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連續三年的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長時間宅家生活的方式使人們的消費習慣有所改變,眾多傳統行業受到沖擊,消費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宅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這種消費模式具有個性化強、靈活性高,且參與門檻低等特征,即使在新冠疫情結束后,“宅經濟”彰顯出的技術性和便利性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抓住新的發展契機,把握好新形勢下“宅經濟”的新特征和發展方向,使“宅經濟”持續和創新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詞:新形勢;“宅經濟”;創新發展
引言
對于什么是“宅經濟”,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田子方在《“宅經濟”成提振消費與擴內需新亮點》[1]一文中認為,所謂“宅經濟”,是近年來依靠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而興起的一種經濟現象,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以通過網絡來消費商品和享受服務。隨著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以及智能手機的普遍應用,不斷升級的“宅經濟”在帶來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同時,更進一步滲透到工作、生活、學習、休閑娛樂等方方面面。
1. 新形勢下“宅經濟”的新特征
1.1 內容和運營的不斷創新
傳統以旅游、演唱會、健身等為代表的實體服務業緊跟時代趨勢,轉向開拓線上場景和線上服務,利用“宅經濟”線上新型消費模式激發需求,尋求新機遇,創新了技術到平臺再到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提供個性化服務,推動企業內容和運營的不斷創新,逐漸向數字化企業轉型。
1.2 “宅經濟”理念的不斷滲透
新形勢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都有了巨大變化,“宅經濟”線上消費帶來的便捷和高效已深入人心。例如送貨上門,甚至“1小時送貨到家”服務,讓顧客體驗到便利、高效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宅家”是消極的、懶惰的觀念。“宅經濟”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認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還逐漸培養了人們的服務付費意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便捷的服務買單。而“宅經濟”理念的不斷滲透,為后續“宅經濟”的持續創新發展提供了基礎。
2. 新形勢下“宅經濟”的發展方向
2.1 “宅經濟”內容豐富化
以往“宅經濟”領域主要覆蓋在動漫、游戲、網絡視頻等網絡娛樂業,如今已滲透到工作、生活、學習,甚至旅游、健身服務等各行各業。隨著越來越多的主體加入,催化“宅經濟”變得更多元化、個性化、體驗化和社交化,百花齊放的網絡經濟發展業態讓“宅經濟”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化。
2.2 “宅經濟”受眾及地域范圍擴大化
(1)服務人群多樣化。除了以往更多服務于不善交往、不愿外出的群體外,現在已經打破了職業及身份特征,受眾也可能是教師、醫生等,參與的人群越來越多樣化。
(2)受眾年齡向兩端延伸加速化。以往“宅經濟”的受眾多為年輕人,現在吸引了大批的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未成年人群體主要體現在線上學習,課外的線上學習帶來居家就能學習的便利性和價格的實惠性,吸引了大批家長為此買單。“宅經濟”亦吸引了大批的中老年人,居家防護期間所養成的用手機娛樂和通信的習慣,讓中老年人的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而眾多APP簡易化的操作界面,讓中老年人愿意開始嘗試操作,并逐漸體驗到線上消費的便利和樂趣,這使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加入“宅經濟”的隊伍,借機開辟了潛力巨大的中老年人市場[2]。
(3)地域范圍擴大化。“宅經濟”地理范圍已從城市拓展到城鎮,下沉到農村。居家防護期間鄉鎮居民體驗到的“鄉村宅”逐漸激發了城鎮和農村用戶的“宅需求”,而鄉鎮網絡的普及、物流體系的完善、電商品牌的推動、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擴展了“宅經濟”的發展空間。
2.3 “宅經濟”服務高質化
(1)物流更方便快捷。隨時隨地,通過線上支付方式,即可快遞送貨到家完成交易,物流方便、快捷、高效。例如京東物流推出了“211限時達”“次日達”“當日達”等快速配送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捷的物流服務體驗。
(2)售后服務更省時放心。售后服務主要有7天無理由退貨和質量問題換貨服務、客服咨詢解答服務等,例如京東客服24小時在線為消費者解答各種問題;部分商家甚至推出贈送運費險服務,買家可以享受免運費的退貨服務;還有退換貨上門取件服務,可以線上預約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省時省心,解決消費者后顧之憂。
(3)個性化推薦更精準。利用大數據算法分析用戶的行為和興趣,幫助用戶過濾和篩選信息,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推薦內容,解決用戶過載的信息量和選擇困難問題,提高用戶滿意度和交互體驗。
3. 新形勢下“宅經濟”創新發展的思考
3.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宅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宅經濟”通過線上交易向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繼續高度滲透。人們越是依賴網絡為生活創造便利,就越要重視網絡環境的安全。健康良性循環的網絡環境是“宅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能更好地推動“宅經濟”可持續創新發展。
近幾年,網絡安全問題持續引發關注,特別是通過AI換臉、屏幕共享等網絡技術盜取個人信息、照片、視頻、聲音等實施詐騙,以及通過發送短信內嵌詐騙信息、共享受害者屏幕等手段,獲取受害者的驗證碼登錄支付軟件,將受害者的錢財轉移,都對用戶的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2023年“315晚會”曝光了新型的直播劇本詐騙,如在“主播演劇本騙老人”案例中,部分主播通過演劇本的方式制造熱點和噱頭,專門吸引老年群體觀看。在成功博取老人信任后,通過演戲的方式,宣傳一些食品具有神奇的療效,誘導老年人在直播間下單這些普通食品,從而獲取巨大的收益[3]。又如在“使用水軍誘導直播間下單”的案例中,有些直播運營會通過系統控制大量水軍,進行各種直播數據造假行為,通過在直播間烘托氣氛的方式,誘導消費者沖動跟風下單。
因此,“宅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健康和諧穩定的網絡生態環境,推動“宅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肅清網絡環境。
一是加強網絡空間監管與整治。應對互聯網企業建立監管機制,對網絡運營商和網絡服務提供商加強管理和規范,防范惡意攻擊和數據泄露事件的發生。同時,整頓網絡環境,嚴厲打擊網絡犯罪行為,對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進行打擊整治,使網絡環境更加純凈。
二是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網絡安全法規的缺失和不完善是制約線上消費規模擴大化的重要因素[4]。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雖已具備了一些網絡安全法規及其相關政策,但存在不足。我們仍須進一步完善網絡安全法規體系建設,加強相關立法和法規執行。在此基礎上,政府及職能部門要科學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建立健全的網絡安全框架和規范指導體系,為國家網絡安全的長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例如,加快出臺電子支付法、電子商務法、電信法、廣播電視法、個人隱私保護法、數據共享交易法、網絡安全法等支撐網絡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的法律法規,為其他涉及互聯網的創新業態建立立法基礎。
三是加強技術防范的加持。技術防范是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應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強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對關鍵信息系統的監控與保護以及對網絡攻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高鑒別和應對攻擊的能力。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和社會教育。網絡安全是一個高科技領域,對于保障國家安全和促進信息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人才培養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應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和培訓,依靠高校、研究機構等培養更多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政府宣傳部門要積極推廣網絡安全知識,加強廣大網民信息安全意識教育,從而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保護意識,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網絡詐騙等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
3.2 新基建和技術研發兩手抓
(1)新基建一般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是以新發展為理念、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5]。因此,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部門應發揮全局作用,利用政策統籌導向,充分釋放政策紅利,積極充當新基建政策協助者角色,幫助和促進相關部門因地制宜進行政策落地。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建設,釋放新基建建設的溢出效應,不斷促進“宅經濟”新領域新業態的生成,集中力量,逐步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動脈,為“宅經濟”的持續創新和深度發展打好根基。
(2)加快技術研發和創新。目前市場上研發的各種軟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存在軟件質量不高、用戶體驗差的情況,技術研發和創新已是企業的生存之本,須高度重視并加快發展。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資金投入,引入和培育更多的技術研發和創新人才,以用戶體驗感為核心,促進技術研發高質量發展。
3.3 提高網站顧客黏性,推動“宅營銷”
新形勢下,人們生活已回歸常態,實體經濟回暖的同時,線上經濟已不是唯一的選擇。面對同行的競爭和顧客的流失,“宅經濟”環境中更要提高網站顧客黏性,推動“宅營銷”。
提高網站用戶黏性是指提升用戶在網站內停留的時間以及用戶再次訪問網站的頻率,這是網站經營者需要實現的重要目標。提高網站的用戶黏性,一是提高網站的可用性,也就是網站提供的服務和功能的易用性。一個網站要想吸引用戶,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可用性,讓用戶能夠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或功能。如網站結構清晰、反應速度快、頁面設計美觀等。二是提高網站的內容質量。一個高質量的網站,不僅能夠讓用戶停留更長時間,還能夠提高用戶的回訪率。如網站內容的原創性和深度,以及網站內容的多樣性和更新頻率。三是提高網站的互動性。一個充滿互動性的網站,不僅能夠提高用戶的黏性,還能夠促進用戶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增強用戶對網站的歸屬感。例如,提供評論和留言功能、開設社區和論壇。四是提供網站個性化推薦,根據用戶的歷史瀏覽記錄和行為習慣,向用戶推薦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收集用戶數據。例如,使用智能算法進行推薦,優化推薦效果。通過不斷優化推薦效果,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望,加大用戶的滿意度和黏性,從而提高用戶的品牌忠誠度[6]。
營銷推廣,連接用戶是關鍵。“宅營銷”鏈接的則是線上用戶,因此則要將用戶引到企業的私域流量池。首先是利用營銷工具,沉淀用戶私域流量資源,如做好用戶圈層的區分。利用大數據面向精準客戶一次性推送更多的產品。其次是營銷平臺的利用。例如,抖音短視頻、在線直播等,核心組合是“文字+圖片+視頻+直播”。其中直播相對其他工具來說互動效果更好,不僅能夠深度鏈接C端客戶,加強用戶和品牌的互動感和體驗感,提升產品銷售轉化,還能加強B端企業的協作,通過直播指導渠道銷售。最后,還要加強企業數字營銷人才儲備,加快人才培養轉型和升級,為營銷團隊賦能。
3.4 變革營商環境,創新商業模式
新形勢下,我國5G商用范圍擴大,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亦快速發展,在技術革新時期,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如何運用互聯網、VR、AR及傳感技術等推動產業變革,在新的營商環境中創新商業模式,以達到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企業在“宅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中具備創新與合作意識。
結語
企業除了由單一的線下銷售轉為線下+線上混合式全渠道模式外,還需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利用先進的技術管理縮短上、中、下游之間的距離,即生產端、供應端、服務端的距離,創建高質低成本的服務模式;加強不同行業領域間的深度合作,通過跨界融通,實現產品和顧客體驗雙向升級,創新商業模式,使“宅經濟”成為虛擬與現實交匯的新亮點。
參考文獻:
[1]田子方.“宅經濟”成提振消費與擴內需新亮點[N/OL].2020-06-23[2023-10-05].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20-06/23/content_65254.htm.
[2]朱麗霞,鄭澤月.后疫情時代“宅經濟”發展對策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2):28-30.
[3]李曉翠,李穎.后疫情時代“宅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29):9-11.
[4]李鑫.新常態下貴州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難點與對策思考[J].投資與創業,2021,32(19):28-30.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16)[2023-10-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6]吳鐸思.“宅經濟”市場逆勢火爆[J].農村新技術,2020(4):46.
作者簡介:蒙秋妮,在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幼兒保教與經濟方面。
基金項目:2021年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擴大內需條件下“宅經濟”新型消費模式研究(編號:T2021KY1257)。