圖底座,支持建設方案的三維比對,審查方案在周邊景觀控制、退線控制等方面是否符合管控要求,對過高建筑進行“降層”,對城市天際線進行優化,有效支撐相關方案審核及優化調整。
再如,“一張底圖”助確權。目前,杭州市實現以三維建模可視化方式完整表達地下構筑物的權屬關系,明確地表、地上、地下鄰接關系,相關技術突破已在杭州西站雨棚分層發展、德勝地下管廊發證中得到應用,開創三維確權登記發證新起點,推動城市開發管理立體化,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
嘉興市和嘉善縣通過試點的創新實踐與探索,在五個方面促進了實景三維建設與自然資源管理的融合。
——服務自然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嘉興市通過實體的唯一編碼,實現了嘉興市每一塊地“規、批、供、審、建、登”等環節的全流程動態管理,形成邊界精準、業務貫通、前后相連的“一碼管地”全生命周期數據資源體系。
——構建自然資源一本賬。嘉興市厘清了自然資源各類要素的精準分布和詳細數量,快速統計各類自然資源的流入流出,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精準翔實的工作基礎。
——服務自然資源違法監察。嘉興市通過一碼串聯的自然資源實體,一鍵分析疑似違法圖斑的用地報批情況、供應情況、不動產登記等信息,輔助了自然資源違法監察工作的快速開展。
——支撐高效用地分析評價。嘉興市通過基礎地理實體、自然資源實體與企業信息集成,實現項目從謀劃—供給—監管—評價—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務三維不動產權籍。嘉善縣基于三維數據與不動產權籍數據,實現地上、地下、分層分戶數據關聯融合,提供以戶為單位的實體應用,實現三維不動產房屋一體化管理。
開啟實景三維建設新征程,浙江正大膽探路、闖出新路,加快實景三維浙江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豐富的數據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